作品介绍

古代罗马帝国


作者:米夏埃尔比尔冈郭子龙     整理日期:2014-12-02 11:10:18

  本书讲述了古代罗马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生活。书中概述了罗马从一个小村庄成长为共和国的历程、促使恺撒走向独裁的政治和社会力量、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以及帝国消亡之后的政治格局。罗马奠定了当代西方世界许多制度和思想的基础,而罗马的水渠直到今天仍然为现代罗马带来新鲜的饮用水。
  作者简介:
  作者
  米夏埃尔比尔冈,毕业于康涅狄格大学,WeeklyReader杂志编辑,自由撰稿人。著有BuddhistFaithinAmerica、ColdWar,ColonialandRevolutionaryTimes等作品。
  历史顾问
  克利福德安多,美国南加州大学古典学教授。著有ImperialIdeologyandProvincialLoyaltyintheRomanEmpire,获美国古典学协会查尔斯J.古德温奖。
  译者
  郭子龙,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西方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作者米夏埃尔比尔冈,毕业于康涅狄格大学,WeeklyReader杂志编辑,自由撰稿人。著有BuddhistFaithinAmerica、ColdWar,ColonialandRevolutionaryTimes等作品。
  历史顾问克利福德安多,美国南加州大学古典学教授。著有ImperialIdeologyandProvincialLoyaltyintheRomanEmpire,获美国古典学协会查尔斯J.古德温奖。
  译者郭子龙,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西方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
  校订者张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事西方古典学的教学与研究。
  目录:
  引言/1
  第一篇历史
  第一章罗马的起源与壮大/15
  第二章极盛时期的帝国/41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衰亡/65
  第二篇社会与文化
  第四章罗马帝国的政治与社会/89
  第五章罗马帝国的生活/111
  第六章罗马的艺术、科学与文化/133
  结语/155
  年表/167引言 / 1 第一篇历史第一章罗马的起源与壮大 / 15 第二章极盛时期的帝国 / 41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衰亡 / 65 第二篇社会与文化第四章罗马帝国的政治与社会 / 89 第五章罗马帝国的生活 / 111 第六章罗马的艺术、科学与文化 / 133
  结语 / 155
  年表 / 167 词汇表 / 169参考书目 / 171 拓展资料 / 175  图片来源 / 179 译名对照表 / 180
  引言提及古罗马,我们便会想到一个军事及经济大国,法律完备、政治灵活、文学一流,更有伫立逾两千年之久的宏伟建筑。罗马代表了一个帝国所能达到的极致。它还可作为一个鉴戒:纵使是最强大的帝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崩瓦解。曾有史家断言,罗马的兴与衰是史家能够处理的两个最纠结的题目。罗马帝国其人其地,以及其诸种观念依然令现代学者着迷。罗马人留下的大量书籍,详述了帝国及其公民生活(不幸的是,更多的文献没能保存至今)。这些记录者们,如同今天的作家以及史家,描绘了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并将个人观感及思想倾注到作品之中。这些作者有时对同一个人物或事件各异其说。当代研究罗马的史家试图平衡这些相互冲突的观点以还原帝国的真相。现代史家还兼顾到由考古学家发掘的遗存。人类遗物——日常生活器具——为古代世界提供了有形的证据。为何一个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被攻陷的帝国仍然吸引着今天的读者呢?它的语言——拉丁语,因为现代国家已经不再使用而被称为“死语言”。形塑其宗教的诸神及神话(传说故事)也如童话故事一般。然而,今日西方世界盛行的诸多制度及观念都导源自罗马帝国(地理学言之,“西方世界”通常意指欧洲国家及其居民栖居的土地,包括了北美、南美以及澳大利亚)。罗马帝国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为今天的政治家及哲学家提供了镜鉴。罗马史家李维(公元前59-公元17年)读史后写道:“你和你的臣民可以之为鉴。”(引自Jo-AnnShelton的AstheRomansDid)罗马历史还提供了诸多人类品质的典范——那些所有人都想要效仿的人。罗马历史还将现代国家及其民众应当避免的言与行昭示后人。崛起的村落罗马起源于台伯河附近、沿意大利半岛上七座山丘而建的村庄。台伯河流入第勒尼安海,后者是更大的地中海的一部分。据传说,罗马城始建于公元前753年,但人们早在之前的数百年就定居于此区域。区域内的部落包括拉丁人、萨宾人以及埃特鲁里亚人。所有居民均受到其南方、东方近邻希腊人的影响。罗马一开始采取君主制(由君主掌权的政府),由传说中的手握军事及政治权力的诸王统治。所有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称为“至高统帅权”(imperium),该词是英文“帝王”(imperial)、“帝国”(empire)及“皇帝”(emperor)的词根。王采纳罗马公民中一批要人的建议,他们被称为“贵族”(patricians)。这些人是公元前6世纪初贵族(最高阶层)的后裔。贵族大多是富裕的土地持有者。他们组成了日后的元老院。公元前500年左右,贵族反叛并迫使王放权。在元老院治下,罗马的政府形式称为“共和制”。元老院控制罗马的时期也被称作共和国时期。久而久之,元老院开始与平民(“plebs”,亦作“plebeians”)分享权力。他们是罗马最庞大的阶层,而非贵族。平民组成他们自己的政府机构,包括一个平民大会,还选举出称作“保民官”的领袖。元老院仍然控制政府,但保民官可以否决(拒绝)元老院的政令。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治下,罗马都开疆拓土。它击败了埃特鲁里亚人以及其他邻居部落。被打败的部落随后同意与罗马一起抵抗外敌入侵。罗马最终成为地区内最有势力的城市,以拉丁姆之名扬威于世。接下来的数个世纪,罗马帝国的实力进一步壮大。罗马与外部世界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地中海周边地区已有数个帝国崛起。埃及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达到极盛,将影响力远播到东亚地区。中东的地区则历经了几个民族的兴衰更替,包括巴比伦人、赫梯人以及亚述人。他们的国家涵盖今土耳其及伊拉克的一部分。在波斯——今伊朗,第一个帝国于公元前550年左右建成并在此后延续了1100年。公元前700年左右,被称为“城邦”的独立的希腊诸城成为地中海及黑海沿岸强大的贸易中心。诸邦之一的雅典是文学及哲学的中心,出现了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年)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这样的大思想家。雅典还发展出一套民主政治体系,由全体自由男性公民决策。(妇女及奴隶在古代希腊及罗马的政治进程中作用甚微。)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作为希腊城邦的领袖,臻于极盛。下一个世纪,位于雅典北部的马其顿成为地区中最强大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支善战的军队,在国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82-前336年)治下,马其顿人征服了其希腊邻邦。公元前334年,腓力之子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年)开始了一场横跨埃及、波斯、中亚直至印度的征服之战。完成这项事业后,亚历山大被冠以“大帝”的名号,统治了当时目力可及的最大帝国。亚历山大的帝国并不持久,但希腊文化持续影响着东地中海及亚洲部分地区。罗马在征服埃特鲁里亚人后首次接触了希腊文化。但在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才开始和希腊人接触。那时,罗马帝国的影响力已经向北传播到意大利半岛并开始了向南的扩展。希腊人控制着意大利半岛南半部数城,其中的一些城市为免遭强大的军队入侵而成为了罗马的盟友。凭借其希腊盟友及随后对希腊本土的扩张,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获益良多。帝国治下的罗马文化将希腊观念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入罗马人的本土思想。文化融合催生了所谓的希腊-罗马文化。这一希腊-罗马文化成为了西方文化的基石,并影响到阿拉伯文化。征服之战罗马人自信其神明选择了他们去统治一个日益强盛的帝国。征服了意大利半岛的大部分——包括西西里诸岛及萨丁尼亚——后,罗马将其军事势力集中在其他国家上。大约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罗马征服了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的伊利里亚王国。伊利里亚海盗时常劫掠罗马船只,罗马共和国想要终止这样的行为。罗马随后逐步将其控制向远推及巴尔干半岛,后者是欧洲的一个地区,毗邻亚得里亚海、黑海及地中海。罗马军团还征服了共和国北部的邻居高卢人。这个部落与最先定居在爱尔兰及英国的凯尔特人有关联。高卢人生活在现在的法国、比利时以及今意大利北部的一隅。罗马人与高卢人的作战长达数个世纪,公元前200年后,罗马军队进一步向其内地进军。在长逾五十年的时间里,罗马最具威胁的敌人是迦太基。迦太基人是腓尼基人的后裔。从公元前1200年左右开始,腓尼基人沿地中海的海上贸易通道建立了数城。迦太基就是腓尼基人的城市,其帝国从北非海岸线绵延至伊比利亚半岛的一部分——今天的西班牙及葡萄牙。随着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主要强权,它同迦太基之间爆发了几场战争。这些战事现在被称为布匿战争,因罗马人对迦太基人的称谓——布匿人(Punici)而得名。公元前202年击败迦太基人后,罗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即便如此,直到五十多年以后,罗马帝国仍未直接控制迦太基。罗马拥有助力其扩张的几个优势。建立于农田周边的城市为增长中的人口提供了食物。罗马还坐拥主要河流及海洋的入口,以帮助其发展贸易。它坐落于意大利半岛的中央位置,方便向四面八方输送军队。罗马的统治者们授予绝大多数战败者以政治权利,以使其更加情愿而和平地接受罗马的统治。这样的和平有利于帝国的贸易扩张,所征服地区的财富也回流到罗马。罗马善于汲取周边民族——尤其希腊人——最优良的思想观念,并以之提升自己的律法及政治机构的力量。国内祸乱随着帝国的壮大,罗马不可避免政治及社会的诸种问题。富人攫取了越来越多的土地,然而穷人却为糊口挣扎度日。公元前133年,提比略格拉古担任平民的政治领袖。他挑战了富人的利益,试图使穷人占有土地成为可能。提比略被杀后,其胞弟盖尤斯延续了这些措施。二人认为,如若穷人的诉求得不到满足,罗马将会爆发一场叛乱。然而,富裕的罗马公民不想放弃土地及权力。提比略还试图绕过罗马的法律以达到目的,这也触怒了罗马的贵族们。政治纷争未久,罗马在马其顿战败。日耳曼部落的人民也威胁着罗马从北部到西部的土地。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1世纪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一些战事发生在意大利半岛,而且是与被认为是罗马盟友的诸部落作战。罗马统治者们陷入了族群内的斗争,即派系斗争,军队将领为了分配到最好的任务而互相倾轧。公元前88年,由敌对将领马略和苏拉统领的两方军队在罗马交战。苏拉赢得内战胜利而成为统治者。其后的五十年间,数位罗马将领夺取了政府的控制权。他们还继续与外敌作战并获取新的领土。最后,在公元前44年的2月。尤利乌斯恺撒成为终身独裁官。其元老院的政敌在这之后的一个月谋杀了他。罗马再度陷入内战。最终,在公元前31年,尤利乌斯恺撒的甥孙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年)脱颖而出,成了新的领袖——罗马的第一个皇帝。名副其实的罗马帝国漫长的内战岁月使元老院坚信,罗马需要一个唯一的全权统治者来恢复秩序。屋大维并未攫取政权:他设法确保让元老院赋予其统治权,这样便无人可以指控他是暴君(以残酷手段施行权力之人)。然而,屋大维还是作为皇帝掌握了政权,全权控制了政府,尽管元老院在程序上保留了一些权力。共和国之下罗马控制的庞大区域现在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帝国的一部分。这些土地包括高卢及伊比利亚全境(今西班牙与葡萄牙)、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环绕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及里海的欧洲东南部)以及中东毗邻地中海的区域。屋大维的主要职责是维系意大利半岛的和平以及保护国外土地处于罗马的控制之下。他的统治带来了一个称为“PaxRomana”的时期,或曰“罗马治下和平”。屋大维后的四个皇帝都和他存在某种亲族关系,他们建立了罗马第一王朝(由一个家族中的几代人掌权的政府)。皇帝们试图确保有一位子嗣或亲属在其卒后继承权力,尽管元老院,尤其是军队在决定皇帝人选时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一个皇帝到另一个皇帝的政权更迭可能是非常残酷的。公元69年左右,罗马陷入另一场内战,这一年有四人短期称帝。尽管有着政治上的不确定性,罗马进一步壮大,尤其适逢受拥戴的干练的帝王在位。两位最杰出者是图拉真(53-117年)和哈德良(76-138年)。图拉真将帝国的版图向东扩展至里海及黑海之间的陆地。哈德良虽然放弃了一部分领土,但他强化了罗马对英格兰的控制——帝国在西欧的边陲。
  渐趋衰落罗马的祸乱随着外国军事力量的加强而增多。在欧洲的北部及西部,日耳曼部落觊觎帝国的领土。在小亚,新兴的波斯萨珊王朝攻击了罗马军队。罗马皇帝不得不花耗更多的财力挥军远征。这损害了帝国的经济。同时,皇帝们还要向行省(罗马征服及控制的土地)中的地方官员下放某些政治权力。公元286年,皇帝戴克里先(245-316年)决定与共治者分享权力:每人行使对帝国一半的控制权。这一分权方式在逾两百年间维持不变。例外之一是君士坦丁大帝(285-337年),他在324年到337年统治着统一的帝国。君士坦丁最为人铭记,他是第一个改信基督教的皇帝,基督教是耶稣逝世(约公元29年)后在罗马本土发展出的宗教。君士坦丁还迁都拜占庭,即今土耳其的一座小城市。这座城后来改名君士坦丁堡,今称伊斯坦布尔。帝国在君士坦丁大帝卒后再度分裂。此后的几十年,帝国西部遭受了被称作蛮族入侵者的日益增多的劫掠。及至公元5世纪,日耳曼首领控制了帝国大部分。此时,罗马人向友善的日耳曼诸部落求得军事援助,其中一些最智勇的军人还成为罗马的将领。公元476年,日耳曼士兵拥立他们的统帅之一作为西罗马的皇帝,此事标志了西罗马帝国的终结。然而东罗马帝国幸免于难,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其后成为拜占庭帝国。这一帝国又延续了近一千年。然而,罗马城作为大帝国中心的观念死而未僵,罗马城成为教皇的居所,他是西欧基督教的领袖。教会在礼拜仪式中使用拉丁文——罗马的官方语言,并受到罗马法律及文学的影响。这个基督教教会今日称作天主教会。它衔接了古罗马以及西欧所承袭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罗马帝国的兴替发生在一千年之间。这段岁月里,罗马人统治了远胜于其前人的庞大帝国。相比其他西方国家,罗马帝国维持了一个最为持久的政府。据芬利胡珀《罗马往事》一书,其社会的繁荣得益于“传统、教育以及家族的荣耀”。最后,帝国的倾覆多是由于罗马社会的衰竭,而远甚于外患。权术与贪念取代了传统,经济凋敝、政治衰败,罗马的皇帝们再无回天之术了。罗马历史中充斥着滥权的统治者以及帝国扩张时所使用的武力。其时,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仅享有有限的法律权利。然而,罗马以其诸多伟大成就,成为现代西方世界的基石之一。
  
  





上一本:阿兹特克帝国 下一本:明史简述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古代罗马帝国的作者是米夏埃尔比尔冈郭子龙,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