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魏晋南北朝史


作者:何兹全,张国安     整理日期:2014-02-21 08:16:00

   胡焕庸线(瑷珲一腾冲)是胡焕庸发现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约为45°),线东南牛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后来发现它同时还负载、分割了许多神奇的自然与社会的元素,并与气象上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生态环境界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文明转换的分割线以及民族界线等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合。
     该线以西、以北,大部分人群或游牧或狩猎,生产上不利于单户生存,形成了部落内聚力强、组织性强、团体观念重等习性,多是粗犷、豪迈、辽远的风情。该线以东、以南,适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农耕文明成为主流,文化发达,技术高超,创造性强,具小巧玲珑、秀美细腻和略显局促的景象。这里有两个中枢区域,一在北京、一在南京,而以桐柏山、大别山、淮河之线为界,淮河是是天侯、地形及人民生活习惯的变换线。中原、江南和岭南是古今人文繁荣的主要区域,对我国社会、历史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华夏文化在两个方向的发展没有限制,甚至诸如朝鲜、越南和日本也全都采纳了中国式的国家机构与对外关系、表意文字、饮食、服饰与历法模式。
     基本的社会形态建立于基本的生态环境之中,这里最重要的是华夏的农田和蒙古的草原。一般而言,游牧民族在经济上依赖于农业民族。草原社会事实上是中国历史的副产品,整个游牧制度建立在粗放经济及人口分散的原则上.,整个人口、财产的机动性与独立性的结合,加上游牧骑兵的机动性,使草原社会在战争中极其坚强。西晋时,马镫的发明更加剧了游牧民族骑兵本来就有的天然优势。华夏的经济及社会不是为战争而组织的,相反,它们在战争中极为脆弱。当中原有强大的政治体系时,决定大陆秩序的.还是华夏的势力,游牧民族至多只能沿长城一线及青藏高原东部移动。当草原和华夏两大制度先后崩溃,大陆就分解为多个区域单元,其间的争斗、分化、组合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而多种经济形态的东北地区充分体现出优越性,拓跋鲜卑由森林部落转化为游牧民族,进而融合人华夏之长,主导了再统一的讲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三国的鼎立
  第二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东晋十六国的混乱
  第三章南弱朝的对峙
  第四章从北魏的分裂到隋的统一
  第五章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六章文化发展的总形势
  第七章中外文化的交流
  附录大事年表
  后记





上一本:晚清外交四十年:内外交困的李鸿章 下一本:一册尽览人文百科1:图解世界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魏晋南北朝史的作者是何兹全,张国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