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鼓藏节:苗族祭祖大典


作者:刘锋,张少华     整理日期:2014-08-22 21:28:56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省“苗族鼓藏节”名列其中。鼓藏节,是黔东南苗族以宗族为单位祭祀蝴蝶妈妈及祖先的活动,一般13年举行一届,每届有连续几年的仪式活动,其规模之宏大、气氛之肃穆、形式之奇特,寓意之丰富、时段之长久,堪称中国文化之一绝。“鼓”是祖先神灵的居所,鼓藏节的仪式以“鼓”为核心来进行。鼓藏节的仪式由鼓社组织的领导“鼓藏头”操办,“鼓藏头”一般由群众按照严格的规则选举产生。鼓藏有黑鼓藏与白鼓藏之分。黑鼓藏禁忌多而严,程序复杂冗长,以水牛为牺牲,宗族大者一次性可献牲几百头,耗资巨大,场面令人震撼。白鼓藏是黑鼓藏的演化,以猪为牺牲,禁忌较少,程序不太复杂,气氛隆重,情绪热烈。祭祖大典不仅体现了苗族以祖先为核心的信仰与社会秩序,而且以血亲为经姻亲为纬的社会网络结构及其差序格局,在仪式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认同、重构与整合。鼓藏节的操演,蕴涵了苗族社会的三根支柱(理老、议榔、鼓社)的运作模式,它是苗族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由此可以窥探其亲族、权力、宗教等社会文化制度。这对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以及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以及社会文化治理、运作和研究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典型个案。
  作者简介:
  刘锋,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贵州省施秉县马号乡金钟村中寨(XangsGhat)人。1978年毕业于施秉县师范,于双井中学任教。1981—1985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1988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2005年,考入云南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88—1999年,在贵州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1993年被聘为讲师,1996年破格为副研究员。1999—2005年,在吉首大学工作。2005年至今,在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工作,2006年聘为硕士生导师、教授;201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著作有《民族调查通论》、《<百苗图>疏证》等,在《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致力于贵州社会文化研究。
  目录:
  第1章概述
  1.1鼓藏节的来历
  1.2鼓社与鼓藏节
  1.3鼓藏节的区位分布
  第2章鼓藏节仪式流程
  2.1迎龙起鼓
  2.2选举鼓头
  2.3醒单鼓、接双鼓
  2.4砍树制单鼓
  2.5宰杀牛猪
  2.6宰杀牛后十四天内的活动
  2.7斗牛
  2.8踩鼓
  2.9客人和礼物
  第3章鼓藏词第1章概述
  1.1鼓藏节的来历
  1.2鼓社与鼓藏节
  1.3鼓藏节的区位分布
  第2章鼓藏节仪式流程
  2.1迎龙起鼓
  2.2选举鼓头
  2.3醒单鼓、接双鼓
  2.4砍树制单鼓
  2.5宰杀牛猪
  2.6宰杀牛后十四天内的活动
  2.7斗牛
  2.8踩鼓
  2.9客人和礼物
  第3章鼓藏词
  3.1起鼓词
  3.2召祖词
  3.3审牛词
  3.4判牛词
  3.5贺牛词
  3.6新鼓歌词
  3.7赞牛角词
  3.8赞牛场词
  3.8.1歌师(xiexdod)雷正富所唱版本
  3.8.2审牛师田故金详所唱版本
  3.9砍鼓树词
  3.10移鼓歌词
  3.11赞鼓主妻词
  第4章鼓藏节禁忌
  4.1鼓藏语
  4.2鼓的禁忌
  4.3牛的禁忌
  4.4鼓头禁忌及其他
  第5章鼓藏节仪式的流变与消亡
  5.1战争动乱
  5.2鼓主家族遭受不幸
  5.3地方势力纷争
  5.4家族矛盾
  5.5其他
  第6章鼓藏节仪式中的权力秩序
  6.1家族、姻亲关系的认同与维系
  6.2鼓场布局的秩序表达
  第7章“主”与“祖”的张力
  7.1基督徒的村寨生活
  7.2疾病医治与信仰张力
  7.3身份缺失与重建
  第8章民间仪式与村寨治理
  8.1鼓藏头角色的转换与定位
  8.2权威人物与村寨社会关系
  8.3乡村治理
  第9章民间仪式的国家化表征
  附录
  附录1大乌烧村1996年鼓藏节闹剧
  附录2九摆鼓藏节
  附录3台盘大寨牯藏节
  附录4方省展福祭祖节
  附录5三棵树大乌烧村鼓藏节
  附录6三棵树大乌烧田野笔记摘录
  附录7排羊九摆田野笔记摘录
  





上一本:随心集 下一本:中华老字号的故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鼓藏节:苗族祭祖大典的作者是刘锋,张少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