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贡献


作者: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贡献     整理日期:2013-06-02 11:32:31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贡献
  作者:张素华
  刘少奇1962年1月27日在七千人大会上的口头报告,讲了两个“三七开”,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其实他在1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书面报告时,讲的几件事也是非常值得称颂的,不过至今很少有人提到。
  刘少奇主持起草七千人大会书面报告,第一稿曾送给毛泽东看,毛泽东没有看完,但表示赞成“这个方向”,他提出不用交政治局审议通过,直接发给大会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为了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大会一面延长会期,一面又成立了由21人组成的报告起草委员会,对报告进行全面讨论和修改。1月24日,讨论出报告的第二稿。耐人寻味的是对于第二稿毛泽东“仍然没有看完”。1月25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刘少奇主持召开了有各省市委第一书记及中央各部长参加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书面报告。会议进行了3个多小时,毛泽东没有出席会议。
  会上,刘少奇没多说报告的基本情况,只是说让大家提意见,什么意见都可以提,甚至推翻都可以。他表示:从1958年以来,我们发生了这样多问题,一方面很有成绩,另一方面有很多缺点错误,到底如何认识,这是一个大问题。(大会)这样多人,要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以至今后还要统一计划,统一行动。这是我们党内目前关键时期的一个关键问题,所以这个大会开得时间很长。议论又这样多,有许多不同意见,这是完全自然的,允许的,方针是总结经验。刘少奇还说:事后诸葛亮也很有必要。刘少奇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动员大家谈意见,在充分交换意见的情况下,实现思想统一。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报告的讨论比较热烈,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子恢、谢觉哉、王震、张鼎丞等不少人发言。刘少奇在作总结发言时,谈到了几件事,说报告没有提。有些是因为达不到,有些是因为现在还看不清楚。
  关于15年赶超英国的问题第一件事:关于赶英超英问题。刘少奇在会上说:15年赶上英国,超过英国,这个报告上没有讲。我们起草委员会讨论过这个问题,头一次是写上去了,第二次说还是不写好。应该说,刘少奇讲得很婉转。他没有说,这个口号是毛泽东提出来的,也没有说它在“大跃进”当中起了很负面的作用,就是说没有写到报告里去,是很留有余地的述说。
  21人起草委员会再次讨论修改书面报告时,“经过算账”,结论是10到15年内,我们很难赶上英国,更谈不上超过英国的问题。刘少奇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宣布,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在书面报告里不提了。刘少奇没有因为这个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无论对错都要坚持,而是从实际出发,大胆宣布这个口号不提了。
  当然,仔细分析,刘少奇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是一种折衷方案。说的是不提了,也不取消。从当时和以后的情况判断,实际是放弃了。
  1月27日,刘少奇向大会作口头报告时,再次谈到了这一问题,毛泽东在一旁插话,说少一些时间是不行的,多一些时间是可以的。看来毛泽东也意识到15年赶超英国的战略已是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得不放弃,是被迫放弃的结果。
  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自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宣布不提之后,在此后的日子里人们从未再次提及,彻底放弃了。
  这一口号的放弃,意味着中国正视自己国家的落后状况,注意从实际出发,保持经济的平衡发展,老老实实地进行经济建设。
  关于《农业发展纲要》问题第二件事是:刘少奇提出《农业发展纲要》在书面报告里不提了。这在当时也绝对是一件大事。
  刘少奇说:在书面报告中,《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也没有讲。《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特别是“4、5、8”照现在这样算起来,到1967年达不到四十条那样的标准。“4、5、8”恐怕原来提出的时候调查研究也不是那么充分,所有的土地都达到400斤、500斤、800斤,这个问题,还需要再去进行调查研究。《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我们现在不提,但是不取消。12年做不到,加几年就是了。
  《农业发展纲要》一直被视作发展中国农业的纲领性文件,农民的指路明灯。其全称是《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共四十条。它是1955年11月间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如果说提出15年赶超英国的战略,是缺乏调查研究的话,这个《纲要》,毛泽东可是花了很多心血,一直非常钟爱。
  《纳要》从制定到正式公布实施,先后用了4年多的时间,期间经历了几上几下,应该说“充分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
  对于这样一个有数年影响,又是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纲要》,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书面报告不提了,原来提出的时候调查不充分等。这无疑是一个大动作。对于这一决策,柯庆施在21人报告起草委员会上就曾提出,《农业发展纲要》还要不要?可见当时,并不是所有同志都真正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都同意不提《纲要》的问题。所以,刘少奇的这一举动,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我们翻开那些年的《人民日报》,从1962年至1963年,基本没有提《纲要》的问题,从1964年起,经济已经恢复,《人民日报》对《纲要》又开始有所报道,但已经不再进行渲染——什么伟大纲领等等,只说是某地在某方面实现了《纲要》等等。当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就又是另一番情况了。
  关于“一大二公”问题第三件事是:关于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问题。刘少奇在会上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这个报告里头也没有讲。有的同志提出,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到底如何呀?现在基本核算单位搞到小队去了。又“一大二公”,基本核算单位越来越小,这个现象看似矛盾。现在情况是这样的,这个问题,现在还解释不清楚。但是等到将来人民公社发展起来以后,还是“一大二公”。所以,这个口号也不取消,但是也不着重讲。
  人民公社是毛泽东倡导起来的,“一大二公”的提法也是毛泽东的发明。在毛泽东看来,公有制是富裕的根源,他始终认为个体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刘少奇在向大家解释书面报告涉及这一问题时,表示看不清楚,在他的报告里面没有提。事实上,从1961年起在党的文献和报刊上就很少提到“一大二公”的问题了,刘少奇在书面报告中不提“一大二公”也纯属正常,但他在大会上还要就这个问题专门谈一谈,表明刘少奇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大,有必要在全党面前讲一讲,否则不能引起全党的重视,说不定哪一天,一旦条件、气候合适,又刮起了“一大二公”的共产风、平调风。所以,刘少奇在会议上再次告诫大家。
  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还谈到了毛泽东提倡的城市人民公社问题,不但报告里没有提,连21人起草委员会都没有讨论,以后要经过调查再说。还谈到了所谓“左”比右好的问题,谈到了关于成绩和错误,报告没有提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问题等。这些比较敏感重大的问题,刘少奇在1月27日作口头报告时,也都谈到了。有些谈的比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稍委婉一些,有些则比政治局扩大会议还要深刻。如两个“三七开”,刘少奇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则没有涉及。
  七千人大会时期的刘少奇,可以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之一。“大跃进”所带来的灾难,刘少奇确实表现得很内疚,因而变得比较务实,且敢于坚持真理;不唯上,且敢于犯上。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勇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的人们,虽然没有听到他那铿锵有力的计,看到他那真诚智慧的表情,但读了他的文字,仍可以感受他的心情,这颗心是为国为民的。由此,人们对刘少奇增加了一份敬佩。
  ------
  百年潮





上一本:女法医手记 下一本:罪恶家族——检察官手记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贡献的作者是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贡献,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