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澳大利亚想做亚洲老大


作者:澳大利亚想做亚洲老大     整理日期:2013-06-02 11:09:06


  
  澳大利亚想做亚洲老大  
  许博渊   澳大利亚是地处亚太的一块西方飞地,在如何为自己定位的问题上,历史上多次摇摆。霍华德政府1996年上台以后,开始往西摆,试图做美国和西方在东方扩展战略的马前卒。不过,澳大利亚人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东帝汶事件上,澳大利亚人曾大大地出了把风头。  东帝汶冲突伊始,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便建议在东帝汶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印尼当时的领导人哈比比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大出印尼领导人的意料,赞成独立的占了明显优势。印尼军方支持的“反独派”大打出手,东帝汶陷入混乱之中。这时,霍华德拍案而起,组建并领导了一支多国部队进驻东帝汶。   澳大利亚在东帝汶事件中的表现,一时让澳大利亚一些人脑子热了起来,并且还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有关澳大利亚“亚洲政策”的争论。   
  
  
  是谁需要谁   东帝汶事件不久,一些澳洲人便猛烈攻击前历届工党政府亲近和靠拢亚洲的政策,说亚洲没有什么了不起,所谓“亚洲奇迹”成了“亚洲烂摊子”了,是亚洲需要澳大利亚,而不是澳大利亚需要亚洲;澳大利亚作为本地区最强大的“民主国家”应该担当起领导作用,军费应该大幅度增加,军备应该扩充,本土防卫的安全战略应当摒弃,代之以“前沿部署”战略或曰“越境防卫”战略;澳大利亚的武装力量不仅要保卫本土安全,而且要保卫整个西方在本地区的利益,不但要捍卫有形的利益,而且要捍卫西方的价值观,发挥道义的作用等等。紧接着,“霍华德主义”便堂而皇之地登场了。   霍华德明确反对“亚洲第一”的外交政策,他不同意地理上靠近亚洲就应当与亚洲建立特别亲密的关系,他讨厌澳大利亚同印尼等国的“特殊关系”,说这种关系太多太滥。他说,澳大利亚文化上属于欧洲国家,安全上同欧美有密切关系(指1950年签订的《澳新美安全条约》),地理上又靠近亚洲。他的安全战略,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立足西方,背靠美国,面对亚洲。  不过,这个“霍华德主义”很短命。   澳大利亚在东帝汶事件中的作用使印尼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印尼现任总统瓦希德曾说过一句话:他们这是在我们脸上撒尿。处于政治转型期的印尼动荡不安,在这样那样的示威活动中又增加了抗议澳大利亚的活动。澳大利亚驻印尼的机构受到袭击,国旗被焚,两国于1995年签订的安全协定被撕毁。两国关系跌入谷底。   对澳大利亚不买帐的还有另一个亚洲国家——马来西亚。还在澳大利亚张罗多国部队的时候,马来西亚副总理巴达维就说:“我们没有任命他们。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国家把自己看作这个地区的保护者、领袖或指挥官。”今年5月,马哈蒂尔总理还说:“霍华德先生在亚洲不受欢迎。”   
  
  
  风向多变幻   亚洲国家不买帐,澳大利亚政府又往回缩了。今年年初,澳外交部北亚司司长赫塞尔廷先生在约见我时,曾向我介绍过“背景情况”,说“同亚洲国家的关系一直是澳大利亚政府对外政策的重点之一”。我说,可是,前总理基廷先生和霍华德先生之间吵得很凶啊。   去年10月,前总理基廷不满霍华德的做法,出来发表意见,说他做总理的时候,把同亚洲的关系放在第一位,如今,他25年的努力毁于一旦。此言一出,嘘声四起。骂得最凶的一篇文章是《悉尼晨报》上的《一个被捣碎的勿忘我情结》,说基廷不甘寂寞,想出风头,工党被击败都4年了,还念念不忘要人家认可他本人及其政府的功迹。   不过,今年风向却有些变化。3月份,基廷出了一本新书:《接触:澳大利亚面对亚太》,系统地为他的亚洲政策辩护,并根本否定现政府的做法。这一次,再没有嘲笑,也没有围攻。相反,是赞扬,是推荐,有文章说这本书可以成为那些坐井观天的庸人的教材。其后,质疑现政府亚洲政策的文章慢慢多起来了。   有文章说,澳大利亚对亚洲的政策不是始于基廷,而是始于1966年至1967年任总理的自由党的霍尔特,这是一个连贯的承诺,“霍华德现在成了自霍尔特以来第一个从这个地区后撤的总理”。还有文章指出,从经济角度看,是澳大利亚需要亚洲,而不是亚洲离不开澳大利亚。文章以东盟贸易为例:东盟与澳的贸易仅占东盟外贸额的4%,却占澳外贸额的12%。“亚洲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恢复到了危机以前的水平,澳大利亚即使能保住目前的份额,也将获益匪浅。”更多的人还对去年12月东盟10+3(东盟10个成员国与中国、日本、韩国)论坛没有邀请澳大利亚深感不安,有一种被抛弃的失落。   有意思的是,另一方的意见竟然听不到了。外长唐纳亲自撰文,说政府一贯重视亚洲。有人要他解释他去年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地区主义产生于共同的利益,那些有着共同历史、共同文化,或者至少相似文化的国家,而且通常地理位置靠近,因为种种原因,它们就走到一起。这是一种地区主义。显然,谈到澳大利亚同亚洲的关系,澳大利亚不属于这一类,因为,历史、民族、文化都同邻国不一样。”   唐纳不辩。   
  
  还是大家一起成功   风向为什么转变呢?因为情况变化了。亚洲经济正在迅速复苏之中,它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并不是个烂摊子。这样一个大市场,经济上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另外,澳大利亚同邻国,特别是东盟大国印尼的关系毕竟不可小视。印尼并未出现所谓的“巴尔干化”局面。澳大利亚多年来保持很低的军费开支,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常备军只有5万人,得益于同印尼的睦邻关系不坏。试想,如果两国对峙,还不时打仗,澳大利亚这点军队够吗?这点军费够吗。去年东帝汶维和只派了4000人去,就直担心拖到举办奥运会时抽不出兵力保卫奥运。   再者,明年年底要大选了,执政党并无十分把握。维多利亚州去年年中选举,自由党总理已经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工党小辈赶下了台。政府必须在若干问题上缓和民意,改善形象。   同印尼改善关系刻不容缓,但瞪了眼睛之后要改成笑脸,多少有些尴尬。东帝汶分离已成事实,伊里安查亚岛又在闹分离,印尼有人怀疑又是澳大利亚在挑。瓦希德需要霍华德作出承诺,不支持那里的分裂势力。他准备访澳,但国内压力大。他又提议印尼、澳、东帝汶三方会晤,地点在第三国的某一个地方。霍华德说你先来澳访问,再搞三方会晤。外交上讲究个面子,双方相持不下。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的葬礼为他们提供了天赐良机,于是,两人从一个各国领导人出席的招待会上溜出去,谈了一个半小时。   两位领导人为了各自的民族利益,一致同意抛开过去,关注未来。霍华德不等瓦希德提出伊里安查亚的问题,主动表示澳大利亚支持“印尼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并承诺澳大利亚无意支持印尼这个千岛之国中“别的”独立运动。   霍华德政治家风度十足,高度评介瓦希德,说:“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稳定、希望和目标,澳大利亚政府将尽其所能,给予支持,因为,他的成功,将是印尼的成功,也是我们的成功。”





上一本:餐桌上看斯大林 下一本:遭遇苏共中央书记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澳大利亚想做亚洲老大的作者是澳大利亚想做亚洲老大,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