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米洛舍维奇:从悲剧到悲剧


作者:米洛舍维奇:从悲剧到悲剧     整理日期:2013-06-02 11:07:26


  
  米洛舍维奇:从悲剧到悲剧  
  
  
  江亚平   7月3日上午,成立8年的联合国前南战犯法庭第一次迎来了一位元首级的人物——南斯拉夫前总统米洛舍维奇。不管他如何蔑视这个法庭,等待他的将是预料之中的判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位曾在巴尔干叱咤风云十多年的铁腕人物将在异国的监狱里度过余生。  失去权力就是失去一切  1年前,谁也不会想到“老米”会落到如此下场。那时的他还是权倾一时的南斯拉夫联盟总统,正踌躇满志地计划竞选连任。本来,他的总统任期要到今年结束,但为了避免被“秋后算帐”,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权力,于是在去年6月玩了一个花样:修改宪法,将总统由议会投票产生改为公民直选,这样他就可以再获得一次参加选举的机会。他自信能稳操胜券,但却打错了如意算盘,在3个月后的选举中被选民无情地抛弃了。  老米本是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旋涡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不管是在90年代初期任塞尔维亚总统还是在后期任南斯拉夫总统,他始终都是这个国家的头号人物。如果他不是太迷恋权力的话,他现在应该是在贝尔格莱德的别墅里与家人一起喝着咖啡,而不是穿着囚服在异国他乡的监狱里独自仰望星空。  在南斯拉夫议会里,他领导的社会党一直占据多数席位,控制着国家权力,老米一旦期满退位,完全可以把印把子平稳地交给自己选中的接班人,甚至来个垂帘听政,决不至于落到今天这般可悲可叹的结局。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常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吧。  老米之所以甘冒风险背水一战,自有他的难言之隐。他深知政权一旦易手,很可能就会被西方置于死地。对他这个被国际法庭通缉的“带罪之身”来说,失去权力意味着失去一切。  一步连着一步的失误  显然,修宪保权是老米的一个决策错误。其实,老米在自己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曾有过多次失误,而正是这些错误一步步把他推向了本来相当遥远的海牙。  1989年,当科索沃阿族人因不满受歧视的现状而游行闹事时,在政治上平步青云的老米没有设法妥善安抚焦躁不安的阿族人。2年后,当阿族人再次闹事时,身为塞尔维亚总统的老米干脆把坦克开进了这个充满对抗情绪的省份,并取消了科索沃的高度自治权。虽然他的民族主义豪情暂时赢得了塞族人的敬仰和欢呼,虽然阿族人的不满和仇恨暂时被弹压下去,但这种粗暴的处理方式却为10年后阿族人再度揭竿而起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科索沃危机尚未完全平息,前南斯拉夫联邦各共和国的独立风潮渐入高潮。1991年夏,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打出了独立的旗号。这时的老米也被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冲昏了头,喊出了“让所有塞尔维亚人生活在一个国度”的口号,加剧了局势的恶化。老米派军队前去镇压独立风潮固然不对,但在南斯拉夫是合还是分的关键时刻,西方相继宣布对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承认,更是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使得前南斯拉夫的分裂迅速由生米变成了熟饭,也促使波黑和马其顿起而仿效,宣布独立门户,结果导致波黑内战的爆发。  在长达3年半的波黑内战中,老米为了本民族的利益,给波黑塞族武装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武器装备。老米在今年4月被捕后自己也公开承认,在波黑内战期间曾对波黑塞族提供了大量援助。西方正是揪着这点不放,认为老米应该对二战后最惨烈的民族冲突负责,因此必须受到惩罚。但西方却忘了,他们在波黑内战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长期偏袒穆、克两族,出动飞机轰炸塞族阵地,给当地百姓带来大量无辜伤亡,并加剧了波黑各民族之间的仇恨。  最让西方咽不下气的是,在1999年科索沃危机期间,老米竟然敢公开与西方对着干。在这场军事对抗中,老米与西方结下了很深的梁子,被西方视为“眼中钉”,一日不除一日不快。更糟糕的是,由于没顶住西方的狂轰滥炸,在遭到78天的军事打击后被迫签定城下之盟,使南斯拉夫人民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正如当地老百姓所说,“要么一开始就接受西方的条件,要么就抗争到底,打了半截就投降,我们在战争中所承受的一切苦难都成了无谓的牺牲了。”老米原以为同西方的对抗可以增加他在百姓中的威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在后来的竞选中,受到西方大量资助的南斯拉夫反对党打出“选掉老米,解除制裁”的口号,终于将这位南斯拉夫强人逼下了历史舞台。  有人说,老米虽然有不少失误,但最大的失误就是同西方叫板对抗,而不是随波逐流、俯首称臣,结果成了强权政治的牺牲品。在当今这个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像他这样的小国领导人,得罪了西方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骨子里是悲剧人物  有人曾以为老米在1999年之前与西方没什么积怨,甚至还是朋友,是科索沃危机导致老米与西方摊牌翻脸。其实,西方从来没有把他当朋友,把他“置于死地”才是他们的最大愿望。在西方人的眼里,老米从一开始就是个“问题人物”。他对内大权独揽,关闭独立的报纸和电台,大搞徇私舞弊和贪赃枉法,并多次在选举中弄虚作假;他对外鼓励和支持克罗地亚以及波黑的塞族人武装对抗政府,搅得整个巴尔干动荡不安。尤其是在科索沃问题上用武力对抗西方,这让一直标榜“人道主义”和“正义”的西方如何看得下去?  于是,波黑内战刚爆发,西方就开始对南斯拉夫实行全面的封锁和禁运。在1993年波黑战火越烧越旺的时候,西方又鼓动联合国通过决议成立专门审判前南战犯的国际法庭,其矛头直指米洛舍维奇和他在波黑的代理人卡拉季奇。尽管在前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过程中,西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他们始终认为,前南危机的根源是民族极端分子老米。如果说西方一度曾对他礼让三分的话,那是为了能尽早平息危及西欧安全的波黑战火,不得不借助老米这位塞族龙头老大的威望和势力,让他压制波黑塞族,并代表波黑塞族在停火协议上签字。  但西方并没有因为老米在波黑问题上的合作而放他一马,将他送上法庭一直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西方一方面要为北约空袭南联盟正名,更重要的是要向其他所谓“独裁者”和桀骜不驯之徒发出警告。于是,随着波黑内战的结束,西方开始腾出手来对付不肯俯首帖耳的老米。他们知道老米的软肋在哪里,于是在科索沃稍一点火,那里的干柴就立即呈燎原之势。仿佛一切都在西方的算计之中,科索沃危机一爆发,种族清洗、难民潮和人道主义灾难必定接踵而至。西方在做足了文章、找足了借口后,开始了对老米的军事惩罚。结果是,因在科索沃维护塞族利益而被捧为“民族英雄”的老米最后又栽在科索沃这片土地上。  老米一旦下台,把他送上审判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而对待南斯拉夫这样的小国,恩威并施效果最佳,即西方惯用的“胡萝卜加大棒”。于是在4月1日给予援助的最后期限刚过几小时,老米就被送到了贝尔格莱德中央监狱;6月29日“援南重建捐资国际大会”召开的前几小时,他又被押上了飞往海牙的飞机,从此踏上了不归路。以“老米”换大米,成了21世纪第一桩赤裸裸的政治交易。但老米的身价也不低,人刚到海牙,等米下锅的南斯拉夫就拿到了将近13亿美元的购粮钱。不知老米对此是喜是忧。  有人咒老米为魔鬼,也有人赞他是英雄。是非曲直只有等历史老人将来给予评判。但我以为,假如他是个英雄的话,也是个生不逢时的英雄。他走向权力顶峰之日,正是前苏联解体之时,没有了东西方对抗,地处巴尔干要道的南斯拉夫不再是美苏争相拉拢的宠儿,老米是东欧唯一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更是成了西方无情打压的目标。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之复杂,也是世上罕见,简直让他寝食难安。他不像伊拉克的萨达姆,脚下没有世界储藏量第二的石油,也没有道义上给予支持的阿拉伯兄弟。南斯拉夫本来就不大,被折腾得四分五裂之后,更是没有同西方叫板的实力。套一句俗话,他像一只老鼠,虽然狡猾而顽强,但终于斗不过西方这只实力强大又欲望十足的猫。所  以说,60岁的老米尽管风光一时,荣耀半生,骨子里却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在政坛上的崛起是民族悲剧的开始;在失去权力之后,他波澜起伏的一生又以悲剧而告终。





上一本:下面播送:死刑实况录音 下一本:非西非东菲律宾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米洛舍维奇:从悲剧到悲剧的作者是米洛舍维奇:从悲剧到悲剧,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