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制胜职场


作者:廉小天     整理日期:2021-12-28 01:50:29


  小伟在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在一次招聘会上,小伟发现一家著名的外资企业正在招市场营销员,便毫不犹豫地投了一份简历。但是,负责人收到他的简历后,只是告诉他,让他回去等候面试通知。小伟回家后,便开始等待那家外企的面试通知,但他整整等了一个月,也没有等到任何消息。
  小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主动“出击”,那么这个机会就真的没有了。于是,他便鼓起勇气带上自己的简历直接来到那家公司要求参加面试。虽然他这一次“冒昧”的前往并没有得到公司HR的接见,但两天之后,他便收到了这家公司的面试通知。
  两轮面试下来之后,小伟觉得自己的表现还是比较理想,但HR并没有任何的表态。于是,小伟决定再次主动“出击”,他亲自跑到各大商场去了解这家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同时向自己的朋友、同学、邻居征询他们对这些产品的意见。最后,他便根据面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精心编写出一份详细的销售方案。结果,在接下来的最后一轮面试中,小伟顺利地击败了所有的对手,赢得了那个职位。
  从小伟的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刚开始是没有什么机会的,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但他却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机会,最后终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那个职位。当然,小伟之所以最后胜出,与他积极的准备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小伟没有亲自到商场去看,如果他没有征询别人的意见,仅仅靠纸上谈兵,那么结果一定是可想而知的。
  2.营造聊天的氛围
  在面试的过程中,营造聊天的氛围,对于创造机会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那些在平日里威风八面、掌握着求职者生杀大权的HR们,他们的工作实际上是既枯燥也很辛苦的。就像求职者不喜欢每天都在招聘会上奔波一样,HR们也不喜欢每天去面试别人,因为他们每天都要重复地对求职者进行公司介绍和岗位说明,对方所问的也都是一些程序化的、毫无新意的问题。这样的工作,换成谁都不可能喜欢,但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既然是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不喜欢也得做。
  而这时,作为求职者,如果你能够抓住机会,利用面试的机会营造出一种聊天的氛围,那么HR们就会发现,一切都因你而不同,他们会发现自己灰色的天空中飘过一片美丽的彩云,枯燥乏味的工作环境也吹进了一丝新鲜空气,包括你那张与众不同的笑脸,也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所谓的聊天,并不是让你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而是要从严肃的面试提问开始的。比如,HR看完你的简历之后,会很自然地问道,你是北大、清华、复旦、南开、人大毕业的啊?这时,如果你仅仅应了一声“是的”,然后便呆若木鸡似的等着下一个问题砸下来,那就完蛋了。但是,如果你用轻松自然的表情说:“嗯,是呀,我是×××大学毕业的,我们那所学校有很浓郁的学术气氛,校园的风光也很不错,周边环境也很好,人口也不是很多,挺适合学习的。”这样,聊天的氛围就开始营造出来了,而一旦开始聊天,你们之间的距离也很快就拉近了,本来是对立面的两个人,渐渐就变成了盟友。
  可以说,会聊天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尤其是此时的HR,他们可能会一边和你聊天一边在心里暗想,要是将来能够和你成为同事,你一定是个可爱的人,而且也很好相处。
  当然,聊天归聊天,HR们也不糊涂,接下来等待你的,就是专业的面试题了。可以说,这一关才是真正的龙门关,因为问问题的人往往是该企业的业务骨干,他们对专业知识往往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工作体会,所以要想蒙混过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专业问题的提问往往都是从简单的人手,然后层次分明地深入下去,一直到你没有了解的层面。比如从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书本上的一个公式、一段叙述谈起,然后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地问下去。很多曾经很自信的求职者,就是在这些专业的问题上,被问得哑口无言,或者满口胡言乱语,最后带着学艺不精的悔恨离去。
  其实,专业方面的面试题,并不是面试官要对你进行专业考试,而是要看看你对专业思考的多少、你的专业广度及将来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看你能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而这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真可谓是要命的一关。
  那么,对于专业的问题,应该如果回答,才能顺利地通过呢?
  记得有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面试进行到最后一轮时,面试官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有投资价值吗?”对于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来,可以说是极为平常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却暗藏玄机。于是,那位学生稍微思考了一下,才说出了自己的观点:目前中国股票的投资价值是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然后进一步说出当前中国的市盈率是多少,韩国的是多少,日本是多少,台湾是多少,美国又是多少。同时。还强调了美国当年的情况也跟当前的中国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考虑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预期,那个时候的市盈率又是多少。总之,就是报出了一串数字。
  本来,那位面试官在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想好了怎么批驳他了,可是被他一通数据说出后,只好用佩服的眼神看着他,示意自己的问题已经通过了。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专业的面试题,如果冒冒失失地从问题的本质去回答,那么十有八九会被对方驳得体无完肤。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回答,往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P19-21





上一本:酒泉人口史 下一本:移动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感知与管理研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制胜职场的作者是廉小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