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再见徐悲鸿


作者:再见徐悲鸿     整理日期:2013-06-02 12:35:19


   再见徐悲鸿
  作者:秋蝶
  (一)邂逅
  “当你的虔诚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得到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帮你穿越时光隧道,见到你今生最想见的人。”迷迷糊糊的,不知谁在梦里对我说,醒来之后我深信不疑。
  既然是今生最想见的人,那就应该是终生敬爱的人。对我而言,那个人就是徐悲鸿先生。我不管他是否想见我,我就是想见他得要命。于是我日夜祈祷,渴望得到那把进入时光隧道的钥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把闪亮的钥匙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拿了它,轻轻地打开时光隧道之门。
  一九四二年,桂林。我脱胎换骨地来到这个悠远的年代,朴素无华地穿过那些大街小巷。名若其人,我的名字叫廖静文。当时我所工作的文工团常常到各个地方去进行抗日义演,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我已决定离开。
  有一天,我在阅览室的报纸上,读到重庆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在桂林招考图书管理员的消息。不知为什么,我强烈地被它吸引了,急忙抄下报名的日期和地点,打算去报名应考。
  我极其顺利地通过了笔试,被通知口试的共有三人,我是第一个被叫进去口试的。主持口试的是徐悲鸿先生,虽然他当时只有四十多岁,却已两鬓如霜。他身穿一件深蓝色的棉袍,脸上的轮廓优美,弯弯的浓眉下,闪着一双好看的深思的眼睛。
  “请坐。”徐悲鸿先生见我进来,指着办公桌对面的椅子说。
  我怯怯地坐下来。徐悲鸿用温和的声音说:“在笔试中,你的成绩是第一名。”我的脸火辣辣的,在这位举世闻名的画家面前,我羞涩得像个小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询问,最后徐悲鸿先生郑重地对我说:“我们决定录取你,因为你的成绩最优秀。”
  “天涯海角觅知音,纷纷扰扰终一人。纤指抚琴心曲送,只为与君共沉沦。”
  (二)畅游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去七星岩,帮助徐悲鸿先生整理他的藏书和藏画。清理书画的最后一天,大家为完成了清理工作而感到轻松愉快。中午,徐悲鸿先生请我们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我发现他吃完了一条鲫鱼,骨刺仍像一条鱼一样完整地摆在桌上。我感到徐悲鸿先生的心情不错,便乘机向他提出想与一位好心的同学去阳朔的愿望。没想到他欣然应允,还答应与我们同去。
  从桂林去阳朔,水路行舟需要一天半。铅色的天空布满乌云,如丝的细雨在轻轻飘洒。船夫撑起长长的竹竿,船身便向江心缓缓移动。漓江两岸沉浸在烟雾般的雨幕里。透过迷蒙的雨幕,我看见两岸拔地而起的一座一座峰峦,披着碧绿的轻装,就如同无数窈窕的仙女,以各种不同的姿态,伫立在江边,倒影映在清澈如镜的江水中,现出迷人的诗情画意。我和我的女友放眼观赏漓江两岸美丽如画的风景,周围十分宁静,只有船桨拨水的声音有节奏地在我们耳畔回响。
  雨终于停了。低垂在头上的乌云已逐渐消散,一抹温暖的阳光快活地照射在我们的小船上。美丽的漓江在我们面前一直伸展开去,静静地流着。在那清澈透明的水面上,微波一个追着一个向前荡去,灿烂的阳光将两岸林立的峰峦染得更加青翠欲滴。远处是辽阔的田畴,可以望见三三两两的农民在举锄劳动。
  远处的房舍升起缕缕炊烟。蓝色的透明的天空染上了一小片金灿灿的晚霞,太阳渐渐沉落到那些峰峦后去了。在这宁静而美丽的黄昏,我与女友唱起了《梦幻曲》,我们的歌声像长了翅膀一样,轻轻地飞翔。江水也好像在倾听我们的歌唱,它仿佛流得更平静而缓慢了。这是一支感情丰满、旋律优美的曲子,徐悲鸿先生凝神地谛听着,他那深沉的脸上露出感动的神情,唇边浮起了温淳的浅笑。
  船家夫妇端上了简单而粗糙的饭菜,香喷喷的芋头和绿油油的青菜都富有田园风味。我们边吃边谈话,在笑语盈盈中,都十分愉快。饭后,我们上岸散步,踩着那被雨水打湿的松软土地,闻着树木散发出来的清香,感到心旷神怡。
  第二天清晨,我们的小船又拨水前进了。徐悲鸿先生站在船头,张开双臂,好像在拥抱这无比美妙的清晨。他驰目骋怀,仿佛要将祖国美丽的河山,都画在他心上似的。
  我们的小船终于在阳朔靠岸,我们欢快地跳上岸。徐悲鸿先生也掀起棉袍的下摆,纵身一跃,跳到河岸上,动作和我们一样轻捷。阳朔在山环水绕中,显得恬静而优雅,宛若一幅精美的画卷。
  “绵绵春雨细如针,杨柳飘飞撩客魂。轻泛小舟横笛吹,声声唤取梦中人。”
  (三)聆听
  几天以后,我和徐悲鸿先生一起,携带着沉甸甸的书籍,踏上去重庆的旅途。我们在黔桂铁路的列车上,两侧是一望无际的田畴和山脉,天空晴朗,太阳好像变得更加温暖,大自然已经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我的心跟随着火车奔驰,车窗外一个一个的小站在飞快地掠过去。孤单的农舍冒着炊烟,池塘和稻田像一块一块的镜子,在阳光下发亮。农民吃力地赶着耕牛……忽然,列车驶进了隧道,它猛烈地震动着,发出震耳欲聋的隆隆声,汽笛高声地吼叫着。不多时,它又像一条巨龙似的,飞快地钻出隧道,喷吐着黑色的烟雾,继续向前奔驰。两侧是无穷无尽的山峰。
  我凭窗眺望,渐渐困倦起来,为了驱除瞌睡,便轻轻哼起歌来。想不到我的歌声惊动了正在看书的徐悲鸿先生,他轻轻的合上书,抬起有些疲倦的眼睛看着我。
  “先生,你也喜爱音乐吧?”我停止了唱歌。
  “噢,很喜爱。”他微笑着说,“我在巴黎最穷困的时候,宁愿饿肚子,也不愿放弃一场好的音乐会。”
  “唱啊,”他催促地说,“你接着唱啊!”
  我羞涩起来。想到徐悲鸿先生一定听过许多著名歌唱家的演唱,我怎么好意思再唱下去呀?我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脸是红红的。
  “先生,”我急忙转换话题,“你爱美术一定胜过爱音乐吧?”
  “那当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你是怎样成为一个画家的呢?”我开始喋喋不休了。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明白的。”他好像不知从何说起。
  “先生,那你可以谈谈你的人生经历吗?”我执着得像个非要吃糖不可的孩子。
  徐悲鸿先生的面容变得严肃起来,沉思了一会儿,便像掀开一本书似地谈起了他的过去。
  “我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他开始述说。
  “是城市吗?”我问道,但立即为自己的饶舌而发窘了,因为我看见徐悲鸿先生微微皱了一下他那双又黑又粗的浓眉,似乎不愿我打断他的话。
  “不,是在乡村。”他仍旧温和地回答了我,“是在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
  他的述说将我带到了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在我面前出现了他慈祥的父亲、勤劳的母亲、乡村小镇上那些朴实而善良的人们……我仿佛看见了他苦难的童年。
  他还讲述了他曾经流落在上海的往事。当时他唯一的求职希望在瞬间破裂,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再也无法忍受,准备在滚滚不息的黄浦江结束自己的生命!奔腾而混浊的江水汹涌地冲击着江岸,发出沉重的响声。徐悲鸿先生感到呼吸困难,浑身像着了火,有一种燃烧般的痛楚。他猛力扯开衣襟,让无情的雨打在自己的胸脯上。当一阵寒冷的颤栗从他的脚跟,慢慢传布到全身时,他才清醒过来。他想起了父亲临终时的教导,想起了自己的责任和曾经有过的壮志……低声对自己说:“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自拔,才不算懦弱啊!”……
  也许这是我今生听到的最真实、最动人的故事。它强烈地感动了我,一滴泪水轻轻地从我的眼角流下来。我背转身去,悄悄地将泪珠擦去。徐悲鸿先生回顾地说:“生活就是这样严峻,如果你不去战胜困难,困难就会吞没你。”
  在认识徐悲鸿之前,我的灵魂孤独而忧郁。我不禁想起自己曾作过的一首诗:
  极目孤帆远,无言上小楼。
  寒江沉落日,黄叶下深秋。
  风厉防浸体,云行乱入眸。
  不知天地外,更有几人愁。
  如今在这位伟大的画家面前,才发现自己的悲戚心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雾里有花花自染,云中藏月月迷乱。琴瑟之声声声绝,如是温暖如是寒。叹情长,哀纸短,此时情绪此时天。霜落满地无人问,夜色已尽不成眠。”
  (四)奉献
  到了重庆,我除了将徐悲鸿先生带回来的那些书籍编成目录,制成卡片以外,空余的时间便经常去看徐悲鸿先生作画。有时,也替他研墨、铺纸,当他的助手。他在工作之余,也给我讲些绘画和书法知识,像一位老师一样诚挚地教导我,我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起来。
  徐悲鸿先生每天都要去中央大学教课。清晨,他步行去嘉陵江畔,在小摊上买两个烤白薯当早餐,然后坐渡船过江,再步行至沙坪坝中央大学上课,直至中午返回。午饭后,他从不午休。他说:“正午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用来睡觉未免太可惜了。”因此每次午饭后他总是作画,晚上他也经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埋头作画。他的生活紧张得如同上足发条的钟摆,一刻也不停息。我工作在徐悲鸿先生身旁,一天比一天加深对他的尊敬。有时,我看见他洗自己的衣服,或钉失落了的钮扣,同情和怜悯便在我心里浮动。
  当徐悲鸿先生感觉特别劳累的时候,我们便会在晚餐后出去散步、漫谈,听奔流的江水低唱,任温和的晚风吹拂,这是他一天辛勤工作中唯一的休息。他常常谈起时事、战争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积极参战,但我们的战线仍然不断后撤。他那不愿离开家乡的老母已杳无音讯。有消息说,她在日军占领家乡时死去,这使他非常悲痛与怀念。有时他也谈起他过去艰苦的学习生活,在贫困中的煎熬。
  徐悲鸿先生还跟我说起令他记忆犹新的一件事:一九二一年春,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当时巴黎正在举办一场规模盛大的全国美术展览,展出了法国当代许多名家的作品。开幕的那天,徐悲鸿先生从早至晚流连于会场,仔细观摹、比较,从早晨至黄昏,竟未进食。他完全忘记了饥饿,直到走出会场,才发现外面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一阵凛冽的寒风向他袭来,他打了一个寒战。由于没有大衣,他冷到浑身哆嗦。这时,他才感到饥饿难忍,只有迎着风雪,急步回家。途中,他腹痛如绞,慌忙靠在路边的墙上,才未摔倒在雪地。从此,徐悲鸿先生患上了终身未愈的肠痉挛症。病发时,激烈的疼痛使他难熬难忍,面颊和嘴唇都因此失去血色,变成可怕的苍白,但他仍然强迫自己作画。他曾在当时所作的一幅素描上写道:“人观览吾画,焉知吾之为此,乃痛不可支也。”
  “先生,您的毅力是惊人的。”我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便会一事无成。任何天才都需要勤奋。”随后他又诙谐地说,“懒惰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一旦到期清付,必定偿还不起。”
  徐悲鸿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性格,他的画室挂着一幅用黄绫子装裱的对联,上联是:独持偏见;下联是:一意孤行。如此锋利的言辞,表明他不愿与国民党政府的当权者同流合污,徐悲鸿先生如此坚决的态度曾无数次地受到过国民党的威胁与迫害。
  抗日战争愈加激烈,祖国和同胞在战火中挣扎、呻吟。当我看见徐悲鸿先生永不停歇地在艺术的领域为祖国挥洒热血,不禁泪水涟涟:
  一片残阳柳万丝,秋风江上挂帆时。
  伤心家国无穷恨,红树青山总不知。
  (五)怜惜
  一个初春的夜晚,大家都已熟睡了,我听见他独自在楼下散步。透过黯淡的星光,我看见他那微微有点弯曲的背影,在那里徘徊了很久,显得凄凉且有些未老先衰。我开始感到,他心里有很多忧郁和痛苦。我不自禁地披衣起床,悄悄地下楼,走到他的身后。
  “先生,”我说,“夜这样深了,你应该上床休息啦。”
  他惊讶地回过头来:“噢,你起来干什么?”他似乎有点责怪我。
  “先生,夜晚的露水会使你着凉的,而且明天一早,你还要去上课呢。”我极其认真地说。
  他凝视着我。虽然,黑夜笼罩着他,但我仍看到了他脸上的忧伤。
  “先生,你应该有足够的睡眠。”我又担心地补上一句。
  他的身子转向我:“噢,知道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没有,先生。”我说。但是,我没有走开,仍站在他面前。我的双脚已经不听我意志的支配。
  “先生,”我极为诚恳地说,“我是那样地尊敬你,你好像有什么痛苦,我为你感到难过。”
  他几乎没有使我觉察地轻微叹息了一声。
  黑暗的天空上只有几颗苍白的星星在闪烁。夜更深了,空气也变得更凉。露水打湿了我的头发,我猛然打了一个寒颤,接着又打了一个喷嚏。
  他如同突然惊醒过来,朝我看了一眼,催促说:“回去睡觉吧!”
  “那么,先生,你也回去睡觉。”
  他点了点头,我们各自回房去了。
  但是,我在床上辗转难眠。这是我到重庆后第一个不眠之夜。在认识徐悲鸿先生之前,我就对他无限崇敬。我从没想过现实中的他是那样的清苦与孤单,我多希望他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别再那样的痛苦,不要无奈的叹息。我心里翻腾着,竭力想寻找帮助徐悲鸿先生的办法。
  “烟雨红尘情难逝,只因相识又相惜。无情不似多情苦,此情绵绵无绝期。”
  (六)春寒
  也许是夜里寒气的袭击,再加上失眠,第二天上午我觉得头很沉重,全身乏力,体温也突然升高了。我躺在被窝里打着寒颤。中午,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去吃饭。
  大家都来看我,只有徐悲鸿先生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感冒了。他坐在我床头的椅子上,看着我服了退烧药片以后,仍没有走开,还不时地用他那宽大的手掌放在我的前额上,测量我的体温是否下降了。
  他轻轻地对我说:“你的心太善良了,何必关心我的事呢?我已独自生活了七年。”
  “但是,先生。”我望着他那温和的眼睛说,“你不应该这样孤单地生活,昨天夜里,我看见了你心里的痛苦。”
  “这算不了什么。工作忙的时候,就会完全忘记个人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他压低了声音,像对自己说话,“当然我也渴望有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生活在一起,但是,过去的教训总是留在我心里,找一个自己非常满意的人是很困难的。我已经四十八岁了,不愿再经受那些家庭的吵闹和纠葛了。”
  徐悲鸿先生轻轻地把手放在我的前额,突然惶恐地叫起来:“你烧得烫人!我去叫医生。”他几乎是冲出了房门。
  我开始感到晕眩,全身一阵阵地疼痛,眼前变成黑茫茫的一片,似乎有许多人影在我面前晃动。我在昏迷中仿佛听见徐悲鸿先生在唤我,我却发不出声音……
  这场病持续了十多天,我变得苍白、虚弱。为了减少我的寂寞,徐悲鸿先生常常抽空到我的床前来,为我讲述各种故事和各种见闻。他讲得那样地娓娓动听,使我减少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我每天都不知不觉地等待他来,只要听到他那急促上楼的脚步声,我的心便欢快地跳动起来。到后来,每当我预期他该来而未来时,我便会由失望而变得焦燥不安。有一次,他从大学返回时已近傍晚,当他急急地来到我的面前,我却满眶泪水。
  “为什么哭?想家了吗?”
  “不是。”我低声说。
  “那是为什么呢?”
  “我以为你今天不会来了。”
  “就为这个掉眼泪?唉,真是个孩子。”他怜惜而爱抚地说,“我在大学除了教课,偶尔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以后我若来迟了,不许哭,要耐心地等待,知道了吗?”他的眼里闪着欢悦的亮光,一面替我量体温,数脉搏,检查我的药吃了没有。
  当他看了看体温表,高兴地叫道:“你的体温正常了!”于是,他坐下来,又开始给我讲娓娓动听的故事。
  “风声声,雨霏霏。玉兰花瓣落,海棠满天飞。凄凄笛音催肠断。苦苦相思难忍泪。”
  (七)春情
  我的体力开始复原,渐渐能出门散步了。一个傍晚,徐悲鸿先生陪伴我沿着陡峭的石梯,走到嘉陵江畔去。晚霞像火一样照亮着天空,在奔流的江面上跳动着闪闪耀眼的金光。
  “多么美丽的画面!”徐悲鸿先生十分愉快。
  我举目眺望这瑰丽的晚霞,感到大自然无限神奇,心里顿时充满了柔情:“先生,我该怎样感谢你的爱护和关怀呢?我将永远像学生一样尊敬你。”
  他的脸上掠过一丝柔和的微笑:“不要说感谢我,如果要感谢的话,应当我感谢你。”他十分谦逊地说,“你为我做了许多工作。”
  “不,先生,那是我应该做的。而且,我做得太少,而我得到你的关怀太多,这是无法抵消的。”
  他温存地看着我:“你的心地纯洁善良,你的感情朴实无华,我为你而感动。”
  “先生,”我满怀热忱地说,“我愿在你身边,尽力做我能做的一切。”
  我的话使他变得激动起来。“静,”他第一次如此亲切地叫我,“这些天来,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冥冥中,有人将你送到我的面前。我是如此地依恋你,你似乎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宽大而湿润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先生,”我有些惊慌地说,“我也情不自禁地依恋着你了,你在我心中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但是……”我说不下去了。
  晚霞已渐渐隐没,夜的密网轻轻地撒下来,月亮从山后面升起来了。
  “但是,你要说什么呢?静。”他温情脉脉地望着我。
  我没有勇气说下去,想到这将刺伤他的心,我只好沉默不语。
  他放开了我的手:“静,我替你说吧:”但是,我不能爱你,做你的妻子。‘是不是?“他声音发颤,忧郁的眼光凝视着我。
  “是的,先生,请你原谅我。”我垂下眼睛说。
  “为什么要说原谅呢?你是无可指责的。我曾反复考虑过,我今年四十八岁了,比你年长二十八岁,我原不应该这样要求你,但感情这东西却往往出人意料。在个人感情上,我已压抑多年了,没有料到,终于在你面前倾泻出来。你在我的身边,好像在医治我心灵的创伤。如此淳朴的你,让我重新燃起了渴求爱情和家庭的欲望。”他停了一下,仿佛要把想说的话都咽回去。
  我的眼睛潮湿了,泪水悄悄地顺着脸颊流下来。
  “淅淅沥沥,春雨下不停。夜过一半不成眠,雨急惹人更醒。风儿丝丝缠绵,青丝寸寸难理。今夜幽思无边,明日落花几许?”
  (八)画展
  徐悲鸿先生在成都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画展。他的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奚我后》,巨幅国画《愚公移山》、《九方皋》、《巴人汲水》,还有《自写》都强烈地吸引着我,因为画面上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它们以生动的形象,深刻的寓意,教育和鼓舞人民对光明的追求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他的国画、油画和素描都达到了造形准确,用笔简洁,取舍得宜,表现丰富的境界。特别是那笔墨奔放、造形优美的奔马,那细长而矫健的马腿,飞舞的鬃毛和尾巴都强有力地描绘了飞奔的速度感。以昂扬的勇猛精神,给人以鼓舞。还有那引颈高叫的雄鸡,预示着光明即将到来。那迎飞挺立的翠竹、苍松、古柏,那不畏严霜的寒梅、小雀,都像抒情的诗篇一般,赞颂着高尚的情操,予人们以启发和深思。
  其中油画《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士仍困在一个孤岛上。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作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司马迁推崇的是田横能得人心和不屈的高风亮节。徐悲鸿先生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画了不屈不挠的激情。田横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没有凄婉与悲伤,而是闪着凝重和坚毅的光芒。
  油画《奚我后》取材于《书经》,描写的是夏桀暴虐,商汤带兵去讨伐暴君,受苦的老百姓盼望大军来解救他们,纷纷地说:“奚我后,后来其苏。”(大意:等待我们贤明的领导人,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画面描绘一群穷苦的老百姓在翘首了望远方,大地干裂了,瘦弱的耕牛在啃着树根。人们的眼睛里燃烧着焦灼的期待,那种殷切的心情,就如同大旱的灾年,渴望天边起云下雨一样。作品表现了徐悲鸿先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无比强烈的痛恨,而对苦难中的中国人民无比深切的热爱。
  国画《愚公移山》描绘了一则寓言故事。它教导人们: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终能战胜一切困难。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但徐悲鸿先生坚信,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一定能移掉压在我们身上的两座大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一定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只见愚公白发长须,拄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强壮,挥锄掘石。整个画面表现了那种艰卓的精神和强劲无比的力量,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
  国画《九方皋》取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春秋时代,有个姓九方,名字叫皋的人,很有识马的本领。有一天秦穆公对以相马闻名的伯乐说:“你的年纪已经很老了,儿孙中有没有可以继承你的本领的人?”伯乐叹息道:“我的子孙中有能识马的,但没有能识千里马的。我有一个朋友,名叫九方皋,他虽是个挑柴卖菜的苦力,但识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秦穆公听了,非常高兴,便叫九方皋为他物色一匹千里马。九方皋在各地跑了三个月,看了无数的马,最后,才找到他所中意的一匹黑色雄马。他回来见秦穆公,穆公问道:“你找到的马是什么颜色?是雌是雄?”九方皋答:“黄色,雌的。”穆公不禁大失所望,便对伯乐说:“九方皋连马的颜色、雌雄都不能辩认,如何能识别马的好坏呢?”伯乐喟然叹息道:“九方皋在观察马时,是见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呀!”秦穆公听了,令人骑上这匹黑色的雄马试验,果然是匹天下最好的马。徐悲鸿先生有感于这个动人的故事,正是由于他亲眼看到了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大量人材被压抑、被埋没的现状;也是由于他亲身感受到要提携一个有才华的人是何等的艰难;同时,他永远也忘不了自己为生活所迫几乎投江自尽的悲惨经历……所有这一切,都强烈激发着悲鸿创作的欲望。
  国画《巴人汲水》描绘的是山城重庆。重庆是个依山而筑的城市,房屋层层上升,街道也是上上下下的斜坡,有层层而上的石梯。当年徐悲鸿先生住在沙坪坝,常常看见许多人用双肩挑水,爬越百丈以上的阶梯,将一担水送上岸来。这种艰苦的劳动,深深触动着艺术家的同情心。徐悲鸿先生经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创作了国画《巴人汲水》。这幅国画深刻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
  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
  国画《自写》抒写了他对国难家愁的忧愤和对光明的憧憬。画面上,他站在两棵巨大的古柏下,遥望远方。脚下是乱石、流水、幽兰。在画的左上角也题了深沉的诗句:
  乱石依流水,幽兰香作威。
  遥看群动息,伫立待奔雷。
  画展结束之后,我和徐悲鸿先生浏览了成都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于公元七五九年来成都居住过的地方,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宽阔的庭院里,小桥溪水,翠竹掩映,十分秀美。我们缅怀诗人,顿生感触。徐悲鸿先生非常喜爱杜诗,他还曾画过多幅《少陵诗意》的国画。像诗人一生坎坷的遭遇一样,草堂也历尽沧桑,几度倾颓,又几度修葺,人民始终纪念着他。徐悲鸿先生在杜甫草堂前深有感触地说:“杜甫留下的大量诗篇便是不朽的传世之作,他把这些美丽的花朵洒向人间,百世留芳。”后作:
  天地何时毁,苍然历古今。
  平生飞动意,对此一沉吟。
  (九)争春
  爱情的羽翼不知不觉地在我与徐悲鸿先生之间飞翔,但是它带给我的并非幸福和快乐,而是无尽的焦虑、彷徨和痛苦。我知道,我们彼此都在作强烈的自我斗争。
  有一天,当我照常替他清理画案后,又默默地为他研墨时,他忽然叹息地说:“静,如果时间能如人意,让我年轻十岁,而你长大十岁,那该多么好啊!”我从他那低沉的声音里听到了强烈的压抑和痛楚,泪水又从我的眼眶里涌出,我低声啜泣起来。
  他连忙用他宽大的手掌温存地抚摸我的头发,又掏出手帕来,轻轻地为我拭去眼泪,像长辈安慰一个孩子一样:“不要哭了,以后我们不再谈起这件事,让我们回到阳朔的小船上去吧!就如同我们刚刚认识不久那样。”
  “先生,”我望着他的眼睛,“如果在我平淡的一生中曾经有过美妙的回忆,那就是从去阳朔的小船上开始的。”
  几天之后,一个沉闷而炎热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朝江边走去。徐悲鸿先生曾经对我说过,饭后与我一同出去散步,是他艰涩生活中美妙而奢侈的享受。而这次,我没有叫他。
  我静静地坐在江边沉思默想,丝毫没有听到狂风的呼啸和远处的雷鸣。突然,一道青色的闪电划破了黑暗的江面,轰隆轰隆的雷声猛然震响起来,几滴很大的雨点落在我头上,接着便是倾盆大雨。我在风雨中狂奔,泥泞将我从陡峭的石梯上摔下来。我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努力挣扎着爬起来,但接着又跌倒了……就在这时,我听见风雨中有个声音在呼唤:“静文!你在哪里?静文!静文!你在哪里?……”
  这是徐悲鸿先生的声音,充满了那么多惶恐、那么多焦急和那么多爱的声音。这个声音,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都能清晰地听见。
  当徐悲鸿先生将我抱回室内的时候,雨水沿着我的面颊、头发和衣服不停地往下流淌。室外,倾盆大雨还在下着,狂风凄厉地拍打着树叶,发出呜呜的哀鸣。
  “独自把酒意茫茫,未饮愁穿肠。不知此时何时,身又在何方?天在飞,地在走,人在坠。谁愿品这,百年孤独,千年忧伤?”
  (十)圆梦
  自那个风雨之夜起,我们照旧每天见面,我照旧从他眼里看到那不变的关怀和爱。
  有一天,我轻轻地劝他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他平静地说:“静,感情这个东西就是如此神奇,当我眼中还有你的影子时,我无法再去爱别人。你的感情是如此深沉、真挚、纯朴,在你之前我从未感受过,这或许是世间少有的。”
  “如果你有了爱人,我会默默地从你身边走开,把我的位置让给她。”我又说。
  “静,爱情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不能替代。如果现在有位天仙下凡,她将人间的美貌、德性、智慧集于一身,也不能替代你给予我的幸福。你知道吗?静!”
  “先生,其实我已经真真切切地爱上你了。”我无法掩饰我的羞怯与喜悦。
  “那么,让我们马上结婚吧,静。”虽然是在暗夜,但借着月光,我看见他那深澈的眼睛里闪着激动的光芒和泪水。接着他低声说:“和一个比你大二十八岁的人结婚,你真的愿意吗?”我听得出,他的声音里有着快乐和兴奋,也有忧虑和不安。
  “愿意。先生,我已一步一步跨越了年龄的障碍,我愿意为你和你的工作奉献我的一生。”我强烈地感动着,把我的头紧紧地靠在他那坚强、稳重的肩膀上。
  这是暮春温暖的夜暖,月白风清,嘉陵江的江水轻轻地愉快地闪烁着,大自然呈现着一片柔情。
  我们携手同行,一同爬上那陡峭的石梯。月光如水,微风甜蜜地在我们身边低语。
  “几越黄昏觅故人?飞花似雪幻如真。秋波漾月影纷纷。昔日从无欢乐聚,今宵只有眼前人。魂牵梦绕总为君。”
  (十一)隔世
  我终于跟徐悲鸿先生走到了一起。就在那一刻,我所在的时光隧道已不能继续前行。我毫无力气地随它回到了二零零三年,心里一片怅然。刚从那个虚幻又真实的世界回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梦与现实之间,我试图去抓住那逝去的岁月。
  在梦里,我与徐悲鸿先生在桂林相遇。现实中,我曾对桂林的山水流连忘返。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我除了给他吟唱《梦幻曲》,还会用吉它为他献上一曲《激流》。我要让他知道,只有与他相遇,我的生命才可以激起绚丽的浪花。
  如果真的可以与他相遇,我就可以懂得更多的知识,可以听他讲更多动人的故事。他的胸怀是那么的博大,他的爱情是那样的深沉。
  我与徐悲鸿先生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山城重庆,而重庆与我所在的城市成都近在咫尺。我也曾坐在嘉陵江边,凝望那滔滔的江水。永不停息的长江水呀,可曾记得当年我与徐悲鸿先生含情脉脉、四目相碰的那一刻?可曾听见他曾与我如歌如乐的轻声细语?可否感到我与他在乱世的夜晚那激荡胸怀的心跳?隐隐约约,我仿佛听到徐悲鸿先生近乎疯狂的呼喊:“静文!你在哪里?静文!静文!你在哪里?……”我泪流满面。
  当年我曾与徐悲鸿先生游览过成都杜甫草堂,而我的家就住在杜甫草堂旁边。大诗人杜甫忧国忧民,曾写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徐悲鸿先生在那个腐败动乱的年代,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美术事业,用自己的灵魂谱写着爱国之歌。
  我不是廖静文,为什么我的心会跟她那么相似?那只是一个梦,为什么我的魂已永远留在那里?
  我以最虔诚的心爱着徐悲鸿,也以最虔诚的心爱着廖静文。两个真实的人激荡着我的灵魂,演绎着我的梦想。
  我要感谢那把闪亮的钥匙,把我带到了那个美丽的时空;更要感谢那场惊世的恋情,让我接受了一场纯净的洗礼。
  “白萍洲头望明月,越圆越残缺。夜夜思君不见君,情与世隔绝。灞陵桥边听秋风,愈夜愈无邪。落花流水杳然去,为爱凄绝美绝。”
  后记:
  为了较真实地反映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爱情与事业,本文参考了《徐悲鸿一生》(廖静文著)。作为徐悲鸿与廖静文的仰慕者,我曾与廖静文女士有过一面之缘。当年她在成都举办了一场徐悲鸿先生的画展,凡观看展览的观众都能获得她的签名留恋。当我亲眼看着她认真地为我签名,我多想向她表达我对她与徐悲鸿先生的喜爱之情啊,结果却因年少羞怯只在心里默默地与她道别。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徐悲鸿先生因高血压发作而与世长辞。岁月流逝,廖静文女士已是一位老人。每每想到她,我的心便会感到一种无限的亲切与温柔。这篇以参考资料为主的文章旨在以一颗平凡的心去追忆一个伟大的人,我渴望以这种网络文学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来缅怀这个伟大的绘画艺术家。徐悲鸿先生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我的内心深处,常常做出一个不可能的设想:倘若徐悲鸿先生在有生之年能多为自己的健康着想,并适当减轻日常工作的强度,也许不会那么早地离开深爱他的静文。为什么徐悲鸿先生可以给广大群众那么多的挚爱,却不分一点微薄的关心给自己?徐悲鸿先生在临走之前很想吃西瓜,由于季节原因,西瓜已经很少。廖静文女士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终于买到了一个西瓜,但是当她回到徐悲鸿先生的身旁,他已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我已热泪盈眶。
  但愿我最诚挚的祝福能通过鸟语花香传给远方的廖静文女士,愿终生美丽的她健康常在,万树常青!





上一本:神童纪晓岚 下一本:李鸿章与慈禧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再见徐悲鸿的作者是再见徐悲鸿,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