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胡适当过四年驻美大使


作者:胡适当过四年驻美大使     整理日期:2013-06-02 12:35:00


  
  
  胡适当过四年驻美大使  
  
  作者:张伟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1936年12月,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主张,在中国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7 月7 日,发生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同年9 月,胡适以国民政府特使的身份赴欧美游说演讲,宣传中国抗战。临行  前,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我独自走到外边,坐在星光下,听空中我们的飞机往来,心里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个有许多朋友的首都。”  1938年7 月,正在法国访问的胡适突然接到蒋介石的电报,要他出任驻美大使。蒋介石的初衷是想利用胡适在美的影响,促使美国改变对中日两国的中立态度,同时寻求美国的对华援助。胡适早年于1910年9 月赴美求学,先在康奈尔大学农科和文学院学习,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17年6 月才离开美国回国。胡适虽然对此任命有些犹豫,但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还是决定就任这个月薪只有190 元的大使。胡适一直对外人说,出任驻美大使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国家最危急的时期”,“为国家找点战时工作”。在给夫人江冬秀的信中,胡适写道:“现在国家到这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所以不得不去做一年半年的大使。我声明做到战事完结为止。战事一了,我就仍旧教我的书去。”  在后来赠给与他在美一起共事的陈光甫的一张照片上,胡适表露了当时的心情:“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1938年9 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10月5 日,胡适到馆上任,27日向罗斯福总统递呈国书。  10月8 日,《大公报》发表胡适挚友张季鸾执笔的社评《胡大使抵美》,文章认为:“胡适之先生之受命为大使,及其本人之肯于担任,这都是平日想象不到的事。这个问题本身,就象征着中国是在怎样一个非常时期。同时可以看出政府期待于他及他自己所期待的任务是怎样的重大。”  胡适最初的在美求援并不顺利。陈光甫后来这样描述胡适的处境:“美国国务院内暮气沉沉,只以保全个人地位为目标,其他概非所计,欲求其出力援华,殆如登天之难,能不从中阻挠已属万幸矣。因此又忆及美国务院之远东司长贺伯克,此君老气横秋,以一动不如一静为妙策,彼对(胡)适之讲话有如老师教训学生,可见做大使之痛苦也。”  胡适到任之时,美国朝野上下正弥漫着浓烈的孤立主义气氛,不愿为中国卷入战争。为推动美国支持中国抗战,胡适到处宣传演讲,上下活动,以致日本方面感到在对美外交上无法与他匹敌。  从1938年9 月任职到1942年9 月卸任,这四年中,胡适四处奔波,相当活跃。他既与美国学术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美国其他方面包括政界、财界有着广泛的接触。他基本上融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并能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他与美国朝野人士广泛接触,在各种集会上发表演说,力陈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力图打破美国颇为浓重的孤立主义情绪。同时,他还详述中国抗战的艰苦情形和准备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就像《纽约时报》当时的评论说的:“重庆政府寻遍中国全境,可能再也找不到比胡适更合适的人物……他所到之处,都能为自由中国得到支持。”  胡适本是学者,做大使实属“业余”,难免力不从心。因此,国民政府又应美方之请先后委派陈光甫、张彭春等人赴美辅佐。  促成“桐油贷款”,促使美国援华  胡适到任之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正在苦苦寻找援助中国的办法。罗斯福明白,随着日本扩张活动的愈演愈烈,美日在太平洋的冲突不可避免。而在未来的战争中,中国无疑是美国潜在的盟友。因此,援助中国也就是援助美国自己。虽然罗斯福已下定援助中国的决心,但美国国会中此时仍存在着严重的孤立主义倾向,商界也力图与日本保持经贸关系,不愿得罪日本。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缠,罗斯福授意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研究可能的援华方案。  1938年9 月,摩根索在巴黎向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表示:如果国民政府派两年前与美国政府签订《白银协定》时有过愉快合作的金融家陈光甫赴美,则有可能找到粮食信用贷款的途径。顾维钧迅速将此消息转达重庆,国民政府遂决定派陈光甫与徐新六两人同飞美国。由于徐新六自港飞渝时座机被日本飞机击落,陈光甫只得独自赴美。  与美方谈判之前,陈光甫对国内可作贷款抵押的各种产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美国财政部驻华参赞尼克尔森的建议下,选定桐油作为贷款抵押品。  1938年10月25日,中国重镇武汉失陷。当晚,摩根索专门邀请胡适与陈光甫到家中做客,宣布贷款一事。胡适后来致函摩根索,再三强调这是个值得纪念的夜晚。在信中,胡适对于“桐油贷款”的成功,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正当中国局势危急的时候,这笔钱,对于中国真有救命及维持体力的作用,也是心脏衰弱时的一针强心剂。而由此‘桐油计划’确立,……中国国际信用大加改善。关系之重大,不言可喻。”  在胡适和陈光甫的努力下,美国国会还修改了每个国家从进出口银行借款累计不得超过3000万美元的限制,不论是否有过借款历史,规定每个国家以每次借款2000万美元为限,并同意再次贷款给中国。  回忆在美求援时光,陈光甫在日记中写道:“余在此接洽事宜,几如赌徒场中掷注。日日揣度对方人士之心理,恭候其喜怒闲忙之情境。窥伺良久,揣度机会已到,乃拟就彼方所中听之言词,迅速进言,借以维持好感。自(1938年)9 月以来,无日不研究如何投其所好,不敢有所疏忽。盖自知所掷之注,与国运有关,而彼方系富家阔少,不关痛痒,帮忙与否,常随其情绪为转移也。”  书生本色袒露,精疲力竭力求免职  美国人对胡适名字中的“胡”字发音不准,在他们口中,“胡大使”便成了“侯大使”。珍珠港事件前夕,有数百部古籍善本自北平图书馆辗转运至华盛顿,委托美国国会图书馆保存。开箱之际,国会图书馆馆长亚温斯特意邀请“侯大使”大驾光临。不料这位“侯大使”是个书迷,一入书库就像进了藏宝洞,情不自禁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看起书来。那些陪同前来的官员和图书馆长原与“善本”无缘,此时却被冷落在书库走廊里,焦急地踱着方步等待“侯大使”出来,一直等了两个小时。当胡适从书库堆里提着上衣,笑嘻嘻地走出来,口里不停地大谈“善本”的价值时,亚温斯馆长急不可耐地高叫起来:“‘侯大使’,你‘候’得我们好苦啊!”  胡适晚年的得意门生、口述史大家唐德刚先生曾经评价胡适是“摸鱼捉虾,误了庄稼”。有着书生本色的胡适毕竟不长于行政,因而使馆工作班子组织欠佳,效率不高,纪律松弛。由于他专于学问,疏于应酬接待,对许多赴美的“国府”要员多有招待不周之处,引起了一些不满,给反对者留下口实。  在孔祥熙的唆使下,重庆几次掀起“倒胡”风潮。蒋介石又派宋子文赴美洽办两国间的重要事项。宋子文到美之后,根本不把胡适放在眼里,许多重要机密也不让他知道,令胡适不免耿耿于怀。胡适在大使任期的后两年颇不得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胡适认为促美参战的任务已经完成,因而心怀去意。  从1942年3 月至5 月,他在全美及加拿大旅行1.6 万英里(约合2.6 万公里),演说百余次。回到华盛顿之后,顿觉精疲力竭,加之心脏病渐显,遂定去意。  8 月15日,终于得到免职电报。胡适当晚即致电重庆当局:“蒙中枢重念衰病,解脱职务,十分感激。”美国各界对于这位他们喜爱的书生大使的离任实在是有些恋恋不舍。《纽约时报》对这一消息表示“震惊”之余还猜测说:“除非国内另有高职等待他,否则此项免职绝对是一项错误。”但在胡适自己看来,卸任对他的确是一种解脱。  1942年9 月8 日,胡适卸任后离开华盛顿闲居纽约。离任后的胡适继续在美国各地讲学,先后有包括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26所大学为胡适颁发了荣誉博士学位。据说当时还有一些大学也欲给他颁发荣誉博士学位,但胡适因时间精力不济而婉拒。这期间,胡适在全美各地的演讲次数之多,听众人数之广,在中国人中可以说是空前的,这是胡适在美国最风光的时期。胡适与美国朝野上下,上至总统议长,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广泛的接触,成为美国各界均知的文化大使。  1946年,胡适重归学术,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北大重执教鞭。





上一本:红灯记“李铁梅”一家的风雨人生 下一本:东方美女巩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胡适当过四年驻美大使的作者是胡适当过四年驻美大使,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