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徐悲鸿与邰喜德


作者:徐悲鸿与邰喜德     整理日期:2013-06-02 12:06:11


  
  
  徐悲鸿与邰喜德
  孙国辉  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名为《骑兵英雄邰喜德》的油画。  这幅油画,是1950年徐悲鸿先生为战斗英雄邰喜德画的。邰喜德现在生活在内蒙古赤峰市,曾经担任过赤峰市政协副主席,已经离职休养。  72岁的邰喜德回忆起当年画像的情景恍如昨日。他说:“1950年我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劳模大会,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全国英模大会结束后,总政和军委通知让我留下,说有画家要给我画像。我当时才23岁,不知道这位画家是谁,更不知道有多大名气,只知道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去完成画像的任务。”  “第一次见到徐悲鸿先生,是在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一个很大的院子里的一间很大很敞亮的屋子。徐悲鸿和我个子差不多,当时看上去大概40多岁,其实他已经55岁了,人长得很帅,很精神,身上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他的颧骨长得有点儿高,像我们蒙古人。第一次去美院没画像,只是彼此互相认识了一下,聊了聊,徐悲鸿就请我去街上的饭馆吃了一顿饭。以后正式画像了,就每天上午用车把我接到美院,徐悲鸿站在一个画架后面,让我穿着军装站着或者坐着。他一边画,一边跟我聊天儿。他没有架子,也十分随和。画的时候,我可以活动一下手脚,可以喝水,甚至可以走动。每天画一个多钟头,画过之后,徐悲鸿就请我上街吃饭,每次吃饭他都请他的好朋友田汉同志来陪,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当时天气渐凉,我们大多是去“东来顺”饭馆吃涮羊肉,喝茅台酒。我当时喝不了多少酒,徐悲鸿也只喝一点点儿。田汉同志又能喝又能讲,有说有笑,妙语联珠,加上火锅热气蒸腾,使席间气氛十分活跃。田汉当时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院长,留着胡子。吃饭大多是徐悲鸿花钱,有时是田汉做东。他们还陪我看过戏,演员都是青少年,估计是戏剧学院的学生。看戏的时候,他们两位亲切地和我谈话,给我讲解戏里的故事。  “就这样画了一个多月以后,悲鸿先生觉得基本画好,只需再画一些细节就可以完成了,于是便依依告别,我回了内蒙。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徐悲鸿。”  从悲鸿先生为邰喜德画像迄今,半个世纪快过去了。其间,悲鸿于1953年不幸病故,田汉也于1968年逝世,邰喜德曾在政治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对待。1982年,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撰写的《徐悲鸿的一生》在京出版。书中写到了悲鸿先生为邰喜德画像的事,还在插页里印了那幅画像。邰喜德看到书后,立即给廖静文写信问候,廖静文旋即复信。邰喜德收到信后,十分激动,竟致把信纸都攥破了。  前不久,笔者到徐悲鸿纪念馆拜访了77岁的廖静文。  在谈及徐悲鸿先生为邰喜德画像的事情时,廖静文先生深情地回忆道:“悲鸿是1950年给邰喜德同志画像的,那一年,召开了全国英模大会,有那么多的英雄和模范来参加了会议,能被选出来让悲鸿画像是很特殊的。因为悲鸿不是一般的画家,当时周总理亲自任命他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后来,还担任了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是最有名的画家之一。而邰喜德是立了大功的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  当她听到邰喜德曾被错误地划成“右派”而半生蹉跎时,老人默然良久,然后显得有些激动地说:“我不知道邰喜德被打成‘右派’。我们这里一直挂他的像,出画册也印他的像。想不到一个立下战功的英雄也会被打成‘右派’?人生的道路真是坎坷。他有那么高的荣誉,打成‘右派’以后,从那么高的顶峰落到谷底,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活下来。请你向邰喜德同志转达我的敬意和问候。一个人心灵的痛苦要比肉体的痛苦难承受得多。邰喜德同志很了不起,我很高兴听到他终于等到了平反这一天。”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先生,用逼真的笔触画下了杰出的骑兵英雄邰喜德,留下了一段感人的艺坛佳话。  ?摘自2月15日《人民政协报》孙国辉文





上一本:徐向前五救周希汉 下一本:彭德怀最后的日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徐悲鸿与邰喜德的作者是徐悲鸿与邰喜德,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