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莫言《战友重逢》


作者:莫言     整理日期:2014-05-28 16:59:52

  少校军官赵金回乡探亲,湍急的河流挡住了回家的路,却幸遇栖居在大柳树上战友的灵魂,相遇战友是他幼时的玩伴钱英豪,长谈中涉及生死两界的诸多变故和感受:入伍、边境、战事、家庭境况以及不平静的烈士陵园......“不死不知道,一死吓一跳”,原来死后并非万事休,一切都还是那么纷繁复杂。此作看似色彩魔幻,却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力作。
  长期以来描写战争的军旅文学汗牛充栋,但拥有的读者群体却有限,这不能不说是军旅文学的悲哀。因为大量的作品粗制滥造,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甚多,功利性的实用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作者的文学创造力,这也是军旅文学不能走向世界的原因,而莫言的《战友重逢》一篇颇有新意的军旅小说。
  小说用一种近乎悲壮的手法专写军队中的典型人物——钱英豪,一个军事能力优异的士兵,他是天生的军人,足智多谋,英勇无比。但是由于班长罗二虎,平时形式主义严重,对平时吊儿郎当的钱英豪看不上眼,为此他和钱英豪两人平时没少争执。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钱英豪豪情万丈地走上战场,不料罗二虎在战时却在敌人眼皮底下把屁股翘起来,藏在山洞中的敌人看得清楚,悄悄地掉过枪口,哒哒哒一梭子哒哒哒又一梭子,高射机枪平射是他们的创造,罗二虎每动窝就完了,连带埋伏在他身边的钱英豪也没动窝就牺牲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钱英豪的死,死得窝囊,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现实毕竟不是浪漫的骑士文学,功名、权力、金钱、美女样样占有。小说并没有因为钱英豪死得窝囊而贬低他,而是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了他作为一个士兵,他是全能的,军事素质过硬。在生活中他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虽然在战争中未发一粒子弹就不幸成为烈士中的一员,但这丝毫遮盖不住他的魅力。
  全书没有壮志激情的冲锋陷阵,没有视死如归的豪迈渲染,没有英雄主义的夸张手法,没有高大军人的特写镜头。但却通过农村生活和军旅生活中一系列细节描述,塑造了钱英豪这个典型的普通一兵的形象。作者越是写他如何优秀,如何军事素质过硬,越是引起读者的惋惜和同情。
  当年与赵金同时入伍的战友共五人:赵金、钱英豪、郭金库、张思国、魏大宝。赵金战后留部队,升任少校营长;钱英豪一枪未发就成烈士;郭金库复员后,在武装部做临时工,保管枪械,一度穷困潦倒,心情郁闷,但他仍沉迷于往日的军营生活,后来因参加自卫反击战立过三等功,农转非,安排在乡里搞计划生育工作;魏大宝犯了伤害人命罪,判了十二年徒刑;张思国滚雷致残,有功不居功,在家下庄户,打了多年光棍,最后娶了一个寡妇。
  战友重逢,令人感叹,唏嘘不已。莫言写了那些普通的战友们,死者阴阳相隔,惟有他们的亲人仍在念悼着。钱英豪的父亲就只身来到南方烈士陵园,把他的骨灰带回家。生者又继续过着新的生活,军旅生活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此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
  对于战争,过来之人最有发言权。一代名帅刘伯承晚年从不看战争片,他说战争双方牺牲的每一个士兵,背后都有一个家庭。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功利性的鼓噪战争呢?
战争文学的重点应该是对人性的挖掘,而不是对暴力、恐怖和血腥的大加渲染。对于牺牲的士兵而言,每个生命的毁灭都是一个悲剧。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上一本:莫言《筑路》 下一本:莫言《与大师约会》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莫言《战友重逢》的作者是莫言,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