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别让强迫症害了你:主动接纳内心,顺应自然之力


作者:刘鹏     整理日期:2014-10-31 02:53:25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的心理障碍。我们的生活开始被周而复始的确认打乱,身心焦躁不安。本书逐层解释强迫症患者的大脑机制,通过真实案例和相关数据的比对分析,教给你根据不同症状,合理运用适当的调理方法摆脱强迫症,学习如何愉悦生活的技巧。放下执念,你会发现一切其实很简单。
  "
  
  作者简介:
  "刘鹏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现为自由撰稿人。爱好文字工作,对心理学题材尤为擅长。编写过多部心理学相关图书,保持可观销量。"
  目录:
  "第一章不是你疯了,而是强迫症在作怪
  1.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002
  2.清洁癖:你没被“污染”,是你的强迫症在催你清洗/008
  3.检查强迫症:门已锁,是你的强迫症在命令你检查/012
  4.整理癖:不是你想整理,这是不受控制的强迫行为/016
  5.观念附体:不是你的念头怪,是你的强迫思考在逼你/020
  6.顾虑过度症:你不是罪犯,是你脑中的错误信息在捣鬼/023
  7.攻击性困扰:不是你想伤人,是你的强迫观念在困扰你/027
  8.你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大脑“卡在换挡器里”/031
  第二章失去自由意志,都是强迫症毁掉了人生
  1.惊惶怀疑,谁攫走了你的理智/036
  2.奇妙的仪式,沉重的枷锁/040
  3.破碎的青春:被“收藏”与“污染”折磨的年华/044
  4.一边是被强迫的命运,一边是被毁掉的幸福/047"第一章  不是你疯了,而是强迫症在作怪
  1.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002
  2.清洁癖:你没被“污染”,是你的强迫症在催你清洗/008
  3.检查强迫症:门已锁,是你的强迫症在命令你检查/012
  4.整理癖:不是你想整理,这是不受控制的强迫行为/016
  5.观念附体:不是你的念头怪,是你的强迫思考在逼你/020
  6.顾虑过度症:你不是罪犯,是你脑中的错误信息在捣鬼/023
  7.攻击性困扰:不是你想伤人,是你的强迫观念在困扰你/027
  8.你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大脑“卡在换挡器里”/031
  第二章  失去自由意志,都是强迫症毁掉了人生
  1.惊惶怀疑,谁攫走了你的理智/036
  2.奇妙的仪式,沉重的枷锁/040
  3.破碎的青春:被“收藏”与“污染”折磨的年华/044
  4.一边是被强迫的命运,一边是被毁掉的幸福/047
  5.炼狱生活:被强迫症统治的日日夜夜/050
  第三章  不要被动听命于强迫症
  1.你越是让步,强迫症越是恶化/054
  2.知己知彼,多多了解强迫症/057
  3.被动等待强迫症消失是一种错误选择,自助者天助/061
  4.小心,别把强迫症夸大化、扩大化/064
  5.与世隔绝根本无济于事,别为痛苦停下脚步/069
  6.寻医问药,谁能打破强迫症的牢笼/073
  第四章  接纳强迫症的存在是你迈出重要一步
  1.“森田疗法”:接纳强迫症的存在,与之和平相处/080
  2.带着症状,“为所当为”/085
  3.提醒自己:这不是我,这是我的强迫症/089
  4.给你的强迫症命名,坚定地重新确认/093
  5.向录音机倾诉强迫观念,聆听它的乏味/097
  6.平凡乃自然,不做完美主义者/101
  7.不和“万一”作对,你90%的担忧都不会发生/106
  第五章  打开你的脑锁,对强迫观念说“不”
  1.做不偏不倚的旁观者/112
  2.认识思维循环的过程,改变扭曲的想法/116
  3.你在回避什么?暴露强迫观念/120
  4.用想象来面对恐惧/124
  5.让焦虑恢复单纯性,让冲动只是冲动/128
  6.行为治疗:破除一千个禁锢/131
  第六章  别被感觉愚弄,重要的是以行动对抗强迫行为
  1.别想了,推自己一把去行动/138
  2.自我监督:你在一小时内做了几次强迫行为/142
  3.15分钟法则:试一试拖延战术/145
  4.有目的地做你恐慌的事情/149
  5.保持忙碌,是你最佳的防御/153
  6.与强迫症捉迷藏,打断无意识的强迫行为/157
  7.改变你的无意义行为,“转档”到有益的事上/161
  8.行动改变了,大脑也会改变/165
  第七章  永不放弃,赢回掌控权
  1.这不是一次性战役,要循序渐进 /170
  2.不要催促,不要着急,应足够耐心 /174
  3.保持信心是走出强迫症的要素 /178
  4.勿自我厌弃,时常积极地评价自己 /182
  5.写日记,记录你的精神成就 /186
  6.只要你仍在努力之中,你就是在取得胜利 /190
  7.意志坚定,你终能战胜纠缠不休的强迫症 /194
  第八章  抗击强迫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强迫症非“不能说的秘密”,别做“沉默的羔羊”/200
  2.向亲友坦白,寻求他们的理解和帮助/204
  3.不要以强迫症胁迫家人,而应让家人当监督者/208
  4.不可讳疾忌医,和医生一同商量治疗/212
  5.和亲人一起积极生活,这本身是治疗强迫症的良药/215"
  "第一章 不是你疯了,而是强迫症在作怪
  你是不是常常困惑于自己的一些怪异行为而感到自己濒临崩溃?不必担心,这不过是强迫症在作怪,保持意识清醒,不混沌,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就能防止它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状态。
  1.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
  英国童话《小熊维尼》的作者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是一位童话诗人。他的一首诗《线与方块格子》这样写道:
  无论何时,走在伦敦的大街上,
  我都会仔细地盯着我的脚步,
  我要走在街道的方格子里,
  还要避开狗熊的粪便,
  因为那狗熊正躲在角落里,
  准备吃掉那些踩到方块格子之间线上的笨蛋。
  快回到你的巢穴里去,
  我对它们说:“狗熊,看看我,只走在方块格子里!”
  就像这首诗中写道的,人人都有小怪癖。虽然我们都希望它们不存在,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想法和习惯是一直没有办法改变的。然而,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被强迫观念围攻,自由意念失去了掌控;当我们的习惯举动变成了强迫行为,将我们拖入深渊,我们就会发现,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
  强迫症,简称OCD,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具体来说,它是一个人将自我的思考和行为用一定的仪式机械地重复着,并且反复地、固执地、呆板地表现出来的病症。
  几十年前,强迫症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古怪而罕见的病症。但事实上,现在每40个人中就有1个强迫症患者。在美国有超过500万人患了此病,而中国的患者大约有上千万人。一般,强迫症多发于人的青少年期和成年期早期。大量案例也证明,50%以上的强迫症患者在孩提时代就已经有“想念”“仪式”等各种烦恼不安的状况出现,但大多数家庭都对这种异常举动都没有加以注意,孩童本身又深深隐藏。所以,这种恶魔般的障碍经过压抑和沉默的酝酿,积年累月下来,最终变成了不可思议的、谜一般的症状,最终毁了很多人的生活。
  简单来说,强迫症有两大症状表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侵入性强、不受欢迎的、引发紧张焦虑的念头和脑海中的画面。比如,你脑中有一段音乐很多年都难以停止,或有个数字怎么也驱赶不走。这个强迫性念头严密地围剿着你,向你进攻,消耗了你大量的精力,以至于使你生不如死。与其他一些不愉快的念头不同,那些念头我们适当开解就能消除,但强迫性观念不会消失,反而会不断地侵犯着我们的大脑,不管我们对其是多么的反感和厌恶。
  心理学教授徐光兴认为,强迫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自我判断的不信任。患者性格中有不安的倾向,总在怀疑自己的任何行为,无法摆脱不安和内在的抑制不住的确认愿望。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位患者总是反复要别人告诉他,他开车没有撞到人。
  强迫行为,是患者为了驱赶自身的强迫观念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感所实施的徒劳的举动。也就是说,它首先是以恐惧、不安的情绪作为内心活动过程为先导的,是一种性格化的行为。同强迫观念一样,它是人的自我意识不能调控的,因而不少人有一种特殊性质的、固执的行为。比如,反复清洗、反复检查、反复触摸,甚至会呈现出“奇妙的仪式”。
  有人说,强迫行为,如避开黑色数字13,或者以一定的方式祈祷,都类似迷信行为。是的,但是它绝不等同于迷信行为。心理学专家认为,强迫行为患者的“仪式”已经远远超越了宗教迷信和日常习惯的范畴,是一种完全异质的东西。比如,有一位年轻女士,她的强迫行为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然后耗费1个小时的时间清洗墙壁。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3年时间。
  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大部分患者本身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去清洗、检查或触摸的行为本身是荒谬的。但是,这种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根本挣扎不出它所制造的漩涡。
  然而,为什么说它是徒劳的,甚至让事情变得更糟呢?因为从事这些强迫行为,就如同一个恶性循环:强迫行为暂时地缓解了某种观念所带来的不安,但是,随着这些强迫行为的持续或不断重复,我们脑中的强迫症将会越来越顽固,难以拔除。于是,患者不得不面对双重折磨——除了强迫观念的围攻,他们还不得不重复那些令自己感觉尴尬的、痛苦的强迫行为。
  的确,强迫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但是,千万不要人人自危,觉得自己有一些怪癖,就一定是强迫症患者。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你可能只是强迫型人格,而不是患了强迫症,前者的危害比后者要小得多。
  有强迫型人格的人,他的所谓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更像是怪癖或者是特异的行为。比如,一个有强迫型人格的人可能会留着一些老物件不扔,相信它有意义或价值;而对一个强迫症患者来说,他屋里可能堆满了那些他明明知道没有用、也不需要的垃圾。
  在坚持完美这一点上,强迫型人格往往因为过于求全,所以一事无成。而强迫症患者,则会把已经相当不错的事情弄得更糟。
  对于清洁和检查,我们知道,这些行为给强迫症患者带来的是痛苦,毫无快感。但是,有强迫型人格的人实际上却是在享受这种清洁,他们会认为:“家人都不太爱干净,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一样,那问题就不存在了。”或者,如果他们觉得外面脏,他们可能会每次出行都戴上口罩,备上消毒的湿纸巾。但是,强迫症患者可能会拒绝出门,而当家人出门归来后,他也会把家人“消毒”清洗一遍。
  美国加州大学的杰弗里?施瓦兹教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男性多有强迫型人格,数量是女性强迫型人格的两倍;而在患强迫症这一病症上,男女的比率是一样的。
  那么,如何通过自测,判断自己是否是强迫症患者呢?你可以做三套测试: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90项症状清单(SCL-90)以及YALE-BROWN强迫量表。另外,如果你有上述提及的强迫观念或行为,那么接下来要给自己打分。打分的标准是你这些强迫观念或行为每天浪费了你多少时间,对你日常生活的影响,或对你思想行为的控制力有多大。
  不过,这些测试题的结果只是作为参考,并不能直接拿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强迫症,具体结果还是需要请教医生评估判断。
  强迫症是这样一个敌人:它给你发错误的信息,如“被污染”、“门没锁”、“我有罪”等,让你以为陷入怀疑和恐惧。你现在站在两扇门前,一扇门是“如果你这样做,你就该死”,另一扇门是“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会死得很难看”。强迫症就像一个恶魔一样站在你身后,用长矛抵着你的身体,逼着你选择。
  这个可怕的疾病损害的不仅仅是你健康的、丰富的人生。你每天和看不见的细菌、看不见的担忧战斗着,而这个战斗会让你筋疲力尽。你为什么觉得疯狂?是因为你在其他方面的心智都很健全,所以当你被强迫症袭击时,内心的无力和沮丧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信心,阻止强迫症吞噬我们的生命。
  2.清洁癖:你没被“污染”,是你的强迫症在催你清洗
  1976年,男孩查尔斯14岁。他每天要花3个小时淋浴,然后耗费2个小时穿衣服。这种奇怪的行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对此,他的解释是,他只是在洗掉他皮肤上“黏糊糊”的某种东西,不得不洗,且根本停不下来。
  查尔斯并非天生如此。在这些奇怪的行为产生之前,查尔斯开朗友好,学习主动。他喜欢生物,对植物、基因和化学都很感兴趣,还有极强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现在查尔斯再也不相信他的感觉了。在他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我看见我自己的手和身体是干净的”这种事情了。
  查尔斯“确信”他的皮肤上有一些“黏糊糊”的东西。一旦有人怀疑他的说法,他就大声尖叫,喊道:“我能感觉到那种黏糊糊的东西就在那里,我受不了了!”在查尔斯看来,黏性的物质就像是陷阱,是可怕的,意味着毁灭。那些从他手指间里滑落的一条条“黏性物质”,暗示着他自己正滑落到一个黏糊糊的池子里。这种感觉十分糟糕。查尔斯的生活变成了看不见的“污染”的噩梦。结果,由于他无法从浴室里出来,无法按时上学,他只能离开学校。
  查尔斯的父母带他去看了很多精神科和心理科的医生,尝试了各种疗法。但当时,人们对于这种病症的认识还很少,所以,它被认为是罕见症,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各种努力均失败后,查尔斯的妈妈不忍目睹儿子不做清洁仪式的悲惨,也加入了进来。她用酒精棉花擦拭任何查尔斯可能触碰到的东西;为了防止人们把大街上的“污染”带回家,她不让别人进屋。查尔斯的父亲很无奈,为了避免看到这些奇怪的场景,他宁愿在公司加班到深夜。
  查尔斯的奇怪行为把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给破坏了,并撕成了一个一个不安、忧虑的碎片。
  查尔斯疯了吗?他真的被污染了吗?他为什么不能停止那怪异的清洁行为?
  答案是,查尔斯没疯,没被污染。他之所以不能停止那怪异的行为,是因为他的强迫症控制了他。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简称UCLA)医学院知名精神病学教授杰弗里?施瓦兹在《脑锁》一书里,列出了强迫症的常见症状一览表,其中排在重点位置的内容昭示了清洁癖产生的缘由。
  也就是说,许多患者对于细菌、疾病、不洁之物,有着共同的恐惧感。这种“担心被污染”的强迫观念,促使他们努力洗手、洗脚、清洁自己,甚至清洁家具或屋子里的所有东西,否则他们会感到难以忍受。
  其实,清洁或清洗,是一种最为常见、数量最多的强迫行为。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儿童精神卫生分院的主任朱迪茜?瑞坡坡特曾做过统计,在他们所接触的病人中,至少有85%的患者都经历过过度的“清洗”。比如,有个男孩每天要洗手6个小时以上,但仍觉得自己没有洗干净。此外,有的患者洗一个苹果需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有的患者洗澡时反复揉搓直至皮肤出血也停不下来。
  还有一些人的清洗表现为仪式化动作。一些患者每天早上都要从包装盒里拿出崭新的香皂后才能开始洗脸,或者每次触碰东西前都必须数好5张面巾纸垫在物体上。再比如,查尔斯在洗澡时,有其独特的“肥皂仪式”,即右手托住肥皂,用水冲一分钟,然后左手接着肥皂,离开水一分钟,重复这个动作将近一个小时。
  所以,“清洗”耗掉患者大量的时间,且使得患者的生活异常混乱。不幸的是,患者自己完全清楚这样的举动是不正常的,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发疯了。但是,他们又没有办法停下这种“清洗”行为。
  为什么会清洁?朱迪茜?瑞坡坡特曾一度怀疑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美国人那种严格的卫生间洁具摆放、个人卫生护理的习惯把一些人弄糊涂了。但是,后来她发现,即便在一些清洁卫生要求不严格的地方,如印度农村地区,强迫症患者担心被污染,从而不断清洁自己的行为,依然是最为常见的。所以,对于清洁癖的问题,朱迪茜?瑞坡坡特觉得困惑无解。
  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患者的强迫清洁的初衷并不是消除脏东西,而是因为清洁有特殊的意义。举一个例子,张先生多年来总是反复洗手、洗澡,不是因为怕脏,而是因为不洗会非常难受。心理医生通过催眠发现,原来,张先生病前曾经被冤枉贪污,所以不知不觉形成了反复洗手的毛病。对于他来讲,反复洗涤的潜意识是洗掉诬陷和冤屈。
  也就是说,你那种怕被污染的强迫观念和不间断的强迫清洗行为,不是你疯了,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这些多与你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经历有关,只是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罢了。
  一般来说,清洗的念头或行为有强有弱,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有较轻洁癖的病人控制起来相对容易,而强迫症状较重的人几乎是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控制的,在求助于医生进行治疗前只能任强迫想法摆布。因此,如果你通过自己努力不能摆脱痛苦,必要时请明智地向医生求助。
  3.检查强迫症:门已锁,是你的强迫症在命令你检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每天出门前都会检查门是否锁了,检查灯是否关了,检查煤气是否关了。这是生活习惯,你可能见过不少这样的人。
  但是,你自己却与他们不同,因为你整日都在检查,你一检查门锁、开关会检查个10遍、20遍或者100遍。门锁好了吗?车门关好了吗?单据填错了吗?你可能无数次地问自己:“我到底是怎么了?我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却无法停止呢?”可是,当那个可怕的恶魔再次袭来,你又开始紧张了,并忍不住跟着它开始了你无休无止的检查。
  毋庸置疑,你是一个“检查者”。
  少年阿尼尔就是这样的“检查者”。
  13岁的阿尼尔,找到了一份给邻居送报纸的工作。刚开始时,他每天大约要送100多份报纸。某一晚,他忘送了几家,所以那些顾客打电话来抱怨。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而且,顾客的抱怨并不是很难听,只是如之前一样问“我的报纸在哪里?”或者“你能再送来一份吗?”一般来说,阿尼尔只需要在稍晚的时候给这些顾客送去就没事了。但是这一次,阿尼尔却严厉地指责了自己,一遍一遍地重复抱怨电话的内容。
  事情糟糕了!
  第二天,阿尼尔送完其中一条街的报纸之后,他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欲望,即必须回去检查一遍,以确保所有的报纸都在客户门前的台阶上。谁知,他刚检查完一遍,正要离开,那种欲望又来了,于是他又折返回去检查了一遍。结果,本来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送报工作,花掉了他大约4个小时。这是阿尼尔强迫检查噩梦开始的地方。
  从此,阿尼尔开始质疑周围的一切,不仅是一件事是否做对了,还包括自己是否做了这件事。阿尼尔写道:“我独自站在房间里,回想自己当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包括我是否读了书,看了电视,以确保我已经完成了当天应该做的事。”这种想法导致了更多的不受控制的行为,阿尼尔开始花更多时间去刷牙和洗澡,结果很晚才能上床睡觉,第二天上学又迟到。最终,他没有办法去上学了。
  检查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和常见行为。我国知名的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辅导专家徐光兴将这种检查称为“确认癖”。在他看来,患者的强迫行为就是对一些事情进行反复的、无意义的确认,而这么做的目的则是为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适或者避免受到伤害的发生。
  强迫检查一般分为下面几个类型。
  强迫检查的分类
  强迫检查的念头强迫检查的行为举例
  我会检查我有没有犯错出门前重复检查门锁、瓦斯炉、电源插座;
  阅读、写作或计算时,重复检查以确定未犯任何错误;
  我会去检查我没有伤害到别人反思并检查自己的确没有伤害别人;
  当面要求别人一再保证或者电话询问,确定每件事都是没问题的;
  我会去检查我没有伤害到自己处理尖锐或者破碎的东西后,一直在寻找流血的伤口;
  经常去看医生,要求医生保证自己没有受伤或疾病;
  我会去检查发生的恐怖事件是否与我有关查找报纸或广播电视中出现的某些灾难,不断要求别人保证这些意外不是自己引起的;
  回忆我们的症状,你会发现强迫性检查多以反复询问的方式出现。如你会问:“这样安全吗”、“要是没做好怎么办”、“给我检查看看”。检查可能持续很久,多导致难以忍受的行动迟缓和浪费大量时间。
  那么为什么门已经锁了,我们还要去检查确认?因为强迫检查是与强迫怀疑同时出现的。
  如前所述,一般人也会在出门时检查门是否锁了,煤气是否关了,钥匙手机是否都带了。但是,他们不会过度。他们的脑中有雷达,得知“门已经锁好”、“煤气已经关了”之后,就会把雷达的扫描和检查功能关掉。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疑虑就会消失,变得平静。
  再比如,当一个好朋友几周都没有和我们联系,我们可能通常会想:他是不是生我的气了?我们上次见面时,我说的什么话让朋友觉得难堪了?但是,最后我们发现原因几乎都是朋友工作繁忙,或者遇到了什么麻烦。大家也就释怀了。
  但是,雷达的关闭功能和人们的释怀心,在“检查者”这里没有起到作用,因为你的日常生活被无数的“怀疑”粗暴地统治着。即使有人证实了可疑之处是安全的,没有问题的,但你的内心仍然怀疑。你总是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酿成祸端,故而总也不放心,焦虑不安。
  举个例子,Z教授在下班回到家后,会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忘记关办公室的灯了,然后,他就开自己的车回去检查。他心中有一种观念,即“不关灯可能引发火灾”。为了避免这种伤害性的事件发生,他一天要做好几次这样的检查,弄得自己精疲力竭。
  一般来说,轻度的强迫性检查能够被患者延缓、降低或控制。在早期,它会引发你内心深处的自我抵抗,这种自我抵抗算是强迫检查的特点。但是,若病情加重,患者渐渐地就会屈从于要完成这个行为的冲动,甚至把检查变成仪式化的动作。不幸的是,虽然强迫性检查能够暂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如果检查的行为不断被强化,日渐牢固的话,就会严重影响你,使你心情沮丧。很多患者因此丢掉了工作,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
  你必须认清一点:检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需要的是接纳。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检查心理,但是,一般人不会觉得这是个问题。所以他们能很好地接纳,内心不觉得冲突。因此,就算他会检查,却能够停留在一个自然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其正常生活。
  大部分检查强迫症的患者往往接纳力不够,不能接纳自己内心这种不安、不放心的感觉。这种接纳力,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练习很好地培养起来。当然,你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做到。
  4.整理癖:不是你想整理,这是不受控制的强迫行为
  屋子乱了,东西散落各地,我们就会去收拾;桌面乱了,东西堆在一起,我们就会去整理。所以,我们有了周末的大扫除,下班后的整理办公桌。这是很正常的行为。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却患了“整理癖”,他们反复整理,并不断确认自己是否整理得当。
  蒂姆先生就是有“整理癖”的人。
  35岁的蒂姆是一位律师,优秀能干,有很强的事业心,渴望能在大城市开一家大的律师事务所。蒂姆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有不可思议魅力的男人。不过,蒂姆的隐秘问题在于,他总是不断地整理和打扫自己的屋子,乃至一尘不染。更令人惊异的是,为了不让自己整理好的房间变乱,他每天夜里都露宿在公园的长椅上。
  蒂姆先生从孩提时代就是个爱好整洁的人,这极有可能受到了他母亲的影响。他记得,每次旅游之前,母亲都会连续干好几天的活,仅仅是为了整理那些在路上穿的衣服和家里衣柜的衣服,她把它们都清洗并熨烫好。而且,她会整理很多次箱子,一次次地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再一件件放回去,如此反复。临出门之前,她还会把家中的地板墙壁都清洁干净。对此,他的母亲这样解释:“我们可能会在路上遇到意外,别人会需要进入我们的房子,所以,我们的房子应该整理。”
  长大后的蒂姆就像自己的母亲那样,会经常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衣橱、抽屉、衣物、书架中的杂物、书籍。比如,看到乱糟糟的文件,他就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整理它们:用订书机订好,垒成一沓沓的,再用铁夹子夹好,封面还会附一张清单,注明折叠文件的类型或内容。有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瑕疵,他都会开始无可救药地整理,不断地扔东西,再整理,再扔东西。他甚至无法容忍今天的情况和昨天不一样,总会不断地反复确认东西是否都在它该在的位置上。
  蒂姆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整理癖”,而是强迫行为中的整理癖,又被称为整理强迫性神经症,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整理东西和反强迫扔东西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整理强迫症并不是罕见的症状。看过《天使爱美丽》的读者不妨回忆一下爱美丽的父母。爱美丽的父亲雷福常常把工具箱里的东西都倒出来,反复整理,她的母亲不喜欢与人结交,而是喜欢整理房子。在现实中,不少主妇时常有强迫收纳的冲动,最喜欢也最纠结的事情就是整理,没有整理好,心里就会觉得乱糟糟的,似乎生活也没有了头绪。
  “整理癖”强迫性患者常常对秩序和对称性有强迫性的要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知名精神病学教授杰弗里?施瓦兹具体分析为:
  这种强迫行为在今天可能被称为“收纳分类强迫症”,其实算是整理强迫的一种表现。网虫阿舟,除了整理房子,更是把电脑的文件、线上的内容全部做了分类整理。他按照不同功能,将电脑内所有文件夹的名字用阿拉伯数字或字母排序,甚至每一张图片、每一个TXT文档以及每一首MP3,都强迫他们的文件名用统一格式。此外,他坚持按功能把博客里的文章分类,且字体和格式必须统一。他在豆瓣的电影标签按国家分类好,音乐标签要按风格分类,书籍标签要按种类分类……
  正常人的整理行为是出自于卫生习惯,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适。然而,整理强迫症并没有达到上述效果,反而是严重干扰、影响了患者自我或他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一个显而易见的坏处就是强迫整理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干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蒂姆上大学时,受强迫症的影响,总是缺课,成绩下降,毕业实习也因他的迟到而泡汤。
  而且,这种强迫症还让患者与家人的关系受到了损害。蒂姆的父亲不理解他为什么不能停下来,觉得儿子的问题在于没有意志力,这种不理解让父子两人的关系一直冷淡。蒂姆的妻子则受不了他的强迫症,一度想和他离婚。
  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整理癖强迫症患者如此矛盾?家中不整齐干净,他们就不能忍受,非要不停地整理清洁。而屋里一尘不染,东西都整齐划一之后,他们不会坐下来享受,而是又觉得有危险,无法居住下去,宁可无休止地整理,或者干脆住到外面肮脏的地方去才能平静。这种矛盾的思维和行为,绝不能视其为是一个人的先天的生活习惯,或者是受母亲的影响,而应该明白,来自于他内心射出不可抑制的极端性和冲动性,是他潜意识里的不安和恐惧,而这种难以控制的冲动又迫使他的强迫症呈现出这种奇异的表现。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患有轻微的整理强迫症,这种病一般不会十分影响生活,如果能适当缓解,患者的内心就会平静。所以,如果你只是在病症的初级阶段,不要过于担心,只需要摆正心态。
  事实上,如果你并不为此忧心,有时候反而能将整理升华为艺术,从中得到乐趣。举个例子,瑞士摄影家乌瑟斯?威利就是一名整理强迫症患者,不过他并不为此苦恼,反而将整理变成了艺术。他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分拆成不同元素,再按颜色大小排列出来,呈现了一幕幕趣味盎然的场景。2005年,乌瑟斯出版了一本名为《整理的艺术》的书,把整理变成了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
  当然,如果你的整理强迫症非常严重,已经占据了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折磨着你的心灵。那么,你可以学着接受整理强迫症,并有意识地延缓或停止整理行为。如果一切仍然没有改善,你就需要去征询治疗强迫症的医生的建议了。
  "
  





上一本:演讲名篇鉴赏辞典 下一本: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别让强迫症害了你:主动接纳内心,顺应自然之力的作者是刘鹏,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