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适应力


作者:张旭     整理日期:2014-02-24 11:38:37

   名人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从达尔文进化论,从荣格“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事,除非先接受改变”,到丘吉尔“如果你正穿越地狱你就继续往前走”,到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马云提出了“拥抱变化”,王利芬说:“其实改变天天在发生,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当意识到时已经晚了”。
      成功者说:成功其实没钉固定的模式——每一位对生活依然充满憧憬的人,都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找到不断地自我调整的方向,每一位对生活有过迷惘的人,都应该随时打开这本书,好好聆听一堂人生问题处理课,每一位渴望成功和幸福的人,都应该拿起本书,帮助自己思考当下与未来的可能处境,激发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我们说,《适应力(你可以不怕改变)》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适应力手册——《适应力(你可以不怕改变)》由张旭著,从语言交际、做人处世、工作、外部环境、内部心态等几个方面。
      对“适应力”提出了明确具体、详细可操作的方法,教会你改变时应具有的心态和行动的方法。书中大量的案例都在告诉你:你可以不怕改变!
  
  作者简介:
     张旭,心灵力量学专家,心理学家,知名企业特聘团队教练,曾在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擅长从传统文化中发掘适合于现代人的精神财富,被誉为冲击当代人浮躁而混沌心灵的治疗师。
  目录:
  第一章  改变你的说话方式,迎合他人的直觉判断  1.给别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形象,让他人真心认可你  2.学会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次要的说起  3.你越是卖关子,对第一章改变你的说话方式,迎合他人的直觉判断1.给别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形象,让他人真心认可你2.学会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次要的说起3.你越是卖关子,对方越对你的话感兴趣4.不要让对方有过多的考虑时间5.多给别人贴一些好的“标签”,对他人有积极的暗示6.给对方一颗“糖衣苦药”,冲淡他的抗拒心理7.拒绝别人时,应该体现出良好的品德和修养8.顾及他人面子,尽可能帮他人走出尴尬的境地9.先把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即使失败也可立于不败之地10.沉默是金,更是一种倾听的技巧和智慧第二章改变你的做人方式,适应纷繁复杂的入际关系1.隐藏自己,学会自我保护2.低调做人,不要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3.具备“忍”的涵养,戒除愤怒和嚣张4.降低标准,是解决人生难题的一把钥匙5.得意忘形是摧毁心智的利器6.可以做错事,但一定要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7.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才是聪明睿智的人8.求人不丢人——放下“不必要”的面子,解决问题才是首要9.相信就是力量,信任帮你赢得好人缘10.培养维护交情的好习惯第三章改变你的处世方法,适应高效运转的社会1.先考虑自己是否让人喜欢,而不是考虑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2.善于把握时机,适度地关心他人3.交朋友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你可以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对方知道5.饶舌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6.交浅言深是不成熟的典型表现7.高度重视礼节和修养8.豁达地做人,圆融地处事9.对冷落你的人也要报之以笑脸10.尽量不要与人结怨第四章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变通是成功的试金石1.善于改变思路的人,总能在困境中找到突破的办法2.不做害怕变化的“恐龙族”3.学会转换思路,不要一条路走到黑4.摸着石头过河,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5.剥离表象,去思考事物的内在6.正向思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7.创新能力是最大的竞争力8.不要两次走进同一条死胡同9.我们需要注意细节10.多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奋斗历程第五章改变你的工作态度,天堂和地狱就在一念之间1.工作若缺乏激情,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成功2.减少抱怨,努力改变3.换位思考,真诚地感激你的老板4.只有卑微的心态没有卑微的工作5.不要仅为薪水而工作,做个“物超所值”的员工6.吃亏并非都是坏事——多做份外的工作7.摒弃“投机取巧”的坏习惯,勤恳工作才是最高尚的8.做事脚踏实地,杜绝眼高手低9.学会安静防守,尽可能远离办公室斗争10.理性地接受工作中的不完美第六章改变不了环境,就学会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1.适应环境远比改变环境要容易得多2.如果每个人都从改变自己开始,环境也会跟着改变3.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才是走向成熟的标志4.艰难的环境既能毁灭人,也能造就人5.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战胜困难的能力成正比6.突出优点,正视缺陷,善于自我定位7.打破劣势局面,创造新的优势8.居安思危,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潮流9.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说10.坚持下去,上帝会在最后一秒让你成功第七章心态的适应,才是真正的适应1.欢乐和痛苦从来就是一体2.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的真谛3.心灵的自在,才是最大神通4.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5.你自身的价值取决于你自己的定位6.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7.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活得更精彩8.你若希望掌握未来,就必须活在当下9.信念是人生恒久的罗盘10.学会取舍,学会放下,生活由此不同   1.给别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形象,让他人真心认可你很多时候,,他人只需看一眼你的外在形象,就能够决定是否与你交往。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在起作用。人们往往习惯通过自己第一眼获得的信息来判断他人。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的好坏,在成功的道路上虽然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却会产生很大影响。
      前几天,刘丽和李梅聊天时,聊到一位共同认识的一家公司的老板。李梅说:“我很讨厌他这种人,仗着自己有点钱就很霸道,对员工一点都不好。
      公司一共就那么几个人,还真以为自己是大老板。整天训斥下属的人,没有人能跟这样的人处理好关系!”刘丽听到后,愣住了。因为这个老板跟她比较熟,而且关系也不错。她一直认为他是个温和、有风度、讲义气的男人,而且他和妻子的感情也非常好。
      刘丽问李梅,怎么会对他有这样的看法。李梅说:“一次到他们单位找一个人,路过他的办公室时,看见他正在对一个员工气势汹汹地咆哮,那个样子很吓人啊!”刘丽说:“每个人都有发脾气的时候。大概你看到的一幕是因为员工工作上出了大问题,真的惹他生气了。”李梅也点点头,说:“可能吧,但我很讨厌对员工发脾气的老板。没办法,反正我对他是没有什么好感。”李梅就因为看到了一幕老板对员工发火的情景,就断定这个老板不好相处,而且这个糟糕的第一印象恐怕很难改变了。
      虽然人们常说不能“以貌取人”,但是真正接触某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本能地以貌取人。通过第一眼搜集到的信息来判断这个人的个性、品质、习惯等,以决定自己是否与之相处。尽管很多人都声称“第一印象不可信”,但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判断,是在短时间内无法轻易抹掉的。所以,人们也常说“这个人我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么,他人在跟你初次接触时,是如何对你进行判断的呢?诚然,眼缘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他人对你的判断55%取决于你的外表——包括服装、个人面貌、体形、发色等;38%是自我表现,包括语气、语调、手势、站姿、动作、坐姿等;只有7%才是你讲话的内容。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我们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们立刻会凭直觉对你进行至少lO条总结:你的年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社会背景、精明老练度、可信度、婚否、家庭出身、成功的可能性、艺术修养、健康状态等。
      人们总是坚信第一印象,而宁可忽视后来的认识。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首因效应”。初次见面的基调决定了印象,以后再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是很难的。
      对于那些自己看着就不舒服的人,人们往往会敬而远之;相反,如果对方在自己的审美范畴之内,便会对其产生好感。有的人吃了形象的亏,有的人却占了形象的便宜。比如《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便将其拒之门外。
      有个24岁的女孩,毕业于某所名牌大学。她已整整找了一年工作,但都没音信。而且每每在第一关就被刷下来了。她一直搞不懂为什么。
      没有办法,她只好去请求职业规划师的帮助。规划师第一眼看到她,就已经发现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因为女孩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个邻家小女孩的模样:长长的头发顺肩而下,粉色蕾丝边的短裙刚刚过膝,显得十分可爱,也十分幼稚。
      在规划师的建议下,女孩将发型做了改变,盘了个发髻在头上;简单的淡米色短款衬衫,搭配离膝10公分的浅褐色A字裙,再配上咖啡色的皮鞋,加上淡雅的妆容,整体显得端庄中带有亲和力。女孩由一个邻家女孩,成功地转型成典雅端庄的白领女性,整个人马上就显得精明干练。经过这样的外形改变,女孩去面试,居然10家企业有9家都看中了她,而且开出了很好的条件,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普遍喜欢那些穿着得体,为人热情、友好、宽厚、祥和的人,而厌恶那些穿着不得体,表现得缺乏修养、尖刻、好战、征服欲望强烈、自私自利的人。了解了这些,你就可以知道与人相处的时候,该注意哪些,以便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说,你想在别人心里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就应该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子。他人会因为你“看起来就像个能干的人”,而认为你是个能干的人。
      所以,要想在别人心里留一个好的印象,就应注意自己与对方初次见面时的言行举止。不要总是想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是自我安慰地认为“真人不露相”,将第一印象不当一回事,否则你将会错失很多机会。
      P2-4
  





上一本:成功婚礼女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本:最实用的演讲与口才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适应力的作者是张旭,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