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胡林翼政迹与人生


作者:董丛林     整理日期:2015-01-22 13:08:07

本书旨在循着胡林翼政迹与人生的历史轨迹,讲述其在当时政治斗争的历史大舞台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形象以及“人文”等多方面的活动,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评说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人文意蕴。重在拂去岁月积留的层层尘埃,着意清理和探查当年晚清王朝“中兴”之业根基,探寻胡林翼在晚清历史中所起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以还原当年历史的复杂场景,揭示历史变革的内因,考察“中兴名臣”人文特征——以“内圣”之境界,求“外王”之业绩。力求以全新的视角,为学术研究者、史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一套科学性、学术性、知识性、开新性、普及性、可读性相结合的雅俗共赏的历史文化读物。 
  作者简介:
  董丛林,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等十余家刊物和国际、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百余篇,数十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历史学年鉴》等刊物和书籍转载或介绍观点。在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河北教育出版社、台湾锦绣文化企业、台湾立绪文化公司等多家出版机构,出版个人著作十余部。研究领域主要在晚清政治史、文化史,而湘淮派系(群体及典型人物)为其主要研究方面之一。 
  目录:
  绪论——与曾国藩并称的“中兴名臣”上篇 胡林翼抚鄂与湘系势力的崛起第一章 出任湖北巡抚的背景和要旨
  第二章 将湖北经营成湘系势力的重要基地
  第三章 在清朝阵营内部多边关系的网络中
  第四章 在湘军战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下篇 胡林翼志趣性情的人文解析第五章 从“豪宕”纨袴到“进德圣徒”
  第六章 经世致用的向学路径与践行情状
  第七章 个性倾向及其影响附录一 梅英杰《胡文忠公年谱》引录胡林翼家书选辑
  附录二 胡林翼研究述评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第一章出任湖北巡抚的背景和要旨
     胡林翼于咸丰五、六年(1855、1856年)间先后署理和实授湖北巡抚,跻身封疆大吏的行列,这首先应该视为当时清廷对新兴湘系势力既利用又限制、既予又夺的两重性态度和政策的产物。
     其时清朝政权已历二百余年,尽管时势使得满汉樊篱已有很大程度的削弱,但清廷对汉族官僚防范和戒备的心理还是颇有“韧性”的。于当时清朝的经制军之外,允许别立湘军这样一支由汉族官僚一手编练、私属性颇强的地方性军队,实在是迫于镇压太平天国、维护王朝统治的需要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在利用它的同时,又不能不设法防范和限制。就在曾国藩于咸丰四年(1854年)初编练成水、陆双全的湘军,发布镇压太平天国的宣言书和动员令《讨粤匪檄》,表示“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以纾君父宵旰之勤劳”,“慰孔孟人伦之隐痛”,凶焰毕露地建旗进兵之时,咸丰皇帝却“以国藩一人兼统水陆军,心忧之”,安置旗员并行监视。同年八月,曾国藩湘军夺得武昌、汉阳,致使“中外啧啧,称湘军为劲旅”,咸丰皇帝得知最初也大喜过望,遂发布谕旨让曾氏署理湖北巡抚。但是,事后又追而悔之,收回成命,迫曾氏离鄂东进江西,而湖北巡抚改由与曾国藩和湘系集团不协的陶恩培担任。据后来成为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对有关情况比较了解的薛福成说,咸丰皇帝的追悔,是受了某相(按:参照其他资料可知指祁隽藻)的提醒:“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咸丰皇帝听了之后,“默然变色者久之”。
     但形势的变化迫使湖北巡抚一职最终不能不在湘系人员中简用,离开湘军,湖北的清军是支撑不了局面的。曾国藩东进江西后,一度退至安徽的西征太平军又复西进,秦日纲、韦俊、陈玉成所部自宿松乘隙回捣鄂东,而罗大纲部则渡江再占小池口,把湘军陆师牵制于九江一带,又败其水师,然后分军溯江而上,与秦部呼应,一举击溃湖广总督杨霈之军,于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第四次克复汉口、汉阳,翌月第三次克复武昌。清廷大为惊慌,先后向曾国藩、署四川总督乐斌、西安将军拉扎芬等多方调援。……





上一本:徐志摩与济南 下一本:天才艺术家:戈雅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胡林翼政迹与人生的作者是董丛林,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