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谋略高手李鸿章


作者:科士达     整理日期:2014-07-28 02:03:17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影响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
  一百年前,在各色人物出于现实利益考量,将李鸿章妖魔化为“卖国贼”的时候,这本书的出版,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李鸿章的一生。
  该书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曼尼克思从李鸿章一百六十多万字的日记和家书中整理而成,但这却遭到史无前例的巨大争议。书中展现了李鸿章作为文人一面的浪漫,作为外交活动家的卓越成就,和在甲午海战失利后的内心苦闷;同时也剖析了李鸿章作为一代权臣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
  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历史小说家和战地记者。他早年参加古巴战争,写作了大量轰动欧美的报道。后参加八国联军,进驻北京,有幸认识李鸿章和晚清政要。他在中国期间,采访过袁世凯,后成立太平洋通讯社,因制造虚假新闻受审,最后在夏威夷终了一生。
  目录:
  第一章年轻时的梦想
  第二章对基督教的重新认识
  第三章剿杀太平军
  第四章为慈禧太后做事的日子
  第五章七百万人之死
  第六章献身农业
  第七章反思中日甲午战争
  第八章政变在即
  第九章沙皇加冕典礼
  第十章德国人与事
  第十一章出访英美
  第十二章横渡大西洋
  第十三章美国见闻
  第十四章鸦片瘾与鸦片交易
  第十五章义和团运动中的任务第一章年轻时的梦想
  第二章对基督教的重新认识
  第三章剿杀太平军
  第四章为慈禧太后做事的日子
  第五章七百万人之死
  第六章献身农业
  第七章反思中日甲午战争
  第八章政变在即
  第九章沙皇加冕典礼
  第十章德国人与事
  第十一章出访英美
  第十二章横渡大西洋
  第十三章美国见闻
  第十四章鸦片瘾与鸦片交易
  第十五章义和团运动中的任务
  第十六章奉命护驾
  第十七章出兵朝鲜
  第十八章最黑暗的日子
  第十九章评价政要
  第二十章日记中的小注那时曾国藩正领导着民团湘军和一部分的清军抗击太平军,求贤若渴的他通过招揽能人志士将没有什么名声但天资聪颖的李鸿章招致麾下。由此,李鸿章弃笔从戎,毅然决然地将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了下去。李鸿章因为是军人的关系后来与查理·戈登将军之间搭起了一座友谊之桥。李鸿章在此后多年的时间里对他们之间的友谊进行了详细地记载,这些内容足以整理成一本书。
  1855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李鸿章对曾国藩进行了热情地描述:“我听说,曾大人决定让我助他一臂之力来剿灭太平天国的逆贼。这对于我而言是这一生中最大的肯定,也是对我在微不足道的不同的难以启齿的岗位上工作的鼓励。我还不知道曾大人给我安排什么职位,但我会竭尽所能做到最好。我对那些可能会把整个朝廷毁灭掉的太平军深恶痛绝,我们必须将心怀鬼胎的他们一网打尽,斩草除根。”
  ?“我的父亲与曾大人有些交情,他认为曾国藩大人是这几个世纪以来数一数二的学者。曾大人饱读诗书,见解独到;他更不失为一个杰出的管理者,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不愧成为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这就是我尊重的曾大人。他博学远志,勇敢贤明,严肃认真。朝野上下都在为他歌功颂德,对曾大人的钦佩敬爱之语不绝于耳,就连父亲也希望我能够在曾大人的帮助下成就一番事业。”
  “我和曾大人的家庭背景惊人的相似,但我必须在他面前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听人说,如果追溯到曾大人祖上渊源的话,他的家族在安徽和江苏的地位可以说是德高望重了。朋友说,因为他身上流淌着满族人的血液所以才会一直受到朝廷的青睐。但我之后才知道,这完全是谬论,因为从很早的时候起,曾大人的祖上一直生活在湖南。”
  “1855年。——我约了三个老同学在晚上一起吃饭。他们提议想到我的花厅(即李鸿章在合肥办团练时的办公室)参观。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在故意取闹,打算影响我的工作。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即使你无所事事,也不应该打扰繁忙的人。”
  “阿平上下仔细地打量着我,说我穿的衣服质地很好,说我佩戴的玉戒指很沉。他说我父亲现在对我比读书时要宽厚许多。我很不喜欢听他说的这番话,因为他认为我拿不了多少俸禄,肯定是收了别人的赃。”
  “现在只要有需要,我确实可以从父亲和叔父那里得到很多的钱。不是他们变得比原来要慷慨许多,而是他们清楚地明白这笔钱很快便会物归原主,而且还会得到更丰厚的报偿。这点是他们原来所不敢想的。”
  “我没有多少社会经验,但是我的想法很明确:如果你有一定的功底,人们会主动地来帮助你,让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你一无所有,那么就要有一个非比寻常的人来给予你没有的东西。我认为这和生活是紧密联系起来的。如果一个学生天资愚钝,没有一个进士或者秀才会耐心地教导他。但是,如果他是文曲星下凡,所有人都恨不得来教导他,使他的学业能够精益求精。”
  “如果一个人是一个穷酸的乞丐,那么他可能一生都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因为他就生活在乞丐的这个圈子当中,没有其他可以接触到的环境。如果他想要在寒冷的冬夜里讨要一碗热汤,或者在过节时美餐一顿,那么他生活的这个圈子不能给他提供任何的帮助。同样的规则在家庭生活也同样适用。假如一个男人很久都没有找到心仪的另一半,那么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他的生活条件可能很拮据,找老婆是极其困难的。可是他一旦找到了老婆,生活也开始变的有声有色的时候,很多人又会希望自己或者女儿能够成为这个男人的另一半。”
  “我和阿平、刘三、柯林三人多年来私交甚笃,我对他们在花厅打听闲事不以为然。当他们来看我时,通判知事都因为有事外出未归。假如他在的话,我立马会制止他们,让他们停止说笑去做他们自己份内的事。但通判知事从别人处听说了此事,他便问我是否认为衙门是我与学友相聚的地方。通判知事对文学并不感兴趣,他精通会计,税官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工作。他在任时,税收都会按时收齐。但是被太平军洗劫一空的地方,总督很体恤当地的百姓,他准许当地的百姓免交税款。”
  “朋友们听说我要弃笔从戎,没有止境地把我原来的志向当成笑柄:我原来希望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并写出一部脍炙人口的诗作。于是,他们总是对别人说我原来的雄心壮志。曾大人和父亲有日闲聊时,还开玩笑地问我更适合做哪一行,是饱读诗书的文官,还是驰骋沙场的武将。不过曾大人只是开玩笑罢了,我是因为县官夸奖我的文学造诣才引起了曾大人的注意。后来我给他寄去了书信,希望能在他身边当个一官半职(他又对我的书法刮目相看。说实话,我在书法方面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当我拜见曾大人以后,他说我的履历和过去的成绩都十分的出色,他打算让我留在他身边。如果我的能力特别突出,他便会提拔我的职位。”
  “大多数的人觉得,‘有才干的人是不会去当兵的’。老祖宗有句话说的好,我凭一时的热情选择了地位低下的职位而放弃了大好前程。假如我在军队最终没有出人头地的话,每天只为了可怜的军饷打仗,会被人说笑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会一辈子戎马天涯,可是当我想起军队对人才的渴求,尽管我会写词做赋,更没有打算将文人的豪情壮志堙没于心,但现在战争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那么即使我满腹经纶,谁又会在乎呢?”
  “他们说我放弃了曾经远大的志向,与文学渐行渐远,这显然是片面之词。曾大人也是一位大文豪,他同样可以指挥千军万马。”
  之后的几年,李鸿章比原来更加谨慎地记录着他的日记。日记中大多写到曾国藩对他的器重以及蒸蒸日上的事业,同时还记载了大量的他为何能够步步高升的细节。这些资料告诉我们,他的事业走上了万里阳光的康庄大道。自那以后,他将开始他忙碌的政务生涯。
  在弃笔从戎的五年时间里,李鸿章觉得当兵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因为他在八月的一篇长文中写道:
  “我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当起了部队的统领。我的部队得到了曾大人的赏识,这为我之后能督办江苏军务打下了伏笔。关于升迁我并不是特别的在乎,但是升迁我也并不觉得有多么惊喜,因为我率领的部队摧枯拉朽般打败了太平军。”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过这种打打杀杀的日子,但是我的这种思想一天天地逐渐发生了变化。有时我会扪心自问:‘我还应该继续做那份安稳的文官差事吗?’”
  “假如我不将这群乌合之众一网打尽,我就会继续为剿灭他们而倾尽全力。他们妖言惑众,迷惑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加入“拜上帝会”,他们举起兵器,痴心妄想地挑战朝廷的统治。这本身就是对大清王朝的挑衅。更加不可饶恕的是,他们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将肮脏的思想强硬地灌输给一无所知的百姓,让他们一起信奉天父和天兄(这些狂徒把耶稣基督称作“天兄”)。但是,这些可憎的暴徒已经被肃清,我一声令下便可以结束他们的生命。”
  “我在浙江的时候打听到,太平军一路抢掠,很多的肉铺都被洗劫一空,仅剩的一些肉根本满足不了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便说是否可以杀掉这些暴徒来吃。我对他们说我会让统领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补充城市的肉食供应,刻不容缓。”
  “太平军所控制的南京亦是如此。太平军所至之处,毁坏偏县,四处屠戮。太平军如狼似虎般涌入城市,烧杀抢掠,为非作歹。他们杀人如麻,无恶不作。他们的势力如今沿着长江流域已经分布在了很多地区,最北边甚至到达了汉口。数以千计的人举着太平军的旗帜,所到之处,家破人亡。”
  “他们只是一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人,尽管他们自封头衔,举行仪式,但是终究还是一些神经错乱罢了。当他们的首领洪秀全和他的手下发现已经被朝廷的兵马围困在南京的时候,他们因为没有水喝,没有食物充饥,每个人都变得无精打采,面黄肌瘦。”
  “他们不愿意走出城池,只是沿着长江的乡村打仗。他们也不想听从曾大人的招安,打算誓死和朝廷来个鱼死网破。他们准备在南京城做困兽犹斗,杀害那些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臣民,直到有一天瘟疫横行,将他们消灭才肯罢休。”
  “我手下的将领不止一次地向我诉说着南方太平军的种种劣迹,我也曾目睹过他们的罪行。假如我的母亲是道听途书,她只会当这件事为耳旁风。然而,我的父母都亲身经历了太平军统治下的残暴生活,我出生的宅院,以及夫人与我所住的地方(部分已经重建),如同风中的草芥,被这些暴徒肆意破坏。整个国家都遭到了这场浩劫,到处尸骨成堆。因此,这些不珍惜他人生命的太平军是没什么值得我们心慈手软的。我痛恨他们肆意烧杀抢掠、为非作歹。黄天在上,我定将让他们受到应得的惩罚。”
  “1859年12月12日。——今天我听说我的朋友阿平和他的兄弟,因为和别人发生纠纷而在郊外被人杀死。我对这件事情感到特别伤心,阿平一直对太平军的事情半信半疑,所以在几个兵士面前说了几句玩笑话,结果被人杀死吊在了桥上。当我知道了这些士兵的名字,我立马下令用同样的方法杀死了他们。对于他们的死,我很心痛,他们都是优秀的战士。虽然是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但是杀死他们我觉得理所应当。”
  “1860年4月16日。——家里又添了一个新丁,我很高兴。我希望他以后能够出人头地。”
  “1860年6月16日。——据密报,有些太平军将领想要刺杀我,他们在太仓暗害了我的兄弟。不过他们别想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我,我血气方刚,机警灵活,足可以击溃太平军,活捉洪秀全。”
  同年同月,李鸿章首次提出了“常胜军”,而且首次提及了戈登将军。后来,戈登上校率领的这支“常胜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并肩作战,在江西和浙江连战连捷。随着太平军势力的分崩离析,清政府重新控制了整个地区。
  另一边,李鸿章也同样得到升迁,督办浙江、江西两省军务,并暂时担任两江总督。没多久又凭着曾国藩的力荐,正式当上了两江总督。
  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我认为洋人不应该参与到朝廷的内政,虽然这些年我因为平定叛乱而位高权重,但是我不会向朝廷建议英法出兵一同平定叛乱。曾大人有着十分长远的眼光,他对于我的观点持肯定的态度。毋庸置疑,这样做是正确的。然而洋人却时不时地引起骚乱,并试图干涉朝廷的内政,并通过所谓的‘援助’来为自己的国家谋取利益。”





上一本:战略家邓小平 下一本:特斯拉自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谋略高手李鸿章的作者是科士达,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