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跟毛泽东学领导艺术


作者:孟庆春     整理日期:2014-02-17 09:32:26

领导行为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兴衰,“领导是关键”。事实表明,毛泽东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英雄,是毕生为中国各族人民谋利益的优秀儿子,也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杰出领袖。
现代中国的巨变,根源于毛泽东巨大的领导能力,根源于他杰出的领导才智。在领导艺术上,毛泽东是一个最善于运用权力,发挥权力,发动人民,号召群众的伟人,在领导工作中,毛泽东表现出卓越的理论才能、决策才能、组织才能、协调才能和激励才能。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长期而持续的热情和拥戴。
  目录:
  第一篇领导素养自觉建构
第一章勇于锻炼逐步完善自我
一、找到起点挽救中华
二、天将降大任斯人修其身
三、远见卓识经纶天下
四、“克制容忍,勿现于辞色”
五、进入“化境”驾轻就熟
六、坚韧不拔克服万难
第二章贯通古今融会中外
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独立思考批判分析
三、博览群书明治国之理
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第三章树远大理想成栋梁之才
一、立意甚高建国之材第一篇领导素养自觉建构
第一章勇于锻炼逐步完善自我
一、找到起点挽救中华
二、天将降大任斯人修其身
三、远见卓识经纶天下
四、“克制容忍,勿现于辞色”
五、进入“化境”驾轻就熟
六、坚韧不拔克服万难
第二章贯通古今融会中外
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独立思考批判分析
三、博览群书明治国之理
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第三章树远大理想成栋梁之才
一、立意甚高建国之材
二、自我设计“登堂入室”
三、志向的确立开创和创新
四、诚恳而求实不坐而论道
五、“三个部分”明晰的概括
第二篇调查研究沟通协调
第一章走马观花与下马观花
一、为求发言权跋涉千余里
二、分析加工确定决策
三、间接调查接受信息的窗口
第二章向群众请教提高领导效能
一、向群众请教甘当小学生
二、借鉴前人经验引出新思路
三、群众心声知民渠道
四、“二者”结合领导效能
第三章拓宽调查路子创新研究方法
一、拓宽视野获取资料
二、多方式调查不拘泥一种方法
三、调查与研究结合着重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领导协调相互增益
一、“各去所偏,归于一是”
二、组织协调重在实际操作
三、威信协调仍讲方法
第五章领导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一、经验借鉴全面协调
二、找准根本重点协调
三、“多事之秋”协调新课题
第三篇掌握中心纵揽全局
第一章抓主要矛盾纲举目张
第二章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
第三章矛盾的转化工作重心的转变
第四章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方法
第四篇决策重点是选择为实现目标而决策
第一章遵循客观规律选定“大本营”
第二章运筹帷幄重在抉择
第三章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
第五篇中国式领袖极富人情味
第一章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二章诚挚的友谊亲切的交往
第三章不计前嫌不分先后
第四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六篇人才:知人善任激励干部
第一章大处着眼识人之长
第二章任人唯贤选贤任能
第三章放手使用尊重人才
第四章爱才、护才、育才的统一
第五章信任激励敢于托付
第六章激发创新发展事业
第七篇团结干部依靠群众
第一章搞五湖四海不搞山头宗派
第二章全局在胸维护团结
第三章坚持群众路线制定正确方针
第八篇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实践活动
第一章实事求是以己正人
第二章疏通引导注重说理
第三章以情感人重要方法
第四章制度化管理巩固思想工作的成果
第九篇用“图样”指导“施工”
第一章图样是指引方向的路标
第二章图样领导的成与败
第十篇领导高妙境界优化国际关系
第一章独立自主不屈从别人
第二章坚持正义维护和平
第三章以诚相待广交朋友第一篇领导素养自觉建构
第一章勇于锻炼逐步完善自我
海伦·斯诺说:“才智的开端是承认矛盾的存在”。……毛泽东尤其有耐性,直忍耐到一触即发的时候。争取命运的转机,不能太急,也不能太迟。他顺应历史,又走在历史的前头。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毛泽东是一位非常注重实际的人,通过把他的特殊的洞察力与品格相结合,他成了许多其他极有才能的人们的领袖。但是,他的领导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在各种环境中自觉锻炼和培养出来的。
一、找到起点挽救中华
一位现代领导人,必定是一位有理想有志向的人。
在领导素养中,领导人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目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是领导人培养领导能力、铸造自我、完善领导能力、实现领导任务的重要内在动力。可以说,一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成其为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一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就难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毛泽东为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自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终生没有动摇。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为了它,毛泽东奉献了一切,同时他在树立和实现志向的过程中,完成了他领导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在毛泽东杰出的领导才华中,具有远大的理想,永远追求真理是其领导素养的重要方面。
20世纪初的旧中国,外忧内患,民不聊生。这时,毛泽东阅读到一些宣传救亡思想的书籍,尤其是《列强瓜分之危险》这本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书开头的第一句话:“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些书中记述的帝国主义欺凌中国的大量史实和爱国志士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声,使他在青年时的政治意识中,开始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个国民的天职。
武昌起义胜利后,毛泽东认为孙中山当大总统,总理和外交部长应该由康有为和梁启超担任,并以青年人特有的热情投笔从戎,参加长沙起义新军,在25混成协50标1营左队当列兵,前后待了半年,目标是反对专制独裁的清王朝,并剪掉辫子以示决心。
孙中山失败了,他被誉为“中国的华盛顿”,却没有华盛顿那样的成功。他有明确而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不尽的革命热情,但他缺乏策略,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最后胜利。这给毛泽东留下了极为重要的经验;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农村的大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
就在这前后,毛泽东读到了《世界英雄豪杰传》。华盛顿、拿破仑、林肯、彼得大帝等人的事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对肖子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不久,他为自己取名为“子任”,立志要救国救民。
年龄的增长使毛泽东实现自己抱负的欲望愈来愈强烈,从军队回来后,他继续读书,但众多的招生广告使他难以选择;他本想考警政学校,却被一个不收学费、供给膳食且稍有津贴的肥皂制造学校所吸引,想成为一个肥皂专家。后来,他又渴望做一名清廉的法官或商业专家。毛泽东进入了一个商业学校,但只有一个月就离开了。
毛泽东最后进入了湖南省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一学期后,他退出了这所课程繁杂、校规苛严的学校。他寄居在湘乡会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日到湖南图书馆,开始了他所说的“自我教育”生活。真是一片新天地!毛泽东像一头闯进人家菜园尝到美味的牛一样,拼命地吃。这种经历很像马克思,马克思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座位下登出两个脚坑,而毛泽东则是湖南图书馆每天最早进去和最晚出来的人。中午仅仅休息片刻,两块米糕就算午餐。他好像离不开书籍,即使在后来的转战时期也是如此。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回顾这段经历时说: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
他读到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卢梭的《民约论》和斯宾塞的《逻辑》等,读到了有关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的书籍,还有诗歌、小说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作品。中国的许多共产党人都走了这条道路——他们通过《天演论》找到了马克思,先学习西方,再反抗西方。先驱者魏源说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颇有道理。
对此我们这样解释:西方是侵略者和殖民者,但拥有先进的工业文明;中国的抵抗是正义的,可它又比资本主义落后数百年,这是一种双重逆向,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能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中国既要抵抗、争取和保持独立,又要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但是,中国人必须在抵抗、改革、开放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
在湖南图书馆,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1951年,他在北京对他的老同学们说过,说来也是笑话,我读过小学、中学,也当过兵,却不曾看见过世界地图,因此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湖南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世界大地图,我每天经过那里,总是站着看上一看。过去我认为湘潭县大,湖南省更大。中国自古就称为天下,当然大的了不得,但从这个地图上看来,中国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在韶山冲里,我就没看见过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人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从这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毛泽东在旧中国的茫茫黑夜中寻找着指引他到达理想彼岸的真理,从孔孟之道、宋明理学到王船山;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到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从赫胥黎的进化论、康德的二元论到18世纪、19世纪欧洲的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以至托尔斯泰主义,什么他都去接触,都想研究,一时他的思想成了“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而真理总像蒙着面纱的美女,隐约可见却又捉摸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在老师杨昌济的推荐下,毛泽东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助理员,担任的工作之一是登记来图书馆看书报者的名字。看着一个个宣传新思想的“知名人士”在自己面前留下签名,毛泽东是多么想向他们请教,以满足自己追求真理的渴望呀!他想同一些有名的参加新文化运动的人物交谈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可他们都是忙人,没有时间去倾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湖南土话。倔强而自尊的毛泽东,并未因冷遇而灰心,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传播新思潮的报刊书籍,认真旁听北大的一些重要课程,积极参加进步学术团体的活动,广泛联络各方面的进步青年,不断地对各种学说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和选择。在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他的思想迅速的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经历了“五四”运动等实际斗争的洗礼,毛泽东于1920年第二次来到北京,在研读了当时所能找到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之后,他逐步克服了无政府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抛弃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懂得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一面旗子”;得出了只有俄国式的革命才能救中国的结论,从而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毛泽东这种挽救于中华民族于水火的意志,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决心,使他最终投入到历史上最艰苦而又最辉煌、最需要耐心意志而又最激动人心的斗争。正是在这个伟大的斗争中,他的领导能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步提升,最终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领导人。
……





上一本:我是马政委 下一本:我就是季洁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跟毛泽东学领导艺术的作者是孟庆春,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