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博览群书的毛泽东


作者:侯俊智     整理日期:2014-02-08 13:20:00

本书是“毛泽东的世界丛书”之一。毛泽东毕生热爱读书,奉行“活到老,学到老”。读起书来总是孜孜不倦,反复推敲,废寝忘食,可谓如痴如醉。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佳话和美谈。《博览群书的毛泽东》以独特的视角,深刻解读了毛主席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对他人生轨迹的影响,并通过大量发人深省的阅读故事,真实再现了毛泽东从普通读者到开国领袖的人格升华,突出了书籍对他的激励作用和借鉴价值,从侧面彰显了阅读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意义。从本书中我们不但可以学到领袖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学到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作者简介:
  侯俊智,人民出版社编审,资深编辑、学者,关注文化问题,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中共党史等方面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编辑有《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增补本)》、《艰辛与辉煌》等,著有《书山有路》等。
  目录:
  韶山冲走出的读书人
勤奋的私塾生
从东山高小到湖南省立图书馆
《讲堂录》和《伦理学原理》批注
两次北京之行
文化书社的“特别交涉员”
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艰难岁月的寻觅
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
反复阅读艰辛探索
“做工具的研究”
对逻辑学的兴趣
用历史唯物论批判中国古代哲学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
史家见识韶山冲走出的读书人
  勤奋的私塾生
  从东山高小到湖南省立图书馆
  《讲堂录》和《伦理学原理》批注
  两次北京之行
  文化书社的“特别交涉员”
  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艰难岁月的寻觅
  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
  反复阅读 艰辛探索
  “做工具的研究”
  对逻辑学的兴趣
  用历史唯物论批判中国古代哲学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
  史家见识
  研读“正史”
  “稗官野史”也要读
  与史学家的交往
  “诗言志”
  读《离骚》,“心中喜悦”
  曹操“大手笔”,谢灵运“通篇矛盾”
  熟读唐诗三百首
  说韩道柳
  “不废婉约,偏于豪放”
  查找两首诗
  “还是旧的民歌好”
  用政治家的眼光审视文学
  《三国演义》是“继承朱熹的传统”
  “《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
  从《聊斋志异》到《不怕鬼的故事》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
  “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今天不谈别的,就谈鲁迅”
  《鲁迅全集》的忠实读者
  “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
  对自然科学的关注
  一本“猴子变人”的小说
  “我就要你研究范围里的资料”
  “要大胆把遗传学搞上去”
  重视实用科学
  与李政道谈“对称”
  毛粒子结 语
  主要参考书目魏武帝曹操,文韬武略,还很会写诗,鲁迅评价他的诗“清峻通脱”。毛泽东对曹诗也颇为厚爱。在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4种版本的《古诗源》和一本《魏武帝魏文帝诗注》,其中毛泽东对曹操的诗就多次圈划。在那本《古诗源》中,毛泽东在“武帝”处用红笔画着两条重线。在书中的注文“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植以下,纯乎魏响。沈雄俊爽,时露霸气”处,毛泽东逐字圈点,表示对注者观点的赞同。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是曹操的名篇,毛泽东在晚年很爱读这首诗,“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毛泽东经常抄写这些诗句,一为练习书法,同时也表示出对此诗不信天命,自己掌握命运的朴素唯物论思想的欣赏。1961年8月25日,他在问候秘书胡乔木的一封信中,写道:“你须长期休养,不计时日,以愈为度。曹操诗云: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此诗宣读。”对曹操的另一首诗《观沧海》,更是经常阅读,反复吟哦。他在好几本刊有这首诗的古籍书中都做过圈点。1954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据保健医生回忆,有些天,毛泽东在海岸沙滩上漫步,嘴里总是念念有词地背诵《观沧海》。他还找来地图,查证曹操当年在此地作诗的确切地点。他对工作人员说:“曹操在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时写出《观沧海》。”漫步在沙滩上,远望碧波苍茫的大海,遥想雄才大略的曹孟德千年前就在这里慷慨赋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淡淡……”同样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心情又怎么能平静呢?就在这次北戴河之行后,毛泽东写下了他的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曾对子女谈论诗词时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还有一次他对工作人员谈起曹操,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这就是毛泽东在深刻了解了曹操其人其诗之后,对曹操诗所作出的极恰当的评价。
  在晋代诗人中,毛泽东比较喜欢谢灵运的诗。谢灵运是晋代有名的文学家,是淝水之战中的名将谢玄之孙,世袭康乐公。他一生纵情山水,工诗善文,而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数被贬斥,后因有人告他谋反而被杀。《古诗源》里收有谢诗24首,在毛泽东收藏的那本《古诗源》中,他对谢诗就圈划了22首,书中编者评论谢诗的注释,如“一归自然”、“匠心独运”、“在新在俊”、“别绪低回”、“触景自得”等句,毛泽东都画着曲线和圈,表示对注者的赞同。尤其是在一首《登池上楼》中,毛泽东加了大段的批注:
  通篇矛盾。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见矛盾所在。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进德智所拙也。做标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晚节造翻,矛盾达到极点。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又感君子。是造翻的檄文。
  另外,毛泽东在《昭明文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对收入的谢灵运的诗也作过不少的圈划。他对谢诗很熟,1949年5月,初进北京,在昆明湖畔,当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字时,毛泽东就信笔写下了谢灵运的诗句:“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
  ……





上一本: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下一本:田歌访谈之荣:一觉醒来的幸福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博览群书的毛泽东的作者是侯俊智,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