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余光中传


作者:徐学     整理日期:2016-07-15 14:10:21


本书简介:
  《余光中传》抓住了传主余光中生命的美和历史的真,准确、生动、全面地记录了诗人的瑰丽年华,深刻、细致、精辟地阐述了诗人在创作和学术上的巨大贡献,分析了他的人格力量的时代意义和人学价值,肯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以能"入"能"出"的辩证态度,用诗性的语言和理性的诗意使这部评传达到了精美细致、浏亮深邃的境界.本书无论从台湾文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作者简介:
  徐学,一九五四年出生于广州,一九七七年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一九八四年获文学硕士,现任职厦门大学两岸和平发展协创中心,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学术论文及散文,已出版有《台湾当代散文综论》《台湾新文学概论》《窗里窗外》等二十余种书籍。
  目录:
  修订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江南水与火
  第二章古镇悦来场
  第三章一口气读了三所大学
  第四章红头疯子
  第五章翻译乃大道
  第六章青青乡愁萌动,自冰上
  第七章拔向蓝空最蓝处
  第八章天狼厉嗥莲脉脉/
  第九章何时我们才不再争吵,亲爱的中国/
  第十章一辈子,闯几次红灯/
  第十一章谁说迟开就不成花季/
  第十二章老得好漂亮/
  第十三章西而不化与西而化之/修订版序初版序第一章江南水与火第二章古镇悦来场第三章一口气读了三所大学第四章红头疯子第五章翻译乃大道第六章青青乡愁萌动,自冰上第七章拔向蓝空最蓝处第八章天狼厉嗥莲脉脉/第九章何时我们才不再争吵,亲爱的中国/第十章一辈子,闯几次红灯/第十一章谁说迟开就不成花季/第十二章老得好漂亮/第十三章西而不化与西而化之/第十四章以文为诗诗文双绝/第十五章未拥抱死的,不能诞生/ 余光中大事年表/余光中著译书目/初版后记/前言在彩笔的光中快活得几乎不知老之将至,屈指一算,为其笼罩震慑也近二十年了。这么多年来,书架上一直排列,且不断地增添着余光中的书,出自大陆、香港和台湾各家出版社,每次打开来,就跌入一个神奇的五彩世界,在那里喃喃沉吟,津津冥想,难于释手。即便不去触摸,也能感到它们就站在案旁,也就觉得读诗作文,玩味方块字既不落伍,也不寂寞,“守夜人”那一盏灯,就闪射在你的案头。
  气度恢宏而又多才多艺的生命是不易描摹的,更何况,余光中的生命和艺术中又交织着那么多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忧患和欢乐,耻辱和荣光;为余光中写传的存心,少说也有十年了。每一次提笔,就会想起余光中的《中国结》,仿佛是在向我发问:
  “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
  我的回答是苦笑
  你的年纪太小了,太小
  你的红丝线不够长在彩笔的光中快活得几乎不知老之将至,屈指一算,为其笼罩震慑也近二十年了。这么多年来,书架上一直排列,且不断地增添着余光中的书,出自大陆、香港和台湾各家出版社,每次打开来,就跌入一个神奇的五彩世界,在那里喃喃沉吟,津津冥想,难于释手。即便不去触摸,也能感到它们就站在案旁,也就觉得读诗作文,玩味方块字既不落伍,也不寂寞,“守夜人”那一盏灯,就闪射在你的案头。气度恢宏而又多才多艺的生命是不易描摹的,更何况,余光中的生命和艺术中又交织着那么多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忧患和欢乐,耻辱和荣光;为余光中写传的存心,少说也有十年了。每一次提笔,就会想起余光中的《中国结》,仿佛是在向我发问: “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我的回答是苦笑你的年纪太小了,太小你的红丝线不够长怎能把我的遥远的童年啊,缭绕也太细了,太细那样深厚的记忆你怎能缚得牢?” 是的,一个饱含民族记忆的博大心灵,原是需要有一支强健的笔来表现的啊!写传的工作搁置了许久,在众多朋友的鼓励,尤其是花城出版社詹秀敏的催促下,终于鼓起勇气,拟定了章节,命笔之初,人物栩栩呼之欲出,但要画龙点睛地几句话说出传主,总是难于言传:一个认真的学者,严格的教师、不苟的翻译家,写起字来,总是一笔一划方方正正;而在腐儒和道学家眼中却是十足的浪子,不道德的文人。一个喜欢开快车的诗人,喜欢一切高速的节奏,在诗歌中赞美飚车;同时也是瑜珈功的修练者,先后养过十多头小鹦鹉,并为之精心撰写食谱。他酷嗜民族文化,自幼浸淫其中,发掘弘扬,终身不渝;而批评和剖析自己的民族和国人,比谁都坦白、锐利。他是浪漫的,写缠绵悱恻的情诗,从不间断,对可爱的女性有用不完的柔情;他又是科学的,搜集古今中外的地图册,钻研大部头的天文书,对地球的画像,世界的脸谱,天象的分布,宇宙的流转十分专业。他是平易的民间的,有许多朗朗上口的童诗民谣为证;他又是深奥而神秘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时常有出神入化的创造。他并非任何一个教派的信徒,但也不是一个理直气壮的无神论者。总是觉得神境可亲,喜欢瞻仰大教堂,看寺看庙,在那里琢磨一些灵魂的问题。他喜好在家中静静欣赏地图,画册和唱片,他也更愿意用脚去丈量世界山川。亲人和朋友视之为诙谐的交谈者,他自称是女生宿舍的舍监……种种矛盾集于一身,而这一切描述都不足以表现出他全貌,也许我们只能说,凡方块字延伸所及,华语汉文流播之处,一提到余光中,总会引起人们敬佩的眼神和会心的微笑,为了他那向星空看齐的生命,为了他那彻夜不熄的桌灯,为了他一篇篇脍灸人口的诗文,为了他一场场锦心绣口的演讲;或者,仅仅为了他在你的《余光中诗选》上那平直方正一丝不苟的签名,虽然他知道这只是一本盗版书……余光中至今已创作了诗歌近900首,还有散文、小品200多篇,约百万字;评论200多篇,一百多万字。在这些刚劲优美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思想透彻的智者,一个作为果敢的勇者,一颗感受敏锐细腻的慧心。虽然少年起便经受动荡,飘泊,而个性却日趋温和厚道,乐天知命,鹤发童颜,老得漂亮,昭示着古老的格言:“厚德载福”。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怀疑中国文学殿堂将要为他辟出一席,由于他对自己的民族和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全心拥抱;由于他的诗文论译在艺术上的卓越超拔,开拓了方块字的表现力。他的抱负和胸襟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文学艺术是他名气的血肉。他的地位是那么坚固和饱满,在经历过那么多兵荒马乱的年代,见证了太多浮游的情感和短促的艺术流星,有这么一支挺立的笔半个世纪屹立不倒,真是中国人的幸事。对于自己的诗文将可传世早已深具信心,余光中先生并不在乎传记,他的态度使我们想起钱默存的话,“假如你吃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此话正暗合“作者之死”的西方潮流,从艾略特到罗兰·巴尔特,都认为不须注意诗人,而要注意诗。然而,中华民族的杰出作家,毕竟多是将生命境界的提升与艺术境界开拓合二为一的。特别是余光中,就世俗生活而言,他没有梵高般的大难,杜甫般的大波折;但他的心路之曲折灵魂的磨难一点不少于古人、前人,源于现代人心灵冲突的加剧,源于百年来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屈辱,和对这种屈辱和苦难的担当。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不可避免斫伤了美丽中文的生机,仓颉无颜,李杜蒙尘,优美方块字累积而成曾经辉耀星球的文明天空,一度倾颓了崩坍了,就象六十年前,那位敏感恣肆上海才女的忧伤断言,它已经在毁坏中,更大的毁坏还要到来。余光中如同当代女娲,呕心沥血,焚膏继晷,炼方块字为五彩石,让中文世界天空再度矗立再度璀璨: 五千年的这一头还亮着一盏灯,七十岁后还挺着一支笔。……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只为撑一幢倾斜的巨影。 他的一生就是不断练石补天的自焚,而他的文学艺术,就是他自焚一生之结晶。因此,要了解我们这位传主,孟夫子“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的反问,隔了千年,依然是掷地有声,“知人论世”,不,知人论文,堪为本书之写作宗旨。因此,本书写作就有了两个重点,一为传,一为评,前者钩勒其生平细节,音容笑貌;后者阐发其创作艺术与创作思想。前者多些情节和趣味,后者着重思辩与定位,二者侧重不同,但力求融合,打通艺术与生活。一面力戒巨细无遗,与艺术创造无关之生活细节,即使有趣也将舍弃;一面避免生硬晦涩,不附注解,少用术语。将可读性与思辩性结合。这样应该可以向众多“余迷”,交待得过去了罢。最后,就“火中龙吟”的书题命意略加说明。龙,夭矫蟠蜿于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阳刚、坚毅而高贵的意象,它不但作为帝皇天子家的威仪表征,也用于描绘仁者智者勃然不灭的圣人气象,更被活用为形容词,冠于一切超拔不凡物事之前——剑之神者号龙泉,马之骏者为龙驹,虾之硕大无朋者,叫它龙虾,人种之历五千年且生生不息活力盎然者,当然是龙的传人了。本书传主,生于中国龙年,以属龙为荣,更以作为龙的传人自傲一生。其五十年来之诗文无愧“五四”以来华人吟出的最动听的歌诗。龙吟之龙,做名词,专指中国人的歌吟;做形容词,当指歌之尤绝者。“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方块字造就的经久不灭的歌谣,极少是清平岁月里的吟风弄草,总是出自烽烟四起烈焰腾腾的忧患困厄之中。在中国最古老的典籍《易》中,就有这样的发问:“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系辞传》)是的,其有忧患,乃有龙吟——屈原放逐,得赋离骚;史迁受辱,发愤著述;老杜诗、东坡词、汉卿曲、红楼梦,无不是人生炼狱中烧就的金丹。本书传主,其生平,其创作,都和火有不解之缘,如同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所言:“这不死之鸟,终古地为自己预备下火葬的柴堆,它在柴堆上焚死,从劫灰余烬中,又生出活泼的新生命”。对此,本书将专列一章,详加阐述。生命的力度只有在压力中而显现,困厄与郁结促使诗人反观自我,高扬生命。那一切高昂的龙吟,皆出于火中,成于火中,不朽不灭于火中,只要火种仍在石中,心中,那歌那吟就必定穿行于大地人间,年年岁岁,流淌不息。 2001年12月于厦门大学敬贤楼 





上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 下一本:走近钱学森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余光中传的作者是徐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