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闻一多传


作者:刘美惠     整理日期:2016-04-22 15:32:1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本书简介: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
  与民主战士。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红烛》、《死水》两
  集堪称新诗典范,在思想主题与诗艺形式两方面均达到了较高
  水准。作为苦研专精的学者,他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上迄风雅下至唐诗,无不有开拓性的创见,被誉为
  “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而作为为民众呐喊的
  民主战士,他更是如流星般绽放出异常的光彩。尽管他经历了
  相当漫长的彷徨、徘徊与犹豫,但他最终还是找到了真理的方
  向。他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把自己的命运同人民联系到一起,从而汲取了大无畏的精神力量。面对倒行逆施、专
  制独裁的国民党政权,他不惧威胁恐吓、流血牺牲,将自己的
  生命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成为点亮黎明前最浓重黑暗
  的摇曳烛光,为尚处于迷茫困顿中的人们指明了是非对错,辨
  清了正义与邪恶。后继的人们踏着他鲜血染过的泥土,一步步
  抗争出新中国的美好明天。
  目录:
  引言 001
  一、少年立志,清华试啼001
  二、旅美孤雁,高歌咏国030
  三、辗转任教,辛勤园丁058
  四、抗战跋涉,迅猛转变106
  五、血火抗争,壮美诗篇164
  延伸阅读190
  闻一多年谱 207前言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如猛虎。你是一团火,
  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挽一多先生》朱自清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
  与民主战士。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红烛》、《死水》两
  集堪称新诗典范,在思想主题与诗艺形式两方面均达到了较高
  水准。作为苦研专精的学者,他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上迄风雅下至唐诗,无不有开拓性的创见,被誉为
  “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而作为为民众呐喊的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如猛虎。你是一团火,
  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挽一多先生》朱自清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
  与民主战士。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红烛》、《死水》两
  集堪称新诗典范,在思想主题与诗艺形式两方面均达到了较高
  水准。作为苦研专精的学者,他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上迄风雅下至唐诗,无不有开拓性的创见,被誉为
  “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而作为为民众呐喊的
  民主战士,他更是如流星般绽放出异常的光彩。尽管他经历了
  相当漫长的彷徨、徘徊与犹豫,但他最终还是找到了真理的方
  向。他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把自己的命运同人民联
  002
  系到一起,从而汲取了大无畏的精神力量。面对倒行逆施、专
  制独裁的国民党政权,他不惧威胁恐吓、流血牺牲,将自己的
  生命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成为点亮黎明前最浓重黑暗
  的摇曳烛光,为尚处于迷茫困顿中的人们指明了是非对错,辨
  清了正义与邪恶。后继的人们踏着他鲜血染过的泥土,一步步
  抗争出新中国的美好明天。
  闻一多并非仅仅是一个枯坐书斋不问世事的纯粹学者,而
  是愿意用所学来求得可用于现实的真理的知行合一之人。他性
  格耿直,为人坦率,遇不平则鸣、则怒发冲冠、则为之挺身而
  出。他坚信并用自己的一切捍卫着“自由”、“民主”、“和平”
  等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即使千万人畏葸不前,他仍慷慨独往。
  在那样一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真理被践踏、人权被蔑
  视、国家被凌辱、文化被歪曲,他举目四望而不见来者,遗世
  独立的高标自举注定将他推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险恶境
  地。他对祖国怀有一腔赤子热血,希望为国家的文化艺术事业
  尽一份力量,但时局与形势使他勇敢地走上了争取人民权利的
  战场,并最终走向了悲哀而又壮丽的牺牲。他的离世是个人的
  挽歌,是学界的损失,是社会的悲剧,更是民族永不可磨灭的
  伤痕与痛苦。但同时,他的牺牲不是没有价值的,他的牺牲唤
  醒了民众,在其中闪烁着伟大的人格精神,既有对国家和民族
  最炽热的爱,又有对专制独裁最坚决的抗争。这种精神应当是
  今天的人好好珍惜和继承的。
  目录:
  一、少年立志,清华试啼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冬天(11月24日),闻一多诞
  生在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畔的瓦屋内。巴河从这里汇入
  长江,巴河镇是湖北省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明代曾作为
  盐米集散地而盛极一时。浠水两岸的景色秀美动人,自古多有
  文人墨客留下赞咏的诗句。这里气候温暖宜人、民风淳朴、物
  产丰富,尤以出产优质稻米闻名,可谓鱼米之乡。
  浠水闻氏是当地望族,传说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
  俘虏后壮烈就义,一些家属有幸逃出,便改“文”姓为“闻”
  姓,以此避祸并掩人耳目,从此在浠水定居,绵延后嗣。不管
  真假,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都深深烙印在了这个家
  族的精神血脉中。闻家世代耕读,出过不少秀才、举人,堪称
  书香门第,而闻一多出生的时候,正是这个大家族四世同堂、
  兴旺发达的时期,他的祖父闻子淦尽管科举不顺,但一直好读
  书、嗜词章,广泛搜集经史子集近三万卷,另外还喜欢收藏字
  002
  画拓片等,为下一辈的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闻子淦在离原
  有旧宅一里多地的地方新建起一幢三进三出的大院落,大门上
  匾额题字“春生梅阁”,两旁对联上书“七十从心所欲,百年之
  计树人”,院内书房名“绵葛轩”,取义《诗经》,寄托了他对子
  孙的浓浓亲情与殷殷期望。
  闻子淦育有四子三女,次子即闻一多的父亲闻廷政。闻廷政
  是清末的秀才,受的本是传统儒家教育,但闻一多诞生之时,
  中华民族正逐步陷入深重灾难,各种新思潮也开始流行。闻一多
  的父亲思想开明,常与兄弟在一起议论时局形势,也接受了康有
  为、梁启超等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赞同维新变法,《时务
  报》等新报刊也得以传入闻家,为这个古老的家族注入了新的气
  息。这些自然都会影响到年幼闻一多的思想形成。
  闻一多是闻廷政的第四个儿子,除三位兄长外还有一个弟弟
  家驷,在他这辈的嫡堂兄弟中排行第十一,为了称呼方便,他的
  弟弟妹妹叫他“一哥”,小一辈的子侄则称他“一伯”、“一叔”。
  他初名“亦多”,族名家骅,字益善,号友山、友三。他的名与
  字号均出自《论语》。《季氏篇》有云:“益者三友”,“友直、
  友谅、友多闻”。他考入清华后改名为“多”,五四运动后又改为
  “一多”。
  闻一多幼时体弱,一岁多时生了一场大病,叫做“热症”,
  险些夭折,他的祖母甚至都准备了装殓用的衣服鞋子,幸而他
  不久后恢复健康,身体渐渐变得越来越好。闻家极为重视子弟
  003
  的教育,闻一多五岁就被送入私塾,在先生的教导下读旧式的
  启蒙课本如《三字经》、《幼学琼林》、《尔雅》,后来又读四书
  等经典。一年后,弟弟家驷出生,他们的祖父在新屋“春生梅
  阁”里办起自家的改良家塾,借书房之名称作“绵葛轩小学”,
  闻家子弟便在此接受最初的教育。在家塾教书的先生名叫王梅
  甫,四十岁左右,毕业于师范学堂,思想开明,为人和善,
  除了诗云子曰这样的传统课程外,还采用当时的新编教材教
  他们博物、算学和美术,并选取梁启超的文章让学生诵读,
  这些文章浅近平易而又富有时代气息,博得了学生的喜爱,
  激发了他们浓厚的读书兴趣,闻一多接触新思潮的开端正在
  此处。
  闻一多小时候就喜欢与兄长们比赛诵读经典,尽管常常因
  年龄小而不占上风,但他因此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兄长。他
  除了白天在家塾念书,晚上回去后还跟着父亲读《汉书》,闻廷
  政考取生员的考试中作的就是史论。沉沉夜晚,一灯如豆,父
  子二人相对而坐,时而吟诵,时而讲解,闻一多稚嫩的读书声
  萦绕在房间里。他并非一味苦读而不假思索,而是能以所学相
  印证,举一反三,常常以学到的古人事迹与《汉书》中类似的
  部分相比较。父亲对他的敏求慎思深感欣慰,从此每天晚上都
  要以书中的名人言行来告诫激励他。在学问见识增长的同时,
  古人爱国爱民的精神也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因为好学习爱看书,闻一多并不像其他孩子





上一本:回忆与思考 下一本:布什王朝:主宰美国的豪门世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闻一多传的作者是刘美惠,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