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


作者:格雷格·史密斯     整理日期:2014-07-31 01:08:17

超过300万人阅读了格雷格·史密斯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我为什么离开高盛”。文章像病毒迅速传开,变成引领世界潮流的话题。这篇文章触动了公众的神经,使他们对于华尔街在社会中所起的角色,以及银行界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让世界经济一蹶不振的“赚了钱就跑”的心态产生了质疑。在本书中,史密斯向我们描述了专栏文章中无法包含的细节内容。他的故事开始于2000年夏天,当时,他怀揣梦想,初到高盛公司做一名实习生,学习高盛的商业原则。他从实习生做到销售交易员,替客户掌管着超过一万亿美元的资产。科技泡沫期间,史密斯面临诸多闹剧;9.11惨剧;大熊市;房地产过度繁荣;巴菲特拯救高盛。史密斯引领读者踏上他在高盛公司的个人旅程,带领我们进入这家世界上最强大的银行。
  作者简介:
  格雷格·史密斯,高盛公司驻伦敦的执行董事,2012年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专栏文章“我为什么离开高盛”,吸引超过300万人阅读。格雷格·史密斯于2012年从高盛辞职,当时他是负责高盛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美国金融衍生品的主管。他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并在那里长大,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2001年成为高盛的正式员工。工作的头10年,他在高盛纽约总部工作。目前定居纽约。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我不知道,但我会找到答案”
  第二章盛与衰
  第三章跳羚初长成
  第四章尘埃落定
  第五章欢迎来到赌城
  第六章狩猎大象
  第七章眺望深渊
  第八章四种客户
  第九章“巨怪”
  第十章伦敦的召唤
  第十一章狂野的西部
  后记
  作者的话
  致谢
  目录:
  第一章“我不知道,但我会找到答案”第二章盛与衰第三章跳羚初长成第四章尘埃落定第五章欢迎来到赌城第六章狩猎大象第七章眺望深渊第八章四种客户第九章“巨怪”第十章伦敦的召唤第十一章狂野的西部后记作者的话致谢交易术语表索引
  高盛银行被誉为“投资银行中的劳斯莱斯”,已经经营了140多年。它之所以生命长青,主要是由于它紧紧围绕着“客户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一原则,拥有一系列严格的道德价值观。21世纪初,史密斯加盟该公司并担任一名初级分析师的时候,这些原则早已经确立并得以践行。他在书中描述道,自己进入了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环境,只有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中的上层梯队成员才能生存下来,而且在这一环境中,保守秘密、诚实正直是每一个商业决策最根本的要求,并且在其中,公正的裁判可能来得非常迅即,也非常残酷。史密斯在高盛很受欢迎,前途光明,晋升很快。他亲眼见证了高科技泡沫、9·11恐怖袭击,以及住房危机所带来的影响。经历过金融风暴之后,高盛仍是证券公司中的领导者,屹立不倒,但是公司内部的文化却发生了变化。高盛公司不再是简单地为客户提供咨询并为其进行交易,而是开始像一个对冲基金那样进行自营交易,往往采取与他们推荐给客户的策略相反的做法,这就使得公司跟客户产生了巨大的利益冲突。最终,公司文化的整体都受到了严重侵蚀,公司的一切目标的动力,都来自能够提供最大额度佣金的交易,这被称为“大象交易”,与此同时,客户的利益则被放到了完全次要的位置。这最终导致了史密斯在2012年3月14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离开高盛”的专栏文章。尽管史密斯对高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在其他方面对于该公司非常的友善。作者并没有刻意给高盛泼脏水。这是一个个人的故事,他陷入了一波贪婪与背叛的浪潮,目睹了许多人完全忽视了曾经令高盛在华尔街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名字的一系列标准。
  高盛银行被誉为“投资银行中的劳斯莱斯”,已经经营了140多年。它之所以生命长青,主要是由于它紧紧围绕着“客户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一原则,拥有一系列严格的道德价值观。21世纪初,史密斯加盟该公司并担任一名初级分析师的时候,这些原则早已经确立并得以践行。他在书中描述道,自己进入了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环境,只有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中的上层梯队成员才能生存下来,而且在这一环境中,保守秘密、诚实正直是每一个商业决策最根本的要求,并且在其中,公正的裁判可能来得非常迅即,也非常残酷。史密斯在高盛很受欢迎,前途光明,晋升很快。他亲眼见证了高科技泡沫、9·11恐怖袭击,以及住房危机所带来的影响。经历过金融风暴之后,高盛仍是证券公司中的领导者,屹立不倒,但是公司内部的文化却发生了变化。高盛公司不再是简单地为客户提供咨询并为其进行交易,而是开始像一个对冲基金那样进行自营交易,往往采取与他们推荐给客户的策略相反的做法,这就使得公司跟客户产生了巨大的利益冲突。最终,公司文化的整体都受到了严重侵蚀,公司的一切目标的动力,都来自能够提供最大额度佣金的交易,这被称为“大象交易”,与此同时,客户的利益则被放到了完全次要的位置。这最终导致了史密斯在2012年3月14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离开高盛”的专栏文章。尽管史密斯对高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在其他方面对于该公司非常的友善。作者并没有刻意给高盛泼脏水。这是一个个人的故事,他陷入了一波贪婪与背叛的浪潮,目睹了许多人完全忽视了曾经令高盛在华尔街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名字的一系列标准。
  ——大卫·齐格弗里德这是对于一个我们完全陌生的世界和心态的素描,有着类似普鲁斯特的细节描写,并且讲述的是应该让普通老百姓感到愤怒的故事。——马克·冈洛夫《赫芬顿邮报》这是一个个人的故事,他陷入了一波贪婪与背叛的浪潮,目睹了许多人完全忽视了曾经令高盛在华尔街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名字的一系列标准。——大卫·齐格弗里德《书目》[格雷格·史密斯]的所作所为,是我们希望自己的银行家也会做的事情:他把银行的错误告诉公众。——汉密尔顿·诺兰Gawker(关注纽约名人和轶闻的博客)高盛内部人士大胆爆料,引发我们的关注第1章“我不知道,但我会找到答案”时间是2000年6月12日,我正坐在布洛德街125号曼哈顿下城一座大楼30层的一间会议室里。当时我21岁,这天是我在高盛(GoldmanSachs)暑期实习的第一天。一个名叫乔希的实习生正站在会议室的前面接受拷问。他满脸通红,正挣扎着试图解释“风险套利”是什么。我当时不知道他父亲是个亿万富翁,而且是世界上最牛的金融家之一。但是,这里是高盛(GoldmanSachs),你的父亲是谁并不重要。你必须和其他人一样,证明自己的能力。欢迎来到“开放会议”(OpenMeeting),这是高盛的销售和交易计划中75个暑期实习生的新兵训练营,也是该公司一个令人尊敬的传统。一位合伙人会站在会议室前面,手持名单点名提问有关公司的传奇文化、公司的历史,以及有关股票市场的问题,宛如把人放在炭火上烘烤。每个人都必须活跃、清醒,并且对答案知道得一清二楚。那年夏天,在这种拷问下,有两个人当场痛哭。但是,这种拷问根本躲不开:如果你想在高盛得到一份全职工作(这一伙中只有不到40%的学生能做到),就必须通过这一测试,一次、一次、再一次。实习生在公开会议上的表现是公司用来确定谁将收到录用通知,在毕业后能来到这家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工作的三个标准之一。在这10周的实习中,你也需要找到并培养出愿意雇佣你的导师,或称你的“拉比”。你必须在会议上大放异彩,并且在走好展示自己的竞争力和建立好人缘的中庸路线的同时,选择好自己的拉比。合伙人会一直尝试去看一个实习生是否具备某种“文化载体”的气质——“文化载体”是高盛内部的说法,指的是那种能处理好客户与同事关系并保持公司声誉的人。这种人是参议员、财长和央行行长的未来人选!这组精心选定的人会经常受到拷问和羞辱。我周围的人,都是那些在常春藤盟校的食堂里人们指指戳戳并低声谈论的那类成就非凡的人。这些人的学术能力测试(SAT)考试成绩非常完美,15岁就高中毕业,参加过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国际象棋水平也是专业水平,下起来对他们只是休闲放松的方式,而且,对了,还有马克·马尔罗尼,他父亲是加拿大总理。但是,即使是这些成就非凡的人,这间会议室也是个难熬的地方。在这里表现好了,你就走上了通往在高盛的职业生涯之路,在这里,即使是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薪也有25万美元,而且具有相当的实力和影响力。我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父亲是一个药剂师。在我得到斯坦福大学的奖学金来到美国上学之前,我从未听说过“投资银行”这回事儿。白板的旁边,还有另一个实习生跟乔希在一起一起进行演示,他叫亚当。后来,他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管理着数十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但是此刻,华尔街的互联网泡沫正处于最严重的时候,这两个实习生面对的是非常严厉的拷问。亚当也被折腾得不轻,不过也许此刻他很兴奋。他学的是应用数学专业,计算精准。他对这一切了如指掌。而乔希是英语专业的,这个问题完全超过了他的能力。每周有两次公开会议,安排在交易大厅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举行,通常是在周二和周四。90分钟的会议通常是由(按职位排序)合伙人、执行经理,外加3个气势汹汹的副总裁中的某个人主持。主持人傲慢地坐在会议室前面的一张桌子旁。会议有可能非常残酷无情,这取决于主持人的个人风格。至少会议总是很深入激烈。公开会议在下午6点整准时开始——绝不是6:01或6:02。总是有三四个实习生会在6:03或6:05赶到会议室;他们几乎总是被勒令在外面等着。如果迟到的人太多,我们就必须全体在第二天早上5点来补开会议;合伙人也会在早上5点准时到场。如果你再一次迟到,比如在5:05





上一本:不打折照样卖翻天! 下一本:纪小羊和她的出纳工作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的作者是格雷格·史密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