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论项羽


作者:张大可     整理日期:2015-03-24 20:56:53

本书由新创《项羽本纪疏证》与相关已刊的几篇论文合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其一,《项羽本纪疏证》,对研究项羽的原始资料《项羽本纪》所做的解读,这是新创《史记疏证》的一篇。《史记疏证》工程是全新的一种古籍整理方式,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种雅俗共赏的读本。《史记疏证》工程尚未完成,借社会广泛关注的项羽研究,率先推出《项羽本纪疏证》,向广大读者征询意见,也为项羽研究爱好者提供资料参考。其二,《论项羽》包括了三篇论文。其中《论项羽》与《楚汉相争》两篇论文是作者对楚亡汉兴历史深层原因的探索,也是出版本书的主题,故以《论项羽》为本书的书题。另一篇论文,是对项羽南驰乌江的考察报告,也是项羽专题研究这场学术论争的见证,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1940年生,重庆长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和秦汉三国史的教学与研究。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出版三国与史记研究个人专集的学者,在这两个学术领域独树一帜,享誉学界,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编学术论著10余部,其中有6种论著获国家及省部级社科优秀图书奖。在个人学术专著出版方面,史记研究有:《史记研究》《史记新注》《史记文献研究》《史记精言妙语》《史记论赞辑释》《司马迁评传》等;三国史研究有:《三国史》《三国史研究》等,文献学研究有:《中国文献学》。
  目录:
  一、项羽本纪疏证二、论项羽论项羽楚汉相争项羽垓下突围南驰乌江路线考察报告项羽“乌江自刎”学术讨论综述附录:《项羽不死于乌江考》解读
  前言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悲剧英雄,项羽的人格魅力与品德深入人心,积淀为民族魂,影响历史深远。项羽推翻暴秦为新王朝开路,建立了盖世奇功,激励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自强不息,勇于进取。项羽乌江自刎,承担失败责任,向江东父老谢罪,这一悲壮行为展现了中华民族敢于牺牲,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南宋词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之时思项羽,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项羽精神赞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今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但是面对反华势力的遏阻,二战法西斯余孽的沉渣泛起,我们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完成两岸和平统一,达到振兴中华的强国梦,还有一段艰巨的路程要走,在前行道路和摸爬滚打中我们需要项羽精神。宏扬项羽精神,研究项羽文化,具有现实意义。2011年,项羽故里,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项羽文化研究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研究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项羽文化的研究,本书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出的一个课题。本书由新创《项羽本纪疏证》与相关已刊的几篇论文合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其一,《项羽本纪疏证》,对研究项羽的原始资料《项羽本纪》所做的解读,这是新创《史记疏证》的一篇。《史记疏证》工程是全新的一种古籍整理方式,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种雅俗共赏的读本。《史记疏证》工程尚未完成,借社会广泛关注的项羽研究,率先推出《项羽本纪疏证》,向广大读者征询意见,也为项羽研究爱好者提供资料参考。其二,《论项羽》包括了三篇论文。其中《论项羽》与《楚汉相争》两篇论文是作者对楚亡汉兴历史深层原因的探索,也是出版本书的主题,故以《论项羽》为本书的书题。另一篇论文,是对项羽南驰乌江的考察报告,也是项羽专题研究这场学术论争的见证,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论争的焦点是悲剧英雄项羽,这也是项羽至今活在人民心中的一个生动例证。项羽自刎乌江是悲剧英雄产生的一个关节点。否认项羽乌江自刎,也就否定了悲剧英雄。改革开放后,由于旅游业的兴起,有一些地方人士为了名人效应,随意更改历史,不惜投入巨资打造假历史,兴建假遗迹,不幸的是悲剧英雄项羽被卷入。否认项羽自刎乌江,把他说成是兵败战死东城,于是东城所在地要打造项羽名片,大兴土木。“中国史记研究会”与“安徽和县项羽与乌江文化研究室”在2008年联合举办了项羽专题文化学术研讨会,得到全国专家学者的支持,出版了《乌江论坛》学术论文集,不仅阻止了某个地方大规模建造假历史、假遗迹的行为,而且阻击了学术界不正之风的泛滥。笔者当时作为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持了这场学术论争的工作,借这本《论史记》的出版,对已经逝去的历史活动做一个小结。以上是对《论项羽》出版意义的一个说明,也是学术研究可以为现实服务的一个说明。感谢商务印书馆提供结集发表的平台。
  张大可书于2014年五一节
  





上一本:辛亥革命与亚洲 下一本: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论项羽的作者是张大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