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打开:跟着档案去旅行


作者:四川省档案馆     整理日期:2015-01-21 14:25:29

本书用独特、有趣的视角观察沉睡在档案馆中的档案,再辅以亲历者的口述和专家的解读,用纪实性的手法,记录了百年中国发生的奇闻异事,并配有罕见珍贵的100多幅图片,丰富了宏大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用档案还原了中国记忆,让读者与历史的温度和细节悄然相遇。
  作者简介:
  四川省档案馆编。有对档案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经验丰富的记者群体。
  目录:
  开篇:走进档案馆
  揭秘档案馆——你意想不到的常识和秘闻
  档案那些事儿
  上篇:那些年
  在炸弹落下的那些地方——忆成都
  药店卖奶粉,民国时就是这么干
  清朝末年四川搞彩票有了章程
  舌尖上的四川记忆
  四川食材秘档
  玫瑰包进汤圆里元宵节就是情人节
  四川怎么禁革官场节、寿规礼
  古代的丐帮,有没有打狗棒
  最后的科举都考些什么
  科举催生的各种新行当
  古代的公车怎么坐20世纪40年代,成都人是这样“文明结婚”的民国时期四川的“新旧婚礼”中篇:那些事 开篇:走进档案馆    揭秘档案馆——你意想不到的常识和秘闻  档案那些事儿上篇:那些年    在炸弹落下的那些地方——忆成都  药店卖奶粉,民国时就是这么干 清朝末年四川搞彩票有了章程 舌尖上的四川记忆 四川食材秘档  玫瑰包进汤圆里元宵节就是情人节 四川怎么禁革官场节、寿规礼 古代的丐帮,有没有打狗棒 最后的科举都考些什么  科举催生的各种新行当  古代的公车怎么坐  20世纪40年代,成都人是这样“文明结婚”的 民国时期四川的“新旧婚礼”中篇:那些事  大人物来成都,都要吃点啥  77年前成都首次扩市想在新南门建个“新村”  热热闹闹的“新村”为什么最后没建成  成都人是怎么喝上自来水的  成都那些街道名的由来和传说  粮票上的中国往事  成都黄埔往事  当状元,不是件容易的事    “方便”的事是怎么方便起来的下篇:那些人 一面红旗见证成都解放 一条堰两代人一位民国县长的传奇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影像志 七百张老照片一个人的一辈子 一封写给省委书记的信一段数学家的四川往事 一百年前甘孜娃娃留下的作业——小清新打倒八股味  “最后一个逃犯”——档案解密捕杀《红岩》英雄凶手归案内幕 童子军往事 金大教授受邀宣传井盐赴自贡拍摄盐都全景图  70年前抗日献金自贡人创了个纪录前言档案时空,让历史的温度与细节相遇
  诗人于坚有一首长诗,叫《0档案》,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建筑物的五楼锁和锁后面密室里他的那一份
  装在文件袋里它作为一个人的证据隔着他本人两层楼
  他在二楼上班那一袋距离他50米过道30级台阶
  与众不同的房间6面钢筋水泥灌注3道门没有窗子
  1盏日光灯4个红色消防瓶200平方米一千多把锁
  明锁暗锁抽屉锁最大的一把是“永固牌”挂在外面
  上楼往左上楼往右再往左再往右开锁开锁
  通过一个密码最终打入内部档案柜靠着档案柜…… 档案时空,让历史的温度与细节相遇  诗人于坚有一首长诗,叫《0档案》,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建筑物的五楼锁和锁后面密室里他的那一份  装在文件袋里它作为一个人的证据隔着他本人两层楼  他在二楼上班那一袋距离他50米过道30级台阶  与众不同的房间6面钢筋水泥灌注3道门没有窗子  1盏日光灯4个红色消防瓶200平方米一千多把锁  明锁暗锁抽屉锁最大的一把是“永固牌”挂在外面  上楼往左上楼往右再往左再往右开锁开锁  通过一个密码最终打入内部档案柜靠着档案柜……  在四川省档案馆和《成都商报·大周末》合作做“档案时空”之前,读者对档案馆的想象,也许就是于坚诗中描述的这样,认定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所以,在《成都商报·大周末》发表的第一篇《档案时空”》就是揭开“档案馆”的神秘面纱。什么是档案,什么是档案的常识,解开了应该是大部分读者的疑问。文章选择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一种亲民化的视角,拉开这项合作的序幕。  事实上,在我的理解中,像报纸、电视这种大众传播能够干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平时局限于小范围、小圈子中最有价值的那部分,通过亲切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公众。  “百家讲坛”是把局限于学术圈的知识“翻译”给大众,变成常识,而“档案时空”,则是试图把局限于学术研究和档案系统甚至仅仅躺在冰冷档案柜中的历史素材,以故事的形式“转述”给读者。其实,都是在做着知识和民族记忆的普及工作。  在这一年讲述的档案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栏目组在成都都江堰市档案馆发现的一组珍贵的照片,它是一位叫赵泉天的留美归国学者一生完整的影像记录。





上一本:澳门沧桑500年 下一本:访苏归来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打开:跟着档案去旅行的作者是四川省档案馆,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