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民国那些年


作者:凤凰书品     整理日期:2015-01-14 23:34:47

民国时期是一个风云际会、跌宕起伏的大时代:大大小小的军阀相互攻伐、形形色色的思想开启民智、三六九等的人物悉数登场,更有将中华民族推到生死边缘的外敌入侵。 
  孙中山依靠“黑社会”九次起义;阎锡山在山西掌权38年绝非偶然;毛泽东领导安源路旷工人大罢工始末,“性欲博士”张竟生曾向社会公开征集“性史”;杨开慧曾被学校开除,打破中国男女同校之始;揭秘1923年临城火车大劫案:险招致美国出兵……
  本书以编年体的叙述方式,以独特视角解读了民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也极力还原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全貌,进而为当今世人留下一幅别开生面的民国时期珍贵全景图。
  作者简介:
  凤凰书品是我国国内读书界颇有影响力的大众图书品牌策划机构,曾经成功策划出版的图书有《文学还活着吗?》《我读1》《我读2》《我读3》等,旗下所涉作者如王蒙、梁文道、陈晓楠、马鼎盛、沈星等著名作家和学者以及资深媒体人。
  本书由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何亮亮主讲的《腾飞中国》栏目改编而成。
  目录:
  第一回李莲英之死:慈禧时代终结的符号
  史海钩沉:李莲英的葬礼
  第二回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我多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
  史海钩沉:《事略》(孙中山)
  《与妻书》(林觉民)
  烈士名录
  第三回清华园:清朝王爷在此为义和团设坛抵御洋人
  史海钩沉:清华大学在1911年被迫停课
  第四回清末革命风云
  史海钩沉:袁世凯以退为进
  第五回清末的皇族“内阁”
  史海钩沉:内阁只是遮人耳目的摆设
  第六回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的人
  史海钩沉:江亢虎与“社会党”
  第七回孙中山依靠“黑社会”九次起义,无一成功第一回 李莲英之死:慈禧时代终结的符号 
  史海钩沉:李莲英的葬礼 
  第二回 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我多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 
  史海钩沉:《事略》(孙中山) 
  《与妻书》(林觉民) 
  烈士名录 
  第三回 清华园:清朝王爷在此为义和团设坛抵御洋人 
  史海钩沉:清华大学在1911年被迫停课 
  第四回 清末革命风云 
  史海钩沉:袁世凯以退为进 
  第五回 清末的皇族“内阁” 
  史海钩沉:内阁只是遮人耳目的摆设 
  第六回 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的人 
  史海钩沉:江亢虎与“社会党” 
  第七回 孙中山依靠“黑社会”九次起义,无一成功 
  史海钩沉:黄兴与哥老会 
  第八回 铁路收归国有,催生了民国 
  史海钩沉:四国银行借款合同 
  第九回 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引发民变 
  史海钩沉:保路运动中的温和派与激进派 
  第十回 川汉铁路被强收 保路同志会准备起义 
  史海钩沉:保路运动:经济排外主义、地方主义与立宪派的结合 
  第十一回 文明争路权 
  史海钩沉:清政府与保路运动的冲突的两极化 
  第十二回 大江“奇谈”案 
  史海钩沉:晚清民初的中国报业 
  第十三回 是非赵尔丰 
  史海钩沉:赵尔丰接任王人文前后
  第十四回 吴玉章:说服乡绅,促容县独立 
  史海钩沉:反清义士吴玉章 
  第十五回 民国湖北新军起内讧铁路督办被割头上演“投名状” 
  史海钩沉:端方:一个改良主义者之死 
  第十六回 八月十五杀鞑子 起义计划登报“发表” 
  史海钩沉:湖北同盟会与湖北新军 
  第十七回 革命党制造爆炸伤及自身 
  史海钩沉:起义前的密谋 
  第十八回 总机关被破 
  史海钩沉:文人出身的起义首领们 
  第十九回 斩首激兵变 
  史海钩沉:山雨欲来 新军裂变 
  第二十回 谁开第一枪 
  史海钩沉:“同志动手” 
  第二十一回 人和很重要 
  史海钩沉:一场引发王朝崩溃的逃亡 
  第二十二回 武昌起义:清军溃败 只因主公缺位 
  史海钩沉:张彪其人 
  第二十三回 武昌起义:一次偶然的胜利 
  史海钩沉:清末海军与辛亥革命 
  第二十四回 武昌起义:革命党人获得了“金山” 
  史海钩沉:武昌起义,为何说张之洞也有一份功劳 
  第二十五回 武昌起义:“小市民”的巨大力量 
  史海钩沉:武汉工商界对革命的支持 
  第二十六回 黎元洪:武昌起义的“黎菩萨” 
  史海钩沉:共和革命的第一个伟大人物黎元洪 
  第二十七回 要命的暗杀 
  史海钩沉:让满清权贵闻风丧胆的暗杀团 
  第二十八回 “足疾未愈”袁世凯要摄政王下台 
  史海钩沉:袁世凯复职视事 
  第二十九回 革命风起云涌 清廷疯狂反扑 
  史海钩沉:保卫阳夏的惊天一战 
  第二十七回 要命的暗杀
  武昌城里的枪声,点燃了革命党人反抗的火焰,一时间在全国各地纷纷举义旗响应。1911年10月25日,从广州城南珠江边的天字码头,一乘绿呢大轿在荷枪实弹的清兵护卫下,向着广州城内而来,如狼似虎的差役们吆喝着把行人赶开。轿中之人是新任广州将军凤山,他的前任孚琦已经毙命,同僚水师提督李准被炸伤。
  凤山老谋深算,他只带一妾一婢一姬二仆随侍身边,秘密南下香港,再转乘“宝璧号”军舰前往广州,行动之保密连张鸣岐也未通知。只是在将抵广州前他才悄悄通知了一位关系亲近的清军协统前来派人接应,上了码头,冷冷清清的接官亭内,只有那位协统带着八名清兵迎接。凤山不由感到凄凉,却又为自己秘密而且平安抵达广州而得意。
  协统劝凤山微服入城不要声张,免蹈孚琦的覆辙。凤山觉得这样也太失体面了,况且自己已经闯过了数千里的危险,革命党人尚未发现自己的行踪。现在入城了当然要摆出应有的气派,表明自己并不怕革命党人。协统赶紧调动清兵前来护卫,凤山做梦也想不到的是革命党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刑场。
  绿呢大轿刚到仓前街,“成记洋货号”商店门口,从临街的楼檐上掷出了三枚重磅炸弹。“轰隆隆”三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凤山及其乘坐的“绿呢”大轿被炸得飞到空中,街石炸裂,店铺也随之震塌。等到张鸣岐派来的官员赶到现场的时候,几十具尸体都已经焦黑难辨,还是凤山的小妾根据凤山佩带的鼻烟壶,才认出了凤山的尸体。
  政治暗杀是清末至民国的一大社会景观,革命党人也将政治暗杀作为反清暴力斗争的一种特别方式,著名革命党人吴樾的遗著《暗杀时代》里说到,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
  革命党人搞暗杀是英雄式的行为,其行为本身的意义好像比目的更为重要,当然历史还应该铭记一位没成功的刺客,那就是后来出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蔡元培年轻的时候相信刺杀救国,自学化学,每天配制毒药和炸药,后来中华民国成立,蔡校长逐渐明白国家强盛靠的不是刺客,而是踏实做事的人才。他因此从化学界转向了思想界和教育界。
  发生在清末的主要暗杀:
  1904年,万福华刺杀前广西巡抚王之春;
  1905年,吴樾刺杀五大臣;
  1907年,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1910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
  1911年,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
  史海钩沉:让满清权贵闻风丧胆的暗杀团
  刘思复,又名师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904年刘思复赴日本留学,于1905年留学东京时加入同盟会,并向一个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学会制造炸弹。1906年刘思复回国,先是在香山创办“隽德女学”,后来他又到香港创办《东方报》。
  1906年春,刘思复在广州旧仓巷凤翔书院秘密制造炸弹,试图行刺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因为操作失误,炸弹爆炸,刘思复被捕监禁3年。刘思复因此声名大振。1909年,刘思复在香港组织“支那暗杀团”,继续策划暗杀清政府在广东的地方官员。正式成员12人,为刘思复、朱述堂、谢英伯、陈自觉、高剑父、程克、陈炯明、李熙斌、梁倚神、丁湘田、林冠慈、郑彼岸。未正式加入而参加暗杀团活动的,也有十余人。
  在一番周密的布置下,“支那暗杀团”成员林冠慈于1911年8月13日炸伤李准。“支那暗杀团”在炸伤李准之后,原拟继续行刺李准和两广总督张鸣岐。这时清政府调派凤山来粤任广州将军,“支那暗杀团”遂改变主意,企图行刺凤山。
  李熙斌、朱述堂和梁倚神三人先行来到广州,进行周密布置。这时黄兴正在布置暗杀凤山一事,“支那暗杀团”决定改变计划,派梁倚神协助黄兴,行刺凤山。梁倚神特地盘下一间山货铺,改为成记洋货店,作为放置炸弹、伺机行动的地方。执行暗杀任务的李沛基,则是黄兴夫人徐宗汉的胞姐徐慕兰的次子。10月25日拂晓,凤山所乘的八人大轿经过成记洋货店,李沛基及时行动,将掩置于店门前檐际的3枚各重10磅的炸弹扔向大轿,把凤山炸得血肉横飞,旗兵、观众死伤七十余人。美国总领事LeoBergholtz下午亲到现场观察,报告说尚有十余尸首狼藉街上,烧毁严重,死者身份已经辨认不清。李沛基从容逸去。
  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成立,“支那暗杀团”以“初志已遂”,议决自行解散,将团章文件,尽行烧毁,只留下林冠戎烈士亲手签押的盟书,及其就义照片等数件文件,留交朱述堂保存。朱述堂被捕后,其家人恐再遭搜索,乃将所存文件尽毁之,“支那暗杀团”所仅余的文件,也就失存于世了。
  





上一本:清亡启示录 下一本: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挖掘千年史,记录一座城,复活几代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民国那些年的作者是凤凰书品,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