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历史的边角:小人物与北京


作者:吉光     整理日期:2015-01-04 14:44:49

在中国近现代史被反复书写与解读的今日,我们所谓的老北京,到底还有多少是当时的容颜?吉光的这本《历史的边角(小人物与北京)》刻意回避今日历史教科书中的大人物,而是钩沉出民国时期不那么引人注目的一批读书人的思想、生活、事业与爱情,以窥民国之一斑。不是大人物,所以更接地气。经历很传奇,所以颇有情趣。在普遍患有健忘症的今日,找到一点老人的故事,以此表达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敬意。 
  作者简介:
  吉光,新浪微博名为吉格日勒。80后小女生,在博物馆作书,有点不着调,有点不靠谱。喜欢书,喜欢博物馆,喜欢一切好看的图案和好听的声音。读书是习惯,写字是生活。零零散散的文字被塞进了知名或不知名的小报和小书,这本《历史的边角:小人物与北京》是作者第一本独立完成的作品。
  目录:
  胡博·华士:洋画家眼中的中国吴雷川:燕京大学的老校长胡先骕:被遗忘的博物馆人李蒸:身为校长包贵思:燕京大学女教师的背影刘之莱:历史转弯处的北京女孩张次溪:齐如山之外的京戏与旧北平金受申:北京,北京陈墨香:荀慧生的御用编剧杨晦:英雄曾经不那么沉默赵清阁:老舍的视野之外刘乃和:与他人有关或无关的一生张开济与张永和:从民国到后现代北京十年(代跋)胡博·华士:洋画家眼中的中国引子2011年,我的工作单位首都博物馆展出了六幅晚清人物肖像。这批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名重一时的大人物——李鸿章、袁世凯、奕劻——而他的作者,则是一位已经无法在西方艺术史中找到名字的画家:胡博·华士。一位在中国鲜为人知的画家,他为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究竟有何魔力,竟然能进入一个王朝的最高层,为慈禧太后、袁世凯、李鸿章、庆亲王等权贵画画?他眼里的晚清帝国最高层,究竟有着怎样隐秘的世界?在历史的记录与重构中,我们到底记忆了什么,又遗忘了什么?中国与西方的对话,其中的参与者之一,竟是一位今天已经被美术史排除在外的画家。
  名气超过梵·高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胡博·华士绝对是个陌生的名字。要是你知道,这位出生于荷兰的画家,一生曾为荷兰女皇、慈禧太后、朝鲜国王、俄国驻英大使等多国权贵画过肖像,那么你或许会对他产生兴趣。其实,围绕在这位画家身上的诸多谜团,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
  毫不夸张地说,胡博·华士的早期经历就是一个标准的励志小说范本。1855年,他出生于荷兰的一个普通家庭,是家中最小的男孩,上面有两个哥哥,父亲是一名旅行推销员。不过华士并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反倒酷爱美术,希望成为一名画家。然而,父亲的过早离世几乎打碎了华士的梦想,因为他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谋生上。为了赚钱,他做过印刷工、出版人和书商。尽管日子艰辛,他仍旧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终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考上皇家美术学院,接受了画家让·波塔尔的真传。
  不久,华士从布鲁塞尔前往巴黎深造,求学于法国著名历史画画家费尔南德·柯尔蒙。那时,柯尔蒙创办了一个工作室,劳特累克、布莱特纳、马蒂斯与梵·高等画坛牛人都在此学习过。据一本梵·高传记记载,梵·高在柯尔蒙工作室工作时,完全没有引起大师的关注,他一心学习肖像画,却始终没有得到柯尔蒙的青睐。在那本传记中,记录了梵·高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三四个月来,我一直在柯尔蒙画室里,但是并没有找到我期望的东西。”而他的同门师兄华士在这里却如鱼得水。1887年,华士参加阿姆斯特丹的当代大师作品展销,其中两幅作品获得金质奖章,而这是梵·高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的荣誉。
  从华士现存的作品看,与梵·高旋转的笔触、浓重的色彩、鲜明的个人风格不同,华士的作品体现了19世纪学院派肖像画的特点。即肖像是照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画家在作品中不体现个人的特点和画家本人的感情。这一特点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画家口中,被概括为现实主义。或许,正是其主流的学院派风格,一方面,在当时为华士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切实的利益;另一方面,当他过世时,他的作品被淹没在美术史的尘埃中,没有特点,成为他难以被后人记起的理由。
  华士生平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他代表荷兰参加了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1893年的美国,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大陆。美国的一切感染了这位远道而来的艺术家。在这里,他也收获了夏威夷公主的爱情。也许是这份远道而来的爱情带给荷兰画家重生的力量,婚后的1895年,华士开始过起了周游列国的生活,记录他所不知道的大陆原生态的肖像与生活。他先后到过夏威夷、香港、爪哇岛(今印度尼西亚),然后取道澳门来到中国大陆。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对未知大陆的探索是美国知识界的主题。在芝加哥博览会后,美国有了第一个人类学博物馆,而这个博物馆的意义,在博物馆的创办人看来,就是在挽救正在消亡的文化和手工艺品。美国的人类学家说:“社会的进步无疑是一柄双刃剑。所有的人类群体也许都将最终达到文明的境地,成就自己的历史,但这样一来,他们也将失去自己的文化,最终败给科学。”而他们认为,中国,就是一块即将败给科学的处女地。
  胡博·华士来华,显然与人类学家这个多少有些猎奇的目的吻合了。当然,他笔下的中国,首先是上层的中国,作为一个由出版商转道而来的画家,他需要自己的作品用最快的速度得到现实的回报。
  P1-5……





上一本:亳州史话 下一本:殷商甲骨文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历史的边角:小人物与北京的作者是吉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