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看得见的中国史


作者:童超     整理日期:2014-11-01 01:08:47

 ◆《看得见的中国史》(上下)是国内少有的历史普及读物,以高度浓缩、有血有肉的故事,以类似“电影情节”的手法为读者展开一幅中国历史的全景图,完整地展现了一个乐观向上、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历史的大变动中创造历史的过程,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予以清晰展现,使读者可以一探我们伟大祖国何以创造历史奇迹的奥秘。另外,本书的制作有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团队作为强大的后盾,还有各省博物馆和华盖作为图片资源提供商,使读者在阅读高品质内容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大量优质精彩图片带来的视觉盛宴。
  作者简介:
  童超:男,1938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浙江绍兴。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史研究》杂志社总编辑兼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系主任,以及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文研究会会长等职。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表彰“为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荣誉证书。撰写或合著的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国古代军制史》《中国军事制度史·后勤制度卷》《中国农民战争史·魏晋南北朝卷》。
  目录:
  看得见的中国史(上卷)
  第一章历史从蒙昧迈向文明——传说时代夏商西周
  ◆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
  ◆三皇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
  ◆尧舜禹的传说
  ◆首创家天下的夏朝
  专题:二里头遗址和夏文化
  ◆成汤建商
  ◆盘庚迁殷和武丁中兴
  ◆巾帼女将妇好
  ◆纣王亡国
  ◆小周邦的崛起看得见的中国史(上卷)
  第一章历史从蒙昧迈向文明——传说时代夏商西周
  ◆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 
  ◆三皇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 
  ◆尧舜禹的传说 
  ◆首创家天下的夏朝 
  专题:二里头遗址和夏文化 
  ◆成汤建商 
  ◆盘庚迁殷和武丁中兴 
  ◆巾帼女将妇好 
  ◆纣王亡国
  ◆小周邦的崛起 
  ◆武王灭商 
  ◆周公摄政 
  ◆共和行政 
  ◆犬戎灭周 
  第二章诸强争雄与诸子争鸣——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老子与道家哲学 
  ◆儒学宗师孔子 
  ◆诗经中的世界 
  ◆兵圣孙武 
  专题:车战与战车 
  ◆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 
  ◆升级的争霸战争:从桂陵到长平 
  ◆墨子与墨家 
  ◆孟子和荀子 
  ◆韩非和法家 
  ◆纵横之术动天下 
  ◆吕不韦囤积帝王 
   
  第三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盛大奠基——秦汉
  ◆秦王扫六合 
  ◆沙丘之变 
  ◆大泽乡的吼声 
  ◆楚汉相争与刘邦完胜 
  专题:尘封地下的军团 
  ◆吕后称制 
  ◆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打通西域与开辟丝绸之路 
  ◆汉与匈奴的和战 
  ◆王莽托古改制 
  ◆光武帝得陇望蜀 
  ◆外戚与宦官擅权 
  ◆遍地黄巾起 
  第四章分而复合的坎坷历程——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竞风华 
  ◆昙花一现的西晋统一 
  ◆八王之乱与西晋的瓦解 
  ◆十六国纷争与东晋的偏安
  ◆对峙中的更替:北魏崛起和刘宋的建立 
  ◆宋、齐、梁、陈:南朝的兴替与衰亡 
  专题:门阀士族的衍生与衰落 
  ◆从两魏并立到北周灭齐 
  专题:丰富多彩的北朝石窟艺术 
  ◆走向自觉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第五章辉煌盛世与裂土乱局——隋唐五代
  ◆杨坚建隋树新政 
  ◆隋炀帝二世亡国 
  ◆贞观之治 
  ◆一代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专题:辉煌的唐代书法 
  ◆诗仙与诗圣 
  ◆藩镇割据和宪宗削藩 
  ◆牛李党争 
  ◆宦官专权和甘露之变 
  专题:奇幻的法门寺地宫 
  ◆黄巢起义 
  ◆梁唐晋汉周,动乱的五代十国 
  看得见的中国史(下卷)
  第六章崇文抑武的正负效应——宋
  ◆赵宋王朝的诞生  
  ◆宋太宗得位疑云   
  ◆澶渊之盟    
  ◆刘太后听政  
  专题:清官的典范:包拯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祸国的党争  
  专题: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靖康之耻  
  ◆南宋的偏安  
  ◆岳飞之冤  
  ◆符离之战与开禧北伐 
  专题:理学的兴盛 
  ◆宋末权臣:史弥远与贾似道 
  ◆钓鱼城之战和襄阳保卫战 
  ◆厓山海战 
  第七章纵马问鼎的峥嵘岁月——辽西夏金
  ◆阿保机建辽  
  ◆辽宫变乱    
  ◆天祚帝亡国  
  ◆神秘的西夏王国   
  专题:神秘的西夏王陵  
  ◆阿骨打建金抗辽   
  ◆金灭北宋    
  ◆熙宗改制与大定明昌之治 
  ◆金国衰亡    
  专题:猛安谋克制度  
  第八章射雕英雄的开疆拓土——元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的亚欧大扩张   
  ◆忽必烈建元统一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中国 
  专题:元曲和南戏   
  ◆帝师八思巴     
  ◆推行汉法与四等人制度    
  ◆红巾军起义与元朝覆亡   
  第九章海禁松弛与初潮拍案——明
  ◆明太祖的集权政治   
  ◆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   
  ◆郑和七下西洋  
  ◆土木堡之变与夺门复位  
  ◆浪荡天子明武宗  
  ◆心学大师王阳明  
  专题:宦官与内阁的二元政治 
  ◆嘉靖禁海与倭寇之患  
  ◆张居正改革   
  ◆神宗罢朝与江南民变  
  专题:明代小说与戏剧   
  ◆明宫三大案    
  ◆东林党争和魏忠贤专权  
  ◆明末农民起义  
  ◆南明政权的建立与失败  
  专题:繁荣的明代商品经济  
  第十章盛极而衰的天朝上国——清
  ◆从萨尔浒之战到皇太极建清 
  ◆清兵入关与定鼎北京   
  专题:八旗制度的兴衰   
  ◆维护统一的内征外战  
  ◆雍正帝改革    
  ◆乾隆帝的治国平乱   
  ◆文字狱与《四库全书》  
  ◆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起义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百日维新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清末新政与武昌起义  
  大事年表    
  尧舜禹的传说
  按照历史与考古学家们的看法,尧、舜、禹三代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期,也就是中国的早期文明时代,其时已形成具有早期国家性质的邦国与邦国联盟。有关这一时代的传说,绝大多数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述,而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墨家,都将三代君主圣人化,“禅让”之说就此盛行开来。也正是从这三位传奇人物开始,上古人神合一的英雄开始转化为真实的人,有了更多人类的七情六欲。
  禅让初现
  帝喾以后许多年,继任炎黄联盟首领是帝尧,也被称为陶唐氏。帝尧不但是后世尊崇的圣王,也具备很大的神性。据说当时天上十日并出,使得禾苗干枯,田地荒芜,百姓苦不堪言,帝尧亲手射下了九个太阳,使世界恢复到先前的秩序。
  更著名的说法,射日的不是帝尧,而是勇士,或者说是天帝派来下界的天神后羿。《淮南子》上说,后羿左臂比右臂要长,是天生的神射手,他不但射落了9个太阳,还帮助帝尧杀死了危害百姓的九婴、凿齿、修蛇等怪兽。据说后羿的妻子名叫娥或者嫦娥,娥偷吃了丈夫从昆仑女神西王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结果飞往月亮,就一直居住在那里。《嫦娥奔月》的传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妻子离开以后,后羿伤心不振,最后被弟子逢蒙所杀。
  世界各民族神话中都有相关大洪水的记载,比如犹太《诺亚方舟》的故事、印度摩奴的故事等,中国古代也与此相似,只不过大洪水不是仅仅发生一次,而是先后有过两次。第二次洪水泛滥,是在帝尧的时代,虽然没有女娲补天的那一次规模大,却也漫延数千里,黄河流域都变成泽国,并且水患长达22年之久。
  帝尧派大臣鲧前往治水,鲧用堵塞的传统方法,结果东堵西漏,西塞东决,整整9年,徒劳无功。帝尧大为恼怒,就派人把鲧杀死在羽山(另说是摄政的帝舜所杀),然后起用鲧的儿子禹继承其父的事业。
  另外一种说法,杀鲧的不是帝尧、帝舜等人间君主,而是天帝。因为鲧盗窃了天上的宝物息壤(据说是女娲补天残留的芦草灰),用以堵塞洪水。息壤遇水则长,水高一尺,土高一丈,颇见成效。但是偷窃之事终于败露,天帝就夺回息壤,杀死鲧并且剖开他的肚子。鲧的儿子禹原型是条虬龙,就是于此刻从父亲肚子里钻出来的,因此继承了鲧想要消灭洪水灾害的宏图大志。
  禹也是一位具有神格的上古圣王,据说他率领应龙等神兽打败了肆虐的水神共工,然后花了13年的时间,用挖渠疏导的办法,终于把洪水治平。他四处奔波,多次经过家门口不肯进入,累得形销骨立,连小腿上的毛都被磨光了。传说禹曾娶涂山氏之女为妻,一次禹治水来到辕山(今河南偃师东南),因为山壁太厚,难以开凿,他就化身为一头大熊,以爪开山,不巧被前来送饭的妻子看到了。涂山氏之女以为丈夫被大熊吃了,仓皇逃走,变成一块石头。因为她已经有了身孕,禹就抱着石头大叫:“你离开了不要紧,把儿子还给我呀!”石头应声而裂,一个婴儿从石头里蹦出来,就是后来开创家天下王朝的夏后(“后”是上古君主的一种称号)启。
  禹不仅平定了洪水之祸,还骑着神马“飞菟”巡行各地,杀死了很多怪物猛兽。他收集各地贡献的金属,在荆山脚下铸造了9个巨大的宝鼎,以对应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九州”。宝鼎上刻着各处猛兽鬼怪的图形,以警示旅行的人们。后来这九鼎就成为天子权威的象征。因为禹的功绩很大,所以后世习惯称他为“大禹”,当时的人君帝舜也任命他为摄政官,并且最后把君位传给了他,儒家学者称这种和平传位为“禅让”。禅让即指传位于贤能之人而非传位于自己的儿子,是传说中上古圣王君主之位承袭的最普遍也最体现道德高尚的方法。传说帝尧禅位于帝舜,帝舜又禅位于大禹。
  存疑的真相
  当年帝尧年老以后,想到继承人问题,就询问大臣“四岳”(“岳”指山,四岳就是主管四方的诸侯),说自己儿子丹朱能力不足,必须另选贤能之人。四岳先推荐了鲧,但鲧因为治水失败而失去了机会,于是他们又推荐了平民出身的舜,说舜父母愚顽、兄弟不贤,他却能坚持孝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帝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让她们考察舜的所作所为。舜的兄弟象嫉妒兄长,就和父母密谋,多次想要加害舜,比如让舜去掘井却从井上扔石头,让舜去整理仓库却在屋外放火等。但舜运用他的智慧,在井下先挖出一个横洞来藏身,躲过了石头的砸击,又手持两个斗笠从着火的仓库顶上飞身而下(另说是化身为龙和大鸟躲过连番大难)。虽然多次遭到陷害,舜却一点也不责怪他的父母和兄弟,还发明了一种棋类游戏以教化兄弟——因为棋是为象而制的,所以称为“象棋”。最终,父母和象都被他感动了,帝尧也因此看清了舜确实拥有崇高的品德,于是任命他为摄政官,不久后把君主之位也禅让给他。帝舜也被称为有虞氏。
  古籍上说,帝尧在位整整100年,帝舜在位49年(不包括他摄政的许多年),如非具有神格,普通人是不可能这样长寿的。帝舜继位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喜爱音乐,因此把伏羲发明的瑟增添到23弦。晚年时,帝舜舍弃了自己不贤的儿子商均,而把君主之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大禹在位8年去世,临终前想要把君主之位禅让给辅佐官伯益,但是伯益的道德不如石头里蹦出来的启来得高尚,又加上诸侯和百姓的拥戴,最终启成为炎黄集团的首领,开创了新的家天下的王朝——夏朝。
  现在的考古发掘已经大致可对应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形成了邦国与邦国联盟即早期国家。尧、舜、禹既是邦国之君,又是邦国联盟的盟主。那时很可能已迈入阶级社会。就算仍处于原始社会,连猴群产生猴王都难免经过一番争斗,禅让的传说实在温文尔雅,太过理想化了。对此,历代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另外一些传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提到,帝尧想把君主之位让给舜,鲧和共工反对说:“怎能把天下传给一个平民?”帝尧不但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还发兵将鲧杀死在羽山,把共工流放到幽州之都。《韩非子·忠孝》中说,舜因为父母和兄弟象不肯悔改,最终流放了父母,杀死了象。《竹书纪年》中说,因为帝尧年老德衰,舜就将他囚禁在平阳,还派人拦阻其子丹朱,不使父子相见,最终篡夺了帝尧的君主之位。《史记·五帝本纪》说,帝舜因为儿子商均不贤,就向上天推荐大禹作为他的继承人。舜去世后,大禹坚持丧礼3年,然后想请商均继位,但遭到诸侯和百姓们的一致反对,于是才勉强成为君主。传说帝舜是巡游到南方的苍梧之野时突然去世的,就安葬在九嶷山。但还有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是说帝舜并非巡游南方,而是被大禹流放到那里去的,大禹趁机篡夺了他的君主宝座。至于启之开创夏朝,也和前述的情况类似,只不过他是儿子继承君位的胜利者,打败伯益而登上宝座。
  总之,尧、舜、禹三代君位相传,与其说是不切实际的被儒、墨等学派美化了的“禅让”,不如说是邦君盟主的在位者与继位者之间的地位、权力之争。这是从所谓“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化,是从古代邦国联盟即早期国家到奴隶制王国的转化。大禹以前的传说纷繁复杂,众说各异,进入夏朝以后,华夏各区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并形成了共同的信仰与共同的祖先认同,世系的传承、相关的故事则相对定型,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迈入了半信史时代。
  





上一本:大韩民国史 下一本:晚清中国道路:多元博弈下的抉择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看得见的中国史的作者是童超,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