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


作者:李连利     整理日期:2014-10-28 11:08:41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一书,为史评类作品,仍继续李连利先生“评书体”写作文风,从商业经济、货币政策、三农政策等经济政策角度分析入手,揭开有明一代如何成为“白银帝国”这一历史现象,并阐述分析了明代“白银帝国”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走向的意义,其选题和部分作品章节得到史学界认可。虽为史学经济类作品,但本书文字并不枯燥晦涩,而是通过诙谐有趣的文风,辅之以有据可查的故事情节,铺陈出作品的文风脉络,读来饶有兴味,于信手闲翻间,使人了解明代经济脉络,读之有物,读之有趣。
  作者简介:
  李连利,字孟锛,北京顺义人。资深图书策划人,出版有《大象的华尔兹:IBM百年评传》《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左宗棠评传:晚清第一帅》等。作者力图在专著与通俗之间构架阅读桥梁,因此,开辟了“评书体写作”这一新文体。既保证了专著的严谨、深厚,又不失通俗图书的阅读快感。一书就是“评书体写作”的成型之作。《大象的华尔兹:IBM百年评传》荣获“2011年和讯财经最佳公司传记奖”。《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荣获“2012年出版商务周报风云图书奖”
  目录:
  序:晚明启示——经济第一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本书内容简介
  第一章帝国前奏:猫鼠游戏中的走私与反走私
  第一回明代九成的商业税跑到了谁的口袋
  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封建社会利用最好的大运河
  明代九成的商业税跑到了谁的口袋
  官斗不过商
  引领风尚的明代商人
  第二回明代的抢盐风波
  重新认识盐:被盐商打破的权力平衡
  私盐泛滥:从万历与浙江官员的一次对抗说起
  不断改革下的真实:从明代七位百姓的悲惨命运说起
  盐荒下的明财政智慧
  第三回茶的神圣使命:从朱元璋杀婿说起序:晚明启示——经济第一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本书内容简介第一章帝国前奏:猫鼠游戏中的走私与反走私
  第一回明代九成的商业税跑到了谁的口袋
  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封建社会利用最好的大运河
  明代九成的商业税跑到了谁的口袋
  官斗不过商
  引领风尚的明代商人第二回明代的抢盐风波
  重新认识盐:被盐商打破的权力平衡
  私盐泛滥:从万历与浙江官员的一次对抗说起
  不断改革下的真实:从明代七位百姓的悲惨命运说起
  盐荒下的明财政智慧第三回茶的神圣使命:从朱元璋杀婿说起
  驸马欧阳伦之死
  茶马贸易的真谛:以茶驭番
  杨一清数学政治思维
  私茶泛滥:围攻杨一清
  路上各国贸易:以与明朝最亲近的邻居朝鲜为例第二章帝国软肋:谣传了三百年的“闭关锁国”
  第一回:郑和到了美洲又如何!中国人不可能实现欧式地理大发现
  谣言亦或真实:刘大夏火烧航海图
  中国人不会实现欧式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第二回明帝国的短视:海上贸易兴盛与衰败
  朱元璋禁海的八大原因
  “最不安分邻居”的一次不安分带来了世界格局的改变
  “提督之死”与“禁海派”和“弛禁派”
  隆庆开放:明代的有为之君第三回明帝国的短视:邦交国政策的严重缺失第四回明帝国的短视:没有对“国家海盗”进行强有力的反击
  葡萄牙的兴盛之路
  中葡之战:打出来的尊严
  被朱纨打怕了的葡萄牙学乖了:作为乡级地方官的葡萄牙人
  中国与欧洲三强的战战合合第五回明帝国的短视:不重民生终至三大海盗集团相继兴盛
  顺天王与佛山二十二老
  徽商-海盗集团的崛起:倭寇的主人王直
  闽商-海盗集团的崛起:郑芝龙的海上帝国第三章:帝国思维:从轻商走向重商直到倚商
  第一回明政府与商人的故事
  朱元璋与沈万三的谣言是怎么炼成的
  五花八门的特权垄断商
  商人的艰难:悬在商人头上的四把刀第二回明代商业化大兴
  表现1:不易呀,商人终于有了户口
  表现2:中介组织:朱元璋毁桥建桥
  表现3:今日报业从业者的楷模:明代报业工作者
  表现4:以景德镇的兴起为例讲述城市行会和白围裙运动
  表现5:十大商帮大竞争第三回面对白银诱惑的固守与从流
  我们何以戏谑清官
  以唐伯虎为例讲述明代兴盛的娱乐业第四章帝国的无奈: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
  第一回明帝国的短视:三大货币的竞争
  纸币发行:一切都是没钱惹的祸
  朱元璋禁止用铜用银
  贫银国中国第二回白银帝国形成必备条件
  中日贸易:绕不开的倭寇问题
  中国琉球贸易纵横谈
  悲情马尼拉: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
  七子之首澳门:白银帝国的形成第三回白银帝国与一条鞭
  是是非非张居正
  一条鞭的前世今生第四回白银成为法定货币后
  数亿两白银去了哪里第五章帝国崩溃:明王朝被什么击溃了
  第一回明亡于白银帝国
  思想退化,人人为银而生死第二回明亡于官僚主义:悲剧朱元璋
  什么样的行为是官僚主义
  反官僚的极端形式:屠戮功臣第三回明亡于严重失真的明代人口统计
  人口失真真相1:户籍制度的禁锢
  人口失真真相2:人分三六九等的贱民制度第四回明亡于洪武荒政衰败
  千古壮举:救灾政务公开
  洪武荒政的衰败过程第五回明亡于各阶层主导人群的流氓化
  流氓群像1:皇权流氓化
  流氓群像2:请铭记人类曾经的残忍
  流氓群像3:文武官员与军痞
  流氓群像4:以北京十虎为例讲述城乡流氓第六章帝国之殇:概述明朝二百余年的经济政策与权力斗争
  第一回土地兼并中的权力斗争
  重提土地兼并、赋役改革的必要性
  为抑制土地兼并朱元璋大开杀戒第二回国家控制与经济自由之争
  明代经济自由的开创者
  令人惊讶且叹服的丘浚经济思想
  土地兼并严重化,国家控制思想抬头第三回一条鞭法权力斗争中的七大集团
  内阁与六部的权力斗争
  张居正的权力斗争之路
  一条鞭法三健将与张居正的冲突第四回一条鞭法推行中的权力斗争
  一条鞭法内涵解释
  优免对象
  既得利益势力的反抗
  反对张居正“一条鞭法”的人理由也很充分
  一条鞭法被反对者阉割后记令人诧异的晚明败亡
  附录相关参考文献及资料唤醒常识:晚明亡国的一条线索
  一个在经济、军事、文化上稳居世界第一的国家何以在十几年的时间土崩瓦解?从经济角度我们可以捋出一条线索:
  由于朱元璋荒政政策的成功,扶助三农政策成功之后,农业获得了极大发展。随着朱元璋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水陆交通体系,长途贩运成为了可能。逐步在农业中获得发展的一些农民开始从农业中走出,响应朱元璋的号召开始为政府运粮到边关。朱棣之后,由于边屯腐败开始滋生等原因,商人富户运粮到边关的行为越来越多,由此,西商开始崛起。西商利用运粮食到边关获取茶引、盐引,开始贩卖盐茶。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经济在逐步发展的同时,走私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北方走私的主要是盐、茶到边关地区,而南方的走私贸易则更加疯狂,由此,徽商、闽商、浙商中的部分坏分子开始了大规模的走私外运。
  走私商逐渐成长之后,他们开始与地方官员合谋逐渐漂白,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商人有自己的户口。有了户口才可以做官,只有做官之后才能保证家族商业不被以“官商”为主体的西商的吞并。商人们在万历年间终于有了户口,开始大规模进入官场。他们开始疯狂起来,最终为晚明灭亡忙下了伏笔。正如崇祯所说:居官有同贸易。
  行业兴盛的同时,带动了明朝娱乐业的极大发展、城市化大规模发展、海外贸易(大部分是走私贸易)蓬勃,而这一切都需要货币。货币在明朝主要是纸币、铜钱和白银。                    唤醒常识:晚明亡国的一条线索
  一个在经济、军事、文化上稳居世界第一的国家何以在十几年的时间土崩瓦解?从经济角度我们可以捋出一条线索:  由于朱元璋荒政政策的成功,扶助三农政策成功之后,农业获得了极大发展。随着朱元璋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水陆交通体系,长途贩运成为了可能。逐步在农业中获得发展的一些农民开始从农业中走出,响应朱元璋的号召开始为政府运粮到边关。朱棣之后,由于边屯腐败开始滋生等原因,商人富户运粮到边关的行为越来越多,由此,西商开始崛起。西商利用运粮食到边关获取茶引、盐引,开始贩卖盐茶。在这种情况下,北方经济在逐步发展的同时,走私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北方走私的主要是盐、茶到边关地区,而南方的走私贸易则更加疯狂,由此,徽商、闽商、浙商中的部分坏分子开始了大规模的走私外运。
  走私商逐渐成长之后,他们开始与地方官员合谋逐渐漂白,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商人有自己的户口。有了户口才可以做官,只有做官之后才能保证家族商业不被以“官商”为主体的西商的吞并。商人们在万历年间终于有了户口,开始大规模进入官场。他们开始疯狂起来,最终为晚明灭亡忙下了伏笔。正如崇祯所说:居官有同贸易。
  行业兴盛的同时,带动了明朝娱乐业的极大发展、城市化大规模发展、海外贸易(大部分是走私贸易)蓬勃,而这一切都需要货币。货币在明朝主要是纸币、铜钱和白银。由于,朱元璋父子在经济上的短视,纸币成为了搜刮百姓的手段,铜钱极度不够,白银逐渐成为主体货币。然而,白银却并不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更不能阻挡明朝的衰落。
  正德、嘉靖、万历三位皇帝构成了明朝由盛转衰的缓慢历程,三位皇帝既不能阻挡腐败现象的扩展,又不能顺应历史发展开放海禁。到了万历年代,尽管万历想进行商税改革,但已经有了强大代言人的商人集团与文人集团合谋开始阻挡这种改革。双方争了个筋疲力尽,谁都没有说服谁、压服谁。就在这一时期,关外的敌人开始强大起来。
  万历死后,熹宗、思宗特别是思宗虽有强大之心,却已然穷途末路。大量白银流入少数人口袋中,晚明城市内一片畸形繁荣,而占人口大部分的农业人口则身处水深火热中。朱元璋创建的荒政体系已经完全失灵,农民只能铤而走险开始起义。晚明很不幸,世界上第一大地震、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干旱以及鼠疫等几乎同时爆发,明政府对内处在极为无序状态。
  更为严重的是,明初朱元璋父子对土地兼并积极抑制的政策,没有被后代们继承。再加上朱元璋设立的失败的人口统计政策、百姓等级划分制度,官员、官商大规模地吞并人口形成大量的奴婢以及流民。
  这时,在嘉靖年间就出现的“一条鞭法”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海瑞、庞尚鹏的实践下,在南方各省已经获得广泛支持。张居正上台后,由南方推向了全国。为了解决政府收入问题保住政权,张居正对正确的反对意见也一并进行了打压,从而,丧失了改革派中的传统派如海瑞等人的反对,使一条鞭法丧失了更好、更正确的走向。最终,一条鞭法被反对者以及既得利益者(原张居正的支持者)合谋进行了阉割。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样继续无以为继中。晚明就这样失败了。第一章帝国前奏
  猫鼠游戏中的走私与反走私
  第一回明代九成的商业税进了谁的口袋
  明代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商品贸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例如,以北京为中心修建了六条交通干线。它们分别是:京辽线(北京通州到辽宁沈阳、开原)、保成线(河北保定到四川成都)、保桂线(河北保定到广西桂林)、郑昆线(河南郑州到云南昆明)、德广线(山东德州到广东广州)、德福线(山东德州到福建福州),而以南京为中心同样修建了六条交通干线。
  交通干线将整个中国连在了一起,而水路交通的发展同样不容小觑。自朱元璋统一中国之后,便大力开河、修整河道,特别是对京杭大运河的利用更是被认为是历代最充分的。在公路、水路交通大发展下,中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统治者希望借着专卖这一形式垄断利益,由此便迫使各种走私现象大范围出现。当朱元璋铁腕父子相继去世后,明代皇帝们面对走私更是手足无措,从而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在流失中,老晋商、徽商、粤商等相继崛起。可它们的出现非但没有使走私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使得问题越来越复杂化。
  因为历史上投资渠道较少,诸如股票、期货、重工业等投资方向都没有,因此,盐茶丝绸等商品走私便成为首选。可以说,明代发达的交通使它成为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同时,又埋下了日后落败的隐患。成也交通,败也交通!对于交通建设,朱元璋可谓是不遗余力,还发生过一个为了修路而杀开国功臣的故事。
  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奢香修路(案例故事)
  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南京金銮殿上,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一个彝族女子。此女年纪不大,不到30岁,长得秀丽端庄,儒雅中透着一股倔强。她就是著名的彝族女首领奢香夫人。她14岁(1375年)嫁给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霭翠病逝,奢香代其幼子袭贵州省宣慰使职。
  朱元璋看着她,笑道:“奢香夫人此来,难道就是为了告马晔吗?”
  奢香夫人回道:“大明皇帝万岁!臣自洪武十四年袭宣慰使以来,领兵协助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剿灭段氏及蒙元残余,统一云南。我族人愿为万岁效犬马之劳,万岁对我等也洪恩备至。万不想都指挥使马晔竟对我裸衣笞打。汉人有句话叫,士可杀不可辱,马晔如此侮辱我,我等族人决不答应。我与宣慰同知刘淑贞皆为女子,似这等侮辱是问汉族女子该如何?”
  朱元璋面带杀机:“马晔如此害我,我决不轻饶!”
  奢香夫人闻听,喜极而泣:“万岁皇恩浩荡!”
  朱元璋听罢,微微一笑:“奢香夫人,我一定为你做主,以‘开边衅,擅辱命妇’的罪名捉拿他。但马晔也是朝中大臣,今我抓他为你申冤,尔有何报之?”
  奢香夫人闻听,思考了很久,回答道:“万岁自登基以来,广开道路,以便世人通行。今我皇如此天恩,我必带族人将贵州修得四通八达,与内地交通自此无碍。”
  朱元璋闻听霍然站起,朗声笑道:“奢香夫人此举于国有大功,休说一个马晔,就是十个,我也杀得!”
  事后,马皇后又在御花园款待奢香夫人。临走前,奢香夫人又获得了大量的金银、丝织品、香料等赏赐。
  一百多年后的某一天,有一位正值壮年的书生,走在茂密的山林中,踏着乱石与枯草,并且时不时地捂着屁股。此人身材高挑,用今天的尺子一量,大概得有一米八,瘦削的长方脸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两腮深凹,两条细长的眉毛显得有些女性化,红红的薄薄的嘴唇包裹着两排洁白的牙齿,高高的鼻梁上是一双凤眼,显示出此人必是睿智之人。
  此人一边走,一边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说罢,长叹一声:“唉,想我已经七天没刷牙(中国式牙膏牙刷产生于宋代)了!终于到了,这贵州龙场好难走呀!”
  故事说明:这位爱干净的人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被后人称为“心学”集大成者的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可是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最著名的大学子。今天,有许多人甚至认为,他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大哲学家。然而,如果没有一百四十多年前一位叫奢香的女人,恐怕他从北京来贵州的路将更加难走。
  奢香回到贵州后,便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后开辟了两条驿道,打通了贵州通往云南、四川、湖南的交通干线。朱元璋为此大呼:“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奢香开辟的道路人们称为“龙场九驿”,长达五百六十多公里。在当时,龙场九驿有两条主干路:一条由贵阳东北的水东经威宁到云南昭通,另外一条由贵阳向北经修文到云南西谷里、西城关、大渡河、归化再到毕节。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38岁的奢香夫人病逝,朱元璋派特使前往参加葬礼,加谥号为“大明顺德夫人”。
  由朱元璋对奢香夫人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对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着深刻认识。
  早在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的第22天就下令整顿和恢复全国的驿站,将南京公馆改为“会同馆”,在全国各地设立水马驿站、邮局(递运所)、快递局(急递铺)。
  第二年,他又颁诏,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称为“驿”。每攻占一个地方,朱元璋便要求工兵队伍迅速修路修建驿站。这其中,既有军事原因,更有对日后经济建设的考虑。
  明朝的道路宽十丈,每六十里设置一个驿站,供传递公文、信件的人和马匹休息,甚至还经常派高级官员专门去修路,先后“遣凤翔侯张龙等往云南置驿传”,“命景川侯曹震往四川治道路”,“命普定侯陈桓往陕西修连云栈入四川,都督王成往贵州平险阻沿沟涧架桥梁,以通道路”。
  在边疆地区,朱元璋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修建,例如,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立了大宁都司,在辖境内修了四条主要交通干线,其中一条由北京丰台途经顺义驿、密云驿、石匣驿(今密云东北)、古北口、青松驿(今河北滦平),至兴州中屯卫(今河北承德市西滦河)。
  朱元璋之后的历代皇帝都对交通非常重视。例如永乐皇帝不但继续增加关内道路设施,对关外也非常重视。永乐七年(1409年)在黑龙江地区建立奴儿干都司,修建驿站45处,在黑龙江、吉林地区共修建了六条主要交通干线。
  到了明代中后期,陆路交通已经极为发达。除了前面提到的以北京为中心修建的六条交通干线外,南京作为陪都,交通也非常发达。例如宁京线(由南京经徐州、济宁、德州到北京)、宁太线(由南京经烽烟、苏州、归德、开封到太原)、宁西线(南京到西安)等。
  北京和南京的交通干线往往合并在一处,例如宁西线和保成线的交合。宁西线,由南京经开封、郑州、陕州、华州到西安,保成线由河北保定经正定、邢台、安阳、汲县、泌阳、洛阳、三门峡、华县、西安、岐山、宝鸡、勉县西老城、广元、阆中县东、三台到成都。
  省会城市间直达的一级公路至少有两条,省间的二级公路至少有四条。例如,北京到北直隶各府:A.经通州、三河、玉田、丰润、永平府(今卢龙县一带)、山海关通关外;B.经良乡、涿州、安肃(今河北徐水)、保定府、庆都、新乐(今新乐东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栾城、赵州(今赵县)、内丘、顺德府、沙河(今南和县)、邯郸入山西;C.经良乡、涿州、新城(今新城县东南)、任丘、河间府、献县、阜城、景州,至山东德州;D.经顺德府、广平府、肥乡、大名,至山东观县、临清。
  交通发达之后,商品流通更加方便快捷,由此带动了城市发展。在各个交通干线上兴起了一大批交通中心城市,而这些城市因为商品、人员的增多,其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例如,天津、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州、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广州、西安、襄阳、重庆、成都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明帝国对于海南岛的道路建设。明代整个海南岛没有开通主要交通干线的地区不过二百里而已,这对于五百多年前的明朝来说着实不易。
  在陆路交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水路交通也逐渐发达起来。明政府对于京杭大运河的利用,被后世认为是利用得最好的,交通的发达极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加快了资金流动,为明代商业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封建社会利用得最好的大运河
  倒霉的隋炀帝(案例故事)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倒霉的一个帝王,他并非昏君。可不幸的是,他的姨父和姨兄弟们夺了他的江山。更不幸的是,他的姨表弟李世民却是公认的明君,明君的对立面不是昏君又是什么呢?其实,隋炀帝对于中国历史有两大贡献:一是对抗北方民族取得了巨大胜利,二是为了沟通南北经济修筑了京杭大运河。他的问题是好大喜功,不注意百姓的承受力,造成了民不聊生,一直到今天隋炀帝还在被人咒骂,就如下面这段说唱所表现的。
  手挑龙帘挂金钩,有一位无道昏王要下扬州。这昏王,水路旱路他不走,在这平地挖了一道沟。河里头没有水,这船儿没有法儿走。文官拉纤他不用,武官拉纤他不准。传下了圣旨:挑选黎民下了河沟。挑下了十五六岁的桃花女,十八九岁的大学究。男女对面拉一处啊。昏王就把这宝箭抽,箭射龙绳分了左右,姑娘小子儿摔了跟头。男女对面摔一处啊,又是恨来又是羞。将船拉到了扬州去呀,昏王他临死时变成了牛。这老牛老马刀下死,大块肉来它上了秤头。
  扒下了牛皮蒙大鼓,一挂挂在了钟鼓楼。万岁皇爷心欢喜,封他一个是定国的侯儿。剩下的骨头没有用处啊,赌博场里色子投。仨一群俩一伙,围着色盆内呢乐悠悠。这个叫三那个嚷六,三也不成六也不就。你咋这么贱骨头!
  故事说明:这个京东大鼓段子叫做《隋炀帝下扬州》。可以说,隋炀帝的过很大,但功也非常大,将他与桀纣放在一起,实在与历史真实不符。之所以为其鸣冤,就在于他开凿了大运河,使中国的水路交通为之大变,一千三四百年来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水路交通不比陆路交通,它被大规模建造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水路交通受地形影响很大。因此,凡是水多的地方水路交通自然发达。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居功至伟。而整个封建社会,明朝对于京杭大运河的治理是最好的。
  京杭大运河并非一次性修成。春秋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开凿邗沟(从今扬州市到淮安市),将长江和淮河贯通,战国时期的梁惠成王于公元前360年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沟通黄河和济水),魏惠王又于公元前360年开凿了鸿沟(沟通了黄河和淮河)。
  到了隋炀帝时期,京杭大运河开始被大规模地开凿。隋大业元年(605年)朝廷动员了百万民众开凿了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并且改造了邗沟和江南运河的诸多河道。大业三年(608年)又开凿永济渠,将运河连接到了今天的北京市宣武门、和平门一带。自此,才有了京杭大运河一说,据说全长2400公里。
  到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下令开凿会通河(山东运河),起自东平,至临清抵达御河,全长二百五十多里,建闸门31道,共用民工二百五十多万人。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忽必烈再次动用二百八十多万人,开凿了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全长一百六十多里。
  这样,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连接起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济水六大水系。自此,京杭大运河被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山东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山东枣庄市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明代的大运河主要用于运粮,也促进了商业活动,大运河沿岸的城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运河的兴衰影响着沿岸城市的命运。例如,淮安在古代无论是经济、军事、政治,还是文化都曾经非常发达,但随着运河的衰落,淮安也失去了往日的兴盛。
  大运河不但对经济非常重要,对国家安全同样非常重要,每年从运河运往北方九边、灾区、国有粮库、市面的粮食就在千万石以上。如永乐十九年(1421年)为354万石,宣德六年(1431年)为549万石,正统元年(1436年)为450万石……上述数字仅仅是稻米的数量,其他粮食,如粟米豆麦等尚未统计。
  水路交通的发达,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好了,人们就会愿意外出进行商品交换,这样,对于货币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交通的建设又带动了房地产、农业水利设施等的建设,政府为此就要提高货币供应量,然而中国是贫银国,大量的货币就需要借助海外贸易从外部引入。海外贸易引起大量货币的进入进出,不可能不被政府重视。因此,商业税的征收逐渐受到权力阶层的关注。但是,明中央政府的商业税收却在整个税收体系的比重一直不高。明代农业税和盐税几乎占到80%以上,商业税始终没有占据主要地位。明朝中后期的商业兴隆是有目共睹的,按理说商业税的比重应该比较高,但为什么这么低?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







上一本:黑白曹操 下一本:话说民国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的作者是李连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