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


作者:吴礼权     整理日期:2014-09-10 21:49:42

孔子是圣人,这是中国人妇孺皆知的。不过,这只是孔子身后人们对他的崇敬而已。至于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文圣、太师、文宣王、衍圣公、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等头衔与官爵,那都是虚的,是历朝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借助孔子的思想以钳制人们思想的政治权术,是为了榨取孔子的剩余价值而已。其实,拂去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外加光环,还原历史,孔子并非是让人不可接近的非凡人,而只是一个让人即之可温的邻家老伯而已。不过,由于孔子是两千多的前的人物,是一个远去的历史影像。从《论语》中,后人看不出完整的孔子形像;由《史记·孔子世家》,我们也不能看清孔子的音容笑貌;看《孔子家语》,人们也不能还原出一个清晰的孔子形象。正因为如此,对于孔子的认识,历来的人们都是见仁见智的,孔子在不同人的心中,形象都是不同的。但是,不论怎么不同,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孔子是人不是神,他有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身上可能有平凡人所没有的特质,但绝对具备平凡人所共具的人性弱点。他有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某种气质,但绝对是生活于我们之中的肉身凡胎,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祉,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因为身处中国历史上巨大的社会变动时期,他抱守的理想不切实际,这就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的理想只是镜中之月,水中之花,可远观而不可近亵,可向往而不可实现。孔子是个失败主义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大成功者,因为任何时代的任何帝王将相、任何风云人物都不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孔子的理想永远只是理想,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它却像一盏万古不灭的明灯,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让人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希望,还有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孔子》,以史料为依据,以孔子的生活现状与奋斗挣扎为主线,对春秋时代动荡的时局与人心进行了生动地叙写,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孔子的音容笑貌,而且也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肉身凡胎形象。
  作者简介:
  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专任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等,上海市语文学会秘书长、副会长。
  学术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25日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等。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专任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等,上海市语文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学术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清末民初笔记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语言哲学史》、《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表达力》、《修辞心理学》、《现代汉语修辞学》、《委婉修辞研究》等16部。另有《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国修辞史》、《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大学修辞学》等合著8种。学术论著曾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7项,专业类全国最高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三十多岁即成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也是唯一最年轻的语言学教授与博导。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讲学或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许多国际知名学府作学术演讲。文学创作方面,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2011年11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与云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简体两种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峡两岸读书界与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均有大量报道,新浪、搜狐、雅虎、香港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亦有报道。另有历史类著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评点项羽》,2005年由台湾著名出版机构远流出版公司隆重推出,与日本“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对刘邦》、台湾作家陈文德的《刘邦大传》为系列套书,是当年风靡于台湾读书界的畅销读物。另两部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游士孔子》、《易水悲风:刺客荆轲》,分别于2013年10月与2014年4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暨南大学出版社以繁体与简体两个版本在海峡两岸同步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少年心事当拿云
  1.葬母
  2.伤心飨士宴
  3.初出茅庐
  4.雪夜访郯子
  5.闻乐见文王
  第二章三十而立
  1.杏坛聚徒
  2.见景公
  3.会晏子
  4.悼子产
  5.周室观礼
  第三章奔齐
  1.鲁国之难
  2.苛政猛于虎第一章少年心事当拿云1.葬母2.伤心飨士宴3.初出茅庐4.雪夜访郯子5.闻乐见文王第二章三十而立1.杏坛聚徒2.见景公3.会晏子4.悼子产5.周室观礼第三章奔齐1.鲁国之难2.苛政猛于虎3.割不正不食4.景公问政5.三月不知肉味第四章返鲁1.祸在旦夕2.嬴博观葬3.山水故国情4.入晋畅想5.学而时习之第五章四十不惑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昭公归葬
  3.隐公问礼4.中则正,满则覆5.阳虎馈豕第六章知天命1.小子何莫学夫诗2.阳虎叛鲁3.中都执政4.代摄鲁相5.夹谷会盟第七章治国平天下1.道之以政2.强公室3.隳三都4.四国来朝5.女乐风波第八章去鲁适卫1.匡之危2.蒲之困3.见南子4.卫灵公问兵5.丧家之犬第九章六十耳顺1.听其言,观其行2.刑不上于大夫3.无礼则手足无所措4.生事尽力,死事尽思5.礼不足而哀有余第十章游楚1.厄陈蔡2.往者不可谏3.叶公问政4.楚王欲封七百里5.人不知而不愠第十一章在卫1.必也正名乎2.吴鲁之战3.绝弦之哀4.齐鲁之战5.和风细雨第十二章哀公问政1.何为则民服2.怀忠信以待举3.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4.事任于官,无取捷捷5.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第十三章传道解惑1.季康子问学2.闵子骞问政3.子张问入官4.子夏问诗5.子贡问贤第十四章从心所欲1.韦编三绝2.吾道穷矣3.伤颜回4.哭子路5.梦周公吴礼权教授为大陆年轻一辈学者中的俊秀之士,30多岁就以突出的学术成就破格拔擢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吴教授不仅以修辞学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突出成就享誉国内外学术界,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崭露锋芒。所著《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两部长篇历史小说,2011年和2012年分别以正、简二体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引起广大的回响。
  吴教授的历史小说在创作理念与写作风格上,与台湾著名的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近似。吴教授的古文根柢极好,史学基础扎实,对历史地理颇多涉猎。因此,创作的历史小说极有可观。他在史料处理上,能以史学家的眼光予以观照;在生活细节与风物描写等方面,又能充分发挥了文学家的想象力;至于书写的语言,则善用他作为修辞学家铺采摛文、妙笔生花的特长。如果要对吴教授的历史小说特点予以概括,那就是八个字:“实的更实,虚的更虚”,与古典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最为神似。
  吴教授的这部《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同样体现了上述的特点,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富有文学趣味,让人一览之下,欲罢不能。吴教授生动鲜活地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孔子:那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家;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好老师,也是一个不太称职的丈夫与父亲;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却始终是一个落魄潦倒的书生。在吴教授的引领下,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孔子的人格、见解、修养、怀抱、理想,甚至缺憾。他平凡处,让我们备觉亲切;他智慧处,给我们无限启示。
  写历史小说能臻至这种境界,写孔子能写出这种味道,应该说是这部历史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吴礼权教授为大陆年轻一辈学者中的俊秀之士,30多岁就以突出的学术成就破格拔擢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吴教授不仅以修辞学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突出成就享誉国内外学术界,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崭露锋芒。所著《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两部长篇历史小说,2011年和2012年分别以正、简二体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引起广大的回响。
  吴教授的历史小说在创作理念与写作风格上,与台湾著名的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近似。吴教授的古文根柢极好,史学基础扎实,对历史地理颇多涉猎。因此,创作的历史小说极有可观。他在史料处理上,能以史学家的眼光予以观照;在生活细节与风物描写等方面,又能充分发挥了文学家的想象力;至于书写的语言,则善用他作为修辞学家铺采摛文、妙笔生花的特长。如果要对吴教授的历史小说特点予以概括,那就是八个字:“实的更实,虚的更虚”,与古典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最为神似。
  吴教授的这部《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同样体现了上述的特点,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富有文学趣味,让人一览之下,欲罢不能。吴教授生动鲜活地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孔子:那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家;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好老师,也是一个不太称职的丈夫与父亲;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却始终是一个落魄潦倒的书生。在吴教授的引领下,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孔子的人格、见解、修养、怀抱、理想,甚至缺憾。他平凡处,让我们备觉亲切;他智慧处,给我们无限启示。
  写历史小说能臻至这种境界,写孔子能写出这种味道,应该说是这部历史小说最成功的地方。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何寄澎
  复旦大学吴礼权教授的长篇历史小说《镜花水月:游士孔子》,实际上是一部用小说笔法写成的孔子传。它是一部很好读而又很耐读的书。好读,是因为它人物形象鲜活,语言流畅,读起来很有吸引力;耐读,是因为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思想内涵深厚,且能深入浅出。
  吴教授的这部小说以史料为依据,思接千古,视通百代,以编年纪事的基本架构和灵活巧妙的穿插倒叙,以无数精彩的对话和戏剧化场面,带领我们重回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春秋时代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陪同孔子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从他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直至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和最后逝世。小说最可贵之处在于洗尽了历代统治者为把孔子装扮成圣人而涂抹在他身上的种种油彩,也荡涤了那些攻击谩骂孔子的不实之词,从而还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而又极具人气的孔子。
  在吴礼权教授笔下,孔子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更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但这些远不是孔子形象的全部。吴教授所塑造的孔子既有着常人所不可及的地方,也有着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人性共同的弱点。正如作者在小说《卷首语》中所说,真实的孔子,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即之可温的邻家老伯。得意时,他会喜形于色,甚至手舞足蹈;失意时,他会垂头丧气,甚至大发牢骚;悲伤时,他会痛哭流涕,甚至呼天抢地;生气时,他也会破口大骂,显得毫无涵养。他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多方面的杰出才能,但他并不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相反经常处境尴尬,甚至狼狈到被人笑为凄惶无依的丧家狗。他一贯重视伦理亲情,可是作为丈夫和父亲却实在不称职。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他成年累月周游列国,东奔西跑,哪里还顾得上关爱妻子,教育儿孙!其实他心里不是没有他们,当他听到老妻在家寂寞死去,儿子也先他而亡,他和那些普通老头儿一样,痛不欲生,伤心得几次昏死过去。还有,他最讲究师道尊严,可是对学生却极为开明平等,没有几个学生真的怕他;他固然志存高远,高倡克己复礼,一心为天下大同的宏伟理想献身,可是他也很会生活,对饮食相当考究,宣布割不正不食,肉不新鲜不吃,没有好酱不吃!真实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多面体的、活生生的、充满了矛盾的性情中人。
  总之,读《镜花水月:游士孔子》,会让你懂得,孔子原来并不是以往历史教科书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所谓圣人,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而是一个有着丰富感情,经历过无数挫折,一生很不得意的游士。他一辈子都在为理想奋斗,在现实中搏击和求索,是一个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无比痛苦却又无法解脱的书生。
  吴礼权教授写过不止一部历史小说和小说史著作,既有创作理论,实践经验也很丰富。在这部小说中,他刻意将书卷语与口头语,文言词与白话词恰到好处地揉和融会,使叙事语言显得优雅,人物对话显得活泼,以让读者能够真正体会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之真谛。还采用”对话叙事”手法,使人物声口毕现,描述灵动如画。他力克历史小说往往冗长沉闷的弊病,有意要让读这本书的人像是在听一位老人亲切地“讲古”,或者像是在看一群朋友煮酒烹茶闲话古今。他希望读者不必正襟危坐,不必以聆听教诲的态度来读这部小说,而是放松心情,就像读一首诗、一阕词、一则小令那样放松,那样随意,以便收获一种愉快的阅读体验。
  我很欣赏吴礼权教授的创作理念。我要补充的是,由于作者是位语言学家,精熟儒家经典和历史故籍,并且旁涉野史杂传笔记小说,所以他的这部书在史学考订和文学描写上都达到很高水平。读者不但能够从轻松阅读中获得艺术享受,而且可以得到不少知识,特别是历史和文化知识。如果你的阅历够深,又善于思考,那么书中对人性多方面的深刻揭示,对政治智慧、外交辞令、教育方法等等的描写,都将给你一些启示,使你深感开卷有益之乐。倘若犹不满足,或因读小说而对据以敷演的史料产生兴趣,那么,根据吴教授在书后提供的参考书
  目录:
  ,作扩大深入的阅读和探究,当更受益匪浅。
  ——上海大学终身教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董乃斌
  孔子可谓是中国最出名的一个人,不仅中国男女老幼时常念叨着他,就是外国人嘴里也时常冒出个“孔夫子”。正因为孔子太有名,想写这样一个有名的人物,特别是以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呈现他的形象,对很多人都是一种诱惑,却又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就对史实的了解来说,研究历史的学者最有资格写孔子,但他们有一个难以回避的困难,就是不能用文学形象直观生动地呈现出孔子的音容笑貌;就形象塑造的技巧来说,专业作家最有资格写孔子,但他们对历史缺乏研究,即使有研究,也功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不能写出历史的孔子;至于文学理论家与语言学家,虽然在创作理论与语言理论方面有优势,但未必有实践能力,就像美食家懂得美味,但未必能亲自下厨,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写出理想的孔子形象。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的作者,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是著名的修辞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而且有过历史小说创作的成功经验,著有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策士张仪》,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与大陆云南人民出版社同步以繁简两种版本在海峡两岸同步发行,在读书界与文学界早有影响。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则是吴礼权教授的第三部长篇历史小说。读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如果要问它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约略说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它让孔子走下了神坛,走进了我们普通大众之中;二是它还原了历史,呈现出一个真实的、鲜活的孔子形象,让人有一种即之可温的亲切感;三是它让《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孔子摘下了圣人的冠冕,让《孔子家语》中的孔子扯去了历史的面纱,让《论语》中与弟子坐而论道而又形象模糊的孔子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以小说家的丰富想象力与修辞学家的语言功力,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与匠心独运的细节描写,让孔子生活的历史情境一一再现,让孔子这个历史人物踏着历史节拍,穿越时空,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征程,款款地向着我们走来,一直走到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如沐春风,深刻难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王向远
  第八章去鲁适卫
  1.匡之危
  郊祭分膰事件,让孔丘感到非常抑郁。他并不是在乎那块膰肉,而是在意那块膰肉所代表的君臣之义,以及所体现的礼。他是一个非常拘礼的人,他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克己复礼”,如何能够宽宥国君如此藐视郊祭大礼的行为呢?
  越想越感气愤,越想越觉得鲁定公无可救药。于是,一气之下,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孔丘就向鲁定公与季桓子提出挂冠去职之意。虽然鲁定公与季桓子也都真心予以慰留,但他觉得,他们只是需要他做事,并没有尊重他的意思。所以,最后他还是坚持辞职,决定再到诸侯各国游历。因为他相信,天下之大,总有国君会认同他的价值观,认同他的治国理念。只要有人认同,能够让他发挥才干,在哪里都能实现“克己复礼”的理想,又何必拘泥于鲁国这区区一隅呢?
  打定主意后,孔丘将在曲阜的新老弟子都召集起来,将自己今后的打算说给大家听。然后,对各位弟子的去留问题进行了交待。他劝大家有双亲要孝养的,尽量回家孝养双亲;有妻儿要照顾的,尽量回家照顾妻儿。但是,众弟子都不愿意离去,纷纷表示愿意追随老师到天涯海角。为此,孔丘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最后,好说歹说,总算给大家劝走了。只留下子路、冉求、颜回、子贡、冉耕、公良儒等十几个弟子随行。因为人多开销大,在外时间不能确定,生活就无法保障。
  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五月初八,旭日初升,晨露未干,对鲁定公彻底失望的孔丘,负气带着一帮弟子,驾着几辆马车,悄然出了曲阜城。
  出城之前,孔丘对鲁定公与季桓子是怨恨交加,对鲁国也没有多少留恋之意。可是,出了城之后,当他回首再远望曲阜城的那扇巨大的城门时,突然又生出了一番难以割舍的留恋之情。因为这城里,有他的妻儿,还有刚刚会伊呀学语的小孙子孔伋。只要一想到可爱的小孙子,他就心软了。所以,每当想到小孙子,他就设法转移注意力,去想别的事情。不然的话,他此时也出不了城。
  众弟子看见老师驻足回望曲阜城的眼神,都能理解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所以,大家谁都不吱声,却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候。
  过了好久,孔丘才掉过头来,对充任驭手的弟子子路说道:
  “快走吧。”
  行行重行行,师生一行漫无目的地往西走了几天,快出鲁国之境时,突然颜回问道:
  “先生,我们走了这么多天,都没有确定此行的目标啊!现在要出鲁国之境了,到底往哪个国家,要先确定下来啊!”
  大家一听颜回的话,这才想起原来这几天大家一直赶路,都是毫无目的的。大概是因为大家都在心里想事,压根儿没往这方面想。如今被颜回这样一提,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先生,您离开曲阜前,有没有事先想过此行的目标国啊?”冉求轻声问道。
  孔丘看看冉求,又看看颜回以及各位弟子,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
  “哦,这个,为师还真的没想过。”
  众弟子一听,不禁傻掉了。没有目标,那不等于是出来漫游吗?这么多人,每天都要吃喝住店,可不是随便漫游闹着玩的。
  大家沉默了半天,冉求提议道:
  “俺们往南走,就到宋国了。宋是先生的先祖之国,想必先生到了宋国,是会受到重用的。再说,效忠先祖之国,也算是落叶归根,更有意义。”
  大家听冉求这样一说,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连连点头称是。但是,孔丘却半天没有回应,不置可否。
  子路坐在驭手位置,冷眼旁观老师的表情,猜想他大概没有要去宋国的意思。于是,便建议道:
  “先生,弟子有个建议。”
  孔丘见子路半天没有说话,现在突然有话要说,遂鼓励道:
  “阿由,你有什么建议,尽管说出来。”
  “先生,弟子除了在鲁国蒲邑做过邑宰外,还曾在卫国做过一段时间的邑宰。这个大家可能都不记得了。”
  “师兄既然在卫国做过邑宰,想必一定有很多熟人与朋友喽!”子贡一直没有说话,这时见子路说在卫国做过官,遂立即接口说道。
  子路望了望孔丘,又看了看诸位师兄弟,从容说道:
  “其实,弟子不仅在卫国有熟人与朋友,还有亲戚呢。”
  “什么亲戚?很亲吗?”颜回立即接口问道。
  “当然,还是至亲呢。卫君之臣颜浊邹就是本人妻兄,在朝很受器重。妻兄对先生敬仰已久,如果先生到卫国,妻兄一定会向卫君极力保荐先生。届时,先生在卫国也可以一展长才啊!”
  众人听子路这样一说,立即欢喜雀跃,连声称好。
  孔丘看了看众弟子,又看了看子路,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子路看到老师欣然同意往卫国,心中非常高兴。于是,又提出一个建议道:
  “先生,俺们先不忙到卫国,不妨先在此多呆几日。容弟子先行,报告妻兄,奏明卫君后,再让卫君派人来接先生,岂不更好?”
  “师兄说得对,应该让卫君派人来接。俺们先生在鲁国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上之上的人物。卫君若是有心重用俺们先生,理应礼遇俺们先生,派人来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子贡说道。
  孔丘沉吟了一会,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
  于是,子路立即卸下车辕,解马飞身而上,一扬鞭子,马儿就冲出了很远。不一会儿,就从大家的视野之中消失了。
  三天后,卫灵公果然派来了官员与马车来接孔丘。到达卫国之都帝丘后,孔丘就住到了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中。
  孔丘刚到卫国时,卫灵公闻其贤能,意欲大用。但是,灵公之臣有反对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孔丘若一旦被重用,大权在握,加上有子路、子贡等众多能文能武弟子的辅佐,势必会形成气候。届时,孔门势力在卫国坐大,尾大不掉,要想剪除恐怕不易。如果孔丘三千弟子都聚到卫国,那么卫国不仅有君权旁落的危险,甚至卫君都有被孔丘取而代之的可能性。
  卫灵公开始并不相信这些危言耸听的话,认为孔丘的为人是值得信赖的。既然大家都认为他是圣人,他就不至于做对不起卫国的事,更不会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可是,卫灵公虽有知人善用的优长,但也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耳朵根子软。因架不住卫臣接二连三不断地在耳边吹风,听着听着,他就信以为真了。于是,不仅没有委孔丘以任何官职,只是予以虚意尊崇,比照孔丘在鲁国代摄国政的待遇支给最优厚的俸禄;而且还听信谗言,派人对孔丘在卫国的一举一动进行暗中监视。
  开始孔丘并不知道这一切,对卫灵公给予自己优渥的待遇感激不尽。后来知道后,就非常生气了。在卫国呆了约半年,就带着子路、子贡、颜回、冉有、冉耕等十余名弟子,于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十月,悄然离开了卫国之都帝丘,准备前往自己的先祖之国宋国。
  在前往宋国的路上,孔丘师徒意外地遇到了从陈国赶来的公良儒。公良儒,字子正,贤而有勇,深得孔丘喜爱。他家境较为富裕,听说老师在鲁国不得意,转往卫国发展。于是,召集了六位师兄弟,从家中赶出五架马车,前往卫国投奔老师。没想到,还没到卫国之都,却在路上遇见老师与众位师兄弟要离开卫国。
  孔丘与公良儒相见,悲喜交集,相拥良久,相对无言。
  最后,还是颜回打破了沉寂,说道:
  “先生,师兄又带来五架马车,这下俺们弟子们也可以享清福了。以后就是再来几位师兄,大家都不必再用双脚丈量道路了。”
  孔丘与众人听了,都一齐笑了。
  于是,师徒近二十人,赶着六架马车,浩浩荡荡地往宋国而去。
  可是,道经卫国之境的匡时,孔丘被匡人简子误认为是阳虎。简子乃以甲兵将孔丘师徒团团围住,并意欲攻打之。子贡见情势不妙,立即前往了解原因,问简子道:
  “我们师徒往宋,道出于匡,不知勇士何故围住我们不放?”
  “快叫阳虎狗贼出来受死,不然把你们所有人都剁成肉酱。”简子恶狠狠地说道。
  “我们这里哪有阳虎啊?”子贡觉得非常奇怪,一脸茫然地问道。
  “那个坐在车内的大个子,不就是阳虎吗?你还敢跟爷爷打马虎眼?”
  “呵呵,勇士,您弄错了,那是我们的先生孔丘孔圣人。”子贡谦恭地说道。
  “你小子别骗你爷爷了,他就是阳虎。当年,他在鲁国叛乱失败,逃到齐国,又被齐国囚禁。用计脱狱后,率领残兵败将逃往晋国。路出于匡,匡人怜之,奉之以食。结果,这个畜生不思恩义,反而在此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洗劫无数财物而去。天道无欺,今天让爷爷碰上这个恶贼,岂能饶过?”
  子贡听简子这样一说,猛然醒悟。原来,简子将老师误认为是阳虎了。想一想,子贡突然觉得那反贼阳虎,论长相还真的酷肖老师,无论是身材,还是面容,都差不多。于是,呵呵一笑道:
  “原来是这么回来,怪不得勇士那么恨阳虎了。那反贼确实是罪该万死!不过,坐在车中确实是我们的老师,而非阳虎。这世上,面貌相像的多得很。”
  “小子,你别花言巧语骗爷爷,快叫恶贼阳虎下车受死,不然爷爷就要动手了。”
  子路站在一旁,见简子蛮横无理,不听子贡解释。于是,提戟便想上去跟简子决斗。孔丘连忙喝住:
  “阿由,别冲动!哪有修仁义之人而跟世俗之恶者计较呢?这些人《诗》、《书》不讲,礼乐不习,这都是为师之错。如果为师有能力,教导天下之人都能知书达理,热爱礼乐,何至有今日天下之乱象?如果说弘扬先王美德、崇尚古法是一种罪过的话,那就不是孔丘之过了,大概要归之于命了吧。阿由,取琴来,你唱歌,我弹琴应和。”
  子路遵从孔丘之意,捧琴献上,然后清了清嗓子,放声唱了起来。孔丘抚琴伴奏,丝丝入扣,声声动情。
  歌三曲,简子终于明白,坐在车内这个人应该不是阳虎。阳虎是粗人,不可能精通琴艺。于是,解围而去。
  2.蒲之困
  离开匡,孔丘师徒一行又继续往宋国的行程。
  行行重行行,非止一日,孔丘师徒近二十人终于到了宋国之都。可是,到了宋国后,情况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孔丘不仅没有得到宋君的重任,甚至也没得到像在卫国那样的礼遇。百般无奈之下,孔丘只得天天带着弟子在靠近宋君宫殿旁边的一棵大枟树下习礼讲学。
  一天,在习礼讲学间隙,子路想到来宋国后遇到的一件事,便跟孔丘说道:
  “弟子前几天听人说,宋国司马桓魋为自己造石椁,三年都未完工,而所有的工匠却都累病了。先生,您如何看待这件事?”
  孔丘听了,没有直接回答子路的问题,而是先喟然长叹一声,然后神情悲伤,却一脸严肃地说道:
  “如果像这样奢侈地准备棺椁,那还不如死了就迅速烂掉为好!”
  子路又接着问道:
  “那您觉得桓魋其人如何?”
  孔丘看了看子路,又望了望树下众弟子,说道:
  “桓魋,乃齐桓公之后。齐襄公时,桓公为公子,出奔于莒。襄公被弑后,桓公回国继立为君,任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遂国强民富,成为天下之霸。桓公死后,被谥为‘桓’。其支庶子孙,遂以‘桓’为氏,称桓氏。”
  “怪不得桓魋这么猖獗,原来是系出名门。”冉求说道。
  孔丘见冉求赞赏桓魋的身世,于是不屑地说道:
  “依为师看,这个桓魋为人狂妄自大,心术不正,是个野心家,将来为害宋国者,必是此人。”
  子贡听了孔丘这番激烈的评论,也深有感触,说道:
  “先生,您还记得吗?您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司马黎耕的,宋人,字子牛,他就是桓魋的弟弟。弟子有一次与子牛闲谈,他偶尔说到其身世,提到其兄桓魋。他说,他不满其兄桓魋作恶多端,自己又性情急躁,好言语,看不惯其行为作派,经常替他担忧。后来,实在难以与他相处,慕先生之名,前往鲁国,投在先生门下求学了。”
  孔丘众弟子听子贡这样一说,这才恍然大悟道:
  “哦?原来子牛就是桓魋的弟弟,俺们以前倒是完全不知。”
  不久,孔丘对桓魋的评论不慎被弟子说漏了嘴,为桓魋所闻。桓魋本就不愿意孔丘师徒来宋国,他怕孔丘师徒被宋君重用,而夺了自己的宠。现在,又听说孔丘在背后诅咒他。依孔丘的影响力,如果宋国人都知道孔丘对自己有如此负面的评价,那么将对自己的仕途与在宋国的地位造成极大的不利。所以,他就怀恨在心,必欲逐孔丘师徒于宋国而后快。
  一天,桓魋找来心腹之人,交待道:
  “孔丘在鲁国不得意,跑到卫国,不为卫灵公所用。今到宋国,携弟子十余人。其中,有勇力者如子路,有文韬者如子贡。这些人一旦为国君所重用,必会势力坐大,不仅危及国君的地位,也会影响到我辈的前程。我听说,孔丘每日率弟子在宫前大枟树下习礼讲学。你们今晚先将那棵大枟树锯得将断不断,然后用绳子套好。明日孔丘再与弟子在树下习礼讲学时,你们可以远远拉着绳子,将树朝着他们所在方向拉倒,定会将他们压得粉身碎骨。即使压不死他们,也会让他们知难而退,滚出宋国。”
  桓魋心腹闻命,立即执行。第二天,正当孔丘如往常一样,率众弟子在那棵大枟树下习礼讲学之时,忽闻有吱吱作响的声音传来。子路乃习武之人,对声音比较敏感。眼观六路扫视一番后,大叫一声:
  “不好,树要倒了,大家快逃。”
  说时迟,那时快,子路一边推开老师孔丘,一边拉住颜回就闪。幸好逃得快,大家都安然无恙。
  等到大家惊魂甫定,再回过头来调查原因时,这才发现套在大树上的绳子被远远地拉到几十丈远的高坡上。这一下,孔丘师徒终于明白了原因。于是,子贡建议孔丘立即离开宋国这个是非之地,看来宋国的国内形势要比卫国险恶多了。卫灵公君臣虽然不想孔丘师徒插足卫国政坛,不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但至少卫国君臣没有人会想到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暗害他们师徒。
  孔丘与众弟子商量了一会,决定目前还是以回到卫国为好。虽然这次回去,可能卫灵公仍然不会重用他,但是起码会尊崇他,不会赶他离开。再说,生活上还有子路妻兄颜浊邹的帮助,卫国朝中还有史鱼、蘧伯玉等正直的朋友,这多少能让自己有一种归依感。
  打定主意后,孔丘对众弟子宣布说:
  “咱们离开宋国吧,还是回到卫国去。”
  冉求立即接口说道:
  “此地形势险恶,要走现在就走,迟了恐怕又有危险。”
  孔丘见冉求神色慌张,乃从容不迫地说道:
  “天生孔丘,德在我身,桓魋能奈我何?大丈夫光明磊落,君子临危不惧,咱们不必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那样急急而走。”
  众弟子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决定在宋都再住一夜,明日一早城门开时便出城离开。
  行行重行行,非止一日,孔丘师徒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卫国之境。入境不久,道经卫国之蒲时,正好赶上卫国政坛上的一件意外动乱。
  卫国大夫公叔发,为人清廉而宁静,时人称之为不笑不言不取,颇为国人所称道。可是,由于卫灵公不辨是非,宠信佞臣弥子瑕,排斥贤臣璩伯玉与史鱼,公叔仗义执言,屡谏灵公而不听,遂忍无可忍,乃铤而走险,举兵叛于蒲。孔丘师徒不知近况,进入蒲城后便被公叔发扣住,不让再出城。大概有借用孔丘师徒之意。公叔发叛卫,孔丘师徒知道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参与其中,更不能明确站到公叔发的一边,那样便会落得个不仁不义的名声。
  公良儒知道老师左右为难,迫不得已,乃仗剑而出,喟然长叹,对孔丘说道:
  “昔弟子追随先生,先是遇难于匡,后又有宋人伐树之危。今遇困于此,看来都是命吧!与其看先生再次遭遇危困,不如我与他们拚个你死我活。”
  说完,就挺剑而出,集合诸位师兄弟,摆开阵势,要与蒲人决一胜负。蒲人兵力不强,见公良儒与子路等人个个人高马大,威风凛凛,就畏惧而退缩了,转而派人来与孔丘谈判,说:
  “如果你们不再回到卫都帝丘,我们可以让你出城。”
  孔丘及其弟子都明白公叔发的意思,他怕孔丘及其弟子到了卫都被卫灵公重用,会成为消灭自己的重要力量。孔丘让子贡与之交涉,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双方约盟后,公叔发便令蒲人放孔丘师徒出了蒲城。
  出城后,子路问孔丘道:
  “先生,既已与蒲人约盟,答应不再回到卫都帝丘。那么,我们下面要到哪去呢?”
  “为什么不到卫都去?不去卫都,我们还能去哪?”孔丘反问道。
  子路听了,惊讶得半天都合不拢嘴。良久,才徐徐问道:
  “先生,弟子刚才没听错吧?”
  “继续往卫都帝丘。”孔丘看着子路,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子路又看了看孔丘,一脸严肃地问道:
  “先生没有开玩笑吧?先生常跟弟子们说:‘人无信不立。’今先生刚刚答应蒲人,不往卫都。怎么盟誓旦旦,言犹在耳,先生就背弃盟约了呢?”
  “阿由,你想想,这个盟约是我们出于真心要答应的吗?是他们强迫我们答应的。古人有曰:‘迫人以盟,非义也。’既然是蒲人强迫我们答应的,我们为什么要信守呢?”
  子路与众弟子听了孔丘这番解释,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便心安理得地直奔卫都而去了。
  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年。十二月初三,日中时分,孔丘携弟子终于抵达卫都城外。
  离城尚有几十里地,孔丘师徒刚想坐下休息一下,吃点干粮后再进城,却见一骑飞奔而来。未等他们反应过来,只见从飞马之上跳下一人,奔到孔丘面前行礼后,说道:
  “孔大夫,国君听说您要返回卫都,早就出城相迎了。”
  孔丘听了,不禁吃了一惊。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好吃惊的。早在孔丘师徒刚脱离蒲人羁绊,朝着卫都进发之时,就有侦探将此消息报告给了卫灵公。卫灵公经过这次公叔发之乱,又了解到公叔发惧而释放孔丘及其弟子的情况,开始真正了解到孔丘及其弟子们的能量了。于是,在孔丘离卫都帝丘尚有五十里地时,便早早出城迎到了郊外。
  吃惊过后,孔丘又愣了一会,然后便随来者往见卫灵公。
  卫灵公一见孔丘,立即上前,拉住孔丘的手,问长问短,就像阔别了多年的老友一样亲热。然后,又邀孔丘坐到了自己的马车上,与之并坐而谈。
  “夫子刚从蒲城脱身,对其情况比较了解。寡人欲起兵伐蒲平叛,不知夫子以为如何”卫灵公试探性地问道。
  孔丘见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可以啊!”
  “不过,寡人之臣皆认为,蒲乃卫据以抗衡晋、楚二国的前沿战略要塞,若是寡人起兵讨伐,恐怕有什么不测后果。”
  孔丘听卫灵公语气中充满了担忧,遂鼓励他道:
  “蒲地男儿向来就有报国献身之志,他们是不会追随叛乱者的。如果国君要起兵伐蒲,讨伐的也只是为首的几个叛乱者而已,还担心不能取胜吗?”
  卫灵公听孔丘这样一说,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拍了拍车轼,大声说道:
  “善哉!”
  3.见南子
  回到卫国之都帝丘后,卫灵公虽然仍然没有安排孔丘官职,但是明显比以前对孔丘更加客气了。
  为了表示对孔丘的尊崇之意,周敬王二十四年,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三月十二,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卫灵公与夫人南子特意邀孔丘一起出郊踏青,并让孔丘为次乘。
  这天,南子打扮得比平时更加妖娆。头挽高髻,身穿杏黄薄裙,上身的抹胸与下身的内裤在阳光的透视下,隐隐可见,让人不禁产生无尽的遐想。孔丘因为就坐在她身后,近在咫尺,不仅闻到她身上隐隐透出的阵阵香气,更能在低头抬眼之间,不经意地看到她那半隐半露的酥胸。为此,孔丘感到非常不自在。但是,车内主乘与次乘位置固定,无法选择距离远近。所以,孔丘只能长时间的低着头,不能抬眼左右顾盼,生怕看到不该看到的。
  如果说这些让孔丘感到窘迫,那么还有更让孔丘手足无措的。南子是个风骚的女人,又是一个分外艳丽的女人,卫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虽然都在背后说她如何不守妇道,如何媚骚,但是卫国男人却没有一个不在心中想着她,念着她,都有一睹其丰采的渴望。今天得知南子要乘车出行,天气又很好,所以大家都奔走相告,男女老少争相涌到街上,企踵引颈,以望南子马车经过。因为女人们都想亲眼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女人究竟有多美,男人们则想领略一下这女人究竟有多么风骚。
  卫灵公见街道两旁都是夹道观望的民众,以为大家是在争睹他的丰采与威仪,所以显得神采飞扬,颇是得意。而南子呢,见男女老少企踵延颈相望,知道大家都是为了看她。于是,更是搔首弄姿,摆出各种风骚撩人的姿势。结果,引得男人们一阵阵惊呼。南子得意之余,不禁回头望了望坐在自己身后、近在咫尺的美男子孔丘,却发现他正低着头,一动也不动。
  “孔大夫,您看今天天气有多好,街上行人有多少?”南子故意柔声媚气地叫了一声。
  孔丘见南子回头跟自己说话,出于礼貌,只得抬起头来望了南子一眼。南子一见孔丘终于抬起头来,但却窘迫得可笑。于是,一时兴起,故意侧过身子,挑逗似的向他抖了抖胸前那对高耸的酥胸。看到孔丘再次羞得低下头去,南子不禁哈哈大笑。由此,马车后除了街上男女老少一阵阵惊呼声外,又留下了一串串南子银铃般响亮而放荡不羁的笑声。
  这次出游,孔丘不仅没有感受到受尊崇的荣耀,而是觉得人格上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众弟子们则更是在背后闲话三千,都觉得老师此次真是一世的英名都被毁了。
  一天,孔丘应卫灵公之召晋见。回来后,还未进门,隐隐约约就听院中有人在说悄悄话。出于好奇,他便驻足门外,听了一会。
  “那天先生与南子同车出行,真是莫大的耻辱,让俺们弟子都脸上无光。”好像是冉耕的声音。
  “不能这样讲。卫君让先生同乘出行,也是出于对先生的尊崇。南子是卫君夫人,同车出行,也合于礼,无可厚非。”听声音,好像是颜回。
  冉耕不服气地说道:
  “先生与卫君、南子同车出行,于礼确实无可厚非,但是,南子之为人,先生应该也知道吧。为了避嫌,先生理应婉拒卫君的邀请啊!”
  “南子怎么啦?”颜回反问道。
  “南子,乃宋国公主,比灵公小三十岁,因为貌美而深得灵公宠爱。可是,灵公年老不能满足她的生理要求,所以宫中常有种种议论,说她与灵公男宠公子朝有不伦之情。最近,又传出她与弥子瑕有私情。”好像是冉求的声音。
  “弥子瑕何人?南子怎么会与他有染呢?”又是颜回的声音。
  “弥子瑕是卫国的美男子,卫国的女人谁不爱他。但是,他不爱任何女人,只钟情于南子。”
  “可是,南子在宫中,弥子瑕钟情于南子,又能如何呢?”还是颜回反驳的声音。
  “弥子瑕不仅风流潇洒,仪表堂堂,而且能说会道,颇得灵公信任。如今他早就是灵公面前的宠臣与大红人了。所以,他与南子接触的机会自然就多了。”好像是冉求在说。
  孔丘听到此,觉得再让他们说下去,恐怕什么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荒诞之言都会说出来了。于是,干咳一声,然后迈步进了院子。
  众弟子听到刚才那一声咳嗽之声,早就停止了窃窃私语。而一见老师进门,更是噤若寒蝉,都不再说话了,纷纷站起来向孔丘行礼致意。孔丘装着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什么也没听到,与大家打了个招呼,就径直进屋了。
  因为听到自己的弟子都在背后说他闲话,孔丘就更后悔当初不应该与南子同车出行了。可是,就在孔丘还在为与南子同车之事而自怨自艾时,又接到南子的邀请,说要单独见见他,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也好长长见识。
  孔丘怕再引起他人包括自己弟子的非议与闲话,同时也为了不引起卫灵公不必要的猜疑,所以,他不仅托人向南子婉转地表达了谢绝之意,而且还当着灵公的面表达了此意。没想到,卫灵公听了哈哈大笑,道:
  “人说夫子乃拘礼之人,没想到竟然拘礼到如此地步!今天下诸侯与四方君子,凡要结交寡人而为兄弟的,没有一个不愿意拜见她啊!”
  孔丘一听卫灵公说出这话,不禁吃惊地抬头望了他一眼。只见他非常坦然,一脸严肃的样子。心想,卫灵公是如此坦荡的君子,他相信自己,也相信他的夫人,如果自己再推托拒绝与南子相见,反倒显得自己心中有鬼,不够君子了。想到此,孔丘便心定了许多。
  正当孔丘准备开口应诺时,卫灵公又说道:
  “明日寡人正好要与群臣出去狩猎,夫人对此不感兴趣,夫子也无此好,不如明日就让夫人与夫子相见。夫子多给她讲讲古今礼法与学问,也好让她长长见识,不要做井底之蛙。”
  孔丘听卫灵公这样说,觉得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再推托婉拒,就显得自己心中有鬼,是虚伪小人而非君子了。于是,只得恭敬地应道:
  “既蒙国君与夫人厚爱与高看,丘自当遵命。”
  第二天,卫灵公在出猎之前,就安排好车辆来接孔丘进宫。
  进宫后,孔丘先在宫中一位男侍者的导引下,来到了宫内的一所偏殿等候。过了一会,有一个宫女过来,领着孔丘从侧门出了偏殿。然后,循着宫内曲曲弯弯的小径一直走。此时,虽是暮春时节,但小径两旁边依旧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儿在微风中绽放飘香。
  也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是怎么走的,反正孔丘根本不知方向,只是随着宫女走。最后,在一所颇是精巧的小殿前停下了脚步。那宫女说:
  “大夫,请在此等候片刻,容奴婢进去报告夫人。”
  说着,那宫女就进去了。不大一会,那宫女就兴冲冲地出来了,高声说道:
  “夫人请大夫晋见。”
  孔丘闻听,遂立即一路小跑,跟在那宫女后面进了那所宫殿,大概就是南子所居住的后宫吧。
  进门走了几步,就见堂上挂着一幅珠帘,孔丘立即止步,知道南子就在这珠帘之后了。
  “有劳孔大夫大驾,百忙之中允请莅临寒宫。”
  孔丘一听南子说话,立即跪倒在地,一边向珠帘后絺帷内北面而稽首,一边连忙说道:
  “臣孔丘拜见夫人。”
  孔丘话音未落,就听珠帘后絺帷内有叮叮当当的环佩之声。孔丘明白,这大概是南子在帘后欠身还礼,身上和头上的玉佩随着她的低头弯腰而发出了响声。
  正当孔丘作如是之想时,又听南子说道:
  “来人,请赐大夫一壶饮。”
  “诺。”
  一个宫女从左面一边答应着出来,一边端上了一壶酒;而另一个宫女则从右面上来,手脚麻利地摆好了坐布团与小食案。
  “一壶薄酒淡浆,不成敬意,请大夫先饮了,妾再向大夫请教。”
  两个宫女配合,一人递盏,一个执壶,给孔丘斟好了酒,然后倒退着站到一旁。等孔丘喝完了一盏,她们又如前再斟。直到孔丘全部喝完,她们才收拾壶盏退下。
  两个宫女刚刚退下,又听南子说道:
  “红儿,快扶大夫到里面稍坐片刻,等老身略作准备,再与大夫说话。”
  南子话音未落,珠帘后已然闪出一个美貌的宫女。孔丘正要自己站起,却发现身子有些飘飘然。定睛一看珠帘之后,已不见了南子的影子。
  正在孔丘疑惑之际,那宫女已经伸手过来,扶起了孔丘,连搀带拉,引孔丘进了一间面积虽小却很精致的小屋内。小屋内也挂了一道珠帘,而珠帘之后又多了一道薄纱,看起来更显得有一种朦胧飘渺之感。
  正当孔丘定睛打量小屋陈设布置时,忽闻耳边响起一阵琴瑟之声,好像就是从珠帘薄纱后面发出的。孔丘侧耳细听,发现伴着琴声,还有女子歌唱之声: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听了一会,孔丘立即明白这唱的是什么,原来是《齐风·硕人》,说的是两百多年前卫庄公之后庄姜的事。听着听着,随着酒劲上来,孔丘眼前出现了幻觉,仿佛看到了美丽动人的庄姜正从帘幕后款款走出,那如柔荑一般白嫩的小手,那如蝤蛴一般颀长的脖项,那如凝脂一般的皮肤,那如瓠犀一般的牙齿,还有那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样子,都让孔丘如醉如痴。不知不觉间,孔丘如同梦游般地迎了上去,一抱却落了个空,原来是珠帘与薄纱。正当孔丘疑惑是梦之时,忽然听到琴声中还有水声。于是,便一步步地走向了帘幕之后。结果,发现原来好像不是梦。因为眼前的大木桶中,就有一个肤如凝脂的美女躺在水中,正向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夫子,过来!”南子柔声轻轻地招手。
  孔丘再次以为是进入梦乡,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却是南子。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连忙闭上眼睛。稳了稳神,他想迈步逃出去,可是血却往上涌,让他迈不开步子往外走,不知不觉间一步步地走向了那个浸泡着一个鲜活美人的大木桶。一步,两步,三步,越来越近,血越来越往上冲。
  “扑通”一声,孔丘终于一头栽进了那只大木桶。
  “迂夫子,假正经,你终于进来了。哈哈哈,……”
  南子胜利地笑了,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兰室,也透过户牖之隙飘到卫宫的每一个角落。
  4.卫灵公问兵
  “先生怎么还不回来?”
  日中时分,子路与冉求站在寄住的璩伯玉家门口,焦急地望着远处。子路是急性子,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一会儿望望远处,嘴上反复念叨着这句话。
  冉有听得不耐烦了,说道:
  “急什么?天不是还没黑吗?”
  “还要等到天黑啊?跟一个女人有什么重要的话需要说上一天?”
  “南子也许是个像你一样好学深思的人,向先生请教的问题很多吧。”
  子路听冉求这样说,更气不打一处来,高声说道:
  “就算有再多的问题,也应该问完了答完了。一大早就进宫,现在都时已过午,快要三个时辰过去了。”
  “别急,别急,你看,那是不是先生的马车?”
  子路抱怨声未落,冉求突然发现远处好像有一辆马车正朝这边过来,遂连忙指给子路看。
  子路立即手搭凉棚,向远处望去,果然有一辆马车过来了。
  不大一会,马车就到了眼前,从车上下来的正是子路焦急等待了很久的老师孔丘。
  孔丘从车上下来,脸上还是红扑扑的。子路与冉求迎上前去,正要与他打招呼,他却低着头要往院内走。
  子路见此,连忙叫住孔丘,说道:
  “先生,您现在急什么?都已经到家了,进门早一步晚一步又有何妨?您一大早进宫,现在才回来,快三个时辰了,怎么不急啊?”
  “子路,你这是跟先生说话的口气吗?”冉求拽了一下子路的衣袖,提醒道。
  子路并不买账,继续说道:
  “南子是什么样的女人,您与她单独相见这么长时间,就不怕别人说闲话吗?我们都知道您是正人君子,但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正人君子啊!卫君可能怎么想,您想过吗?”
  子路一连串的质问,不仅让冉求听呆了,也让孔丘听呆了。半天,孔丘都回不过神来。
  子路见此,更加怀疑老师与南子有什么了。于是,继续问道:
  “先生,您跟南子到底有没有什么?”
  孔丘见子路这种无礼的话都问出来了,于是发急了。指了指天上的太阳,跺了跺脚,说道:
  “孔丘若做过什么,老天都会厌弃我,老天都会厌弃我!”
  说完,一转身回到屋里去了。
  子路与冉求见老师真的生气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呆在了门口。
  因为南子的事,子路等弟子与孔丘闹得很不愉快。为此,孔丘也深感苦恼。可是,更让孔丘感到苦恼的是,从宋国折返回到卫都快一年了,卫灵公虽比以前对他更加客气,但就是不给他安排职务,这使满怀治国平天下豪情的孔丘感到非常抑郁。
  在抑郁中度过了一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初,又从鲁国传来消息,说鲁定公已于去年底崩逝,其子蒋继立,是为鲁哀公。为此,孔丘感叹唏嘘了好一阵子。因为一想起鲁定公为善不终,将本已走上正轨的鲁国政治重新引向混乱,使他不得不负气出走,他就无限悲愤;但是,想到鲁国是自己的父母之邦,想到鲁国的前途与未来,他又不能不忧心如焚。
  其实,令孔丘忧心如焚的,不仅仅是鲁国不可预测的前途,还有卫国日益不稳定的政局。随着卫灵公年事渐高,早年知人善用、曾让孔丘充满期待的卫灵公,早已变得越来越胡涂了。贤能之臣如璩伯玉等人越来越被排斥在卫国的权力核心之外,而弥子瑕之流的佞臣则上下其手,左右着卫国的政局。这一切,孔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却一点也没有用。因为他只是一个流落卫国的游士,并非卫国的主人,更不是卫灵公的大臣。如果不是璩伯玉重情重义,留他在其府中长期寄住,他如今在卫国连个立足庇身的地方都没有。因此,他虽明知璩伯玉贤德而又能干,但却不能为璩伯玉在卫国朝廷争得应有的地位,或为他的屈辱鸣一句不平,因为他没有话语权。
  有话语权的卫国忠直之臣如史鱼,虽长期为璩伯玉鸣不平,但由于奸佞当道,屡谏卫灵公而无结果。最后,史鱼无奈,在病危之时,将其子叫到榻前,嘱咐道:
  “我在卫国朝中,不能进荐璩伯玉,而使弥之瑕遭到罢黜,这是我为臣没能尽到匡正国君之职责啊!生不能匡正君主之过,死也就不必成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户之下。这对我而言,也算是尽到为臣之责。”
  史鱼之子虽不明白父亲之意,但还是遵从父命,按照父亲的遗嘱做了。
  卫灵公获悉史鱼病故,前往史府吊唁,发现史鱼停尸于窗下,觉得不合礼制。遂怪而问之。史鱼之子将其父临终之言和盘托出,卫灵公这时才如梦方醒,大惊失色地说道:
  “这都是寡人之过!”
  于是,一边令人将史鱼之尸停放于正堂,一边召进璩伯玉,委以重用,同时罢黜了弥子瑕等佞臣。
  当孔丘听到这个消息,并看到璩伯玉终于被卫灵公重用时,不禁高兴地对众弟子说道:
  “古代的正直之士,劝谏国君不成,到自己死了也就算尽职而结束。从未有人像史鱼这样,死了还以其尸谏君。能够以忠诚感动君主,难道还不算是正直之士吗?”
  虽然璩伯玉终于再次被卫灵公起用,但是,卫灵公却始终不肯重用孔丘。尽管璩伯玉多次推荐,但也没有结果。
  周敬王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丘已经五十九岁。眼看年届六旬,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孔丘再也不能保持矜持了。为了能在有生之年能够一展治国安邦之长才,实现“克己复礼”、恢复周公礼法的理想,孔丘一次在与卫灵公的交谈中,直接跟卫灵公推荐了自己,说道:
  “丘虽不才,如果国君能够委我以大用,一月之后便见分晓,三年之内定会有成。”
  可是,卫灵公却王左右而言他,不置可否。这让孔丘颜面尽丧,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从此以后,他便有意疏远卫灵公。卫灵公即使有事召见他,他也召见三次,只礼节性地晋见一次。
  周敬王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八月初九,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这天卫灵公兴致特别好,特意派马车接孔丘到宫中庭院赏桂。一番闲谈之后,卫灵公突然对孔丘说道:
  “寡人有心振兴卫国,惜武备不整,国力不强。夫子在鲁隳三都,平阳虎,有着天生的军事才能,不知能否给寡人出出主意?”
  孔丘想想自己从鲁国往卫国,在卫国前后住了五年多,就是希望卫灵公给他一个治国安邦,一展长才的机会。但是,卫灵公却一再虚意推崇自己,而不予以重用。如今要振兴卫国,就想起要来问计于自己了,天下岂有这样的君主?
  想到此,孔丘闻闻桂花之香,看看天上的飞雁,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孔丘不敏,俎豆之事则曾闻之,军旅之事未曾学。”
  卫灵公一听,顿时默然。他不能再说什么了,因为从孔丘说话的神态与语气,他已经明显感到孔丘对自己是心有怨气的,怪不得最近一年来孔丘与自己的关系是越来越疏远了。
  孔丘偷眼看了一下卫灵公,见其低头沉思,也已了解到他的心理。
  5.丧家之犬
  周敬王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十月初一,孔丘召集在卫国的众弟子,郑重其事地跟他们说道:
  “承蒙诸位深情厚义,抛妻别子,舍家弃亲,追随为师来卫,至今五年有余矣。为师本寄望于卫君,希望在此有一番作为。但是,至今卫君都没有重用我的意思。为师年届六旬,来日无多。所以,经过慎重考虑,为师决定离开卫国。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大家一听,都理解老师的心情,知道以老师目前的处境,作出这样的决定是明智的。如果卫灵公真的有心要用老师,应该早就重用了。老师志存高远,目标明确,年纪大了,自然会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于是,大家都点头称是,赞成孔丘的决定。
  “好!大家既然都赞成,那我们就准备准备,明天就离开卫国。”孔丘看了看众弟子,语气坚定的说道。
  “先生,弟子也觉得不能再这样在卫国耗下去了。但是,有一个现实问题,不知先生考虑过没有?”冉求问道。
  “阿有,你是说接下来咱们该往哪里去吧。这个,为师也早已考虑过了。”
  子路迫不及待地马上接口问道:
  “先生,那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为师准备到晋国去。”
  “为什么要到晋国去?”子路又追问道。
  “因为晋国现在是由赵简子执政,政治上出现了新气象。为师觉得,目前恐怕只有到晋国,才有可能有一些用武之地。”
  听孔丘说是因为赵简子执政,才决定要到晋国去,颜回立即问道:
  “记得前些年在鲁国时,先生听说赵简子铸刑鼎之事而大为愤慨,认为会导致‘贵贱无序’,破坏等级制度。甚至还说过这样的话:‘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如今先生怎么忘了呢?”
  孔丘听颜回说起往事,呵呵一笑,说道:
  “为师后来了解到,铸刑于鼎,赵简子不是主谋,而是迫于形势而被动参与。关于赵简子的为人,请阿赐给大家说说。阿赐前年刚刚回过鲁国,参加过邾子朝鲁的仪式,又周历过一些诸侯国,了解晋国近年来的政局变动情况。”
  子贡见老师要他给大家讲讲赵简子与晋国目前的情况,知道是老师要他帮助说服大家,希望大家追随老师一起前往晋国,投奔赵简子。于是,子贡便从容说道:
  “晋国历来是由六卿分权,各派矛盾重重,朝廷权力斗争非常激烈。赵简子先祖赵盾,曾为晋国执政,赵氏家族势力也曾如日中天。但是,经过‘下宫之难’,赵氏地位一落千丈。赵氏大宗则仅存一赵氏孤儿。如果当初没有执政韩厥的援手,赵氏的骨血都难以延续。后来,虽有赵武执政,赵氏势力有所崛起。但赵武之后,赵氏子孙在晋国政坛仍然处于弱势。”
  “那么,后来赵氏是怎么咸鱼翻身的呢?”子路迫不及待地问道。
  “赵氏咸鱼翻身,其实就是最近几年的事。今年八月刚刚结束的‘铁之战’,是赵简子政治生命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给了赵简子一次树立权威,并掌握兵权的绝佳机会。‘铁之战’结束不久,晋国执政智文子荀跞油尽灯枯,寿终正寝,又一次给了赵简子一个绝好的机会,终于让他水到渠成地成了晋国的执政。”
  子贡刚说到此,冉求又迫不及待地问道:
  “为什么说‘铁之战’是赵简子政治生命的转折点呢?”
  子贡看了看冉求,又看了看老师与诸位师兄弟,然后从容说道:
  “其实,‘铁之战’乃是晋国内部斗争的延续与延伸。由于赵简子得到晋侯的支持,使范氏与中行氏在权力斗争中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于是,他们便联合郑国与齐国进攻赵氏。这样,原本是晋国六卿之间为了利益与权势而进行的战争,便扩大为郑、齐、卫、晋等国之间的混战。因为当时流亡于晋的卫太子蒯聩事实上也参与了战争,他是帮助赵氏攻打范氏与中行氏。”
  “结果呢?”冉耕急切地问道。
  子贡继续说道:
  “由于郑、齐两个大国参战,表面是支持范氏与中行氏对付赵氏,实际上有着自己的政治利益与争霸目的。因此,‘铁之战’一开始,赵简子率领的军队处于弱势。但是,在形势非常危急之时,赵简子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并在军前当众起誓说:‘昔范氏、中行氏逆天命,滥杀无辜,欲擅权而弑晋侯。晋侯赖郑之助,性命得以保全。而今,郑国无道,弃晋侯而助逆臣,所以,我等决定顺天意,听君令,张扬德义,一雪国耻。今日之战,若战而胜之,上大夫得县,下大夫得郡,士得良田万亩,庶人工商业者皆可为官,奴隶则可获自由。若战而不胜,我愿受绞刑。死后以下卿之礼葬之,棺无外椁,运棺之车无饰,不葬赵氏祖茔,以辱先祖之名。若战而胜之,亦愿受国君处分。’结果,全体将士深受鼓舞,一鼓作气,打败了范氏、中行氏与齐、郑联军。”
  孔丘点了点头,又扫视了一下其他弟子。
  子贡接着说道:
  “赵简子执政后,不出一个月就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政治上,赵简子礼贤下士,选贤任能,重用尹铎、史黯、窦犨等人。并且虚心纳谏,鼓励与表彰敢于犯颜直谏之臣,痛斥唯唯诺诺之士。经济上,赵简子革新田亩制,改原来六卿‘百步为亩’旧制,实行以一百二十步为宽、二百四十步为长的田亩制,同时减轻赋税,深得民众拥戴。军事上,奖励军功,以功释奴,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子贡说到此,孔丘接口说道:
  “晋有赵简子,实乃国之大幸也!今吾意已决,往晋投奔赵简子矣。”
  于是,师徒立即准备,收拾行装车辆。第二天一大早,告别了璩伯玉,便急急出发了。
  可是,行行重行行,昼行夜宿,师徒十余人走了近半个月,正准备渡过黄河进入晋国境内时,却无意中在渡口听一位刚从晋国来的人说到赵简子刚刚杀了窦犨和舜华两位贤臣的事。这让孔丘顿时如腊月里喝冰水,心里凉透了。站在黄河渡口,望着滚滚而去的黄河之水,孔丘不禁悲从中来,喟然长叹道:
  “河水滔滔,汪洋恣肆,多美啊!可惜孔丘不能渡过这条河了,唉,这都是命啊!”
  子贡见孔丘无限感伤的神情,连忙趋前问道:
  “敢问先生,您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啊?”
  孔丘看了一眼子贡,又望了一眼宽阔的河面,长叹一声道:
  “窦犨鸣犊与舜华,都是晋国有才有德的大夫啊!赵简子政坛立足未稳时,全仗此二位相助。如今执政得志,便杀了他们,这让人作何感想呢?我听说,一国一地之人,若无仁慈之心,虐杀动物残忍到剖腹取胎的地步,则麒麟不至其郊;若是为了获鱼,而排干湖水,不分大小,一网打尽,则蛟龙不处其渊;若是为了捉鸟,而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其邑。何以然?君子讳伤其类,不愿受到同样的伤害啊!鸟兽对于不义之人,尚且知道避而远之,何况是人?”
  说完,孔丘掉头便走,回到邹歇息。感伤之余,作《盘操》琴曲以悼念窦犨鸣犊与舜华。
  悲伤、感伤了几天,孔丘不得不面对现实,不得不考虑接下来的去向。经与众弟子商量,决定先往曹国,然后再到宋国,毕竟那是自己的祖国。
  可是,师徒辗转到了曹国,曹国之君却不予接见,而且对他们非常不礼貌。孔丘感到非常失望,觉得这个国家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决定立即转往宋国。但是,子路提出了反对意见,道:
  “上次到宋国已被桓魋所暗算,现在再往宋国,岂非自投罗网?”
  孔丘不以为然地说: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时,为师是因为没有见到宋君。如果见到了宋君,有宋君的庇护,谅他桓魋也不敢加害于我们师徒。此次,为师首先就去拜见宋君。若宋君礼遇,授我以官职,则桓魋无奈我何。若不如意,我们立即离开。桓魋见我们并无留在宋国之意,必不起加害我辈之心。”
  众弟子虽然不以为然,但目前亦别无其他出路,只得随孔丘再次前往宋国。可是,没等孔丘师徒进入宋国之都,桓魋就已侦知他们动向,立即暗中派出众多杀手尾随孔丘师徒。一天傍晚,子路偶然到野外出恭,发觉住店周围出现了约有几十个行动可疑之人。这引起了他的警觉,立即回到客店向孔丘报告,并建议孔丘掉头离开宋国,不要再进宋国之都了。
  孔丘召集众弟子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往郑国去,明天一早就出发。可是,睡到半夜,突然听到门外有一阵阵的脚步声,杂乱而急促。子路起来,从门缝里往外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帮不明身份的人已经包围了客店。于是,子路立即叫醒大家,跟孔丘商量了几句,大家便立即准备突围,约定若路上走散,就在郑国之都的东门会合。
  安排妥当后,子路持剑断后,让大家从后窗逃跑。还好,在夜色的掩护下,大家都从客店突围了出来。但是,经过一夜狂奔,子路发现许多人都走散了,包括孔丘。
  子路无奈,只得集合了子贡、冉求、颜回等几位师兄弟,按照事先约定的计划,前往郑国之都。因为他想,既然公良儒、冉耕等人都没见,大概是与老师在一起。有了公良儒、冉耕等人保护老师,老师就不会有性命之忧。
  经过近半个月的奔波,子路与子贡、冉求等人终于到了郑国之都。一到郑都,子路与子贡等人就按照在宋国突围那夜的约定,到郑都东门去找老师孔丘及其他师兄弟。等了三天,陆续等到了冉耕与公良儒等师兄弟,但却没见老师孔丘。大家一合计,开始着急了。
  正当子路等人焦急万分时,第五天有人告诉子贡说:
  “东门外有一个老头,身高九尺六寸,眼眶平正而长,额头高而突起。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但是,自腰以下则比禹短了三寸。看他疲惫失落、东张西望的样子,就像是一只丧家之犬。”
  子贡立即告诉子路等众位师兄弟,大家立即分头前往东门去找老师。果不其然,在东门口,大家找到了孔丘,却见他穿的不是以前穿的衣裳,而是老农穿的衣裳。众弟子一看,知道老师这是微服逃到郑国的。于是,很多人都心里一酸,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大家接到孔丘,并将他安顿到郑都一家客舍后,子路侍候他洗了个澡,换了一身衣裳。然后,出来与众弟子相见。师徒十余人又开始有说有笑起来。说着说着,子贡突然忍不住将当日东门所遇到的事,以及那位告诉他消息的人所说的话告诉了孔丘。
  众弟子都认为子贡平时说话都很得体,今日说话太过唐突了,让老师太没面子了,老师肯定会生气的。正当大家都很着急时,孔丘却呵呵一笑道:
  “那人说得很对啊!他对我形貌的描述未必尽是,但他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一点没错啊!一点没错啊!”
  虽然孔丘有雅量自我解嘲自己的困境,但郑国之君却无雅量接纳他在郑国为官,这再次让孔丘感到失望与沮丧。
  走投无路之下,他只得再带着弟子们黯然离开郑国,往陈国而去。
  





上一本:72件最有意思的中国书法 下一本:易水悲风:刺客荆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镜花水月:游士孔子的作者是吴礼权,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