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老北京:变奏前门


作者:徐城北     整理日期:2014-08-30 09:37:04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前门虽小,可观万象。从明成祖朱棣建北京城,到八国联军的炮火、慈禧光绪的仓皇弃城,直到解放军穿过前门大街……前门始终是北京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作者紧扣“变奏”二字,透过前门的变迁,揭示老北京的历史和变化。前门在军事地位、商业地位、行政区划上的变迁,乃至在老北京人心理位置上的变迁等,折射出一个处于不断变化、进步中的老北京。作为“老北京”三部曲的压轴之作,本书力求创新和突破,在内容上从纵横两条线展开:纵,即时代的变迁;横,即列举了国内及世界其他名城。视野已越过前门、北京乃至中国,旁征博引,蔚为大观,令人眼界和思维豁然开朗。
  作者简介:
  徐城北1942年出生于重庆,三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965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京剧文化和京城文化,已出版各类著作近百部,主要作品有《老字号春秋》、《品戏斋夜话》、《京剧与中国文化》、《中国京剧小史》及《梅兰芳三部曲》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变奏的世界
  音乐中的变奏
  大地上的变奏
  都城里的变奏
  心灵中的变奏
  第二章前门忆往
  曾是“南大门”
  外城的建立
  会馆与火车站
  庚子之变
  说不尽的戏园子
  老字号鳞次栉比
  “沦”为文化古城
  终于和平解放自序第一章变奏的世界音乐中的变奏大地上的变奏都城里的变奏心灵中的变奏第二章前门忆往曾是“南大门”外城的建立会馆与火车站庚子之变说不尽的戏园子老字号鳞次栉比“沦”为文化古城终于和平解放进入了新时期第三章前门区与前门人刻意说“城区”前门人的扮相前门人的内心前门人的视野前门人的希冀第四章国内名城的“准前门”天津的“劝业场”南京“夫子庙”苏州“观前街”上海城隍庙第五章世界名城文化巡礼日本京都好运气巴黎的旧与新华盛顿建城轶事巴西迁都的大手笔第六章面对新时期纵横交织“大”了北京前门:何止是交通拥挤中轴线与中轴带由前门举一反三结束语还说变奏前门大事记徐城北的身份不好“界定”,京剧研究完了又研究老字号,老北京研究完了又开始研究新北京。——《大河报》自己每天置身于高楼大厦之间,目之所及,到处是钢筋水泥铸就的灰色的城市森林,自觉新城市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从而触发了他对城市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太原日报》徐城北是个“活掌故”,随口就是一段掌故。——《山西晚报》l前门人的扮相本来打算写成前门人的“相貌”,然而“相貌”是先天的,前门人千千万万,不会有两个人的相貌完全相同。但“扮相”就不一样了,它有后天装饰的成分。如果这种装饰在许多人身上不谋而合,那就更不是偶然的了。清咸丰初年,从山东到北京的土路上,走来一个穿着粗布短衣短裤、用一根布条系着辫子的农民青年,他是从家乡闹灾出来逃难谋生的。十年后,他回山东老家探亲,这回扮相全变了——头戴青缎瓜皮小棉帽,身穿深蓝春绸棉袍,外罩青缎马褂,脚蹬青织贡呢厚底“老头乐”棉鞋。原来,他进京是接替父亲的。苦干了十年,把原来父亲手里的那个酒摊,办成“正阳楼”小酒馆。如此发展中自然赚钱不少,他本人也就成为“前门人”的一族。他回老家确有“衣锦还乡”的意思,待回京时还带上了几个叔伯兄弟,随后又创办了“正明斋”饽饽铺,生意特火,就又办了几个分店。他这几个叔伯兄弟初来之时,和他当年逃荒来京时的打扮差不多;等以后买卖发了,这几个人再回老家,浑身上下可就华贵起来。北京前门的繁荣确有诸多外地人(以山东和河北人为多)的贡献,他们特别能吃苦。北京本地中下层人的劳动也不可抹杀,吃苦精神较外地人略差,但钻研精神略强。由于这两类人结合,使得前门地区涌现出若干小买卖和小铺子。他们干到相当程度之后,如何继续下去,他们自己也不免有些惶惑。这时,恰恰一些宫廷资本或官僚资本走马出台,他们的介入对前门下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介入一是拿出足够的资本,二是派出得力的人。宫廷人物和官僚士绅另有豪宅,但其代理人是住在前门的,外界对他们的扮相则有如下的归纳:“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显然,这样的前门人高于昔日的前门人,其劳动的智商和科技的含量也高,当然不否认其中的剥削。但不论怎么说,正是这样三个来源、两个层面的前门人,共同造就了昔日前门商业区的兴盛。前门人的希冀前门人有希冀吗?当然会有,但也不大。前门人最希冀的,就是天下太平,希冀“现有的前门”永远当好“前门”,希冀现有的社会秩序能够传延到千秋万代。自己求得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够了!然而现实连这点可怜的要求也不肯满足。真弄不懂,庚子年(1900年)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故:先是义和团的进京,一进京城就到处设坛,在前门外的打磨厂日夜不停锻造刀枪。反洋人当然无妨,即使在大栅栏放火烧西药房也无妨,可为什么不小心点,以至大火烧起来后就不能控制,以至烧了大栅栏整条街,让我们多少家买卖都片瓦无存!你们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可我们干了几辈子挣下的这点财产,在一眨眼间就灰飞烟灭了。您哪倒是英勇不怕死,可我们想哭都没有哭的地方!你们这一来,正好给外国人报复的机会——他们乘坐火车,如此轻易就进了北京!洋人在天坛中支起大炮,几发炮弹就把前门楼子给崩塌了!对此,权高位重的“两宫”是看不见的,他们刚听说洋人来了,就慌不迭地逃跑去了西安!这皇家的威风何在,体面何存?后来,皇家和洋人的和议已成,北京终于安定下来,“两宫”安然返回,前门楼子临时扎了个假的,尽管外边好看,可终究是个“花架子”啊。真给中国人丢脸!……这都不说,前门立刻修了火车站——这事儿的好与不好,真得等到事后才能知道。表面上,外国的火车呜呜叫唤着开进前门,有点丢失大清朝的脸面。但没想到,外地人进京城还真是方便了。前门的热闹陡然增加了多少倍!前门人暗想:要是洋人不直接打进北京,兴许开设火车站的时间还得晚上多少年呢!——刚这么一想,心中不禁连声暗叫:不好,这么想可是“罪过”!清朝离去,军阀时代开始。前门大街上的旗帜三天两头更替变异,箭楼上的大字标语和权贵画像也再三挂了摘,摘了再挂。然而前门人视而不见,他们低头走路,不该打听的事儿不去打听——您不见茶馆中和店铺里,到处都张贴着“莫谈国事”的标语吗?尽管如此,前门人心里还是暗暗希冀:仗不要再打了,实在要打,就到南边去打吧——让古老的北平过两天安生日子吧!前门人想归想,他们不能对此有什么主动的作为。没多久,他们发现北平城在不知不觉间产生变化——内城中的王府井兴起了,那儿成为新北京城第一繁荣的商业区。真正有钱有势的人,都开始朝那儿跑了,都开始对自己不屑一顾了!!当然,也还有稍稍感到欣慰的事,那就是“老北京”对自己的旧情不减,总还把前门当作一个可以寄托悲哀的地方。前门人回顾到这里,无奈之中叹了口气。想躲政治,但政治经常找上门——就像后来的国共两党纷争不休,自己究竟站在哪边好呢?最初,国民党明显势力大,咱就偏袒些国民党;后来,两边基本摆平了,共产党甚至包围了北平城,北平城的商会(其中基本上都由前门人组成)发表声明,希望两边别再打了,好好举行“和谈”。没想到这么说了没几天,傅作义就放下了武器,解放军就进了城!早知道这样,咱这话还不如不说呢!幸好这回不像八国联军当初那样,城里秩序非常稳定。前门人仰望了一下箭楼——一点没变。看来,今后要跟着变的,倒是咱自己了!
  





上一本:中国共和那一天 下一本:说南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老北京:变奏前门的作者是徐城北,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