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


作者:陶短房,雍容     整理日期:2014-08-19 13:16:23

本书起于王莽建立大新王朝,终于汉末群雄逐鹿。全书犹如一部好看的电视连续剧,有前奏,有冲突、有高潮,将王莽的阴柔内敛,刘秀的忍辱负重,曹操的的雄才大略,董卓的有勇无谋,太监的专横跋扈写的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本书汇集了最新考古发现及历史研究成果,挖掘出历史细节,还原了事件现场,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和普通历史爱好者国史读本,本书脉络清楚,文字生动,语言活泼,却又不失正史的严谨,读来别有趣味,足以补教科书呆板教条的不足。乃至很多上班族读了本书后,狂呼:“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精彩,要是教课书都这样写,当年考试早就及格了!”
  作者简介:
  陶短房 
  知名专栏作家,评论人。涉猎范围颇广,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历史……都颇有研究。曾参与《太平天国通史》编写工作,小说《诅咒》入选《华文2005年度最佳小说选?最佳网络小说》,并作为古体诗词代表被选入《中国网络诗人100家》。雍容
  本名林慧莹,福建泉州人,1976年生,199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泉州第五中学教书。现在新加坡从事华文教学交流。著有作品集《采采女色》。
    
  目录:
  第一章一心想“做旧”的大新王朝
  一他曾被当做汉朝的救星
  二改朝换代,代价不过是玉玺的一个角
  三一心“做旧”的新皇帝
  四讨伐匈奴的进行曲
  五赤眉和绿林
  六王莽的最后一把匕首
  第二章汉王朝的死而复生
  一刘秀原来不止一个
  二老实人的第一次勇敢
  三忍字头上一把刀
  四刘秀终于做天子
  五既得陇,复望蜀
  六以柔道治天下
  七艰难的复兴之路第一章一心想“做旧”的大新王朝
  一他曾被当做汉朝的救星
  二改朝换代,代价不过是玉玺的一个角
  三一心“做旧”的新皇帝
  四讨伐匈奴的进行曲
  五赤眉和绿林
  六王莽的最后一把匕首
  第二章汉王朝的死而复生
  一刘秀原来不止一个
  二老实人的第一次勇敢
  三忍字头上一把刀
  四刘秀终于做天子
  五既得陇,复望蜀
  六以柔道治天下
  七艰难的复兴之路
  第三章从谦逊外戚到跋扈将军
  一樊、阴、郭、马,谦虚低调背后的隐患
  二战斗的外戚:第一次窦家时代
  三忍成气候的邓家
  四昙花一现的阎家和太监的第一次发威
  五跋扈将军梁冀
  第四章太监当家的时代
  一五个不能传宗接代的侯爵
  二中国最早的“党”和第一次“党锢之祸”
  三当外戚成为希望
  四名气这个东西:第二次“党锢之祸”
  五胡广和段颎
  六一蟹不如一蟹
  第五章黄天没立,苍天却真的死了
  一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二从州刺史到州牧
  三宦官和外戚的末日
  四董卓进京
  五从长安到许昌
  六武帝不武文帝不文
  附录中外历史大事对照表比专业更通俗、比戏说更靠谱,史上最正史、最好读的中国历史通俗读本“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精彩,要是教课书都这样写,当年考试早就及格了!”这套青年国史读本笔法上继承了《上下五千年》的风骨,叙事明快而不轻浮,深刻而不陈腐,看起来行云流水,毫无滞涩。尤为难得的是,在保持风骨的同时,书中还能看到一些近年来才有的研究成果,算得上是与时俱进。作者就像是个循循善诱的历史老师,拿出了说书人的劲头,娓娓道来,妙趣横生。一直至全书翻完,读者才会惊觉这原来是一堂历史课。
  ——著名作家马伯庸像讲故事一样为读者展现了夏商西周三代至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历史脉络的宏观叙事,交融着具体的人物、事件与典故,引人入胜,如数家珍,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生动而不戏说,质直而不鄙俚,是近年来通俗历史读物中的佼佼者。
  ——清华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教授张国刚太监的第一次发威
  刘肇能够从窦宪手里夺取权力,宦官就出了大力,但当时立功的几个宦官还比较规矩,像郑众主动推辞了封赏,而蔡伦则更多因为造纸而出名,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还充当过皇帝鹰犬,迫害过无辜的妃子。但李闰、江京他们几个就不同了,为了把持朝政,他们和王圣母女沆瀣一气,把朝政搅得乌烟瘴气,许多正直的大臣,像杨震,以及杨震的学生,大科学家张衡,都不断上书劝谏,但刘祜根本不听。公124年,太监樊丰等人擅自动用公家财物,并强占老百姓田宅,为自己修建坟墓、别墅和园林,杨震再次上书劝谏不被采纳,愤然自杀。
     刘祜当然不会只信用宦官、奶妈,他也有他的外戚集团。他的皇后叫阎姬,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阎姬有几个弟弟阎显、阎景、阎耀、阎晏,在邓绥专权的时候,原本要么是继承了祖上爵位的光杆少爷,要么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但在刘祜亲政后第二年,他们就都当上九卿、校尉这样的大官要职,连还没成年的儿子们也纷纷挂上黄门侍郎的头衔,穿上了官服。
  东汉此前已经出现过好几个外戚家族,尽管他们有的低调,有的专权,但普遍都有一定治国才能,可阎显他们几个却纯粹是少爷秧子,除了争权其他什么也不懂,他们跟江京、李闰、王圣母女勾结一处,就打起了皇太子刘保的主意。
  原来阎姬也没有儿子,皇太子刘保是一个姓李的宫女所生,阎姬害死了李宫女,把刘保当做自己的养子,到公元124年时已经10岁。
  刘保也有自己的几个亲信,像奶妈王男,厨师长(厨监)邴吉等,王圣、江京这些人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自己最清楚不过,他们生怕刘保日后即位,让王男、邴吉来个新人换旧人,就不断怂恿阎姬、阎显,劝他们废掉刘保。    阎姬、阎显一听就心动了。
  他们心动,是因为想起了邓绥—邓绥为什么不立刘胜,却要立刘隆,不就是因为刘隆年纪更小,邓家可以趁机多把持几年朝政么?如今刘保这个宫女的孩子已经10岁,就算皇帝活不多久,阎姬有太后临朝的机会,又能风光几年?
  公元124年阴历八月,阎家和江京、李闰、王圣母女先对王男、邴吉下手,将他们杀死,随后就编造谗言,污蔑刘保行为不端,信以为真的刘祜下诏,把太子刘保废为济阴王。许多大臣争相为太子鸣冤,负责司法的廷尉张皓指出,根据典籍上的规定,15岁以下的孩子属于未成年人,就算有错也不该追究本人,废黜太子于理不合。
  这下反倒把刘祜给惹火了:什么,未成年人犯错不怪本人,那怪谁?难道怪当爹的不成!他把心一横,派太监威逼恫吓,硬逼着大臣们闭嘴,死活不肯闭嘴的几位,都让他给罢官撵回了原籍。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第二年三月,正在宛城巡游的刘祜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急忙赶回洛阳,两天后就病死在叶县,年仅32岁。
  阎家姐弟和江京、李闰等太监这下可紧张了:刘祜只有刘保一个儿子,眼下皇帝突然驾崩,又没立遗嘱,不管刘保是不是太子,继承皇位都是顺理成章,一旦如此,日后刘保长大,能不找他们算账么?
  他们打定主意,就秘不发丧,对外宣称“皇帝病重”,让太监、宫女每天照旧送饭、问安,好像刘祜没死一样,然后下令昼夜兼程,只花了4天时间回到洛阳,假称刘祜遗嘱,立远亲刘懿为太子,第二天,宣布刘祜驾崩,立阎姬为皇太后,封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下令不许刘保参加葬礼。
  刘懿同样是个小孩子,岁数恐怕比刘保还小,又是远亲,对他的即位,大臣们大多不服气。可政治目光短浅的阎家姐弟居然一点没察觉到危机他们竟开始琢磨起内讧来。
  原来阎显兄弟几个跟王圣母女产生了不和。王圣母女经常打着皇帝旗号外出“公干”,沿途征调民夫,勒索供应,弄得民不聊生,因为她们是“天使”,诸侯王、侯和地方官都不敢得罪,以至于要跪接跪送,这让阎显兄弟分外嫉妒。不仅如此,刘祜生前封了一个大将军,是娘家亲戚耿宝,王圣母女和耿宝交往密切,这也让阎显觉得不安,生怕这两股势力勾结起来,对阎家不利。
  原本王圣母女和宦官们是统一战线,但此时因为争权,宦官们发生了分化;樊丰等几人依附王圣母女;而李闰、江京等人则和阎显串联起来,不断怂恿阎姬对王圣母女和樊丰等人下手。
  这年四月,阎氏、李闰、江京等突然行动,以“更相阿党,互作威福”的大逆不道罪名,将耿宝、樊丰、王圣母女等统统逮捕,樊丰等人被杀,耿宝自杀,王圣母女则被流放到雁门关外。
  政治斗争的胜利并没能让阎氏高兴太久。这年十月,年幼的刘懿突然重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
  这下老问题又来了:最合法的继承人仍然是刘保,可是阎家得罪刘保已经两次,仇深似海,怎么敢让刘保当皇帝?
  阎显和江京一合计,决定故技重施,再来个秘不发丧,同时下诏,让各诸侯王把自己的幼子都送到洛阳来,打算从中选出合适的、容易操纵的小皇帝后再发丧。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不是在容易封锁消息的路上,而是在耳目众多的皇宫里,担任中常侍的宦官孙程早在刘懿病重时就已经给刘保等人通风报信,串联了王康等十多个太监,打算一旦刘懿去世,就立即扶立刘保,除掉阎家姐弟。
  十一月初,太监们确信刘懿已经死去,就偷偷在皇宫内西钟下会盟,发誓除掉阎氏、扶立刘保。两天后,洛阳附近发生大地震,朝中人心惶惶,这天夜里,江京、陈达、李闰、刘安等主管太监都聚集到“省门”(大臣办公场所的外门)下值班,孙程、王康等人趁机起事,突袭兵杀死了江京、陈达、刘安,唯独留下一个李闰。
  原来李闰掌管过禁军,在皇宫内有一定威信,孙程等人觉得与其杀掉他,不如逼他一起起事,利用他的声望号召更多的支持。他们用刀逼着李闰领头,就在西钟下扶立刘保为皇帝,就是后来所称的汉顺帝。
  大臣们原本就不满阎氏、江京等人,听说刘保即位,纷纷入朝保护,虎贲、羽林等亲兵也倒戈投向刘保。
  这时天已经快亮了,阎显正在宫中和阎姬议事,见宫门都被倒戈的将士封锁,对方声势浩大,一时不知所措。宦官樊登劝阎姬以太后名义下诏,命令统管越骑(汉武帝时成立,系归附的原南越精锐武士后裔)和虎贲的将军冯诗、阎崇反攻刘保。
  阎显把冯诗诓骗进宫,让阎姬以“捉住刘保封万户侯,捉住李闰五千户侯”的重赏,诱使冯诗服从指挥。冯诗假装答应,借口所带人马太少,征得阎姬许可出宫调兵,一出宫门,就杀死负责监视他的樊登,带领本部人马回军营死守。阎显的弟弟阎景担任卫尉,手握兵权,闻讯集合了一些人马前来,半道上就被羽林将士打成重伤活捉。
  这下阎显成了孤家寡人,第二天天一亮,孙程等人就拿着刘保的圣旨冲进皇宫,把阎显和他的两个弟弟逮捕,把阎姬迁到离宫。不久,阎显四兄弟都被处死,阎氏全家被流放,阎姬虽然保住了太后的称号,却只能苟延残喘,第二年新年刚过就离奇死去。
  阎姬姐弟空有仿效其他外戚专权的野心,却完全不具备相应的政治能力,最终引火烧身,阎显虽然短暂专权,但专权期间不但有宦官等牵制,且一直没获得标志性的大将军称号,因此严格地说,他们的专权只是昙花一现。
  阎氏的兴衰可谓“成也太监,败也太监”:他们靠了江京、李闰才得以掌权,又因为孙程的暗算和李闰的背叛而垮台。
  尽管此前宦官也曾登上政治舞台中央,但大多是扮演配角,这还是他们在东汉政坛首次真正发威。
  ……





上一本:赤帝的子孙们:西汉王朝 下一本:照照历史的镜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的作者是陶短房,雍容,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