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消失古国全知道


作者:张超     整理日期:2014-08-19 12:38:20

在五千余年的悠悠历史中,中华大地上经历了太多的王朝更替,在中原王朝的分分合合之中,一些边陲小国相继消失了,一同逝去的还有它们的浪漫传奇和人类的文明。历朝历代的史学家们都争相记录中原王朝的历史、文明,却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同样为华夏文明做出贡献的小国。
  本书独辟蹊径,不写中原王朝的繁华,只试图从历史的片片残骸中拼凑出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璀璨夺目的文明古国。在这里,你能够见到沉睡了千年的楼兰美女;在这里,你能够看到赫赫有名的“汗血宝马”;在这里,你能够听得到宛转悠扬的龟兹乐曲;在这里,你能够看得到流传至今的胡旋舞蹈。拭去历史的尘埃,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尘封千年的古国历史吧!
  作者简介: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从事过记者,编辑工作。资深的图书策划人,在心理学、社交、励志、经管等方面比较擅长。主要作品有:《不计较的活法》、《弘一法师:淡定的智慧》、《静心的活法》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篇西域古国全知道:昔日大漠孤烟中的繁华
  大漠孤烟显苍茫,西域古城放光芒;楼兰美女现人间,东方庞贝引端详;西夏帝国振中原,车师小国战连连;汗血宝马今何在,龟兹音乐伴耳旁;高昌贯穿吐鲁番,乌孙外交女儿郎;于阗奏起万方乐,千年古国现辉煌。
  ◇楼兰古国
  大漠旧影今何在
  ◇精绝古国
  沧海一粟的小国
  ◇吐谷浑古国
  曾与唐朝并足鼎力的青藏草原王国
  ◇西夏古国
  一个盛名犹在的王朝
  ◇车师古国
  饱受战乱的国度
  目录:
  
  第一篇西域古国全知道:昔日大漠孤烟中的繁华
  大漠孤烟显苍茫,西域古城放光芒;楼兰美女现人间,东方庞贝引端详;西夏帝国振中原,车师小国战连连;汗血宝马今何在,龟兹音乐伴耳旁;高昌贯穿吐鲁番,乌孙外交女儿郎;于阗奏起万方乐,千年古国现辉煌。
  ◇楼兰古国
  大漠旧影今何在
  ◇精绝古国
  沧海一粟的小国
  ◇吐谷浑古国
  曾与唐朝并足鼎力的青藏草原王国
  ◇西夏古国
  一个盛名犹在的王朝
  ◇车师古国
  饱受战乱的国度
  ◇大宛古国
  汗血宝马的故乡
  ◇龟兹(qiūcí)古国
  艺术家眼中的“第二个敦煌莫高窟”
  ◇高昌古国
  吐鲁番不寂寞的古老王国
  ◇乌孙古国
  流血的天堂
  ◇于阗古国
  大漠边缘的万方乐奏
  第二篇西南古国全知道:边陲映射不朽的传奇
  硝烟四起,风吹去,千年悠悠古国。金庸笔下,大理国,南诏精神延续。夜郎自大,口出狂言,令后人汗颜。文成入藏,力保盛世大唐。
  遥想古格当年,繁荣昌盛,独霸一方。西南庸国,百年间,风云瞬息万变。历史重温,古蜀象雄,岁月无情,多少繁盛埋葬!
  ◇大理古国
  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古蜀王国
  鲜为人知的国度
  ◇夜郎古国
  因“夜郎自大”而尽人皆知的古国
  ◇古格王朝
  一个最接近天空的神秘古国
  ◇象雄古国
  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大国
  ◇吐蕃古国
  格桑漫野的王国
  ◇南诏古国
  多民族聚居的边陲小国
  ◇庸国
  开启中国古史宝藏的国度
  第三篇漠北古国全知道:草原上传来铁蹄声
  匈奴铁骑出草原,靺鞨民族站海边。契丹建国开疆域,东胡遗址显神奇。乌桓引得曹操恨,夹缝之中难生存。鲜卑命运今何在,且听漠北铁蹄声。
  ◇匈奴古国
  称霸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
  ◇渤海古国
  毁于一场大火的国度
  ◇契丹古国
  一个彪悍勇猛的国度
  ◇东胡古国
  翱翔在科尔沁草原上空的雄鹰
  ◇乌桓古国
  雄风威震中原的“天下名骑”
  ◇鲜卑古国
  引人遐思的游牧部落
  ◇通古斯古国
  谜一样的古国
  第四篇南蛮古国全知道:荒茫之地诞生的文明
  九黎大联盟,联盟出三皇;东夷穿梭夏商周,融为华夏族。良渚玉放光,闽越何处藏?南越王墓多豪华,故地见端详。
  ◇九黎古国
  生存在传说中的古国
  ◇东夷古国
  古老的东方帝国
  ◇良渚古国
  无限风光背后的记忆
  ◇闽越古国
  烟瘴深处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南越古国
  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国度
  参考文献
  精绝古国
  沧海一粟的小国
  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沉睡着诸多鲜为人知、神秘的古国、部落遗址,尼雅就是其中之一。尼雅古城遗址位于尼雅河下游地带,是远古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所在地。其中心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因其遗址保存完整,房屋和一些生活物品保存完好,因而被称作“东方庞贝”。精绝国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与中原往来密切,但是在公元3世纪以后突然就消失了。为了探寻尼雅遗址的秘密,考古学家们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研究。
  幸运的斯坦因
  发现精绝古国的是饱受争议的斯坦因,崇拜他的人说他是伟大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厌恶他的人说他是可耻的强盗。匈牙利籍的斯坦因一直想要加入英国国籍,剑桥大学毕业后更是坚定了这一想法。随后他放弃了匈牙利国籍,并开始疯狂地探险发掘,他将大批的文物送到大英博物馆,并因此达成了心愿。
  斯坦因不同于其他的探险家,他除了具备强壮的体格和坚韧的毅力以外,还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剑桥大学所学的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让他对文物有灵敏的嗅觉,每次探险都不会空手而归。
  精绝古国1901年1月,斯坦因来到了和田以东的克里雅,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年轻人,并从年轻人的手中得到了两片刻有佉卢文的木板。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这次又要有大的发现了。随后斯坦因高价买下这两块木板,并且让年轻人给他做向导,带着他的探险队向神秘的古城走去。
  不过探险队的这些人对于向导描述的那样大的遗址来说显然不够用。于是斯坦因打算雇用一些当地人,起初没人敢受雇,因为在当地人眼中深入大漠无疑是去找死。斯坦因的雇佣金一再提高,最后又通过当地官府的催逼,终于凑够了人数。斯坦因率领着这支考察探险队沿尼雅河向北进发,一连走了几天。正当斯坦因对这个传说中的古城有所怀疑的时候,向导终于找到了它。斯坦因觉得这座古城遗址的价值要在丹丹乌里克遗址之上,他赶忙把这一天记在了笔记本上:1901年1月27日。
  就这样斯坦因凭借着运气和敏锐的嗅觉发现了沙漠中的古城,由于古城位于尼雅河下游岸边,斯坦因给他定名为尼雅遗址。斯坦因当时还不知道自己打开了一个古国的大门,这个发现此后让他名声大振。死亡之海中的“东方庞贝”
  尼雅遗址初入这座古城的时候,其完整的保存让斯坦因和他的探险队都甚为震惊,这里似乎从来都没有被遗弃过,千百年过去了,一切都恍如隔日。
  只见路边的房门都敞开着或者半敞着,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走出人来。在一间房子里面,一架纺车被安放在土台上,上面还搭着一条线,让人感觉女主人一会还会回来把这条线继续纺完。斯坦因还在一个粮仓里面发现了橙黄色的谷子。有一堆书简被整齐地码放在墙边,仿佛正等待着主人的翻阅。这里的一切都给人一种人们刚刚离开的感觉,又好像是整个城市突然进入了睡梦中,一切都被定格在入睡前的一刻。所有的人都放慢了脚步,生怕惊醒了这座古城。
  庞贝古城遗址这里的情形不禁让斯坦因想起了欧洲的庞贝城。庞贝是意大利沿海地区的一座著名古城,位于维苏威火山西南麓。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大量的火山灰铺天盖地地将庞贝城吞没。直到1748年一位农民在给葡萄地除草时才意外地将其发现。当考古学家把这座古城清理出来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发现庞贝城仿佛被定格在被岩浆掩埋的那一瞬间。
  于是,斯坦因称呼尼雅遗址为“东方的庞贝城”。这座古城的中心有一座高大的佛塔,其余的建筑都分散在佛塔周围,整个遗址呈带状南北延伸25公里,东西布展5~7公里。在这片遗址中,除了房屋和佛塔之外,还有墓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
  短短16天的发掘,斯坦因和他的探险队一共挖出了12箱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全部被运往伦敦。和斯坦因预计的一样,这批文物首先震惊了英国,接着轰动了欧洲。最后,全世界的人们都被斯坦因所说的“东方的庞贝城”所迷住了。
  斯坦因前后共四次来到尼雅遗址挖掘。在尼雅共记录、发掘遗址41处;带走佉卢文和汉文书约1012件;金、银、玻璃、漆器、木制品、纺织品若干;工具、生活用具、文具和乐器等若干。
  精绝古城
  精绝国遗址当时法国探险家戈厄纳在尼雅河流域的尽头探险考察,他要寻找一个叫做精绝国的西域古国,但是没有找到。斯坦因从地理位置和文物年代推测,尼雅遗址应该就是戈厄纳苦苦寻找的精绝国的遗迹。
  斯坦因回国后,把自己从尼雅遗址中盗走的文献整理发表。恰巧其中的汉文简牍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看到。王国维根据简牍上的“秦始五年”字样以及自己丰富的学识,并参照中国历史记载的蛛丝马迹,以及古时的于阗国(今和田)与各国的地理位置、路程,认真梳理考释后断定:尼雅古国就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随后王国维发表了论文《流沙坠简》,其中称尼雅遗址在汉朝的时候被称作精绝国,这一论断肯定了斯坦因的推断。
  1931年斯坦因再次来到尼雅,并偷挖了26枚汉代木简。其中一枚木简中有这样的记载:“汉精绝王承书从……”这七个字清晰地肯定了木简出土的废墟确实就是汉书精绝王的驻地,而尼雅遗址也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精绝国故址。
  精绝国遗址巨石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位于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骡长等。共480户,3360人,军队500人。精绝国虽然是一个如沧海一粟的小国,但是它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所。当时,尼雅城叫做尼壤,是精绝国最繁华的城市。精美的丝绸、犍陀罗艺术和佉卢文木牍,以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民居和佛塔都表明“精绝国”的经济文化水准相当高。
  精绝国后来被鄯善国吞并,精绝人成了鄯善子民。尼雅河流域被纳入鄯善王国的版图,变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改名为精绝州。后来精绝复国,在故土上仍然延续着自己的文明。西晋以后,尼雅文明逐渐衰落下去,变为没有人烟、流沙肆虐的荒漠。
  公元前3世纪前后精绝国便销声匿迹,神秘地消失了。直到1901年斯坦因初探遗迹,掳走大量文物之后,这座在沙海里掩埋千年的古城才又重新为人所关注。
  书简中的世界
  精绝古城已经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一片遗迹。如果说这些房屋、墓葬、陶罐、佛塔都是历史的见证的话,那么佉卢文书简就是这些历史的解说词,我们通过佉卢文了解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绝古国。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呢?它又向我们透露了尼雅的什么秘密呢?
  世界三大葡萄酒产区
  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刚开始是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后来传到中亚地区。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逐渐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由于佉卢文字形弯曲,读法从右至左,发音无定准,所以它也被人们叫做“驴唇文”。
  尼雅遗址中出土的佉卢文书简内容包罗万象,政治、法律、日常生活、占卜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就像一部尼雅历史的百科全书。借助文字专家的破解,我们能够得知一些当年精绝人民生活的画面。
  在尼雅,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威,由于精绝国面积小,人口少。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向国王申诉,国王也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其中,在木简中就有关于一个叫莱比亚的农民因两头牛而向国王申诉的记录,并且国王接受了他的申诉,并惩罚了偷牛的士兵。
  在木简中还有关于卖身契的内容,由此可见处在封建社会的精绝国同样摆脱不了强权和不平等的现象。除了官办的文件以外,佉卢文书简中还记载了很多有意思的事,其中一对情侣私奔的事情最为人们津津乐道。并且从这个故事的介绍中我们也能看出,在对待私通和私奔的问题上,尼雅人同当时的中原地区显然不同。既像原始社会没有封建礼仪约束,又像当今恋爱自由、开放。
  尼雅佉卢文书简就像当年历史的一面镜子,给我们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百态。难怪斯坦因在所有的出土文物中最中意这种书简,原来整个精绝古国的历史都凝缩在里面了。
  三千年前的葡萄酒
  提到葡萄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国,但是考古学家们却在出土的文献及遗址中发现早在法国出现葡萄酒几百年前,尼雅人就已经开始享用自己酿造的美酒了。尼雅人酿造葡萄酒,无论是在一百多年前斯坦因从这里挖掘走的佉卢文书简上,还是后来进入的考察队在这里出土的印花布上,都有记载和反映。
  当斯坦因首次发现这里有大量种植葡萄的遗迹时,还感到很疑惑。但是后来随着他带回欧洲的佉卢文书简不断地被翻译出来,尼雅人大量种植葡萄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书简记载了当时的尼雅人不仅酿出了葡萄酒,而且还有了分类,这显然说明当时的酿酒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了。
  在一块尼雅遗址出土的印花棉布上,人们也发现了葡萄酒的影子。虽然这块印花棉布出土时已经残缺不全,不过左下角的一幅小型菩萨像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位菩萨背后有佛光,上半身赤裸,带有项链和手镯,更引人瞩目的是菩萨手中的牛角杯。菩萨左手扶着杯颈,右手端住杯底,在牛角杯的杯口画着一串葡萄,这无疑是在告诉人们,他手里端的是葡萄酒。当年尼雅推崇佛教,菩萨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画中让菩萨端着葡萄酒杯也体现出当时葡萄酒在尼雅是多么重要。
  除此之外,在尼雅遗址的一些墓葬中也发掘出了作为陪葬品的葡萄酒。葡萄酒同织锦等其他的珍贵物品一起陪葬,说明葡萄酒当时是比较珍贵的。在佉卢文书简中也提到,葡萄酒当时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只有王公贵族能消费得起。精绝国当时曾经颁令以葡萄酒为税收上缴国库,专供王公贵族享用。佉卢文书简上还记载,当时的女子出嫁会用男方家中的葡萄园大小来衡量其家庭的富有程度。难怪尼雅遗址中会有大片的葡萄园,这在当时是纳税的保证和财富的象征。
  确认了尼雅遗址中葡萄酒的存在,也就确定了尼雅地区是全世界最早的葡萄酒发源地,而尼雅人就是最早的葡萄酒酿造者。透过那些书简的记载,我们仿佛能够看见,在面积不大的精绝国却有着大片大片的农作物和葡萄园,人们男耕女织,闲暇时还酿造美味、甘醇的葡萄酒。
  但是,随着精绝国的消失,这座古城也慢慢地被黄沙所吞噬、掩埋,他们那精湛的葡萄酒酿造技术也失传了,留给后人的只是在残缺的只言片语中找寻那曾经灿烂的葡萄酒文化。
  这里是国王墓吗
  1995年10月的一天,中日尼雅考察队在前往尼雅遗址的路上发现一个古墓群。经过初步考察,他们发现这里一共有八个古墓,编号后确定3号墓最大。
  3号墓中有一具长方形的木棺,约1米多宽、2米多长。在开棺的一刹那,现场所有的考察队员都被棺内的景象惊呆了。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锦被,颜色为深蓝色,上面还带有红、白、绿、黄各色精美的花纹。如此完整的锦被,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人们隐约可以看见锦被里面包裹着两具尸体,看样子是一座合葬墓。拿开锦被上的陪葬品便露出了上面的汉字“王侯合昏(婚)千秋万代宜子孙”。“王侯合昏(婚)”这几个字不禁让人联想到这会不会是国王的墓?墓地现场一片沸腾。
  后来,专家将棺木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他们在棺木中发现了一男一女两具尸体,并通过两人的着装判断他们的身份十分特殊。两人都穿着色彩斑斓的锦袍、锦裤、丝棉袄、绸衣、锦鞋及皮底勾花鞋。这些衣物的面料上有许多不同的图案纹样。有的织品上面还配有文字,比如:“广山”“世极锦宜二亲传子孙”“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世毋极宜二亲传子孙”等。这些织锦无论从风格、样式还是上面的汉字来看,都应该是中原所产。这样规格的织锦,不会是商品。从织锦上面汉字内容的别有所指,我们可以猜测,这是当时中原王朝赠送给精绝国的礼品,是中原王朝与当时精绝国友好相处的体现。那么接受中原礼品并将其陪葬的是什么人呢?人们自然想到了国王。
  据文献记载,尼雅地区的丧葬制度有明显的高低贵贱之分。一般的老百姓死后会被火化,而贵族则是直接将尸体放入棺中入土。如此说来,3号墓中的两具尸体一定是贵族,而且不排除是国王和王后。
  从尼雅遗址上的住房和出土的日用品来看,精绝国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同中原地区更是没法比。但是3号墓中的这些珍贵织锦就是在中原的高级墓葬中也极为罕见,墓主人的身份绝对不是一般的普通贵族。这么多的线索都指向国王墓,所以人们也就有了这方面的猜想。
  但是猜想终究不是事实,若要知道这个墓主人的确切身份还需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
  





上一本: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 下一本:大开眼界看明清共2册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消失古国全知道的作者是张超,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