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


作者:姚春敏     整理日期:2014-08-19 12:27:23

《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由姚春敏编著。
  《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简介:
  无庙不成村,庙宇是清代华北乡村常见的公共建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清代华北乡村庙宇的研究,多集中于庙宇建筑和与庙宇相关的民间信仰,成就斐然。然仅此尚未充分揭示乡村庙宇在乡村社会所处的重要位置,以及乡村庙宇与左右乡村社会运行之社会组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本书选择山西泽州为标本,以散落于泽州各个村落、散见于方志文集等各种史料中的5000余通碑刻为基本历史素材,对山西泽州乡村庙宇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山西泽州乡村庙宇中的“社庙”(包括形成原因、认定标准、发展源流、主神选择、功能特色等)、山西泽州乡村依托“社庙”的乡村社会组织“社”(包括社界、构成、功能、活动方式、与官府及他社关系等)进行了系统考察。
  泽州乡村庙宇可分村外庙宇和村内庙宇。其中,村外庙宇又分远离村落的庙宇及两村乃至数村之间的村际庙宇;而村内庙宇是透视乡村社会的重要视角,也是本书考察研究的重点。
  村内庙宇中,社庙规模最大、祀神最全,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乡民春祈秋报的中心,也是清代泽州乡村社会最重要的自治组织——“社”所依托的载体。
  “社”,最早的记载源于唐宋。金元之后,“社”从宗教组织开始向地方自治组织过渡。从碑刻可知,清嘉庆、道光之后,泽州95%的乡村,都以“社”作为地方自治组织形式。“社”利用官府的行政命令取得自身的合法性,官府也试图将“社”改造成为它在基层社会的代理人。与此同时,“社”成为乡村庙宇的实际掌控者。僧侣渐从庙宇掌管者变为“社”的雇工,清末几乎完全离开了乡村庙宇,这一趋势使得乡村庙宇的宗教性日益降低,依托乡村庙宇的“社”,实际控制着泽州基层社会的运行。
  此“社”与彼“社”的界限——社界,一般由河流、山脉、道路、树木、庙宇等区分。泽州碑刻特别是嘉庆、道光之后的碑刻,非常强调社界,这主要是因为泽州多山。富含煤、铁、森林资源,明确社界就是明确了“社”的资源范围。
  “社”,不是一些学者误认的临时组织,而是泽州乡村中具有持续数百年严格社首轮换制度的常设组织。社首基本上由社众选举产生,身份比较复杂,有相当部分属下层士绅。
  “社”,对村落实行全方位管理:处理民事纠纷、组织巡田、惩戒偷盗者、管理公产等日常事务,还主持祈雨、修庙等全村性信仰活动。“社”日常运行所需费用——社费,按“社”内人丁与地产多寡征收。
  “社”与“社”之间的交往,主要借迎神与祈雨。前者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后者不定时,三五年至十余年不等。迎神祈雨仪式本身即集中体现了“社”对聚落的管理,跨村际的仪式又同时能够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社”在社际交往中的权力斗争。
  清末民初后,随着新政的实施以及拆庙兴学运动的兴起,“社”失去了载体和生长的土壤,逐渐退出了泽州基层社会的舞台。
  清代泽州还有另外一种乡村社会组织“会”。“会”,依托社庙以外的其他庙宇,与“社”相比,“会”的组成基于自愿,不仅是一个村落的地缘组织,有时也是业缘和血缘组织。一些“会”作为“社”的分支,从属于“社”;一些“会”跨越村界甚至县界、府界,势力非常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作者简介:
  姚春敏,山西人运城人,1972年11月生。先后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清代社会史。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摘要
  代序
  绪论
  上编清代泽州的乡村庙宇
  第一章泽州庙宇的分布与种类
  第一节泽州庙宇的时空分布
  一、泽州庙宇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二、泽州府各县庙宇的分布
  第二节从碑刻看泽州的关帝庙、玉皇庙、三教堂的发展及特点
  一、关帝庙
  二、玉皇庙
  三、三教堂
  第三节从碑刻看区域性庙宇的种类与分布特征
  一、高平县炎帝庙
  二、陵川县二仙庙摘要
  代序
  绪论
  上编清代泽州的乡村庙宇
  第一章泽州庙宇的分布与种类
  第一节泽州庙宇的时空分布
  一、泽州庙宇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
  二、泽州府各县庙宇的分布
  第二节从碑刻看泽州的关帝庙、玉皇庙、三教堂的发展及特点
  一、关帝庙
  二、玉皇庙
  三、三教堂
  第三节从碑刻看区域性庙宇的种类与分布特征
  一、高平县炎帝庙
  二、陵川县二仙庙
  三、阳城县汤帝庙
  小结
  第二章泽州庙宇与村落
  第一节泽州村落的形成、发展与庙宇
  一、泽州村落的形成、发展与庙宇
  二、明清泽州村落发展与庙宇举隅
  第二节泽州村落的空间与庙宇
  一、村落外部空间的庙宇
  二、村落内部空间的庙宇
  第三节明清泽州村落庙宇的“去僧侣化”
  一、明代泽州村落的僧侣
  二、清前期村庙僧侣与“社”的和谐相处
  三、嘉庆、道光之后村落庙宇的“去僧侣化”
  第三章泽州乡村庙宇中的“社庙”
  第一节明清泽州社庙的认定标准
  一、规模最大
  二、祀神最全
  三、功能独特
  四、“社”之载体
  第二节明清泽州社庙发展的源与流
  一、泽州社庙的发展
  二、社庙群的出现
  三、明清泽州社庙统计
  第三节明清泽州社庙主神的选择
  一、正统思想是社神选择的主要因素
  二、社庙主神选择的其他因素
  三、社庙主神的变化
  下编依托庙宇的乡村“社会”组织
  第四章清代泽州的“社”(上)
  第一节泽州的社
  一、社说
  二、清代之前泽州的社
  三、社在乡村统治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社界、社的规模及组成
  一、社界
  二、社的组成
  第三节社费的来源与支出
  一、社费来源
  二、社的开支
  三、社费矛盾
  小结
  第四节社首
  一、执年社首与督工社首
  二、社首的遴选
  三、社首权威的树立
  四、对社首的监督
  小结
  第五章清代泽州的“社”(中)
  第一节“社”对村务的管理
  一、社管理村落公共设施
  二、社对民俗民风引导与约束
  三、社对村落环境保护
  四、其他
  五、社内的惩罚方式
  第二节祈雨与社际交往
  一、无缘由的祈雨活动
  二、民间传说中的“社亲”与祈雨——以辛壁章训祈雨
  为例
  三、祈雨路线及社际交往——以中村云首祈雨为例
  第三节“迎神赛社”仪式及社际交往
  一、“迎神赛社”的仪式
  二、“迎神赛社”中的社际交往
  第六章清代泽州的社(下)
  第一节“社”与泽州的官府
  一、“社”对官府的依赖
  二、官府对“社”的依赖
  第三节丁戊奇荒与“社”
  一、灾难中的泽州
  二、灾难对泽州村社的打击及反应
  三、灾后社事重建
  第四节清末民初的“社”
  一、“社”的矛盾曾出不穷
  二、村逐渐替代“社”
  三、“社”退出了泽州的民间舞台
  第七章清代泽州的“会”
  第一节会与泽州的“社”、“会”
  一、“会”说
  二、清代泽州的“社”与“会”
  第二节明清时期泽州的“会”
  一、明代泽州的“会”
  二、清代泽州的“会”
  第三节活动在社庙下的水官会
  一、水官与祈雨取水
  二、明代的水官
  三、清代泽州水官会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本:考古学集刊 下一本:三国颍川郡纪年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的作者是姚春敏,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