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民国风度:黑暗处的明灯


作者:施立松     整理日期:2014-08-12 00:58:55

   民国,是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不畏强权、嬉笑怒骂的时代。《民国风度黑暗处的明灯》为施立松的“民国”系列图书之一。该书在历史零散的记忆中,将那个时代里的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生动再现,他们的理想和抱负,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韵致、学识和情趣,都在作者流水一般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批人物,他们离我们其实很近,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却与现今社会,与我们相去甚远。在人们一次次发出“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感慨时,回首看他们,不仅是纪念,更是自省。
     该书摒弃述史者常用的宏大叙事的手法,而以随笔的形式,以女性温婉细腻的笔触,对丰富翔实的历史细节钩稽爬梳,捋出那个亘古未遇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与思想变迁发展的脉络,编织出民国一幅璀璨夺目的星云图。该书图文并茂,计二十四余万字。
  作者简介:
     施立松,东海边女子,百岛上生活。有工作能糊口,本不必煮字以疗饥,实为心逸而奋笔。有百万字付梓,著书多部。喜焚香成字,爱阅书雅人。只因再寻常文字,也有俗世暖意。可娱乐,善为伴,能拯救,靠得住,唯文字耳。 
  目录:
  此君一出天下暖
  ——熊希龄
  天生的诗人
  ——邵洵美
  黑暗处的明灯
  ——晏阳初
  读书人的羽毛
  ——刘文典
  一夕仙踪圆蝶梦
  ——陈蝶仙
  性学博士的江湖路
  ——张竞生
  爱到忘年时
  ——张荔英
  我到人间只此回此君一出天下暖
  ——熊希龄
  天生的诗人
  ——邵洵美
  黑暗处的明灯
  ——晏阳初
  读书人的羽毛
  ——刘文典
  一夕仙踪圆蝶梦
  ——陈蝶仙
  性学博士的江湖路
  ——张竞生
  爱到忘年时
  ——张荔英
  我到人间只此回
  ——吕碧城
  首登《时代》封面的中国人
  ——吴佩孚
  不穿军装的上将
  ——杨端六
  民国实业界的旗手
  ——穆藕初
  民国女汉子
  ——郑毓秀
  《良友》封面女郎的传奇
  ——郑苹如
  还是文人最自由
  ——叶公超
  有子当为天下士
  ——张君劢
  一个宁折不弯的人
  ——张申府
  最后的银行家
  ——陈光甫
  美人如花在云端
  ——唐瑛
  真名士自风流
  ——张伯驹
  女明星的飞行梦
  ——李霞卿
  书生何以报国
  ——傅斯年
  毛毛雨下个不停
  ——黎锦晖
  书生谋国直堪笑
  ——张东荪
  远去的背影
  ——伍连德
  清华大师中的大师
  ——梅贻琦
  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卢作孚
  发愿终身为记者
  ——张季鸾
  马革裹尸酹壮志
  ——戴安澜
  约素含娟总自然
  ——冼玉清
  生命的表白
  ——刘海粟
     “钞票用得光,交情用不光。”为人热情、坦诚、仗义的邵洵美,常把这话挂在嘴边。他的家总是高朋满座,郁达夫就说邵家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邵洵美特意将自己的书房布置成举行沙龙的场所,供朋友们聚会。他还在报上发表文章说:“但愿我国诸交际领袖,把麻将扑克的约会,易为文学的谈话,则真正的文艺复兴,不难实现也。”他的沙龙是诗人、小说家、画家聚会的场所。画家鲁少飞曾戏谑地画了一幅《文坛茶话图》,好比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坛的集体照,上海的大部分文人都在其中。他配的文字这样描述:“大概不是南京的文艺俱乐部吧,墙上挂的世界作家肖像,不是罗曼·罗兰,而是文坛上时髦的高尔基同志、袁中郎先生。茶话席上,坐在主人地位的是著名的孟尝君——邵洵美,左面似乎是茅盾,右面毫无问题的是郁达夫。林语堂口衔雪茄烟,介在论语大将老舍与达夫之间。张资平似乎永远是三角恋爱小说家,你看他,左面是冰心女士,右面是白薇小姐。洪深教授一本正经,也许是在想电影剧本。傅东华昏昏欲睡,又好像在偷听什么?也许是的,你看。后面鲁迅不是和巴金正在谈论文化生活出版计划吗?知堂老人道貌岸然,一旁坐着的郑振铎也似乎搭起架子,假充正经。沈从文回过头来,专等拍照。第三种人杜衡和张天翼、鲁彦成了酒友,大喝五茄皮。最右面,捧着茶杯的是施蛰存,隔座的背影,大概是凌叔华女士。立着的是现代主义徐霞村、穆时英、刘呐鸥三位大师。手不离书的叶灵凤似乎在挽留高明,满面怒气的高老师,也许是看见鲁迅在座,要拂袖而去吧?最上面,推门进来的是田大哥,口里好像在说:对不起,有点不得已的原因,我来迟了!露着半面的像是神秘的丁玲女士。其余的,还未到公开时期,恕我不说了。左面墙上的照片,是我们的先贤,计开:刘半农博士,徐志摩诗哲,蒋光慈同志,彭家煌先生。”这大概可算是中国近代文坛最好最美的时光吧。
     有“孟尝君”之称的邵洵美,用金钱,也用人格魅力画了一个大大的交友圈子,作家、翻译家、画家、政要,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他的朋友。他热心每一个朋友的事务。捐钱办沙龙、搞笔会、办刊物、帮忙出版,还替人打抱不平……为此,鲁迅就曾数度半讥讽半调侃地说:“邵公子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钱,做文学资本。”所言也许不假,但是,又有多少有钱的大少爷会热衷于文学,愿意为朋友慷慨解囊?他有没有让文坛更精彩不敢说,但没有他,上海文坛肯定会寂静许多。
    1933年,萧伯纳访问上海,由世界笔会中国分会接待。当时邵洵美是分会会计,分会没经济来源,平时花销都是邵洵美自掏腰包。那次在宋庆龄寓所设素宴招待萧伯纳(萧是素食者),就是邵在功德林要的一桌素菜,席上有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林语堂和邵洵美。所费四十六元大洋就是邵洵美埋单的。
    这是邵洵美第一次见鲁迅。会后,正遇下雨,很冷,邵洵美见鲁迅站在屋檐下,像是在等车,脸冻得发青,便立即邀请鲁迅上他的车,一直把鲁迅送回寓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文艺界多元并局、鱼龙混杂,邵洵美拥有左、中、右的一大批朋友。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要陪丁玲带着刚生下不久的婴儿去湖南避难,可身无分文。邵洵美慷慨解囊,送了一千元给丁玲,并声明不需还。看样子,慷慨解囊这种事,邵大公子做起来十分顺手。他的夫人盛佩玉晚年回忆丈夫说:他重友情,轻金钱,物质财富在他眼中微不足道,为了接济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文人,他赔光了自己继承的家产,是一个十足的“书呆子”。
     邵洵美极像古龙小说里的花满楼,总是用温柔的眼神注视着他的朋友。因坠机而英年早逝的徐志摩,是他一生最好的朋友,他发表了《天下掉下一颗星》一诗,深切怀念挚友。甚至多年后,提起徐志摩,他仍然带着悲伤:“志摩站在一座七层楼的窗口,指着远处没有云也没有景物的天边,说生命的永久;可是诗人和他的夸口现在都已消灭在太空里了。”其实吧,对朋友深切的爱和怀念,跟钱没有多大关系,更多的应该是他善良而柔软的心。这世间为富不仁之流、贪得无厌之辈多得去了,谁说富人的钱慷慨起来,就没有穷人的有分量有质感?P16-19
  





上一本: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 下一本: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民国风度:黑暗处的明灯的作者是施立松,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