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甲午海战


作者:陈悦     整理日期:2014-08-04 00:56:10

一场战争惊醒千年大梦,一部历史引发百年反思。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一战之耻,铭记百年。从沉睡中惊醒的中国,从此走向全新的强国之路。在甲午海战120年之后,甲午战争史研究专家陈悦权威解读甲午海战全过程,带我们正视失败中的耻辱与勇气。
  陈悦在《甲午海战》中以海军史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独家资料档案,揭秘清朝海军在这场惨烈海战中的技术战术状况,以大量详细细节和数据,还原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实际军事力量对比以及战术运用情况,深刻揭示了120年前北洋水师惨败的真相和奋力一搏的无畏勇气。《甲午海战》作者赴日本搜集了众多第一手史料,包括震撼的老地图、老照片、战舰解析图等,以众多细节还原历史,澄清事实。当我们重温历史,昔日的衰败和没落,必定是今日重建和振兴的起点。
  陈悦在《甲午海战》中以海军史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独家资料*,揭秘清朝海军在这场惨烈海战中的技术战术状况,以大量详细细节和数据,还原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实际军事力量对比以及战术运用情况,深刻揭示了120年前北洋水师惨败的真相和奋力一搏的无畏勇气。作者赴日本搜集了众多第一手史料,包括震撼的老地图、老照片、战舰解析图等,以众多细节还原历史,澄清事实。当我们重温历史,昔日的衰败和没落,必定是今日重建和振兴的起点。
  作者简介:
      陈悦1978年生,江苏靖江人,现定居山东威海,致力中国近代海军史、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与普及,1999年创办“北洋水师”,2003年担任“定远”舰复制工程总监,2004年创立民间研究团体“海军史研究会”。著有《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等,负责多家博物馆的近代舰船模型制作、近代兵器复制的设计、监督。研究以善于挖掘中西史料、善于思辨见长,主张军事史研究必须与军事技术史研究相结合。
     
  目录:
  引子第一章不平静的半岛东学之变增兵三韩护航牙山联合舰队启航遭遇不宣而战第一游击队喋血丰岛“广乙”舰“尾炮奏捷”“高升”“操江”第二章喋血丰岛宣战清流党夹缝中的海军提督烟锁渤海血战平壤护航大东沟第三章大海战分队战术乱战接近12时50分三景舰“超勇”“扬威”孤雁失群“会飞的飞桥”亡命“比睿”侥天之幸“装兵倭船”“第一游击队返航”“‘比睿’‘赤城’危险!”“平远”“广丙”截击“松岛”“火爆唐人”黑头鱼雷抱憾火浴铁舰“致远”舰邓世昌重创“松岛”“满海乱跑的‘黄鼠狼’”不沉的“定远”“经远”悲歌收队回航尾声第四章远东直布罗陀的沦陷回天乏术蹒跚而行第二军花园口登陆金州防线大连金州沦陷壮士迟暮黑云压城土城子之战石嘴子之战陆防崩溃旅顺陷落第五章日落威海卫林泰曾之死战守之争特使山东作战军后路屏障威海防务登州告警荣成湾登陆荣成失守“倾力”防堵桥头外围战兵溃桥头集南帮炮台防务南帮炮台外围防御虎山之战摩天岭南帮炮台失守海军东省援军羊亭河之战北帮炮台弃守第六章龙旗凋零困守孤岛威海湾失防夜袭噩耗总攻威海湾血洒日岛信使突围藩篱尽毁刘步蟾之死援军最后的战斗丁汝昌之死降约挽歌附录附录一北洋海军章程附录二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北洋水师附录三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日本海军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当日与丁汝昌一起在“定远”舰上督战的海军总教习汉纳根,在战后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下达变阵命令的同时,提督丁汝昌还补充了三条非常重要的具体战术指令,这就是当天指导北洋舰队作战的基本战术守则:一、姊妹舰或同一小队的2艘军舰要共同行动,作战或防守时要互相配合;二、舰首必须始终朝向敌舰作战;三、所有舰必须遵循旗舰进行运动。
  对于这三条战术要求,以往中国的研究著作大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少进行必要的深入分析研究,甚至还有一些研究者对其彻底予以轻视,称其“带有致命的错误”,但又无法举出认为其有“致命错误”的可信理由。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前者属于缺乏对技术细节的研究考据,论述海战却并不去了解研究海战的技术细节;而后者则是先入为主作风的体现,想去求证北洋海军黄海海战失利的原因,但因为不了解19世纪的海军和海战,无法令人信服地从技术实证角度解释失败的原因,于是泛泛空洞地从道德层面,将责任笼统地归结为将士无能,指挥错误,抹黑这支舰队,来佐证他们的论点。实际只要稍加分析,丁汝昌下达的三条战术要求从19世纪后期的海战技术角度而言是很难进行挑剔的。根据汉纳根的报告,下达这三条命令的大背景是考虑到北洋海军10艘军舰型号复杂多样,航速、转向半径、炮位布置各异,担心作战时难以保持大的多舰编队,另外更担心旗语系统的不可靠。“提督担心各舰舰质不一,特别缺少信号装置,不能满足大军(大舰队编队作战)所需,舰长缺乏实战经验,信号手人数不足,而且各舰信号员理解信号能力不可靠。”具有预先制定舰队失去统一指挥后的作战规范的考虑。但这三条指令的寓意又不仅局限于此,它背后隐含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战术构思。
  其中第一条指令主要针对的是作战队形,再次重申两舰战术分队的规则,要求分队的两艘军舰间必须保持结伴作战,以免孤军对敌。非常特别的是,这条指令并没有要求全舰队必须始终保持横队接敌队形,言下之意,这场海战北洋舰队并没有考虑使用整体的队形,而是由各个两舰战术单位进行作战。但一直以来的研究者都忽视了这一点,而一味地把北洋舰队作为一个僵硬的整体横阵来看待。
  第二条是有关炮火的运用。根据北洋海军军舰舰首方向炮火比较猛烈的特点,采用这样的战术有利于发挥己方的优势。同时在海战炮术射击弹道比较平直的19世纪后期,通常认为舰首对敌被弹面积小,中弹概率小,如果侧面大面积暴露对敌,中弹概率就会倍增。近年有研究者抛开时代局限不管,用现代的火炮弹道曲射技术理论评述19世纪的海战,认为当时舰首对敌中弹概率最大,则属于先设定北洋海军百无一用,而后牵强附会求证的议论。
  丁汝昌指令的最后一条是关于战场指挥。要求各战术分队必须尽可能地跟随旗舰运动方向行动,共同进退,以保证己方战斗动作统一。由这里可以看到,旗舰本身的行动就是一种指挥,只要旗舰还能自由运动,就不能视为失去指挥能力。这点与日本联合舰队制定的后续舰紧随队长舰动作运动的命令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于旗语信号的一种补充。
  这样的三条指令如果分别单独发出,都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但它们同时组合在了一起,就恰恰完全符合了当时通行19世纪中后期海军界的“乱战”战术的标准。
  乱战,是从利萨海战之后19世纪世界海军战术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这种战术的大致样式是,采用整体编队阵型接近敌舰队后,再化解为分散的战术分队,多点突破敌方舰船编队,进行混战,依靠撞角、鱼雷等近战武器,乱中取胜的战术。“数群攻敌,或一群分应,求乱敌阵。”近乎一个世纪以来,关于北洋海军在黄海大战接战时采用的横阵阵型,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忽视了这个阵型是由5个两舰战术分队构成的。今天,当我们尽量排除现代海战知识的影响,将理解建立在19世纪中后期的海军技战术知识基础上时,将会很容易发现,北洋舰队5个战术小队组成的犄角雁型阵并不是最终的作战阵型。其真实意图是便于保持各分队整体同时接敌的横阵队列接敌,而后5个两舰战术分队从多个方向分进合击,同时突破日方长达3海里的纵队编队,之后再反复冲进杀出,保持舰首方向始终对准敌舰射击,彻底搅乱敌舰队的队形。
  当敌方舰队大乱之际,己方可以运用两舰分队这一较为灵活的组合,或单队行动,或多队协同,互相配合,寻机攻击落单的敌舰,既可以使用火炮武器,也可以运用鱼雷、撞角等近战兵器。这种乱战战术几乎就是利萨海战的翻版。……P113-115
  





上一本:孙明经眼中的老北京 下一本:近代上海都市之心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甲午海战的作者是陈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