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大唐的四张面孔之一代女皇


作者:东江月明     整理日期:2014-06-01 08:38:46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御天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令她成为中国历史天空中一颗永不凋落的明星。这个在男权社会指点江山的女人,一生毁誉参半。她给大唐历史抹上了一道独特的色彩,而她自己的传奇人生就像无字碑后隐藏的秘密一样,千百年来吸引人们不断去探索和了解。与中国其他皇帝不同,武则天的私密生活被频频曝光,这或许会影响后人对她一生功过的评价,却不妨碍我们读到一段精彩的历史。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叙述了武则天在位期间,唐朝曲折跌宕的命运。历史不是粉饰,是消失的真相,但你不可不知。
  作者简介:
  丁敏翔,笔名东江月明,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得历史人类学专业硕士学位,长于写作,嗜读历史。曾多次参与历史类书籍的撰写,如《希利尔讲世界史》等。
  目录:
  第一章政坛奇葩,至尊红颜武媚娘
  在波谲云诡的宫廷里,她用异于常人的镇定和智慧,为自己创造接近君王的机会。出家感业寺,她凭着坚忍的意志和高深的手腕筹谋着一个弥天大计。就在众人都以为武媚娘将在寺庙了此残生时,却不曾想,三年后,她就被唐高宗接入宫中奉为昭仪,后又立为皇后。
  她是如何在男权社会里委曲求全,利用时势来改写自己的命运?又是如何巧妙地向命运妥协,最终走向权力的巅峰,让权力成为她生命中的永恒主题?
  “妻管严”也可以是明君
  武家有女初长成
  “武媚”乳名引发的血案
  从尼姑到皇后
  离婚需要高深的政治手腕
  李治“出轨”,引发帝后较量
  双悬日月照乾坤
  换太子,如摘瓜
  第二章武周王朝,一手遮天扭转乾坤
  女人当政在男权的社会里被视为“大逆不道”“违天之举”,因此李唐宗室对王座上的武则天心有不服。为了让天下人接受武氏的皇族地位和女性帝王的合法性,武则天大开杀第一章政坛奇葩,至尊红颜武媚娘
  在波谲云诡的宫廷里,她用异于常人的镇定和智慧,为自己创造接近君王的机会。出家感业寺,她凭着坚忍的意志和高深的手腕筹谋着一个弥天大计。就在众人都以为武媚娘将在寺庙了此残生时,却不曾想,三年后,她就被唐高宗接入宫中奉为昭仪,后又立为皇后。
  她是如何在男权社会里委曲求全,利用时势来改写自己的命运?又是如何巧妙地向命运妥协,最终走向权力的巅峰,让权力成为她生命中的永恒主题?
  “妻管严”也可以是明君
  武家有女初长成
  “武媚”乳名引发的血案
  从尼姑到皇后
  离婚需要高深的政治手腕
  李治“出轨”,引发帝后较量
  双悬日月照乾坤
  换太子,如摘瓜
  第二章武周王朝,一手遮天扭转乾坤
  女人当政在男权的社会里被视为“大逆不道”“违天之举”,因此李唐宗室对王座上的武则天心有不服。为了让天下人接受武氏的皇族地位和女性帝王的合法性,武则天大开杀戒,清除异己,用狠厉的心术和刚烈的手段,演绎了一段历史大戏……
  下岗再就业的唐中宗
  没有存在感的唐睿宗
  徐敬业剑指长安
  武则天打了寒战:朝中反党
  刀锋所指,李室飘零
  最早的邮政信箱
  女人当家,酷吏如何用
  想要威望就得有明堂
  后宫被消费的男人
  第三章风华绝代,日月当空金轮垂照
  从14岁入宫到82岁去世,武则天一生几乎都在宫中度过。在尔虞我诈的宫廷里,她从一个单纯的少女逐渐蜕变成手段狠辣的女皇,除了依仗自己的英明强干与果断决策外,还离不开其创造的一系列政治神话。修建明堂、天授圣图、炮制歌谣、宣扬佛教……当李唐宗室还在寻找扳倒她的方法时,武则天早已在权力的巅峰站稳了脚跟。
  “天授圣图”,登基需要合法性
  如何对待士族与科举
  人才:不计门第,不避仇怨,不分性别
  真神探狄仁杰
  东都势起,皇帝搬家
  武则天礼佛
  第四章李武之争,风云大唐谁主沉浮
  登上权力中心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相反,那里离万丈悬崖只有一步之遥。为了保住自己不惜一切换来的地位,武则天积极笼络各方人才为己所用。而当政权巩固、一切风平浪静时,女皇则从政治舞台上谢幕,让李唐皇室重新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到底是什么,让这个曾经迷恋权力的女人在晚年放弃了自己眼中的“绝对幸福”?这一切,要从武则天登基说起。
  儿子与侄子的抉择
  把太子还给李唐
  武后的心愿:李武永续
  男宠政治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神龙政变
  从皇帝归位皇后
  长安月下红袖香
  第五章狼烟四起,一代女皇君临天下
  武则天的性格里兼具女人的柔媚和男人的刚毅,对内,她诛杀异己,信用酷吏;对外,她征战四方,平定叛乱,不仅为初唐奠定了安定繁荣的局面,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作为一介女流,一位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的政治生命里充斥着太多谜一般的不可思议。
  西征突厥,轻敌的下场很悲惨
  战火滔天白江口
  高原狼烟起
  东路契丹树反旗
  第六章韦氏之乱,画虎不成反类犬
  俏媚的容颜、顺应时势的智慧以及登顶权力的机缘都是武则天的政治资本。模仿着女皇的成功之路,中宗皇后韦氏也逐步开始了自己的称帝计划。但韦后终究不是武则天,她只看到了女皇表面的风光,却不知道那是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积累才一朝爆发的。镇定、隐忍、胆识,这些都是韦后所不具备的品质,因此,等待韦氏的将是无情的命运。
  李显归来,又是一个窝囊废
  韦后的心思
  安乐公主不安乐
  韦氏弑子,为大臣报仇
  与母亲一起毒死父皇
  香消玉殒大明宫
  第七章唐隆政变,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为没落皇子,李隆基从小便胸怀大志,复兴李唐是他最光荣的梦想。残酷的宫廷生活和跌宕的政治生命,使他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和执着的心性。历经九年的皇室变乱,唐玄宗终于稳定局势,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在这场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结束后,大唐将迎来怎样的未来?历史,已悄悄拉开帷幕……
  李隆基与安乐的对决
  太平公主权倾朝野
  公主也能“镇国”
  给姑姑的赐死令
  参考文献
  “妻管严”也可以是明君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8年),扫平天下,开创了贞观盛世的一代明君,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病逝,庙号为太宗。他的第九个儿子,也是他与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嫡子李治,继位登基称帝,史称唐高宗。
  谈及唐朝历史上几位伟大的皇帝,首先映入人们脑海中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以及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的确,这三位帝王将唐朝带入了盛世,犹如三股强大的推力,让历史中的唐朝展露了最辉煌的篇章。然而,对于李治这个处于尴尬位置的皇帝,历史却时常给予他一些或偏颇或吝啬的批评与赞誉。
  先不论李治本身的才华与政治头脑如何,单是在父亲李世民丰功伟绩的映衬下,他的政绩就注定了难以超越前人。更何况,在李治身边辅佐的,还有一个不世出的政治天才武则天。也许正是夹杂在李世民与武则天这两位盛世君主的中间,才让才能相对不及的李治显得更加平凡。更有甚者,在男尊女卑观念的驱使下,后人对女皇帝武则天给予了“大逆不道”的评价,也就连带着对武则天的丈夫李治进行了不公的评论。
  其实,对于女皇武则天,唐人还是给予了公允的赞许和评价。然而,随着国家的政权在历史的推动下再次回到男人的手中,五代十国后的史料多记录了对武则天执政的诋毁,李治当然也难逃嘲贬。唐高宗李治也因为封武则天为皇后而被后人戴上了“昏懦”的帽子。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真实的李治又是怎样一个君主呢?果真如后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昏君吗?其实,如何看待李治,关键在于如何给皇帝的功绩做一个正确的评判和归纳。固然,一个开辟江山的君王往往能够受到后人更多的推崇,因为江山的打拼需要极大的智慧与才干。不过也有“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说法,可见,如何将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很好地守护和巩固,也是一名君王显示其才能的主要渠道。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唐高祖为大唐王朝开辟了一片天地,在他死后,稳固江山的重任就落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身上。在后人眼里,李治所要完成的事情看似简单,然而,所谓的“守成”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成的。这除了要求君王自身的人品素质修养极高之外,还要求君王对于治理国家有着一定的才能和手段。而这两点重要的因素,李治都具备了。
  李治没有其父李世民的野心勃勃,也没有其妻武则天的雄心壮志,他有的只是一颗忠善淡泊的宁和之心,如此安于现状的心态也让李治拥有了与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同的胸怀。换句话说,正是李治宽广的胸怀让他成为了“安守”大业最为适合的人选。其实李治宽阔的胸襟从他刚继位不久就已经初见端倪。
  在他刚当上皇帝的第八个月,也正值安葬驾崩的父亲之时,河东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5000余人死于此次灾难。当年也正值全国各地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旱地久旱而不雨,水涝灾害也久不停息。面对国家和百姓遭受如此深重的灾难,李治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承担起了一个帝王应有的责任。李治言:“朕初登大位,因政教不明,遂使晋州之地屡屡发生地震,这都是由朕赏罚失中、政道乖方所致。卿等宜各进封事,极言得失,以匡不逮。”可见,唐太宗李治本是一个心系百姓的仁君。
  开阔的心胸给了李治一个优秀君王面对困难应有的姿态和作为,而父亲李世民带给他的正面影响也为李治在治国方面积累了经验。直言进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所营造的治国风气,对于此,李治深感在心,他继承皇位后,仍然将父亲留下的传统进行了下去,朝廷上下面折直谏蔚然成风。不光是纳谏,在举贤方面,李治的重视程度也不亚于其父李世民。李治登基不久后就发布了第一道求贤诏令,对于久隐的有才之士给予厚重的礼遇,甚至下了很大工夫要请绝意仕途的百岁名医孙思邈出山。
  举贤纳谏是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获得声望的途径之一,而对平民百姓真正切实的关怀则是他深得民心的最重要作为。更重要的是,李治不仅对自身严加要求,奉守克己为民的思想,而且他如此的言行对群臣的影响和要求也更为深远。相比于历史上君王施善于民众的“作秀”之举,李治对百姓的关心来得更为实际,也因此更得百姓的拥护。
  例如,总章二年七月(公元669年),四川遭遇了罕见的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得知此事后,李治迅速派遣官员前去安抚救助。面对灾害给予百姓的压力,李治切实的施善之举多不胜数,可谓一心为民。而李治的聪明之处在于,用自身的行为给满朝文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最终使人民得到了实惠。
  李治自身的德行当然离不开他深厚的学识,他在学习上的勤奋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书法作品炉火纯青,其碑文拓本早已是后人临摹学习的对象。炼制长生不老丹药一直是历史上诸多帝王心中强烈的愿望,李治也不例外。不过相较于那些痴迷于灵丹妙药而一味迷信的帝王,李治则更加理智,而他的理智也正源于他深厚的学识。相传唐太宗就曾让一位自称懂得长生不老术的人炼制丹药,而最终却不得成功。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这位炼丹人再次声称自己能炼丹。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李治却对其进行了严加驳斥,并且认为长生不老本是假说。
  李治还是一位勤勉的皇帝,他曾经这样表达过自己对待朝政之事的态度:“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犹恐拥滞众务。”李世民自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十月起就开始实行三日一临朝的制度。而李治继位后则要求实行一日一朝,直到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五月,才有大臣称国泰民安无须每日临朝,李治这才将一日一朝的制度改为隔日临朝。由此可见,在勤于政事这方面,就连留名千古的李世民也难以与李治相比。
  李治勤勉的治国之心给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单从有记载的人口上来看,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全国上下共有人口360万余户,而到了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则增至380万户。事实上,官方记录的人口数量远远低于实际的人口数量。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一套全面系统的法律行政体系,而这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也是在李治的带领下逐渐完成的。其中,《永徽律令》经过全面的制定与修改,已经成为当时唐代影响最大的法典之一,而稍后的《唐律疏义》也是唐代刑法的典范。
  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文化教育的质量。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对科举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际上,李治对科举制度的变革目的并不在于颠覆和更换朝内的政治力量,而在于对科举制度本身的一大变革和完善。科举制在唐太宗时期的考试科目仅有法律和书法,而唐高宗李治则又新增了一门数学。李治还将科举考试的“明经”和“进士”做了明确的划分,并且首次举行了殿试,是国家选拔高端人才的重大改革。
  李治在位时期的作为还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边陲的安定上。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东突厥余部头领车鼻可汗被唐将军高侃所擒,唐高宗因采取羁縻政策,故将其释放,并封为左武卫将军。第二年,西突厥再次叛乱,且势头猛进,李治为平定此次叛乱,派出了强大的兵力,8万大军前往阿史那贺鲁征战。由于西突厥兵力的强大,唐军起先并无优胜,甚至一度大败。直至永徽七年(公元656年),唐军才大获全胜,一举平定了西突厥的叛乱。东西突厥平定后,李治分别在其领地范围内设立了都督府,将原本统一的部落分而治之,分散了突厥势力,以此防治突厥势力的集结和再度叛乱。
  除了对突厥的进犯进行干预和整治之外,李治面临的外患还有来自朝鲜半岛三个小国家的侵扰,它们分别是高丽、新罗和百济。除了新罗与大唐交好之外,高丽视大唐为敌人,而百济也在敌对与和平之间徘徊。由于高丽的支持,百济还时常对新罗进行侵犯,为了抵御外侵,新罗不得不求救于大唐。李治遂命唐军将百济拿下,其后又一举将高丽吞并为大唐的领土,完成了其父亲李世民在位时未完成的政事和心愿。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间共有34年,前六年年号为永徽,故将他在位的一段国泰民安时期称为“永徽之治”,全国上下颇有贞观遗风之象。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如果说李世民的开天辟地之功和武则天的推陈出新之才都是历史的必然,那么唐高宗李治对于国家的维护和稳定也是历史所趋。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治的种种安定之举,那么就没有后来的武则天,也就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唐盛世。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李治的统治都继承和发展了贞观之治,巩固了其父李世民的功绩,为唐朝走向巅峰与辉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本:大唐的四张面孔之长安落日 下一本:大唐的四张面孔之极盛风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大唐的四张面孔之一代女皇的作者是东江月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