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秦汉


作者:黎东方陈文豪整理     整理日期:2014-02-24 20:13:41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秦汉》以作者首创的“细说体”写法,以生动活泼的文笔、严谨翔实的史料,叙述了秦汉时期的中国历史。
  目录:
  《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
序言
一秦汉以前
二秦的来源
三从非子到穆公
四穆公图霸
五孝公变法
六用文化眼光看商鞅
七惠文称王
八昭襄王削弱魏韩赵楚
九合从攻秦
一○孟尝君
一一平原君
一二信陵君
一三春申君《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
  序言
  一 秦汉以前
  二 秦的来源
  三 从非子到穆公
  四 穆公图霸
  五 孝公变法
  六 用文化眼光看商鞅
  七 惠文称王
  八 昭襄王削弱魏韩赵楚
  九 合从攻秦
  一○ 孟尝君
  一一 平原君
  一二 信陵君
  一三 春申君
  一四 长平之战
  一五 吕不韦
  一六 秦始皇的神秘身世
  一七 蕲年宫事变
  一八 六王毕,四海一
  一九 千古一帝
  二○ 中国政治的新秩序
  二一 焚书坑儒
  二二 以吏为师
  二三 沙丘政变
  二四 秦二世的暴政
  二五 指鹿为马
  二六 李斯的悲剧
  二七 秦政的“德治”包装
  二八 秦汉之际大变局
  二九 陈王奋起
  三○ 项羽在巨鹿大显威风
  三一 先人关者王之
  三二 刘项争雄
  三三 鸿沟分界
  三四 垓下决战
  三五 汉高祖
  三六 白登的耻辱
  三七 功臣一个个死掉
  三八 吕后的故事
  三九 文景之治
  四○ 洛阳才子贾谊
  四一 为富安天下
  四二 游戏结了死仇
  四三 清君侧
  四四 平了七国之乱
  四五 唐姬误会
  四六 汉武帝了不得
  四七 东方朔的政治幽默
  四八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四九 司马迁和《史记》
  五○ 戾太子刘据
  五一 轮台诏
  五二 儒生的地位上升了
  五三 天马西来
  五四 昭宣时代的中兴
  五五 元帝以后就不行了
  五六 老太太当家
  五七 王莽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五八 农民暴动
  五九 烂羊头,关内侯
  六○ 红眉毛的大军
  六一 光武帝不该打小算盘
  六二 班超十分英雄
  六三 甘英遗憾
  六四 短命的皇帝一串
  六五 外戚与宦官之争
  六六 班固和《汉书》
  六七 新兴的田庄经济
  六八 东汉“土围子”
  六九 太学的“学潮”
  七○ 党人的光荣
  七一 政坛“铜臭”
  七二 汉末民间秘密宗教
  七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七四 大灾荒和流民运动
  七五 江南得到了开发
  七六 把董卓引进来了
  七七 袁绍发难
  七八 几个未曾加盟的人
  七九 孙坚有点傻劲
  八○ 董卓之死
  八一 也有人替董卓报仇
  八二 吕布穷无所归
  八三 偷曹操的兖州
  八四 被曹操赶走
  八五 又偷刘备的徐州
  八六 死在白门楼下
  八七 董承是干什么的
  八八 袁术做了一场皇帝梦
  八九 刘备被曹操打败
  九○ 袁绍也被曹操打败
  九一 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都被曹操解决
  九二 连辽西乌桓也人于曹操掌握
  九三 刘表被曹操吓死
  九四 年轻的孙权竟想抵抗
  九五 赤壁之战
  九六 周瑜死得可惜
  九七 三分天下
  九八 夷陵战役
  九九 诸葛亮的神话
  附录 国史“细说体”的创立及其特色
  编后记
  补编后记公叔痤又告诉公孙鞅:“你快逃走。我把你推荐给魏侯,魏侯不肯用你;我劝他杀了你,免得你作了另一国的大臣,害魏国,魏侯也已经答应,他快要杀你了。我是先公后私,先忠于君,后忠于友,不能不劝他杀你,请你原谅。现在我劝你逃,你还有时问,来得及逃离魏国。”公孙鞅说:“谢谢你。我迟早是要离开魏国,另找出路的。不过,现在倒不必忙着逃走。魏侯既然不肯听你的话用我,大概也不会听你的话杀我。”
  果然,魏侯并没有下令捉公孙鞅去杀。
  过了一些时候,公孙鞅听说秦国的国君下令招贤,他就去了秦国。到了秦国,他却见不到国君的面。他在秦国住了下来,慢慢地在两年以后找到一位名字叫做景的太监,由这位太监向国君提起,这才幸蒙召见。
  见了两次,话不投机,均无下文。第一次他向这位国君大谈尧舜之道;第二次,他降格以求,向这位国君叙述齐桓公与晋文公如何尊王攘。夷,取得霸主地位。这位太监先生很好,帮公孙鞅帮到底,又向国君说他如何如何能干,于是有了第三次的召见。
  在这第三次见到国君之时,公孙鞅不再谈尧舜与齐桓、晋文,而只谈富国强兵,合了国君的胃El。国君说:“就照你的意思办罢。”以上,都是司马迁说的,未必正确。我想,公孙鞅这种人,不可能兜圈子,找钉子碰。他这种人,对“大人物”的心理研究有素,说起话来,一定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指出“大人物”心中正在考虑的是什么问题,而简简单单,干脆利落,提出一个不含糊、不模棱两可的答案。
  事实是,这位秦国国君(历史上的秦孝公)决定任命这个年轻的,来自魏国的卫国公孙鞅为“左庶长”,照他的计划试试。这一年是公元前359年。
  公孙鞅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建立秦国政府的信用。他放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国都栎阳(陕西临潼东北)的南门,下令任何人如能扛它到北门。赏十金(十斤黄金)。人民之中没有人相信这个命令,以为是“大人物”在开玩笑。公孙鞅又下命令,改赏金十金为五十金。于是,有一个老百姓好奇,姑且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公孙鞅立刻赏他五十金。
  消息传了开来,大家觉得政府的命令并不是开玩笑。于是,公孙鞅又下了几道新的命令,其中最重要的,是防盗、防间谍。他叫五家十家互相监视,对政府互为保人。如有某一家的人犯罪,其余的四家与九家都必须向政府报告,否则连带受罚。五家的小单位罚重;十家的大单位罚轻。这叫做“连坐法”。
  另有几道法令,包括(一)压制宗室贵族。凡是没有为国家打仗立功的,要除去家谱上的名,不再有贵族的身份。(二)老百姓为国家打仗立了功的,给以“武功爵爵位”。武功爵共有二十等,秦国本来已有。获得各级爵位的,可以多买田地,可以穿美好的衣服。(三)压制商人与懒惰的人。凡是经商的人,都不许穿美好衣服。不论有钱或无钱,种田而不肯勤劳的,也不许穿美好衣服。(四)重农。凡是男子种田的,女子在家织麻布的,若成绩优良,可以终身免服兵役。(五)实行小家庭制度。儿子娶了媳妇,必须离开父母的家,另创家庭。这样,人人皆须努力求自己小家庭的生存,不能再依赖父兄,吃闲饭。
  秦孝公的太子对公孙鞅很厌恶。于是太子故意犯法,看看公孙鞅如何应付。
  公孙鞅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我不便用刑。但是太子之所以敢于犯法,由于他的傅与师不曾把太子教好(傅是生活上的指导人;师是学术上的指导人)。”
  说了这话,公孙鞅就处罚了太子的傅公子虔,太子的师公孙贾。这件事,使得秦国全国的上上下下,没有人敢犯法,在积极的方面,人民也踊跃从军,为国立功。
  公孙鞅也带兵打仗,为国立功。秦孝公升他为大良造,以大良造的爵位作带兵官,于公元前352年(秦孝公十年)攻打魏国,打下了魏国的都城安邑(山西夏县)。
  两年以后,公孙鞅造好咸阳城及城内的宫殿与民房,下令迁都,从栎阳迁到咸阳(今日陕西的咸阳)。 他借着迁都的机会,作进一步的变法。他把全国的大小村庄城镇,合并为三十一县(据《史记·商君列传》及司马光《资治通鉴》;《史记·秦本纪》说是四十一县)。县在以前已有,秦武公曾经把杜伯的国(西安附近)与郑国留在今日华县的故土,均吞并了,改为县。
  ……





上一本:中世纪的城市 下一本:不可不知的印度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黎东方讲史之续·细说秦汉的作者是黎东方陈文豪整理,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