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他乡暖阳


作者:伊莎贝尔.威尔克森     整理日期:2019-02-27 09:26:16

☆ 漂泊的人如果能伴着他乡的暖阳生息,也许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来。
  ☆ 600万人中三段从未相遇的人生,大历史的浪花却是每个人的全部。
  ☆ 《纽约时报》《奥普拉杂志》《亚马逊》《出版商周刊》年度十佳图书;《纽约客》《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卫报》年度*图书。
  在半个多世纪里,600多万黑人离开世代居住的故土,为了一个难以预测的未来迁徙到美国的其他地方。有人是为了躲避无处不在的歧视和恐怖,有人是为了远离近在咫尺的生命危险,有人是过上梦想中的生活。无论是南方炽热棉花田里的女工,还是意外辍学的“刺头”工人,还是挤进窄门的大学精英,他们或早有打算,或身不由己:离开,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到一无所有的远方去寻找新的生路。
  三段截然不同、从未相遇的人生,却是一股浪潮中的水花,从南方走出,走向自己的应许之地,一次决定,命运便不再回头。北方和西部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堂,从那里回来的亲戚朋友会穿金戴银,炫耀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一切:高耸入云的摩天楼、蔓延数里的工厂,自由呼吸的空气和美好的未来。
  只是,一切真有那么美好?看似平等的地方隐藏种种无形的歧视,无根漂泊的孩子记不起故乡也融不进新的城市……
  没有大迁徙,也许就不会有迈克尔·杰克逊和惠特尼·休斯顿的音乐、托尼·莫里森的诺贝尔文学奖、杰西·欧文斯的速度、比尔·拉塞尔的戒指、威廉姆斯姐妹的大满贯、奥普拉的脱口秀、斯派克·李的电影、米歇尔·奥巴马的总统之位。
  普利策奖得主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根据长期调查采访,聚焦三位主人公,素不相识的他们被不同的潮流推动着,融入到移民大浪潮中,勾勒出一幅激荡的历史画卷。
  当生活无以为继的时候,他们继承了人们数百年来的传统,继续抗争下去——就像反抗英国暴政的清教徒一样,就像俄克拉荷马州风沙弥漫时,移居美国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人一样,就像没有东西可以充饥时,奋起反抗的爱尔兰人一样,就像纳粹肆虐时,不甘屈服的欧洲犹太人一样,就像在俄国、意大利失去土地,远赴重洋寻求更好生活的人一样。这些故事的共同点是,故事中的人物都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他们仍希望到新世界开创更好的生活。他们和历史上那些前赴后继追求自由的勇士并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他们离开了南方。
  20世纪的黑人大迁徙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它对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的意义不亚于南北战争中林肯解放黑奴,这次大迁徙重新塑造了美国的历史,不仅改变了北方,也改变了南方。它迫使南方人重新寻找自己的灵魂,并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当今美国的社会和种族面貌,都可以从这次大迁徙中找到根源。
  芝加哥、纽约、洛杉矶、费城……一个个美国城市因为南方黑人移民的到来发生了改变。经济、政治、音乐、体育,黑人移民的影响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祖父和祖母、父亲和母亲考虑再三决定离开,孩子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他们或许不需要去黑人的专门学校,甚至有机会进入大学,也不会再看到自己的父母受辱,免除不知何时到来的可怕私刑,但也可能和家人在拥挤不堪的阁楼里长大,在泛滥的毒品中迷失自己,丢失南方的传统又变不成北方人。虽然如此艰难,但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促使移民们跨越了许多障碍,让他们得以在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甚至战胜了许多早已在那里生存的人。
  不管个人的力量表面上看上去多么无力,至少大迁徙浪潮证明了个人决定拥有巨大的力量。“成千上万的非裔美国南方人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历史。”
  伊莎贝尔·威尔克森的写作不仅掀开了历史的一角,同时也让我们跟随三位移民——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本来绝不会在历史书上留下名字——一起走过漫长、艰辛、苦恼、迷茫甚至混乱的旅程,为了追求自由和新生活前往完全陌生的新城市,只有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来做决定,他们没想到去改变历史、改变美国,他们想的只是为过好自己的生活去打拼,*终“拥有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恩赐,每次呼吸都是上天赠予的礼物”。





上一本:消失的古城 下一本:显微镜下的大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他乡暖阳的作者是伊莎贝尔.威尔克森,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