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作者:杨银禄     整理日期:2015-11-08 19:56:57

《庭院深深钓鱼台:我给江青当秘书》有以下几个看点:
  **,以实例证实了江青确有“妖魔”的一面。
  第二,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而又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细节。
  第三,提供了江青为人的另一面,即其表现的温情的一面。
  第四,透露了发生在江青身上几件令人震惊或不解的故事。
  第五,澄清了几则坊间广为流传的说法。如说江青有“三假”,江青的生活作风问题等。
  第六,江青爱好摄影,书中配有几张江青摄制的珍贵照片。如江青拍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近拍卖价高达34万。
  众所周知,江青是毛泽东的夫人。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位中国曾经的第一夫人,知道的并不多。“文革”开始,她闯进人们的视野,倍受关注,但生活中的江青究竟如何,却不为人知。粉碎“四人帮”后,坊间关于这位“四人帮”核心人物的传闻铺天盖地,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可以说,一个妖魔化的江青形象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
  究竟江青是怎样一个人?不是她身边的人不可能说得清楚!
  第一,确证了江青确实具有“妖魔”的一面,如其冷酷、霸道、野心、蛮横、虚荣,对文艺界知其底细的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的迫害、苛刻等等,令杨银禄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感叹在江青身边工作的几年,“我过着梦靥般的生活”。
  第二,提供了江青为人的另一面,即其表现的温情的一面。如帮助秘书(杨银禄)解决婚后两地分居的问题,叫他的厨师为生病的杨银禄做病号饭,提倡妇女传花衣服花裙子,以及江青的亲情世界等等,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
  第三,透露了发生在江青身上几点令人震惊或不解的故事。如江青的三次流泪,其中一次是因为谢富治去世,一次是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的表演艺术所感动,冒雪深夜去看程砚秋的遗孀。还有一次是看到反映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极为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突破世界数学难题,极为感动而落泪,并指示改善陈景润的居住和科研条件。
  第四,澄清了几则坊间广为流传的说法。一则是说江青有“三假”,即头发是假的、乳房是假的、屁股是假的。书中作者讲“我作为在江青身边工作了近六年的工作人员,可以负责任地讲,这是谣传。江青的头发好得很,黑黑的亮亮的、厚厚的。”而且还转述了江青告诉他的养发秘诀。再有就是关于江青的生活作风。社会上流传江青“文革”期间有生活作风问题,作者在书中以确凿的事实和理性的分析说明江青“不能做、不会做、没有机会做,也不敢做那种低级下流的事”。
  第五,江青爱好摄影,书中配有几张江青摄制的珍贵照片。有许多人都知道的署名李进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江青为林彪摄制的“孜孜不倦”学毛选的照片,还有江青为杨银禄拍摄的照片,更有虽然人们见过但不知摄影者是江青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照片。
  第六,书中还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而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细节。如江青与林彪集团既勾结又明争暗斗,江青与毛泽东之间的情感纠葛,江青与维特克谈话的实际情况,邓小平第一次复出时江青怎样和他谈话……诸多历史细节在作者笔下得到真实再现。
  ●江青的冷酷与无常
  ●江青与林彪的关系
  ●江青的生活方式
  ●江青的行为方式
  ●江青的政治野心
  ●江青与维特克的谈话
  ●江青的亲情世界
  ●江青为何三次流泪
  
  作者简介:
  杨银禄,1967年10月调任江青机要秘书,1973年被江青打成“反革命”,下放江西中办五七学校劳动。是江青四任秘书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
  目录:
  出乎意料的工作调动第一章
  汪东兴找我谈话
  初到钓鱼台11号楼
  终于见到了江青
  阎长贵蒙冤第二章
  一篇习作得到毛泽东的称赞
  江青的第一任专职秘书
  陈伯达、姚文元突至11号楼
  阎长贵因何获罪
  阎长贵的监禁生活
  江青的冷酷与无常第三章
  我接到“父病故速归”的电报
  江青说:你父亲去世是假的出乎意料的工作调动第一章
  汪东兴找我谈话
  初到钓鱼台11号楼
  终于见到了江青
  阎长贵蒙冤第二章
  一篇习作得到毛泽东的称赞
  江青的第一任专职秘书
  陈伯达、姚文元突至11号楼
  阎长贵因何获罪
  阎长贵的监禁生活
  江青的冷酷与无常第三章
  我接到“父病故速归”的电报
  江青说:你父亲去世是假的
  婚事带给女护士的厄运
  小狗引发的冤案
  江青召开的组织生活会
  私设公堂惊动八位政治局委员
  江青的相面术
  江青的生活方式第四章
  江青的一天
  难侍奉的江青
  江青的“四怕”
  随心所欲的江青
  爱出风头的江青
  江青的生活作风
  江青的行为方式第五章
  附庸风雅又吝啬
  江青的锁骨断了
  所谓栈桥事件、照相事件和高炮事件
  对邓小平复出的态度
  在批判“二月逆流”中的作用
  觊觎军权插手军队第六章
  林彪委托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整黄永胜的真正意图
  调动军机看表演的背后
  擅自下达的作战命令
  江青与林彪的关系第七章
  请安问好与相互勾结
  《孜孜不倦》照片背后的故事
  江青给叶群开出的黑名单
  江青对林彪、叶群的戒心
  江青:我梦见死有余辜的林彪了
  江青的钓鱼台第八章
  钓鱼台居所的几番变化
  钓鱼台里深挖洞
  防震架和转移演练
  国宾馆成了练车场
  异想天开建花房
  钓鱼台的霸主
  陈永贵无意间得罪了江青
  九届二中全会时的江青第九章
  做好立即出发的一切准备
  初上庐山的闲情逸致
  江青误闯毛泽东居处
  应对叶群时的两面三刀
  在批陈、批林运动中第十章
  毛泽东对军委办事组的批评
  叶群眼含泪水请求江青保护
  毛泽东给江青的信
  利用“伍豪事件”攻击周恩来
  蛮横无理的丑态
  江青要我组织揭发林彪是如何迫害她的
  江青的政治野心第十一章
  视若珍宝的一封信
  处心积虑挤入中央政治局
  常委梦的破灭
  江青与维特克谈话的情况第十二章
  互相吹捧,各有企图
  七天六十多个小时的谈话
  周总理指示:所有谈话资料立即封存
  江青的另一面第十三章
  把我的爱人调到北京
  叫程师傅给我做病号饭
  提倡妇女穿花衣服花裙子
  江青的三次流泪
  为人改名的嗜好
  江青的亲情世界第十四章
  关于江青与毛泽东的婚姻
  毛主席对江青的关心爱护
  毛主席不再圈阅江青送的参阅材料
  毛主席送江青五个玉米之谜
  毛泽东下令不许江青到他住处
  江青的姐姐李云露
  江青的哥哥李干卿
  江青与毛岸英、毛岸青
  江青与李敏
  江青与李讷
  江青与毛远新
  我是如何离开钓鱼台的第十五章
  江青身边工作人员的四点共识
  江青:你们是用温度害我
  要挟总理把我赶出钓鱼台
  毛泽东:江青给你们戴帽子,我给你们摘
  毛主席安排我们去五七学校锻炼
  我所接触到的毛泽东附录一
  难忘周总理的关怀附录二
  记后前言序言
  现代史学越来越不满足于文献资料,而求索于人们的记忆。于是,口述史于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勃然兴起,20世纪8090年代引起中国史学界的关注。口述史让历史的参与者直接对“历史”说话,不仅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而且使历史更加鲜活、生动。口述方法更是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许多事件的当事人健在,他们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生动地诉说自己参与的那段历史。
  新中国诞生六十多年,它谱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最为壮丽辉煌的篇章,对当代中国史的研究是一项应大力加强的工作。毫无疑问,参与共和国重大事件决策的老同序言
  现代史学越来越不满足于文献资料,而求索于人们的记忆。于是,口述史于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勃然兴起,20世纪8090年代引起中国史学界的关注。口述史让历史的参与者直接对“历史”说话,不仅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而且使历史更加鲜活、生动。口述方法更是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许多事件的当事人健在,他们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生动地诉说自己参与的那段历史。
  新中国诞生六十多年,它谱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最为壮丽辉煌的篇章,对当代中国史的研究是一项应大力加强的工作。毫无疑问,参与共和国重大事件决策的老同志的记忆对于国史研究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他们年事已高,自己动手困难,访谈并整理他们的口述,成为十分紧迫而带有抢救性的工作。作为国史研究专门机构的当代中国研究所建立伊始,就十分重视口述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并由《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陆续发表了一些口述史方面的成果。我们意在将这些成果汇集出版,并由此进一步萌发出版《当代中国口述史》丛书的想法,以此汇集和整理亲历者记述当代中国史的资料。在酝酿这套丛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亲历者可以自己动手撰写,有些亲历者生前对其亲人讲述过自己所亲历的事件或与一些要人交往的情形,其亲人以回忆的形式述出。很显然,这些记述都是十分宝贵的当代中国史资料,因此,我们也将它们收入这套丛书中。
  《当代中国口述史》丛书的首要宗旨是存史,为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提供可信的史料。而史料的生命在于真实性。因此,丛书所收以亲历者的叙述为主体,无论是口述、自述,还是回忆录,都必须是亲历者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决策者或参与者对事件的叙述。而且必须是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叙述。当然,完全避免情感的因素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使之失去鲜活性。但情感的倾诉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如果是对口述的整理,整理者应对事件背景有必要的了解,要对关键的情节、关键的人物以及时间、地点作必要的查证。同时,要理顺叙事逻辑。文采不求飞扬,但必须成诵。
  这项工作既已开始,就要扎扎实实做下去。亲历的内容十分丰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及个人生活史、家族史都可涵盖;亲历者可以是党政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也可以是普通老百姓,总之,工、农、兵、学、商都可以成为本丛书的作者。他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叙述当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记录下一个比较真实的当代,对于丰富国史内容,弄清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资政育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希望本丛书能够成为当代中国史研究者的资料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增益智慧的智囊团,成为关心共和国成长和命运的中国公民的图书馆。
  当代中国出版社编辑部
  后记
  自1967年10月4日至1973年6月11日,我在江青那里工作了五年八个月零七天,具体工作是给她当机要秘书。斗转星移,光阴似箭。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如过眼云烟,早已无影无踪,唯有那突如其来的重大事变、重大转折,令人深感惊、喜、哀、乐、爱、憎的人和事,才会永远铭记在脑海里,想忘都忘不掉。
  在我的脑海里,烙印最深的莫过于在钓鱼台给江青当机要秘书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正是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的往事,才认识和了解江青的。从江青的所言所行及其最终下场,我也悟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这就是:执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置于党、政府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不能有超越人民利益之上的任何特权;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党心、民心所在。不能有个人野心;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要宽宏大量,不要小肚鸡肠;要见贤思齐,不要妒贤嫉能;要团结大多数,不要搞团团伙伙;要遵纪守法,不要无法无天。否则就会犯极大的错误,甚至犯罪,就会被历史所抛弃,被人民所唾弃。
  为了更客观、真实地记录下那段历史,从1976年10月起,我就开始了对那段历史的回忆、记录、搜集材料、找人座谈,写出文字征求意见,到现在已经三十七年了。在此期间得到汪东兴、吴阶平、邬吉成、阎长贵、刘玉庭、李海文、姚鸿、徐庆全、郭年、张小波、郑仲兵、李宇锋、路海江、宋伦、秦相启、吴殿卿、郭英秀、李明三、张永、陈立旭、任秀芬、王素平等,以及在江青那里工作过的所有同志的诚恳指点和热情帮助,对此,我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做了巨大的努力,精心准备,反复思考,认真筛选,但是,毕竟是跨越了四十年的往事,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书中的舛误和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杨银禄
  2013年10月
  尽管现在可以找到多个版本的江青传记,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位中国曾经的第一夫人,仍然充满好奇。尤其是,对于未经历过“文革”的年轻一代来说,江青或许只是一个名字,她与“四人帮”捆绑在一起,成为了“历史的罪人”。很多人对于江青在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其实知悉不多。这或许也是近日《庭院深深钓鱼台:我给江青当秘书》最近能够畅销的原因。
  此书作者是在江青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任秘书杨银禄。“文革”期间,他在江青身边担任秘书五年八个月零七天。他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的往事,解析江青这个人。概括起来,此书有以下几个看点:
  第一,证实了江青确有“妖魔”的一面,如其冷酷、霸道、野心、蛮横、虚荣,对文艺界知其底细的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的迫害、苛刻等等,令杨银禄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感叹在江青身边工作的几年,“我过着梦靥般的生活”。
  第二,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而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细节。如江青与林彪集团既勾结又明争暗斗,江青与毛泽东之间的情感纠葛,江青与维特克谈话的实际情况,邓小平第尽管现在可以找到多个版本的江青传记,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位中国曾经的第一夫人,仍然充满好奇。尤其是,对于未经历过“文革”的年轻一代来说,江青或许只是一个名字,她与“四人帮”捆绑在一起,成为了“历史的罪人”。很多人对于江青在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其实知悉不多。这或许也是近日《庭院深深钓鱼台:我给江青当秘书》最近能够畅销的原因。
  此书作者是在江青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任秘书杨银禄。“文革”期间,他在江青身边担任秘书五年八个月零七天。他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的往事,解析江青这个人。概括起来,此书有以下几个看点:
  第一,证实了江青确有“妖魔”的一面,如其冷酷、霸道、野心、蛮横、虚荣,对文艺界知其底细的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的迫害、苛刻等等,令杨银禄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感叹在江青身边工作的几年,“我过着梦靥般的生活”。
  第二,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而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细节。如江青与林彪集团既勾结又明争暗斗,江青与毛泽东之间的情感纠葛,江青与维特克谈话的实际情况,邓小平第一次复出时江青怎样和他谈话,等等。
  第三,透露了发生在江青身上几点令人震惊或不解的故事。如江青的三次流泪,其中一次是因为谢富治去世,一次是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的表演艺术所感动,冒雪深夜去看程砚秋的遗孀。还有一次是看到反映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极为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突破世界数学难题,极为感动而落泪,并指示改善陈景润的居住和科研条件。
  第四,澄清了几则坊间广为流传的说法。一则是说江青有“三假”,即头发是假的、乳房是假的、屁股是假的。书中作者讲“我作为在江青身边工作了近六年的工作人员,可以负责任地讲,这是谣传。江青的头发好得很,黑黑的亮亮的、厚厚的。”而且还转述了江青告诉他的养发秘诀。再有就是关于江青的生活作风。社会上流传江青“文革”期间有生活作风问题,作者在书中以确凿的事实和理性的分析说明江青“不能做、不会做、没有机会做,也不敢做那种低级下流的事”。
  第五,江青爱好摄影,书中对她的这一爱好有较充分的描述。有许多人知道的署名李进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去年此照片拍卖价高达34万)、江青为林彪摄制的“孜孜不倦”学毛选的照片,更有虽然人们见过但不知摄影者是江青的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照片。
  以下为大家选读一篇书中十分有意思的文章《江青的一天》。江青晚年的性格、爱好、生活细节,均有所体现。
  江青为陈景润流泪
  1973年3月底的一天,那天阳光普照,春暖大地,百花争奇斗艳。中午1时许,江青起床以后,洗漱,吃了早点,照例到办公室看文件。她在我给她挑选的文件中看到一份《国内动态清样》,介绍我国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有重大贡献震惊世界的数学家陈景润极为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情景。文章大体是这样写的:
  陈景润同志,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勇敢地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他废寝忘食,昼夜不舍,潜心钻研,探测精蕴,进行了无数次地运算。一心一意地搞数学,搞得他发呆了。有一次走路,自己撞在树上,还问“你是谁?”他是把全部心智贡献给了这道很多外国数学家都未攻破的世界性的难关。早在他的论文发表时,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讯传遍全球,在国际上反应非常强烈。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德国数学家李希特,把陈景润的成果说成是“陈氏定理”,他们誉之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一个外国科学家给陈景润写信说:“你移动了群山!”
  还有文章说陈景润的论文是“人类思维的花朵,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这些形容词,既是妙不可言,又是对事实的写照。
  就是这样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都被外国科学家交口称赞的伟大数学家,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太糟糕了。他在三楼,只有六平方米的小小房间,这个小小房间还缺一个角,原来下面二楼是一个锅炉房。长方形的大烟囱从他的三楼房间中通过,切去房间的六分之一。房间成了刀把形的。窗子糊着报纸,糊得严严实实。
  尽管这时秋天的阳光明媚,但屋内的光线却非常暗淡。纱窗之上,是羊尾巴似的卷起来的窗纱,窗上缠着绳子,关不严。虫子可以飞出去飞进来。由于房间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很污浊,陈景润患了肺结核。喉头炎严重咳嗽不止。还经常腹胀、腹痛,有时难以忍受,他的两眼深深凹陷,面色憔悴,精神萎靡不振。
  六平方米的小屋空荡荡的,连一张桌子都没有,一捆捆的报纸装在两条麻袋里,从麻袋口都可以看得见。只有四叶暖气片的暖气上放着一只饭盒,一堆药瓶,连一只矮凳子也没有。工作时把被褥一起翻起来,当作桌子用。
  记者觉得屋内光线太暗,想拉电灯绳,打开电灯,但拉了几下也没有拉着亮。陈景润告诉记者,几年前,驻科学院的工宣队不让我看书,他们用老虎钳子把我这个房间的电灯线铰断了。我看书就着煤油灯。他笑着说,不要电灯,电灯麻烦,用煤油灯一样工作……
  江青看完这条消息以后,立刻打铃叫我进她的办公室。我进入她的办公室,看到她拿着一块小毛巾正在抹眼泪,因为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流泪,所以,也不敢问她这是怎么了。站在她的旁边,等待她先说话。那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谁也不说话,安静得很。这时,她拿起那份《国内动态清样》,手哆哆嗦嗦,眼含泪水,慢腾腾地对我说:“小杨呀,你看到这份清样了吧?”
  “看到了,我还看得很仔细呢。”我回答。
  “你有什么感受吗?”江青试探性地问。
  “陈景润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数学专家,他的运算成果,不但对我国的数学领域是一个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工作、生活条件太差了。”我难过地说。
  我知道江青的鬼点子很多,不知道问我是什么意思,是想叫我说陈景润的好话?还是想叫我说他的坏话?一时难猜透,所以我只是很简单地说了我的真实看法,然后,想听听她怎么说。不过看她的样子,是在同情陈景润,要不,她为何流眼泪呢?在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她还在不停地擦眼泪,也许我的话使她更加激动了。
  她放下那份清样,用哭腔对我难过地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领域内最深奥的理论,不少发达国家的高级数学专家都在研究运算,弄清了1+1=2的道理就轰动了全世界,我看到一份材料,有人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运算出了1+2=3的数论A,他勇敢地摘到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她说到这里,又擦了一擦她那哭得红肿的双眼继续说:“你再看看这份清样,现在有主席和我们批示。”我接过清样,发现江青批示:“主席,是否先救活陈景润为好?”主席批示:“请文元同志办。”姚文元又批示:“陈景润的论文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江青说:“你看完了吗?”
  我说:“领导的批示我看完了。”江青说:“文元同志的批示文不对题,你给迟群打个电话,告诉他赶快到我这里来,关于陈景润的工作、生活条件我跟他讲一讲,这是他负责的领域,我命令他快快来。”
  我问她:“叫他到10号楼还是到17号楼?”她说:“快,快叫他到10号楼来。”迟群当时是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我从江青的办公室出来,立即给迟群打电话,因为我以前没有跟迟群直接联系过,所以不知道他的电.,我就通过9局总机找他。当时,39局总机是全国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最好的总机。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就接通了迟群的电话。迟群原来和我都是中央警卫团的,很熟悉,通话以后,他很客气地问我结婚了没有?身体好不好?拉起家常来了。
  我说:“迟科长(原来他是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宣传科的科长,我对他还是称原职务),你别问这些了,江青同志叫你快到她这里来一下,她有紧急的事情跟你说,我们现在在钓鱼台10号楼,我已经通知钓鱼台东门的哨兵了,快来,请不要耽误时间。”
  他解释说:“我手头上还有一件事,等我办完了马上就到。”
  我催他说:“什么事是轻重缓急你是清楚的,先到这里来,你的事回去再办好吗?”
  他问:“老杨,什么事那么急?”
  我说:“你来了就知道了,在电话里一时说不清楚,不要浪费时间了,快来吧。”
  我从江青办公室出来,查电话,在电话里说来说去,已经20分钟过去了。江青等得着急了,打铃叫我去她的办公室,她生气地问我:“迟群现在怎么还没有来,看来他对我的命令也不在乎了!”
  我解释说:“不是,我以前没有给他打过电话,不知道他的电话号码,是叫总机查到的,所以耽误了一点时间,他马上就到,请你稍微等一会儿。”
  我在楼厅等着迟群,半个小时后,他风风火火地来了。我到江青办公室报告:“迟群同志来了,你看在哪儿谈?”
  “我出去就在门庭谈,事情紧急,就不要讲究什么谈话形式了,谈完了叫他赶快去办。他这个人办事能力是有的,也雷厉风行。”说着,江青拿起那份清样就很快到了门庭。江青看到迟群,没有握手就叫他:“快坐下,我有急事跟你说。”
  她说:“今天我看到一份材料,使我心中很不安。”说着就把那份清样递给了迟群,叫他仔细看看。她接着说:“陈景润是我国,也可以说是全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许多外国著名学者都为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和伟大成果所打动。我们本来应该对他好好进行褒奖的,但是,你看看他的工作、生活条件多么差呀!不用说叫他搞科研,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可怜得很啊!主席历来尊重知识分子,他说,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离开了知识分子是不会成功的。即使是成了,也不会巩固。有人对主席关于‘老九不能走’一句话有误解,理解为‘老九’,就是把知识分子排在了第九位了,这不是误解是什么?主席说的这句话是借用《智取威虎山》戏中的一句台词,‘老九’指的是杨子荣,杨子荣是英雄,是这出戏中的主角。主席是把知识分子比喻作英雄、主角。你看科学院怎样对待陈景润的。我累了,难过极了,不想跟你再多说了,你自己看看材料吧。”
  她激动得再次用毛巾擦了擦含泪的双眼,说道:“我委托你马上去了解一下是不是像材料中所说的那样?如果真的是那样,马上改善他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你把了解的情况和处理的情况尽快告我!”
  迟群表态:“我按主席和遵照江青同志的指示,我立即去了解和解决,如果材料讲的属实的话,我也是有责任的。听了你的指示,我的心也不安。”
  江青着急地说:“你不要再说了,快去快去。”挥手叫迟群快去了解情况,马上给陈景润解决困难。
  第三天,迟群来电话说:“经了解,清样讲的情况属实,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改善他的身体不好,工作、生活条件不好的情况,请江青同志放心。”
  后来我看到一篇报告文学说:“3月底一天的下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彻了中关村88号楼3层寂静的走廊,住在小房的陈景润也被惊醒了。一名身着戎装的彪悍男子在门外高呼:‘陈景润同志,我是迟群,伟大领袖毛主席派我来看你了!’……陈景润出来了,迟群竟然恳请他马上去检查身体。陈景润死活不肯,迟群不得不亲自动手,强拉瘦弱的陈景润,把他塞进了红旗轿车。五六辆轿车浩浩荡荡地开进迟群的‘阵地’清华大学,几名专家立即会诊,陈景润患有慢性腹部结膜炎,并非要命的急症。不过,依照主席的指示,陈景润还是住院了。”由北京医院内科主任和卫生部一位副部长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认真治疗和
  疗养。
  陈景润在医院住了一年半。住医院期间,周恩来还亲自安排了陈景润的全国人民代表席位。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陈景润见到了周总理,并和周总理在一个小组里开会。人代会期间,当他得知总理的病情时,当场哭了起来,几夜睡不着觉。大会后,他继续回医院治疗。
  经过住院治疗和静养,一切情况好转。医院的诊断书上写着:“精神改善;体温正常。体重增加十斤;饮食、睡眠好转。腹痛腹胀消失;二肺未见活动性病灶。心电图正常;电脑图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液及血象正常。”这份诊断书送到了在京政治局委员的案头,江青看后紧锁的眉头展开了。
  由于毛主席的批示,周总理的周到细致安排,也有江青的过问,科学院、医院的具体工作,陈景润的身体、办公、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江青对于军权早就垂涎三尺
  林彪委托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江青对于军权早就垂涎三尺。
  1966年初,江青主动去见林彪。她问林彪:"你为什么不看戏(指样板戏)?你应该多关心一些文艺工作。"
  林彪回答说:"我身体不好,正在养病。"
  江青说:"主席最近关于文艺工作的两个批示,你看过没有?你对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工作怎么看?"
  林彪说:"看过,方向问题已经解决了,主要是艺术水平问题。"
  江青又说:"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不是我非要搞,是我请尊神。"
  不久,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全党特发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产生这个纪要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1966年1月21日,江青由上海赶到苏州,同林彪谈"文艺革命"问题。22日,林彪给总政治部下达指示:"江青同志昨天和我谈话,她对文艺工作方面政治上很强,在艺术上也是内行。她有很多宝贵的意见,你们要很好的重视,并且要在思想上、组织上认真落实。今后部队关于文艺方面的文件,要送给她看,有什么消息,随时可以同她联系,使她了解部队文艺工作的情况,征求她的意见,使部队文艺工作能够有进步。"
  2月2日至22日,根据林彪的委托,江青在上海邀请刘志坚、谢镗忠、李曼村、陈亚丁,就部队文艺工作的若干问题进行座谈。江青在会上宣称:"在文艺方面,有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十七年的政","该是我们专他们政的时候了"。会后,写出《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纪要认为,文艺界在建国后,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30年代文艺的结合。"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混合"论、"离经叛道"论,等等,就是他们的代表性论点。
  纪要说,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搞掉文艺界的这条黑线。搞掉这条黑线之后,还会有将来的黑线,还得再斗争。这是一场艰巨、复杂、长期的斗争,要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努力,才能完成。
  这个纪要经毛泽东三次修改,由林彪转中央军委批准,再报中共中央,4月10日,以中共中央文件下发。那个时候,我在8341部队做政治工作,我们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学习了这个纪要,人人表了态,表示积极支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执行。
  从此,江青在党政军中的名声大震,这是江青进入政坛、进入中共最高领导层的奠基礼和宣言书。"文化
  ……
  





上一本: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下一本: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的作者是杨银禄,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