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阎崇年大故宫3


作者:阎崇年     整理日期:2015-11-05 11:42:01

皇亲国戚命运故宫全景呈现 随书超值附赠手绘版《颐和园导览图》和民国版《西苑三海图》,同名电视片选编光盘。《大故宫3》是大故宫书系的终结版,读了《大故宫》和《大故宫2》,不可不读《大故宫3》。《大故宫》三本书在手,彻底读懂大故宫,读懂元明清六百年历史文化,读懂大中国。《大故宫3》延续前两册内容,将视野集中于对明清最高权力斗争有巨大影响之皇室宗亲,及密切影响宫廷政治生活之宫女太监,详解其成败关键与命运走向,并透过对御药御膳之解析、国宝文物之品鉴,真实再现一个纵横捭阖、饮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宫廷世界。第三册还走出紫禁城,带您进入三山五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全景呈现“大故宫”。
  作者简介:
  阎崇年,著名清史专家,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百家讲坛2012年年度主讲人。阎崇年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易中天评价道——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刘心武是“拐腿马”,我是“过河卒”。
  阎崇年的作品《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等均为超级畅销书、常销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目录:
  第43讲:太上皇宫
  一、宁寿布局
  二、宁寿花园
  三、宁寿故事
  第44讲:明宫太后
  一、宣德母后
  二、成化母后
  三、万历母后
  第45讲:清宫太后
  一、皇太后宫
  二、孝庄太后
  三、崇庆太后
  第46:讲皇家外戚
  一、明清外戚
  二、明宫外戚第43讲:太上皇宫
  一、宁寿布局
  二、宁寿花园
  三、宁寿故事
  第44讲:明宫太后
  一、宣德母后
  二、成化母后
  三、万历母后
  第45讲:清宫太后
  一、皇太后宫
  二、孝庄太后
  三、崇庆太后
  第46:讲皇家外戚
  一、明清外戚
  二、明宫外戚
  三、清宫外戚
  第47讲:天潢贵胄
  一、明朝皇子
  二、清朝皇子
  三、后人思考
  第48讲:理亲王府
  一、康熙始建
  二、雍正分府
  三、乾隆毁迹
  第49讲:诚亲王府
  一、诚王允祉
  二、新旧两府
  三、熙春花园
  第50讲:恭亲王府
  一、王府变迁
  二、和孝公主
  三、恭王奕
  第51讲:金枝玉叶
  一、公主人生
  二、明朝公主
  三、恪靖公主
  第52讲:宫廷太监
  一、太监群像
  二、太监之奸
  三、太监之贤
  第53讲:宫女闺怨
  一、宫女制度
  二、苏麻喇姑
  三、五妞自杀
  第54讲:宫廷御膳
  一、宫廷膳食
  二、宫廷进膳
  三、宫廷节令
  第55讲:宫廷造办
  一、内府造办
  二、小臣圆
  三、唐英烧瓷
  第56讲:御医御药
  一、皇家医院
  二、明宫御医
  三、清宫御医
  第57讲皇家敬畏
  一、敬天敬祖
  二、奉佛奉道
  三、斋宫斋戒
  第58讲庙学联珠
  一、三大殿堂
  二、三大国师
  三、三大石刻
  第59讲:宫外三宫
  一、正统南宫
  二、正德豹房
  三、嘉靖西宫
  第60讲:西苑三海
  一、南海之悲
  二、中海之雄
  三、北海之秀
  第61讲:宫外三堂
  一、万历南堂
  二、康熙北堂
  三、乾隆东堂
  第62讲:京畿苑囿
  一、京南围猎
  二、三山五园
  三、清漪颐和
  第63讲:避暑山庄
  一、木兰围场
  二、避暑山庄
  三、庄外八庙
  第64讲:沈阳故宫
  一、清初三宫
  二、清宫三案
  三、清宫三宝
  第65讲:国宝南迁
  一、从宫到院
  二、从北到南
  三、从分到合
  第66讲:大哉故宫
  一、一脉相承
  二、百川归海
  三、兆民共享
  附
  参考书目 宁寿宫区有三个特色:一是殿堂、寝宫、花园融合一体,二是实用、艺术、华丽融合一体,三是敬祖、敬佛、敬天融合一体。从而成为紫禁城的一个缩影。
  第四十三讲:太上皇宫
  宁寿宫区位于紫禁城东北部,是一处高墙围禁的独立区域。明代这里是哕(huì)鸾宫、喈(jiē)凤宫等旧址,曾为成化周太后、崇祯懿安皇后等养老处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改建宁寿宫,孝惠章太后在此颐养天年。雍正年间,宁寿宫中生活着一些康熙帝遗孀。有贵人白氏,苏州人,生育了康熙帝第二十四子允祕。雍正五年白氏去世,雍正帝封允祕为诚亲王。乾隆年间,还有康熙帝数位遗孀居住在宁寿宫,有:顺懿密太妃王氏,康熙时被封为密妃,生育三个皇子,其中有庄亲王允禄;纯裕勤太妃陈氏,康熙时被封为勤妃,生育果亲王允礼;寿祺皇贵太妃佟佳氏,是康熙帝母亲的侄女,她的姐姐也是康熙帝的贵妃,康熙时也被封为贵妃,未育子女。乾隆帝弘历幼年时,蒙康熙皇帝之恩,居住在宫中,得到过寿祺太妃的眷顾。还有温惠皇贵太妃瓜尔佳氏,生一女而夭折。康熙帝后妃中,最高寿的是定妃万琉哈氏,寿九十七;最晚去世的是太妃瓜尔佳氏,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死,寿八十六。乾隆帝为归政后养老休憩而增建为太上皇宫,但太上皇并未入住这里。光绪年间又加修缮,慈禧晚年居住在这里。明清帝后认为这块福地是宫中养老的理想宫殿。
  一、宁寿布局
  宁寿宫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406米,东西115米,面积约46000平方米,有房屋千余间,好似紫禁城全景的缩微版。宁寿宫总体布局,分为前部和后部。
  宫区前部最南端有一座九龙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建造。中国现存最著名的九龙壁有三处:一处在山西大同,是明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端礼门前的照壁,宽45?5米,高8米,厚2?02米,为中国最大的九龙壁。另一处在北京北海公园罗汉堂前,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宽25?52米,高5?96米,厚1?6米,除了壁前壁后各有九条戏珠蟠龙外,壁的正脊、垂脊及瓦当、琉璃砖等建筑构件都有龙的图案。有人统计,北海九龙壁上共有635条龙,为中国龙最多的九龙壁。再一处是皇极门前的九龙壁,宽29?4米,高3?5米,厚2?06米,由247块预制七色琉璃砖拼砌而成。下部为白石须弥座,上部为黄琉璃瓦顶,中间为9条巨龙浮雕,体态矫健,活灵活现。全幅壁面以海水为衬景,有9条戏珠巨龙在奔腾。从皇极殿南望九龙壁,正中黄色蟠龙驯顺蜷伏,姿如朝觐,势如拱卫,以其气势磅礴、雕制精细、色彩华美、形象逼真,而成为中国最美的九龙壁。
  这座九龙壁从东数第三条白龙下腹是用木料雕凿成形后补装上去的。这里有一个传说,当年在烧制这座九龙壁构件时,工匠不小心把这条白龙的龙腹构件烧坏了,但工期紧迫,来不及再烧。有位木匠连夜用木料雕刻成那块龙腹,刷上白漆,安装上去,从外观看去,可以乱真,竟然瞒过了官员督检,工匠也免了一场灾难。
  壁之北、宫之前有两重门——皇极门和宁寿门。门内是独立庭院,主要建筑前为皇极殿,后为宁寿宫,即前殿后宫。殿与宫距离仅11?5米。皇极殿为重檐庑殿顶,故宫不在中轴线上的重檐庑殿顶宫殿,只有奉先殿和皇极殿。皇极殿的殿名和殿顶,显示出皇极殿为最高皇权的象征。宁寿宫形制略同于坤宁宫,清用于祭神,今为珍宝馆。
  宫区后部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两翼为辅。
  中路养性门内,有四个既分又合的庭院,主要建筑依次为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这里主要是生活区。
  养性殿,形制与养心殿相同,正面也有抱厦。乾隆帝诗云:“允宜归大政,余日享清福。是用构养性,一仿养心屋。”原为乾隆帝做太上皇时的日常起居之所。殿的西暖阁,颇具特色:有佛堂,设二层仙楼,内置佛像和佛塔;有墨云室,仿三希堂,因乾隆帝得古墨而命名。古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的墨,极难保存,以古为贵。
  乐寿堂,在养性殿后面,拟为乾隆帝归政后的寝宫。堂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形制尊贵,体量高大。前临广庭,左右游廊,各设屏门,局势开朗。廊壁镶嵌“敬胜斋法帖”石刻。堂内槅扇,仙楼装修,多用花梨和紫檀等珍贵名木,雕刻奇绝,金玉镶嵌,工艺精美,极尽华丽。
  乐寿堂后门内,有一座《大禹治水图》玉山,用新疆和阗(和田)密勒塔山青白玉,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雕刻完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约5330公斤。据记载,先是开山采玉,后是长途运输。从和田到北京一万一千一百里,需制作特大专车,前用一百多匹马拉车,后用若干夫役扶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冬则泼水成冰路,日行五六里,需三年才能运到。玉石到京后,乾隆帝选用宫中珍藏宋人名画《大禹治水图》为蓝本,派画师照图摹画在玉山上。先做玉山蜡样,怕蜡样融化,又刻做木样。再经运河,载往扬州,能工巧匠,照样雕造。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九月开工,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完成,历时七年零八个月。玉山从采玉到制成,长达十年,仅雕刻就用了十五万个工。同年玉山运到北京,安设在乐寿堂。玉山雕刻大禹治水的壮观情景,崇山峻岭,古木丛立,洞壑溪涧,地势险恶,大禹在山腰劳作,民众凿石开山,使水下流。这幅生动图景,按玉材天然色彩,做艺术加工而成。背面刻有乾隆帝御制诗,歌颂大禹治水,功德万古不朽。像这样大的玉材,用来制造一般器物,似大材小用,但制成玉山,会久存不朽。诗中告诫子孙,如为追求珍玩,今后不要再做。这座由一块整玉四面雕琢成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构思巧妙,雕工精绝,充满动感,鬼斧神工,堪称中华艺术奇珍,显示中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艺。(《故宫经典?故宫珍宝卷》)
  颐和轩,在乐寿堂后,轩两廊嵌有石刻,甬道两侧布置山石花池点景。颐和轩的西院有一座如亭,亭中对联是:“境是天然赢绘画,趣含理要入精微。”亭中曾有小戏台,轩后有穿廊与景祺阁相连。
  景祺阁,在轩之北。阁外是珍妃井。阁北出贞顺门左转前行,就是皇宫后门——神武门。
  本区宫殿,虽是乾隆帝为自己当太上皇而修建,但他当太上皇之后并没有搬进去住,因养心殿有皇帝情结而不愿离开,也因乾隆帝对生命颇有信心而认为来日方长,又因近四十年居住习惯而不愿改换环境。后来乐寿堂成了慈禧太后晚年的寝宫。慈禧在乐寿堂庆祝自己六十大寿,据说竟耗白银一千余万两。
  东路前部为畅音阁大戏楼,坐南面北,建筑宏丽。楼南为扮戏楼,二层,就是后台。畅音阁通高20?71米(相当于七层楼高),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总面积685?94平方米,三重檐,
  卷棚歇山顶,上层悬挂“畅音阁”匾,中层悬挂“导和怡泰”匾,下层悬挂“壶天宣豫”“壶天”一典出自《后汉书?费长房传》。据载:市中有位卖药老翁,悬一壶于市边,及市罢,便跳入壶中。费长房从楼上观看,很惊异。拜见老翁。明日,同老翁都入于壶中,见壶里“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完而出。(《后汉书》卷八十二下)后以“壶天”比喻别有洞天的仙境。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三层台设天井上下贯通,寿台还设地井,根据剧情需要,利用辘轳或绞盘升降演员、道具等。在演出仙女下凡时,用辘轳把幕景和演员从上面送下来,有从天而降的戏剧效果。在演出“地涌金莲”时,用绞盘让演员和莲花从地井钻出来,有从地下或水中升腾的戏剧效果。台下还有隐蔽水井,为戏中表演喷水提供水源。畅音阁为宫中最大的一座戏台,与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大戏楼(已毁)并称为清代三大皇家戏楼。
  阁后的阅是楼,为帝后们看戏的地方,也是帝后饮宴的场所。楼北为寻沿书屋,五间小室,前后带廊,屋名高雅。慈禧住乐寿堂时,光绪帝请安侍膳前在此小憩。屋北为庆寿堂。这是仿江南民居式庭院,青水砖墙,苏式彩画,琉璃瓦顶,四周游廊,在巍峨的宫殿群中,小巧宁静,别有洞天。醇亲王福晋、恭亲王格格,来宫时居住此处。堂后为景福宫,宫前庭院中矗立一块奇石,名为“文峰”。文峰石立在高约1米,平面八角形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四周环以铜栏杆。文峰石高4?5米,秀俊挺拔,突兀峥嵘,纹理清晰,孔穴四布。石山上有一座小亭,名“翠鬟”;山下有一石窟,名“云窦”。乾隆帝在《文峰诗》中说:“巨孔小穴难计数,诡棱奇自萦纠。”文峰奇石,玲珑剔透,石中称珍,令人赞叹。庭院四面有门,石立院中,四面有景,妙趣横生。景福宫又名五福宫。这是因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74岁的乾隆帝喜得玄孙,为五世同堂。他书写“五福五代堂”匾,悬挂在景福宫内。景福宫因此又称五福五代堂。乾隆帝还治了一方“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印。这成为皇帝五世同堂的历史佳话。
  景福宫北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的两座礼佛楼阁:一座是佛日楼,上下两层,各为3间,供奉喇嘛教佛像;另一座是梵华楼,与佛日楼东西相邻,有楼梯连通。琉璃瓦顶,上下两层,面阔7间,各自分割,内设佛堂,供奉佛像,一排排,一尊尊,数以千计,目不暇接,欢喜佛像,姿态各异。楼内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制造的珐琅塔六座,精丽华彩,美轮美奂。八国联军侵入皇宫时,因两楼偏僻,未遭破坏,保存完好。
  西路宁寿宫后面西路,为宁寿宫花园。……
  





上一本:一口气读完美国史 下一本:明代的社会与国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阎崇年大故宫3的作者是阎崇年,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