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神秘现象探索


作者:苗兴壮     整理日期:2014-03-08 13:58:36

现代科学对“灵魂”和“神”是怎么解释的?灵魂转世、成长,人与灵界的沟通渠道是什么?宇宙中很可能真的有一个“灵界”存在,很多神秘现象都与之有关。本书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说明灵界的存在并不违背科学理性,并从科学角度对灵魂、神、鬼等加以解释。本书还对灵魂转世、灵魂出体、人与灵界的沟通途径、催眠术、灵验的梦、特异能力、UFO现象等进行了考证和解释。基于对宇宙生命的理解,探讨了生命的由来、意义与归宿,人的快乐与善恶,人获得可持续快乐的途径,人的命运的形成,改变命运的途径等问题。本书凝结了作者近20年的思考与求索,且案例丰富、资料详实,趣味性与思想深度兼备。
  作者简介:
  苗兴壮,男,原籍吉林。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南开大学,美国加州神学与自然科学中心访问学者。曾从事工程地质、计算机软件编程等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现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工作室研究员。
  目录:
  前言:现代科学有望揭开神秘现象之谜
第一篇神秘现象的认识逻辑
第一章结构决定功能:解释神秘现象的前提
第二章灵质:灵魂物质基础的关键假设
第一节灵质与暗物质及暗能量
第二节灵质与“道”和“无”
第三节灵质与中国哲学及中医学的“炁”
第四节灵质与古希腊哲学“阿派朗”
第三章灵魂等的解释
第一节什么是灵魂
第二节灵魂的三种可能命运
第三节灵魂的形状与重量
第四节什么是神
第五节什么是魔鬼
第六节神的能力问题前言:现代科学有望揭开神秘现象之谜第一篇神秘现象的认识逻辑第一章结构决定功能:解释神秘现象的前提第二章灵质:灵魂物质基础的关键假设第一节灵质与暗物质及暗能量第二节灵质与“道”和“无”第三节灵质与中国哲学及中医学的“炁”第四节灵质与古希腊哲学“阿派朗”第三章灵魂等的解释第一节什么是灵魂第二节灵魂的三种可能命运第三节灵魂的形状与重量第四节什么是神第五节什么是魔鬼第六节神的能力问题第四章天国的时间与空间第一节天国的空间第二节天国时间的传统认识第三节唯物主义的天国时间第五章自然进化与神的创造第一节进化现象的普遍存在第二节进化与创造的共存第三节完全灵态宇宙的可能性第四节关于宇宙中“最早”的生命第五节创造可见物质的原因猜测第六节道家思想与宇宙进化第二篇各种神秘现象的解第六章灵魂转世现象第一节儿童自身记忆的转世现象第二节通过催眠回忆前世的现象第三节转世现象的进一步讨论第七章濒死体验现象第一节濒死体验过程的构成要素第二节濒死体验对其经历者的影响第三节濒死体验的真实性验证第四节濒死体验的解释第八章健康状态的灵魂出体现象第一节出体现象的诱因第二节出体经历的共同特点第三节对出体经验的验证第四节对出体现象的解释第九章各种超心理学现象第一节心灵致动现象第二节心灵感应现象第三节遥视现象第四节超心理学现象的解释第十章关于潜意识和梦第一节潜意识的通常解释第二节对潜意识的重新解释第三节关于梦的传统解释第四节梦形成的真正机理第五节灵验的梦第六节具有启发意义的梦第七节无特别意义的梦第十一章催眠术的机理第一节目前不能令人满意的解释第二节催眠术的真正机理第三节催眠的敏感性问题第四节催眠的诱导机理第五节决定催眠是否成功的因素第十二章某些催眠现象的解释第一节角色退化现象的解释第二节与催眠师单线联系的解释第三节后催眠暗示现象第四节回忆前世现象第五节超感官知觉现象第十三章灵界与人的沟通第一节人与灵的沟通方式第二节人与灵的沟通障碍第十四章不明飞行物UFO现象的解释第一节中国史书记载的不明飞行物第二节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UFO现象第三节对UFO现象的通常解释第四节对UFO现象的灵质解释第五节与“外星人”接触案例分析第十五章疾病与医学的几点思考第一节某些疾病成因的思考第二节对中医学的思考第三篇生命的由来与归宿第十六章生命的由来第一节原始生命及其灵魂第二节灵魂的转世与进化第三节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十七章生命的终极意义第一节快乐是一切生命的目的第二节快乐的本质与类型第三节灵魂与神的快乐第十八章快乐与善恶的关系第一节善与恶的涵义第二节善恶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第三节善与可持续的快乐第四节天国的道德准则第十九章人的思想是否真正自由第一节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第二节现代科学与自由意志第三节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共存第四节有限的自由意志第二十章人格的成长与人的归宿第一节人的本性善恶共存第二节人的成长目标第三节完美人格的标准第四节人的命运第五节改变命运的途径第六节原罪、苦难与人的归第二十一章灵魂生命成长的机理第一节灵魂生命成长的两个方面第二节灵性的本质与成长第三节灵力的成长第四节灵性与灵力的关系什么是灵魂
  可以想象,如果灵质充满人及动物的体内,并且参与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灵质的分布结构必然与人和动物机体的结构存在着对应性,人体的结构有多复杂,灵质的分布结构也就有多复杂,并且是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当人或动物的机体死亡后,灵质这种很细微、很轻的物质会从机体里分离出来,成为脱离机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灵质从有机体分离出来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灵质像水蒸气一样飘散开了,原有的分布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这样,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灵魂了。但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从有机体分离出来的灵质并没有像水蒸气一样飘散开,而是凭借着某种力仍然聚合在一起,那么原有的和有机体相对应的分布结构就会被保持下来,就成为独立存在的“灵质团”。前面已经讲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相应的功能。既然“灵质团”保持或部分保持了与有机体相对应的结构,那么也就必然保持了(至少是部分保持了)有机体的一些功能,如运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功能,那么这个“灵质团”实际上就是灵魂,它仍然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就体现在其特有的功能上。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灵质是一种比我们目前已经能够探测到的基本粒子更加细微的物质,那么这么原始的、也相对比较简单的物质能够组成结构极其复杂的灵魂的结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我们每天用到、看到的各种物质、物品有多少种,可能没有谁能够计算得出来,因为其种类多到难以计数。但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又有多少种呢?目前包括人造元素在内也只有112种。如果再将构成这些元素的原子的成分划分为电子、质子、中子等亚原子成分,那么其种类就更少了。可见,任何复杂的物质和系统都是由相对简单的部分构成的,而相对比较简单的部分又是由更为简单的元素构成的。这样分解下去,最终必然要追溯到几种甚至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物质。我们还可以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中得到一些启示。目前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可以进行大量的计算,还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图形、图像和声音,控制一些十分复杂的管理流程。可以说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了模拟人脑的思维的功能,所以很多人习惯称计算机为电脑。计算机的处理复杂问题的功能,当然也依赖其复杂的结构。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图像、声音和控制程序,在计算机内都是由二进制数构成的,也就是由0和1两个数构成的。而在物理层面上,0和1分别是由低电位和高电位来体现的。因此可以说,计算机复杂结构是由单一的物理量——电位——的高低变化的组合形成的。既然单一的物理量的高低的变化就可以形成计算机的复杂结构,完成复杂的逻辑运算功能,那么一种(也许是几种)灵质的分布组合也完全可以形成复杂的结构,构成具有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功能的灵魂。当然,计算机软件和灵魂还是有区别的。单纯的软件是不具备计算功能的,如存在介质上的软件(如硬盘、光盘等)是无法完成任何计算及信息处理功能的,因为单纯的软件还只是一些信息代码,只有当它和计算机硬件结合起来的时候,也就是当它被读入内存之后,它的物理结构才得以形成,才能够发挥它所具有的功能。但是,灵魂是不同的。灵魂除了包含各种信息外同时也包含着灵质,包含着实际的物理结构,因此灵魂不依附于肉体而单独存在的时候同样可以具有一定的功能。
  第二节灵魂的三种可能命运
  灵魂既然是物质构成的,那么也必然遵循物质的运动规律,遵循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规律。灵魂脱离躯体独立存在后,其活动必然要消耗能量和构成其自身的灵质,尽管其消耗量可能会由于灵质非常轻而很小,但仍然是不断消耗的。因此,灵魂应该有三种可能的命运。
  一、死亡灵魂的第一种命运是死亡。由于灵魂已经与人或动物的有机体分离,已经无法通过有机体的生物化学过程补充物质获得能量,如果没有获得物质和能量的其他渠道,那么由于自身能量和物质的不断消耗,随着时间的推移灵魂会变得越来越小,其结构越来越难以维系,保留的功能也越来越少,运动能力也会不断下降,原有的记忆也逐渐丧失,直到最终会完全解体并消失。这个过程可以认为是灵魂的衰老和死亡过程。按照奥古斯丁的说法:“灵魂的死亡发生在它被上帝抛弃的时候,而肉体的死亡发生在被灵魂抛弃的时候。因此,这两种死亡,即整个人的死亡,发生在灵魂被上帝抛弃和肉体被灵魂抛弃的时候。在这种时候,灵魂不再从上帝那里得到生命,而肉体也不再从灵魂那里得到生命”。至于灵魂的衰老和死亡过程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无法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推断的,那就是不同的灵魂个体能够存在的时间肯定是不同的,包含灵质和能量比较多的(也可以说是体重比较大,比较强健的)灵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比包含灵质比较少的(也可以说是体重比较轻的,比较弱小的)灵魂的生存时间更长。我在前面也已经讨论过,结构和功能是不具有像质量和能量那样的守恒性质的,因此,如果灵魂是以物质或能量为基础的某种和身体类似的结构,那么这种结构并不是守恒的,如果它得不到维持,那么它是可以解体并彻底消失的,所以灵魂的可能的死亡是符合逻辑的。如果说灵魂死亡之后还有“灵魂的灵魂”,那么这种推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非我们假定还有比构成灵魂的物质更为细微的物质,但这样无限循环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灵魂虽然有可能死亡,但灵魂的死亡过程和肉体的死亡过程是不同的。肉体的死亡实质是肉体的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以至无法继续维持,灵魂在瞬间离开了身体,所以肉体的死亡是瞬间的。虽然身体的结构的破坏有时可能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由疾病造成身体破坏就是这样,但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是瞬间发生的。灵魂的自然死亡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应该不是瞬间发生的,因为灵质和能量的消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结构的破坏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甚至无法判断什么时间才算灵魂真正的死亡。比如一个人的灵魂中的灵质和能量已经消耗了很大部分,其很多结构都已经被耗散了,但仍然有部分结构得以保持,仍然会有部分的功能,这时还不能认定这个灵魂已经死亡了。如果继续下去,它的灵质又消耗了一半,它的结构也丧失了更多,但仍然有部分得以保留,还是无法认定它的死亡。这样推演下去,很难判断哪一时刻算是灵魂的死亡,除非最后它的灵质和能量完全耗尽、灵质团完全解体了。由此可见,灵魂是无法自杀的。肉体生命之所以可以自杀,是因为肉体的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后灵魂会瞬间离开身体,造成身体的死亡。但灵魂如果想自杀,它需要主动地把它所拥有的灵质和能量消耗掉,这一过程不可能在瞬间完成,因为灵魂不会像肉体那样某个部分受到损伤就可能造成死亡,只有把大部分灵质和能量消耗掉之后才会真正地死亡。在灵魂主动消耗自己的灵质和能量的过程中,它的能力也会逐渐下降,意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那么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不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也就无法再主动地消耗它的灵质和能量了,这时它的自杀过程就自然停止了,所以灵魂无法达到自杀的目的。灵魂在瞬间死亡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这种情况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例如某个强大的灵体有可能在瞬间把一个弱小的灵魂吞噬掉,把弱小灵魂的结构完全破坏。 二、转世灵魂的第二种命运就是所谓的转世。当灵魂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到一定的程度,灵魂的“体积”小到一定程度后,很可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入另一个新生儿或胎儿的身体,与新的有机体结合为一体,这就是转世。至于究竟是在胎儿发育的哪个时期灵魂会与胎儿的身体结合,目前也是无法知道的。但可以推测至少在精子与卵子刚刚结合为受精卵的时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时期受精卵的物质结构还相对非常初级,还远远不能与结构复杂的灵魂相对应。我认为至少要到胚胎发育成胎儿之后,人或动物的各个器官基本发育成型之后灵魂才可能与之结合,实现转世。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想解开这个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有些人认为灵魂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的瞬间就实现了转世,但我觉得逻辑上这种可能性不大。尽管这是一个很难得到准确答案的问题,但对此进行研究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涉及堕胎等某些生命伦理问题。假如灵魂是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的瞬间就与其结合的,那么只要是在怀孕之后,任何时候堕胎都是对一个生命体的命运的人为改变,都可以认为是包含着较大罪恶的行为;但假如我们能够准确地知道灵魂是在怀孕后的哪个时候才进入肉体的,那么在此之前堕胎的罪恶应该就小一些,或者根本没有罪恶,因为这时堕胎并没有破坏一个生命体,因为灵魂才是真正的生命体。由于转世时灵魂所包含的灵质和能量很大部分都已经消耗掉了,这时的灵魂已经不具有明晰的记忆,所以当婴儿出生后已经无法记得自己的前世。有人可能认为这样的转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我认为并非如此。虽然转世时灵魂的物质和能量已经大量消耗掉了,大量的记忆也已经消失了,但灵魂毕竟还保留着一些最基本的结构和信息。当灵魂与新的生命有机体结合后,其保留的结构和信息虽然不能以清晰的记忆和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些结构和信息对新的有机体的进一步发育和成长是有帮助的。灵魂所包含的前世的信息会在新的有机体的性格、气质、智力等方面体现出来,新的生命机体会表现出前世的一些特征。灵魂保留的前世的信息越丰富,新的生命机体的智力发育就会越容易,智商也就会越高,同时前世的个性特征也会保留得更多。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而按照白板说和行为主义的观点,性格完全是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那么对某些同卵双胞胎新生儿个性的显著差异就无法解释,而灵魂转世可以很容易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古希腊的思想家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普罗提诺等都相信转世的存在。如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是不朽的,它可以转变成其他种类的生物;他认为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绝对新的东西;一切生来具有生命的东西都存在着某种亲属关系。斯多葛派的波昔东尼认为善良的灵魂不需要轮回转世,而是上升到高空生活在空气里,直到下一次世界大火为止;不善良的灵魂则不会上升很高,只有恶性比较大的灵魂才靠近地面,只有这些灵魂是需要经历轮回的。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灵魂在人出生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是像“善”与“美”那样的单一的绝对的存在,它是不可见的,它不会像以复合的形式存在的身体那样随着死亡而消失。但这种单一的、纯洁的灵魂会受到身体的各种欲望和意念的侵染,而变得不再那么纯洁,被肉体玷污的灵魂变得沉重,因而它们有时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可见,因而人们有时会在墓地坟场等地看到影子般徘徊的幽灵,这些都是恶灵。这些灵魂会重新投胎和肉体结合,这些新的肉体会与它们前世有着类似的性格特征,如前世贪吃、自私的人可能会投胎成为驴子等动物,性格暴力的人可能会投胎成为狼、鹰等凶猛的动物。普通的人由于对与身体相关的各种快乐的追求无法使他的灵魂变得单一和纯洁,也就无法回到那单一、纯洁和神圣的地方。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智慧和理性,才能最终摆脱各种欲望的控制,到达一个纯洁而神圣的地方,不会再在身体中往复轮回。柏拉图认为神最初创造了灵魂,并把灵魂播散到宇宙的各个星辰上面,每个星辰上面都有一个灵魂。比较优秀的灵魂会投生为男人,这个人如果能够克服自己的情感,过一种公义的生活,那么当他的身体死亡后他的灵魂就会回到他原来所在的星辰上去,在那里过着幸福、惬意的生活。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他是灵魂就会重新转世投生,并且要变成女人。如果她在做女人的这一生当中仍然没有改掉一些恶性,那么当她的肉体死亡后再次转世时就会成为与她的性情相近的兽类。普罗提诺认为灵魂不仅会不断地转世,而且在转世过程中还遵循着因果规律,如果一个人前世是一个恶主人,那么转世后会变成一个奴隶;前世挥霍财富的人,转世后会成为一个穷人;前世如果杀死了自己的父母,转世后他就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至于转世过程中是否一定要遵循他所描述的如此刻板的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在此且不多加讨论,但至少可以看出普罗提诺对因果轮回是深信不疑的。 三、成长灵魂的第三种命运是继续长大。如果脱离了肉体的灵魂能够以某种方式继续获得灵质和能量,那么这个灵魂就不会因为灵质和能量的不断消耗而变得越来越小,相反还有可能继续长大,它所包含的灵质和能量会越来越多,其活动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如果灵魂能够不断从外界吸收灵质和能量,那么灵魂的寿命是可以非常长久的,因为由灵质构成的灵魂对外界环境有更广泛的适应性。肉体之所以容易生病,是因为肉体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太高了,例如对温度、氧气、食物的成分等都有非常强的依赖,人的体温如果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的四、五度人就已经难以生存了,如果持续几分钟没有氧气人体就无法承受了,一些有毒的物质进入身体也会导致机体的死亡。而直接由灵质构成的灵魂则对外界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它不再需要空气(肉体需要空气是因为需要由氧化过程提供的能量);温度的变化对他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肉体对温度的依赖主要是因为温度对各种参与生命过程的化学物质的溶解度、各种酶的活性等有直接影响,而灵魂的生命不再依赖这些生物化学过程,所以温度高一些灵魂可能也不会觉得太热,温度低一些也不会觉得很冷;而有毒物质对肉体的损害也是通过影响生化过程形成的,所以对不依赖生化过程的灵魂来说也不存在什么有毒物质。一些对肉体来说是致命的机械损伤(刀、剑、弹片等),对灵魂则没有任何影响,因为灵质是非常细微的,灵魂可以轻易地穿越这些固体物质,那么这些固体物质穿越灵魂的“身体”时也不会对它造成任何损伤。可见,灵魂是不会轻易生病或受伤的,因而只要它能够从外界继续获得物质和能量,它的寿命就可以很长。对灵魂的生命构成威胁的只有它自身能量和灵质的消耗和来自其他灵体的伤害。由于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低,那么灵魂活动的空间就可以很大,无论温度很高还是温度很低的空间、也无论是否有空气的空间他们都可以生存,而且由于灵魂的质量非常小,受星球引力场的束缚应该也很小,因此它们可以生存在宇宙的广阔空间里,而不仅仅局限在地球表面。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以往我们以为是非常黑暗、寒冷而空旷的宇宙空间里也许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是这些景象没有以可见光或其他电磁辐射的形式展现给我们而已。灵魂的成长和肉体的生长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这就是肉体的生长受到了各种因素的严格限制,由于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人的身高、体重等都有一定的极限,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会很大。体重最大的人估计也很难超过成年人平均体重的四五倍,身高最高的也难以超过成年人平均身高的两倍。但是,灵魂的生长不会再受到遗传基因的限制,基因控制的只是以蛋白质为主体的肉体的生长。灵魂如果能够不断从外界获得灵质和能量,那么它的生长几乎是没有极限的,因而灵魂个体之间大小的差异可以是非常大的。强大的灵魂个体所包含的物质和能量可以是小的灵魂的几倍、几百倍、几万倍……甚至几亿乃至几万亿倍。总之,由于灵魂的生长没有极限,所以个体之间的差异从理论上说可以大到你可以想象的任何程度。那么究竟哪些灵魂会消亡,哪些灵魂会转世,哪些灵魂会继续成长?是什么决定了灵魂的命运?这些问题会在后面有关的部分详细讨论。于是,所有的辩解都成了罪证,所有的文字都要被拿出来作为整死他的理由。他被罗织了种种罪名,说他“以文字毁谤君相”。都是些什么文字?监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两个败类,深夜挑灯彻查苏轼的每一句诗词,每一段文字,终于,他们脸上露出了阴沉而奸诈的笑容。看看他们找的文字吧!“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他们故意歪曲了苏轼的原意,苏轼说,自己书没读精,因此不足以辅佐皇帝成为明主。不过是一句文人自谦的话。他们却说:“皇上,苏轼在骂你用人无方,无知呢!”朝廷一片哑然,只有他们的一些同党





上一本:辜鸿铭英译论语 下一本:哲学是什么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神秘现象探索的作者是苗兴壮,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