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人生密码:心解道德经


作者:齐善鸿,李彦敏     整理日期:2014-03-08 13:58:19

大道至简,万事万物皆源自于一个基础的规律,修行悟道,首先就是破除主观幻觉,清除心灵中的垃圾,于是,那个最简单的真相就会呈现在我们眼的。修行悟道,就是让自己的心境清明.如此方知万事万物皆是生命的礼物,虚极慧至,人与天地一体,生命将沐浴在大爱的阳光中。
  作者简介:
  齐善鸿,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习师从我国著名管理学家陈炳富教授和朱镕基教授。
  曾任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南开大学医院院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管理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太极文化专家。
  学科横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旅游学、经济管理、哲学、军事和国学,从事过的职业有:医生、中央台记者、司法鉴定委员、企业董事长和总裁、心理治疗师、管理战略策划顾问、企业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城市文化专家组成员、太极文化与管理专家、政府咨询专家、国情研究顾问等。
  著作《道本管理中国企业文化纲领》、《道本管理:精神管理理论与操作模式》获得国际管理学会优秀著作奖。
  担任“《道德经》与管理智慧”“中华道——人生九九智慧”“太极文化与养生”等课程主讲教授。
  
  李彦敏,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封面题字:张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协会副秘书长)。
  目录: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答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答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诧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后记
  8 1道道尽修身修心的正义人生在世间,无论是个人的穷通晦显,还是遭遇的悲欢离合,都取决于自己的心如何把握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生机遇。
老子以自己高超的睿智发现宇宙间有一个“众妙之门”,可以接通异次元灵界的道。譬如你生到世上,肯定是“众妙之门”中你的生命之门打开了,继之你的财富之门也打开了,当然还会打开你的婚姻之门、职官之门等。真正的道学功夫是按自己的意愿开启自己的生命之门。这样,人们要所求必得,心想事成,就必须修习道学的“心术”,“心术”是打开“众妙之门”的钥匙。
——胡孚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

善鸿在自家人生的实践中,把老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能出能处,舒卷自在,所以本书所谈,含有真践履、真体会在内,非一般隔靴搔痒的高头讲章可比。
《道德经》一书,于今日之世道人心大有补偏救弊之意义。它指给我们合理的生存方式,它教导我们保持谦恭的态度,它揭示出宇宙间永恒的辩证法。好好读一读《道德经》,上者参悟其道,下者借鉴其德,于个人的人生,于社会的生态,都必定会大有裨益。
——陈洪(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人生在世间,无论是个人的穷通晦显,还是遭遇的悲欢离合,都取决于自己的心如何把握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生机遇。
  老子以自己高超的睿智发现宇宙间有一个“众妙之门”,可以接通异次元灵界的道。譬如你生到世上,肯定是“众妙之门”中你的生命之门打开了,继之你的财富之门也打开了,当然还会打开你的婚姻之门、职官之门等。真正的道学功夫是按自己的意愿开启自己的生命之门。这样,人们要所求必得,心想事成,就必须修习道学的“心术”,“心术”是打开“众妙之门”的钥匙。
  ——胡孚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
  
  善鸿在自家人生的实践中,把老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能出能处,舒卷自在,所以本书所谈,含有真践履、真体会在内,非一般隔靴搔痒的高头讲章可比。
  《道德经》一书,于今日之世道人心大有补偏救弊之意义。它指给我们合理的生存方式,它教导我们保持谦恭的态度,它揭示出宇宙间永恒的辩证法。好好读一读《道德经》,上者参悟其道,下者借鉴其德,于个人的人生,于社会的生态,都必定会大有裨益。
  ——陈洪(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对我国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缺了这个就无法建立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心理学重视“身心合一”的重要性,强调修身养性、内圣外王,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凌文铨(暨南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本章主旨】
  1.提出“不……使……不……”的治理逻辑。
  2.提出了圣人之治的基本思想,一切回归生命的根本。
  【品道】
  1.人造了词汇,自己又陷入其中的迷局
  据说,仓颉造字时出现了特殊的天象:天雨粟、鬼夜哭!一般理解也许是仓颉造字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但也许是因为发明了文字,人类大部分时候都陷入到文字之中,而对于文字背后的和文字所无法表达的内涵却无缘相见了。
  贤与不贤,珍贵与不珍贵等都是在凸显人和事物的差别,强调事物间的差别、对立,这就容易产生冲突、扰乱人的心智。人生不能偏离生命的方向——学习优秀,成长自己,超越自我,不是变成别人那样,而是一直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如果只是妄求多占财富,人就成了一个盛装财富的器皿。
  中外古今,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民心淳朴的地方,人们生活安定,和睦相处;那些崇尚财富、时尚生活的地方,人们总是心浮气躁,“羡慕嫉妒恨”总是到处滋生。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社会不可能再回到两千五百年前老子那个时候的样子了。是啊,简单地回归也许是不可能的,况且老子在《道德经》的这一章也不是说要简单地回归,而是让人们认识这个问题,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是回归到对生命的基本理解上去:“从道理上讲,一个人挣再多钱,一天也只吃得了三顿饭,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金银财宝又不能带进棺材。从需要的角度讲,很多钱财都是多余的。可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的人那样没有止境地追求财富,而永不满足呢?这恐怕不仅仅是贪婪,而是因为心灵的迷失。”
  2.一切修行,皆在内求
  人心向外求,常常成为外物的奴隶;人心向内求,就是自己的主人。看看那些求神保佑的人,如果自己学习进步,心性开明,何必那样?自己不学习进步,心性糊涂,神灵又在哪里?若是他们知道“自己不觉悟,世间无神灵”的道理,又怎会那般执著地妄求?圣人治理天下,不是去激发人们的占有欲和贪欲,而是启迪人们领悟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不是去激发人们的竞争欲望,而是让人们懂得生命健康才是最大的人生财富;不是激发人们去算计和计较,而是让人们享受朴实和质朴的正常人生。相反,人们只要起了贪欲、恶争和算计之心,天下就难以治理了。正如今天各种法律制度与各种违规犯罪一同增加一样,规则能够管得住打开恶欲的有着人脸鬼心的动物吗?人类的智巧和治理的方向,也许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啊!
  3.朴实无华,人生自安
  不管时代如何变幻,唯有做人的根本不变;不管社会朝代发生什么样的轮换,唯有生命的真谛不变!活得踏实,享受手中的幸福,并不断地学习进步、不断地超越自我,才会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当一个人活得浮躁不安时,实际上已经把生命交给了外界和别人,自己也沦为了物奴和外部力量的附庸。
  ……





上一本:中观庄严论释:揭秘中观与唯识互不相违的第一宝典 下一本:生活之道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人生密码:心解道德经的作者是齐善鸿,李彦敏,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