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一生伏首拜阳明:明朝心灵导师王阳明“心学”大传


作者:鹤阑珊     整理日期:2014-02-16 10:57:55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
     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师出无门,却独具谋略、娴于兵法,创造出诸多军事奇迹,一生从无败绩;
     他是一位诗文英杰,文思似天风浩荡,文心如川流奔涌,深林幽谷、天心月圆,都曾见证过他潇洒的仪态与隽永的文辞;
     他是一位文化巨擘,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而成为“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
  ……
     本书是第一本关于王阳明的“心学”大传,旨在让读者了解王阳明传奇人生,并领略其“心学”之精妙。“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让我们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从而在浮躁的社会中独享一份宁静,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幸福。
  作者简介:
     鹤阑珊,70年代生人,擅长中国历史的“人民”史和“片块”史,自诩为黄仁宇门下走狗。曾出版“片块”文史著作《帝国60年:一个伟大国家的忍辱负重与浩然崛起》、《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
  目录:
  引言花开见我我见人第一章贵人语迟出生必须奇异祖上实在有点人不是不开,时辰未到金山轮回何为第一等事不是好丈夫还是该科举两次落第纸上谈兵终于考中了第二章阳明释厄王阳明审案九华山上都是神阳明子上船之前的热身异常聪明的皇帝“刘瑾强震”狱中在路上第三章龙场之音长夜漫漫顿悟“知行合一”庐陵六月谈“余震”消失朱陆异同又在路上第四章破山中贼易此番前去,必定立功热心与热身漳州之役是人,就有良知最后一战善后第五章破王爷更易赣地的宁王朱宸濠有话说讨厌的地方官两个不合作的人王阳明走脱把宁王拽回南昌宁王归来决战鄱阳湖半梦半醒皇帝非要来南昌城中的恶斗神秘人物第六章归去来圆满的新建伯弟子们,听好了王阳明出马世间最轻松的事血色夕阳大藤峡此心光明附录王阳明年谱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阳明者。
——《明史·王守仁传》

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阳明者。
  ——《明史·王守仁传》
  
  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士慎
  
  阳明心学是我终生的精神食粮。
  ——蒋介石
  
  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
  ——梁启超
  
  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章太炎
               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
  ——当年明月
  
  王阳明独具谋略、娴于兵法,是无可置疑的军事天才。
  ——余秋雨
  
  我推崇王阳明,是因为他在朱熹的理学已经成为正统的环境下,提出心学,有革命性的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
  
  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日本学者 高濑武次郎
  何为第一等事
  很多历史书籍提到王阳明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上一张他的画像。老实说,画像是否真是王阳明,很不好说——那细如线一样的眼睛,鼻子邋遢,下面迫不及待地长出一张嘴来,唯一让人提神的就是他的大胡子,但看上去很假。用半仙的话来讲,这是绝对没有福相的人。
  猴子是最没有福相的。王阳明小时候的确像个猴子,他性情活泼好动,还善于轻功,能一步跃过两丈远的山崖。和父亲、爷爷来到京师后,他总是不肯专心读书,每天都与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军事游戏。在游戏中,王阳明总是以军队长官自居,制作大小旗调度他人。老爹见儿子如此不务正业,就训斥他:“我们世代都以读书混饭吃,你搞这些东西,将来如何是好?”
  王阳明反问:“读书怎么就能混饭吃?”
  老爹一本正经地回答:“读书就能做大官,你看你老爹我,现在多牛,还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
  王阳明又问:“我老爹是状元,咱家世代都是状元吗?”
  老爹笑他痴:“只你老爹是状元,你若想成为状元,就要读书。”
  王阳明终于把老爹带进坑里:“只是一代,状元看来也不过如此。”
  他的老爹被他气得死去活来。
  在孩子的教育上,王天叙就比王华要开明许多,他相信命运。命运注定王阳明不是凡品,每当王华被气得上气不接下气时,王天叙就会冒出一句:“这小子他日定会官至极品,所立功勋当是旷古绝今的。”
  王天叙不是神仙,不知他人富贵,他只是凭一种感觉,认为孙子是人上之人,但也只有他对王阳明抱有希望。王阳明12岁那年,曾向老师询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将来考公务员。”王阳明立即给了这个老腐儒一记重锤:“这恐怕不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王天叙知道王阳明说这样的话后,笑着说:“难道你是要做圣贤吗?”
  王阳明自信地点了点头,然而此时,他离圣贤还远着呢。他只是在头脑中有“圣贤”这样一个词,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印象,那他认为一定是孔子。孔子满脸胡子,微笑着站在那里,不知道是欢迎谁,还是准备去欢迎谁。王阳明觉得,自己不能成为孔子,但能成为圣人。
  有一天,他与几位同学在大街上闲逛。路过一相面摊时,相面先生看了他一眼,大叫起来,追上王阳明说,小朋友,我来给你算一卦吧,是免费的。王阳明的同学都拉着王阳明逃跑,这些孩子认为,算卦的都不是好人,说是免费,但卜算之后说你有大灾,想要破灾就得掏钱。
  难道小孩子就好骗吗?一个同学推了算卦的一把,向他喊道,走开,否则我就报官了。算卦的看着王阳明说:“我只说一句话——当你的胡子长到衣服领子时,你就入了圣境;胡子长到心口窝时,你就结圣胎了;胡子长到肚脐时,你就圣果圆满了。”最后,算卦的嘱咐王阳明:“一定要记住我的话。”说完,转身离去,也不管他的卦摊了。仿佛他支个摊,就是为了等王阳明一样。
  这一年,王阳明13岁,他记住了那个半仙的话,并且深信不疑。这可能跟他的家族有关,因为他的祖上就有人靠算命维持生计,他的血液里自然也有对算命颇具好感的基因。
  如果不是王阳明同学的驱赶,那位算命先生肯定还要和王阳明预言一件事情——他老妈马上就会离开人世。他的母亲在正史上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个王阳明。对于母亲的死,王阳明很伤心。他原本就是个重感情的人,母亲的死让他觉得“死”是人生第一悲痛的事,而且是没有办法可以避免的。
  在母亲死后,他痛定思痛,渐渐地感觉到人生是多么讨厌。好不容易来到人世,却只是短暂的几十年,如果倒霉,十几年甚至是几年就完蛋了。于是,他开始有了修道学佛的念头。按照世俗的看法,修习道与佛是能不生不死的,他的人生观和思想,此时已经趋向消极了。根据儒家法则,王阳明需要守孝三年,京城太多好玩和好看的东西,王阳明在这三年时间里都没有机会体验了。
  他虽然年纪小,但知道守孝三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他自然不可能像汉朝时期的人那样,每天大哭三次。他不哭,照常吃饭,只是很少笑,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由此来保持对母亲的敬重。
  在这三年时间里,我们无从得知王阳明的头脑里都“做”了什么,只知道三年后,他突然改变了消极的态度,跑到关外去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王阳明是个聪明人,不像很多人一旦情绪低落时会放之任之,这是很不好的,时间一久会患上焦虑症。王阳明在这三年时间里很可能想明白了,人既然避免不了死亡,那何不把人生搞得更光彩夺目一些?古话讲,颓废地活和精神地活都是活着,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心情受罪呢?
  他开始崇拜侠客,对侠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胆气深深赞许。就在15岁这年,他一个人偷偷地溜出京城,一路北上,游览了居庸三关。居庸关是北京长城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始建于秦朝。秦始皇驱赶一群草民在那里修建长城,完毕后,他认为这些人都是庸人,就把他们留下来守关,居庸关的名字由此而来。居庸关分下关、中关、上关三关,三关相距15里,出上关北门就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八达岭。
  王阳明骑马到了下关,正沿着两山之间的小道行走时,突然有两个鞑靼人骑着马说笑着迎面走来。王阳明的武士精神油然而生,他对着两位鞑靼人大叫一声,拈弓搭箭,呼啸着朝他们冲了过去。两位鞑靼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交谈,突然听到一声大喊,一见是中原人,手里还举着弓,惊慌之下,一勒马缰,扭头就跑。王阳明大喊大叫,虚张声势追出了几里路后才停了下来。这就是诡诈,多年以后,他运用自如。
  在戏弄了两位鞑靼人之后,王阳明站在长城上,南面是大明朝,而北面就是鞑靼。双方居然只是一墙之隔,他黯然神伤。长城外的蒙古人多次突破长城,土木堡之变让明王朝丢尽了颜面——明英宗被活捉,蒙古人兵临城下。若不是于谦组织了北京保卫战,现在的长城可能就是蒙古人的院墙了。
  中国历代王朝,把长城晾在一边的只有唐朝和元朝,那些把长城当做救命稻草的,全是中看不中用的王朝。
  王阳明突然想到了于谦。于谦是他心目中的伟人,也是他崇拜的军事家。当时,在蒙古兵临城下并且已突破外城的情况下,于谦居然可以化险为夷,王阳明很羡慕于谦的指挥才能,更为重要的是于谦的爱国精神。在京城,王阳明总在四处寻找于谦抗击蒙古人的历史遗迹,为此他还在于谦的祠堂前写下这样一联: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对于于谦,他只是专注于于谦的爱国精神和拯救祖国的本领,他从未曾想过于谦是被自己祖国的元首(明英宗)杀掉的。
  王阳明出居庸关一事在他的年谱中被他的弟子大书特书,实际上,当时明朝人出居庸关是件很容易的事,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明朝与蒙古人达成和解,双方都用橄榄枝作为见面礼,而不是武器。王阳明这次出关之所以被大书特书,是因为他的目的与其他人大不相同。
  他在长城附近,询问老头,因为他们是附近的活化石。在这些老头嘴中,王阳明知道了蒙古人的习性。此时,他就有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于是,他跑到蒙古人聚集地,跟他们融合,与他们赛马、比试箭法。那些蒙古人见王阳明小小年纪,谈吐不俗,又对武功一路极有悟性,称赞不已。王阳明在国外待了一个多月后才回到北京。
  一回北京,先是被老父一顿臭骂,然后是被动要求壁思过。王阳明面壁时,莫名其妙地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去广西参拜了伏波将军庙,居然还写了一首诗:
  
  卷甲归来马伏波,
  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
  六字题文尚不磨。
  
  这位将军叫马援,活跃于东汉初期,是光武帝刘秀的顶梁柱。
  马援经常对他手下说,咱当兵的就要不怕死,即使死也要死在战场上,拿马皮裹着尸体回去,这就是“马革裹尸”的典故。马援年老时请求率军出征广西,把在那里作乱的交趾打得哭爹喊娘。广西人为了纪念这位老将军,就建了一座伏波庙。多年以后,王阳明在广西平定叛乱后,真就到伏波庙里祭拜了一番。
  如果此时还有人问王阳明何为第一等事,那他肯定会放开怀抱说,为万世开太平才是第一等事。
  因为王阳明刚回到北京不久就听说,京城附近有叫石英、王勇的人,集合了一群盗贼在周边地区作乱,而刘千斤和石龙又在房县大石厂造翻,率领荆湘流民数万,横冲直撞,杀官民无数。王阳明听到这样的消息,心情极为沉闷。
  其实,明王朝从开始到结束,就没有一天消停过。要么是王爷作乱,要么就是北方的蒙古人南下袭扰,要么就是东南沿海的小日本鬼子上岸来抢劫,最后一种则是各地的反政府组织造翻。他们大都是受到欺压的贫苦百姓,一旦组成一个大集体,人性的恶开始暴露,不仅仅杀官兵和富人,还杀和他们一样身份的老百姓。
  王阳明年纪还小,即使他年纪已经很老时,依然无法明白,这是专制主义惹出来的祸。他只是想要天下太平,所以,他给中央政府提供了一份自己闭门造车的“平安策”。
  “平安策”是老掉牙的“以德服人”,他要求皇上和百官们应该以品德作为武器,向天下人宣扬道德,并要求皇上作为道德楷模。总之,这是一封扯淡的策略,正如那些“我认为应该亲君子,远小人”的废话,没有一点用处,因为根本就没有说出方法来。王华看到他这个策略后,觉得太可笑:“你懂什么,治安缉盗要有具体办法,不是说几句现成话就能见效的。瓶子不满才晃荡。你还是先把你的学问做扎实了,再谈建功立业的事情吧。”
  王阳明略有醒悟,但不深,持续的时间也不长。
   





上一本:灵性炼金术 下一本:无量寿经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一生伏首拜阳明:明朝心灵导师王阳明“心学”大传的作者是鹤阑珊,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