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道德经释义


作者: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     整理日期:2014-02-16 10:57:29

中国文化巨匠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然而,道教的基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道教的最高信仰是老子的“道”。这说明,道教的根柢是阐道论德的《道德经》。以“黄老之学”而言,老子与黄帝齐名,黄帝为政治代表,老子则为学术代表。以儒道两家而论,孔子问礼、访道于老子,喻老子为“犹龙”,发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在国外,老子与耶稣齐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老子思想推崇备至,广泛应用,崇拜得五体投地。在美国,连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学道。
  据史书记载,《道德经》一书为老子在陕西周至楼观台所著。秦始皇因笃信老子养生之道,在楼观建老子祠,供奉老子像。楼观遂被道教尊奉为祖庭。秦汉以降,不少道家隐士在此修炼学道,代不乏人。
  长期蜇居楼观丛林修炼研道的任法融道长,历经数十载,研习《道德经》,探其玄理,悟其奥义,终于一九八八年著成《道德经释义》一书,对《道德经》的宏奥哲理、高超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作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释。本书是修订版,增补了许多内容,修正了原书中的疏漏。使该书更具权威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任法融,甘肃天水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当代众望所归、学养深厚的高道,海内外著名的道教界人物。出身于书香之家,幼时即饱览群籍,淹通诗书。十九岁出家,数十年精研道学,博览贯通,身体力行,多发玄悟,先后著有《<道德经>释义》、《<周易参同契>释义》、《<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等著作,风行于海内外,广受推崇。
  目录:
  序
总论
一、引述
二、无极图
三、太极图
四、无极图与太极图
上篇道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序
  总论
  一、引述
  二、无极图
  三、太极图
  四、无极图与太极图
  上篇道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下篇德经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附录
  释“道”的十大特征第一章
     道。
  【释义】
     道教经典《清静经》日: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日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日: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由此可见,《道德经》所谓“道”,实为阴阳未判之前的混元无极,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枢机。它无形无象,无色无臭,无所不在,无所不备,充塞宇宙,遍满十方,不增不减,永恒常存。它本无形而不可名,但却真实存在。老子为了使人认可它、研究它、掌握它、运用它,故以“道”名。
  可道,非常道。
  【释义】
     混沌初开,阴阳始判,清浊肇分,乾坤定位,是谓太极。在天有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在地有东西南北、山川湖海;天地之间有飞潜动植、人间社会。这些有形有象之事物,皆有生有灭,有成有毁,不能永恒常存。这些可生可灭的万事万物,皆属“可道”的范围。因有形有质,处于变化之中,故谓“非常道”。
  ……





上一本:点亮自性之光 下一本: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道德经释义的作者是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