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洞见


作者:凤凰网文化频道     整理日期:2015-11-23 14:53:25

凤凰网文化频道主编 阵容强大的文化大v的文艺评论集
  
本书简介:
  “洞见”是凤凰网文化频道下属一个栏目,主推文化评论和访谈。《洞见 ——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正是该栏目的精彩文化评论访谈合集。所选文章多观点独特,文风犀利又兼具情怀,有不错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本书由凤凰网文化频道主编。是一本文化评论访谈合集。作者群阵容强大,有51位: 胡赳赳、止庵、史航、杨波、解玺璋、马未都、马小盐、廖廖、易小荷、黎宛冰、余世存、徐鹏远、曹寇、许子东、韩东、赵野、巫昂、俞心樵、西川、石一枫、张杭、汪海林、刘柠、韩松落、王晓渔、孙孟晋、皮三、越众、晓孟、兰波、昆鸟、周弦、叶开、萧成章、柳鸣九、朱大可、董晓、刘擎、吕彦妮、杨黎、时间之葬、王学泰、侯磊、葛璐、路见、关中阿福、张慧瑜、胡涛、张光昕、朱白、魏然
  目录:
  文学常道
  2/张杭重估海子:天才的“未完成式”与后来者的退却
  6/胡赳赳《天南》停刊:不必哀叹文学衰落
  10/杨波再评王朔:把愤世嫉俗流于世俗
  14/周弦从安妮宝贝到庆山:美丽童话还是残酷现实
  19/柳鸣九莫迪亚诺的文学密码:现代人自我泯灭的悲情寓言
  30/董晓重读《静静的顿河》:身份复杂的“红色经典”
  34/杨黎再读《金瓶梅》:节欲“外衣”下的尴尬之书
  39/马未都老规矩
  42/叶开多米诺唐朝
  47/马小盐用进步鸡汤拯救母语
  51/马小盐“欧芹”昆德拉:被误解的反极权作家
  56/徐鹏远民国真是文青的黄金时代吗?
  62/曹寇中国“鬼故事”:在镜中照见自己的荒诞
  65/石一枫马尔克斯:终其一生为被压迫的人写作文学常道 2/张 杭重估海子:天才的“未完成式”与后来者的退却 6/胡赳赳 《 天南 》停刊:不必哀叹文学衰落10/杨 波再评王朔:把愤世嫉俗流于世俗14/周 弦从安妮宝贝到庆山:美丽童话还是残酷现实19/柳鸣九莫迪亚诺的文学密码:现代人自我泯灭的悲情寓言30/董 晓重读《 静静的顿河 》:身份复杂的“红色经典” 34/杨 黎再读《 金瓶梅 》:节欲“外衣”下的尴尬之书 39/马未都老规矩42/叶 开多米诺唐朝47/马小盐用进步鸡汤拯救母语51/马小盐“欧芹”昆德拉:被误解的反极权作家56/徐鹏远民国真是文青的黄金时代吗?62/曹 寇中国“鬼故事”:在镜中照见自己的荒诞 65/石一枫马尔克斯:终其一生为被压迫的人写作69/张 杭贝克特去世二十五周年:谁成了等待戈多的一代人?73/路 见《 五十度灰 》撬起世界荷尔蒙的版图77/西川等喧哗与骚动:中国众诗人如何评价余秀华?86/张光昕诗人张枣逝世五周年祭:这必死的“测量员”社会镜鉴 94/廖 廖中国式“寻根”为何失败? 99/昆 鸟广场的沦陷与大妈的崛起101/王晓渔于丹式“心灵鸡汤”考:中国特色普世价值105/越 众当下语文是“无情感教学”培养出自私麻木的一代110/余世存“示众”文化:强权游戏催生冷血看客115/王学泰探究“水浒式暴力”:游民造翻只因没有出路120/叶 开文化强国梦和21世纪“臭老九”125/马小盐韩寒与郭敬明:时代宠儿的两张脸131/朱大可当代中国离文化繁荣有多远?135/易小荷足球解说员:讲故事、赞美诗与丧家狗139/许子东“童子尿”背后是两地群体的精神宣泄145/徐鹏远《 蜗牛 》进小学教材:被励志掩盖的童趣149/黎宛冰中国两性浮世绘:女敬钱,男敬色?155/马小盐批评柴静的尺度:中国特色的道德指控何时休?思想焰火162/朱 白加缪:他所洞察的“荒谬”恰似我们的当下165/解玺璋广场舞与公民文化:“公民自治”是个好东西168/朱大可银针与手术刀的缺失:中国文化批评的反常暮色173/许子东评习近平“剜烂苹果”论:复兴文艺先要敢于批评185/朱 白从习近平喜读托尔斯泰看精神和道德在中国的地位189/许子东索契开幕式的政治学:从苏联红到现代色194/石一枫为什么我们总在遗忘“他人的痛苦”? 文艺症候198/汪海林演员直接为角色改台词属于“跳大神”202/兰 波中国电影:庄稼不敌毒品207/孙孟晋LouReed:在道德边缘挖掘主流世界拒绝的内容212/皮 三喜羊羊的“粗俗暴力”不是道德问题是分级问题218/时间之葬 字幕高墙:中国影迷的尴尬与恐惧225/吕彦妮中国戏剧:东风不敌西风229/许子东“士人”高仓健唤起中国人的道德旧梦236/徐鹏远“郭·吉诃德”:存活在假想敌中的郭德纲242/徐鹏远艺谋归来,焉识丢了249/徐鹏远《 爸爸去哪儿 》:一场与宝贝无关的成人麻醉游戏252/黎宛冰我们都和周星驰不熟?257/曹 寇《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从饥饿史到讴歌牙神260/关中阿福 黑猫警长三十岁:国产老动画之殇267/张慧瑜“任性”姜文:红色老男孩的戏仿革命之路275/侯 磊袁阔成谢幕 评书尚待下回283/葛 璐羊年春晚变形记:反腐错位 三俗不休290/胡 涛再见窦唯,我们都活着转了世297/徐鹏远香港人徐克不懂共产党员杨子荣的心302/徐鹏远文青的李健,还是大众的李健? 审美历程310/晓 孟天价油画:顶级艺术品背后的权力追求314/马小盐韩流造魅术:东亚女性的男色盛宴319/曹 寇“土豪”们终会知道什么是美的事物323/马小盐渡边淳一的情欲写作高度来自于“惊骇美学”326/时间之葬 为什么西方比中国更爱贾樟柯?世界经验336/魏 然巴西足球:从“政治鸦片”到凡人的圣殿341/刘 柠复杂的日本:在“去国家主义”与“后现代”之间354/韩松落一个新疆汉人眼里的新疆358/止庵 史航 凶残与高雅:从古拉格看俄罗斯366/萧成章英格兰与苏格兰:小时代的姐妹花373/刘 擎库克出柜:基督传统与自由主义的美式博弈重估海子: 天才的“未完成式”与后来者的退却导语:海子已经死了二十五年,从那一天到现在,足以成长起一代诗人,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在纪念,如何看待海子似乎成了一个如何看待当代诗歌的问题,于是很多人对于诗歌的概念还仅止于海子,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常识?作为一个曾经热爱过海子,热爱过海子写下的麦子、土地、风的“80后”诗人张杭表示:某种程度上,海子是单一的天才,开启了现代汉语音乐性的真正自觉,繁衍着一个因个人化而无限丰富的语调和音乐世界。而如何超越海子,这件事还没有完成。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海子的意味是不同的。不仅公众,就是在文化界、文学界,有很多人对于当代诗歌的概念,还仅止于海子。当代最好的诗人是海子,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常识?对于上世纪80、90年代,那个还提供诗人出道机会的时代,出道的诗人,无论学院派还是其他,在他们的演讲中,还带着对海子博物馆似的敬意。而对于“80后”“90后”写诗者,海子不再被提起,被回避或是被忽略。海子是最早的习作期记忆,海子是一个缺乏现时代复杂性的诗人,海子是谁?“我其实并没有读过海子。”海子已经死了二十五年。从他死到现在,足以成长起一代诗人。每年的这一天,在豆瓣、微博上涌现而无从细读无从分辨的“90后”诗人,他们都是在海子死后才出生的。必须看到诗的世界早就变了。对于每个人,如何看待海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如何看待当代诗歌的问题。俗气的不能再俗气的论调是诗歌已死,无知的不能再无知的看法是现代汉语诗不行。实际上,每个时代的诗人都在对现代汉语诗的累积、成长、建构做着贡献。七月派带来不纯的世界和纯诗的人格,九叶派带来分析时代和社会的方法,朦胧诗于中国正如象征主义和阿克梅派于俄罗斯。海子的贡献是什么?于今日他的价值何在?从诗歌本体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海子开启了现代汉语音乐性的真正自觉。到了海子,现代汉语诗才在音乐性这个面向达到了较高的“完成度”。同时作为一种启迪和标准,这种自觉对于后来的、我们这一代诗人成为必要,并因此繁衍着一个因个人化而无限丰富的语调和声音的世界。这是前所未有的。就诗歌本体的外围来看,一个最浅层的现象是,大学生诗歌写作。海子的成功维持了一种校园对于诗歌的热情,其人其事其诗激发了很多大学生的写诗冲动,让校园成为最初保证诗歌不死的堡垒,成为年轻诗人的必经之地。由此形成了北大和上海诸高校这两个被自身运作所强化的营地。细想其实这跟海子也没什么关系。教育普及,大学普及,你们这些诗人中的多数不从大学里来,还能从哪里来?仔细往内里观察,却看到了一条由海子、骆一禾、戈麦这些诗人之死所界定出的绕道之路。新世纪初年,大学BBS兴起,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场所,为大学诗歌带来了新一轮繁荣的开始。那段时期,曾流行过“海子体”,满眼麦子、土地、风。空洞的意象。写诗变得容易,也成为一种投机。任何天才的才华只属于天才。不久,海子的史诗理想与抒情短诗的范式,造就了某种新的神话写作,大鹏及各种自编神兽,古今之穿越,代之以海子“全无全有”的极端意志,是精巧和游戏感。混杂其间,有个性的诗人继承了前述音乐性的自觉,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变异,而真正的当代性在于他们的虚无感。海子风刮过,“像海子”又成为要求更高的写诗者们所鄙夷,所摆脱的。海子也连同被抛弃,唯一留下来的是语言的标杆。在翻译诗的大量阅读和外语能力提高之下,视野扩展了,更晚的写作者们有了新的榜样,那些“学成者”将之推广,他们( 这些榜样 )便是布罗茨基、米沃什之类西方当代大师。他们是新批评之后综合而熟巧的一代诗人,他们的优异之处在于综合。之所以转而学之,意味着汉语的新一代严肃、自觉的诗歌写作者,为超越海子所走出的道路渐趋清晰,即:无限个人化具象化的形象、细微的感官反应、社会生活的日常场景、新批评思辨似的夹叙夹议、克制于言说的抒情、书面的整饬的语言、有规律的音乐性。所有这些体现为一种客观的、反思性的、对局限报以认同的、学术式精耕细作的样貌。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条突破之路?我曾谈过一种分类:有两种天才,单一的天才和较全面的天才。安德烈耶夫、特拉克尔、洛尔迦、策兰是前者,沃伦、布罗茨基、沃尔科特、托尔斯泰是后者。等等。海子是单一的天才,他在他的内向和精神的面向,在自身语言即兴和音乐性的面向做到了极致。然而,他既没有完成现代汉语诞生伟大诗人这一历代愿景,也没有发展出有效的诗歌的方法表达更大范围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我们当下的种种处境。因而在海子极致的面向,后来的诗人退却、绕开了,退却自有别的社会原因,但诗人们确是在他的空缺之地寻求。一种综合而整饬的风格,同样造就了大量缺乏足够区分度的诗和写诗者。我看诗,时常期待一些突然的东西,认为亟须新颖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个性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有必要重看海子,重新发现从他那儿丢失了什么。综合的尝试、表达复杂问题的方法,在“80后”“90后”诗人那里还没看到太多有效的实践。有人问我,你怎么看待海子?我说,当下的写诗早已不是海子可以代表和概括的,任何人不能仅仅知道海子,而我们应该超越海子,这件事情还没有完成。 再见窦唯,我们都活着转了世导语:一张昔日著名摇滚歌手窦唯的地铁中年照引发了一场网络热潮,更将各路文艺中青年轰炸出地表。有人感叹时光残忍、浪子老去、满满的都是回忆;有人心生怜悯、哀叹落魄、惋惜中带着嫌弃。当然各条新闻标题还不忘在窦唯的名字前加上“王菲前前夫”这样的定语。评论人胡涛认为,无论怜悯还是幸灾乐祸的人,都同时一起被时间改变着。在这个资本收买一切的环境里,老炮们几乎无一不在大众文化的浪潮中参与着演出,他们都伪装起愤怒,与时代共谋,因为真正愤怒者是不上台面的。而窦唯是选择不动心的精神生活服膺者,他当然不符合大众娱乐化、快乐化、可量化的标准,大众是害怕做成功学意义上的失败者的。也许在对窦唯的长吁短叹中,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的人生。王菲大理快闪和窦唯地铁被拍新闻相映成趣,先后出现在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所不同的是,王菲亮相全城狂追,天后容颜娇羞表情萌萌哒,令人感叹富人生活有钱有闲,窦唯则在北京地铁上寂寂然独坐,一身发福秃顶的模样让网友猜测其生活落魄。相比种类繁多的“歌坛天后”“摇滚教父”“文艺男神”名头,面对有点灰头土脸的窦唯,爱贴标签的媒体人下意识把“王菲前夫”的称谓送给了他,哭笑不得也实属无奈。窦唯,窦唯。这沉重而陌生的名字,仿若隐士遁入地下多年。若不是地铁上的偷拍客,这名字就像落了土,恐怕只会存在于诸多冒充的小号和神乎其神的传说中了。再见窦唯,人们感慨“岁月是把杀猪刀”,带着一点怜悯和幸灾乐祸。可是这把刀何其公平,它何尝不在同时杀向你我他,看看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模样,套用乐评人李皖的话,谁不是活着转了世?时代:各人走各人的路1994年中国摇滚和通俗乐坛同时经历空前辉煌,并从此绝后。滚滚而来的商品大潮、互联网兴起、选秀风暴、唱片业衰落、商演崛起、音乐节汹涌、电视台真人秀,一次次冲击改变着各位辉煌亲历者的选择与路径。资本收买一切,跨界吸引一切,头条重于一切,姿态决定一切。老炮们纷纷在大众文化的浪头中,或多或少地、半推半就地、欲拒还迎地参与着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演出。他们当中,有人与时俱进,有人转身而去,有人旁逸斜出。跟窦唯路径相反的是汪峰,这位前鲍家街43号乐队的主唱,以积极的姿态和时代代言人身份,一跃而进流行音乐大本营,热烈拥抱听众耳膜,励志与愤怒齐飞,精英共大众一色,成为堪比凤凰传奇的时代大热,有史以来最赚钱的( 伪 )摇滚歌手。“头条哥”是他最新的娱乐标签。崔健导演了几部票房不太理想的文艺片,虽然时有对社会的针砭批判,但热衷网络和新鲜事物的他从来对年轻人关爱有加,也不排斥在跨年晚会上与一众流行歌手对飙高音,在《 歌手 》舞台上相当魔幻主义地跟张大大相互调侃。与窦唯同为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依旧干瘦如猴,如今的他只有在演出时才会唱起“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高兴的时候也在《 春天读诗 》这样的活动里即兴背诵一首里尔克的诗。朴树早已告别New Boy时代,早年唱着“他们是些有轨电车……妈妈,我恶心……”的愤怒青年,不知不觉也到了40岁的年纪,生活不再严厉得像传达室的李老伯,回归“平凡之路”是他给后进青年们的谆谆忠告。许巍在经历了《 在别处 》的绝望和《 那一年 》的迷茫之后,赚到了一些钱,突然就沿着相反的方向,飞进了山水诗的世界。摇滚史上罕见的优美旋律和宁静致远的歌词,深深慰藉着广大文艺青年的心,演唱会比流行歌星还一票难求。黑豹乐队主唱的继任者秦勇,因为儿子染病,告别摇滚乐坛,为照顾儿子隐退了十年,成为媒体眼中的“中国好爸爸”。窦唯当年的“战敌”那英,2001年斩获台湾金曲奖达到人生巅峰,之后相夫教子家庭和睦,与闺蜜王菲的友谊地久天长,2012年出任《 中国好声音 》导师风头无两,尽管倒嗓严重假唱频传,但“华语天后”形象再度巩固。另一位与王菲有音乐渊源的民谣歌手李健,因为《 我是歌手 》的360度无死角呈现,迅速以高冷理工男、无敌段子手、高颜值如意郎君形象俘获万千少女心,成为最新的时代审美标杆。时代在变换。人生是断代史。价值观可以反转。生活终将改变一切。“最后我们 / 各人走各人的路”( 尹吾 )。“娱乐”和“大众”的魔法棒下,“点石成金”是致命的诱惑。枪口失去了靶心,琐碎的生活就要了命,更大的可能在召唤。人们出于各自的需要,做出最趋利避害的选择,恰如其分,皆大欢喜,人生正确。只是你确实听不到他们的好作品了。时代无可救药地坠入平庸,老炮不再愤怒,只会伪装愤怒,共谋成为常态,真正愤怒者却不上台面。迷茫在加剧,失语症发作,真心去向不明,答案依旧在风中飘扬,不死的前朝游魂仍在波西米亚京城游荡,苦等着被灵光一闪的念头救赎,然而如今的帝都越长越像魔都,前朝旧梦不知所踪。崔健一边唱“老头儿更有力量”,一边说“90后给我点震撼”,一边用“蓝色骨头”给自己打气,可更大的事实是,“我飞不起来了”。张炬、贾宏声、鼓三儿的死,是唯一的刺激与震撼,死人却终究干不过活人,娱乐圈的八卦热闹,如潮水一般流过尸体。自我:为了不变成甲虫相比飞得更高的和飞不起来的,窦唯选择不飞起来,却也是“转世”最早的一个。二十岁出头就以大热金曲《 Don’t break my heart 》和《 无地自容 》火遍中国,意气风发的青年却从《 艳阳天 》《 山河水 》开始,部分放弃声音的表现,甚至直接放弃歌词,梦呓、迷幻、重复、混搭……执着于音乐“自性”的探索,直入禅境。乐评人颜峻说,“他已经展现出一个优秀音乐家应有的脉络,或者说通向自我音乐体系的方向”。与他人的“转世”不同的是,窦唯的选择完全“向内”,他抗拒上电视、出镜、演讲、社交等一切公共形式。他的( 离开王菲的 )生活于公众而言,是一个谜。他在屈指可数的访谈中说,“我退出了歌坛,而转做音乐,那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精神世界的出口。”在唾手可得的商业利益面前,能做到不动心者,不是太疯狂,就是太明白。在现实层面上,窦唯打破了商品社会的欲望原则;在精神层面上,窦唯是绝对的精神生活服膺者。窦唯还是人性的悲观论者。“矛盾虚伪贪婪欺骗幻想疑惑简单善变好强无奈孤独脆弱忍让气忿复杂讨厌嫉妒阴险争夺埋怨自私无聊变态冒险好色善良博爱诡辩能说空虚真诚金钱。”《 高级动物 》的歌词早已洞悉一切。窦唯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论者,“大到政治,小到民生,无处不在”。1999年与王菲离婚,2006年的烧车事件,在他看来是唱片公司和媒体的阴谋,窦唯的过激反应,简直是卡夫卡故事的中国版本,窦唯就是那只巨大的变形的不安的甲虫。只有独立音乐是阻止窦唯成为甲虫的避风港,这是属于艺术家的纯粹。这样的选择,自然可能隔绝于大笔生意之外,坐在地铁列车里奔波的窦唯,又会唤起人们对当年他和王菲在胡同里倒痰盂画面的回忆,甚至成为成功学的反面教材。只是我们首先用穿着、出行方式判断人的身份,定义人的体面程度,多少有些不体面。这世上多少人随波逐流,蝇营狗苟,又有多少人真的能活出自己,保全自己?也许在对窦唯的长吁短叹中,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的人生。天才有权选择自我“埋没”,不求知音。狄金森、卡夫卡、莫兰迪,都是终生幽闭创作的代表人物,作品却足以传世。窦唯并不完全离群索居,专辑、演出从未间断,今年还要重组“译”乐队,他在自己的生态循环里,很健康自足。甲虫虽身处孤岛,却时时面临蛛网的威胁。王菲与窦唯,二人婚姻固然复杂,牵扯诸多人事,众说纷纭,但曾在最好的年纪恋爱,曾为人父母,曾琴瑟和鸣,虽各奔东西,也算不负青春,比时下遮遮掩掩老大不小的隐婚明星来得真实得多。王菲辗转腾挪的三个男人窦唯、谢霆锋、李亚鹏,分别代表了才子、帅哥和好男人形象,后两者或许可以推测为对第一段失败婚姻的补偿。但王菲的音乐金线和给养从来与窦唯有关,1996年的《 浮躁 》是迄今为止最有窦唯印记的专辑,也是将王菲才情释放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一张。然而窦唯每次出现在新闻版面上,几乎都与王菲有所牵连。今日“搜索风云榜”的排名,窦唯排名飙升至男歌手搜索第一位,歌曲的试听量却微乎其微。而这一切,又都是窦唯无所求的。与商业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又总是落入对方投来的蛛网,这是关于窦唯的中国式魔幻现实主义。大众:人人都怕做loser这个时代,一切都要接受大众的审视。有一次在朋友圈发了一首诗,一个朋友留言说:“你完了,又写诗,干嘛不能快乐一点?”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写出一首忧伤的诗,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大众”习惯用娱乐化、快乐化、可量化的指标解读一切,人人都怕做loser。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窦唯也许又一次搭上了地铁,也许在某个你不知道的角落里折腾音乐。大众在睡觉。窦唯不需要大众。大众喜欢鸡汤、扇子舞和化过妆的脸蛋。大众还喜欢眼见为实,《 格列佛游记 》现实世界的人们,无法相信格列佛所经历的一切,直到最后小人国的小人亲自现身——换在今日,接下来无疑是手机的一通狂拍,再接下来是无关宏旨的奇观式炫耀,再再接下来是追逐下一个可资消遣的热点。大众同时需要李健书架上的《 哈扎尔辞典 》来抬高自己的逼格,但他们不一定真的会看;大众面对窦唯的安于平凡会肃然起敬,但教导自家子女的时候,一定会说“不要像这个叔叔那样”。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小说中,达洛维夫人在舞会上突然听闻一位青年自杀的消息,不禁感慨道,“生活有一个中心所在,这青年获得了这个中心,我却把它丢失了。”其余人在跳舞,浑然不觉。而窦唯终将隐匿于他的暗夜和孤岛之中,他心升明月或心生悲伤的时候,人们无从知晓,无需关心,也无能为力。





上一本:探索“东方学” 下一本:天真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洞见的作者是凤凰网文化频道,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