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援疆札记


作者:李伟     整理日期:2014-08-03 11:51:46

《援疆札记》作者是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事业单位第七批援疆干部。在近两年的援疆工作中,先后四次随相关团队赴南疆调研,所到之处,利用一切时间与青年干部和各类青年面对面、实打实、心贴心交流,特别是对特殊青年群体的深度访谈后更加感到: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关注新疆青年的发展问题。
  《援疆札记》主要内容是作者在调研期间所完成的访谈纪实、调研日志、研究成果和研究杂记。作者的目的是通过当时现场的情景的真实描述,不戴任何有色眼睛,不做任何主观的评价,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和思考。
  作者简介:
  李伟,女,宁夏中宁人。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副秘书长。2011年8月25日作为第七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到新疆团校任副校长和自治区团委任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青年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
  加强民族团结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根本无需复杂
  要紧紧把握高校青年的所思所想
  到苏州看母亲
  对生死的思考
  理想主义气质,人文主义情怀
  人生的精彩
  一生的幸运
  同一件事不同的心态
  身边最美高娃老师
  要建立自己的人生健康档案
  一切要积累渐进顺势而为
  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交流活动的感触
  为民族地区送上可口的精神食粮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第一部分
  加强民族团结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根本无需复杂
  要紧紧把握高校青年的所思所想
  到苏州看母亲
  对生死的思考
  理想主义气质,人文主义情怀
  人生的精彩
  一生的幸运
  同一件事不同的心态
  身边最美高娃老师
  要建立自己的人生健康档案
  一切要积累渐进顺势而为
  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交流活动的感触
  为民族地区送上可口的精神食粮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担当意味成长,经历意味收获
  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书之感
  对团干部关键素质的再思考(8月27日)
  美丽的哈密巴里坤让人神往
  拿什么奉献给我们的青年朋友们
  致博州基层团干部的一封信
  思念过去的老朋友
  体育舞蹈的内在魅力
  以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困难和麻烦
  艺术都是相通的
  在第十二批南疆四地州乡镇公务员岗前培训见面会上的讲话
  与大学生面对面、实打实、心贴心交流
  做成一件事要历经三个境界
  第二部分
  抱怨他人就等于不放过自己
  第一次给非公经济组织的团干部授课
  对承接自治区选派南疆四地州乡镇公务员岗前培训工作的一点思考
  对大学精神的思考
  给孩子的一封信
  关注当下,享受投入带来的快意
  将弱声唱弱是一种能力
  看《国家命运》有感
  人生的意义在于做不会的
  人生的最好境界就是“不欲盈”
  善于归零,享受当下
  为中学、中职团委书记授课
  我们要知见正确,而不能死于无知
  新疆还是有奇人
  学而优则仕
  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发出的信息
  要交真朋友
  要让爱哭的孩子不一定有奶吃
  以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困难和麻烦
  艺术都是相通的
  有些应酬还是少一点
  在疆二次过中秋节、国庆节
  珍惜瞬间、立足长远、甘于平凡
  第三部分
  对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多多少少,少少多多
  身体是第一位的
  要紧紧抓住事物最核心的东西——本质
  对《转业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团干部发展性胜任力实证研究》课题的思考
  爱和善良可以激活一切
  在疆第一次参加兵团公选领导干部出题工作
  当今是大数据的时代
  大学生宿舍透视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对开展《少数民族团干部发展胜任力实证研究——转业视角》充满信心
  对转业团干部访谈系列研究的再思考
  要给年轻人施展的机会
  高度的理论自觉才能使信念坚定
  关注心理资本的增值
  看《到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有感
  要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
  适当放慢自己的节奏
  成长收获=投入+激励+时间
  五家渠的郁金香很有名
  享受独处
  心中要有历史,才能事半功倍
  学习是成长的永动力
  要关注思维的结构性
  以冷静和平和的心态看待新政
  与新疆大学双语骨干教师交流的收获
  对成长三段论的再思考
  再论目的和路径的关系
  这个五一过得挺充实
  致参加团体操比赛的同学们的一封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
  参加自治区团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体会
  做研究要千万次地问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
  倾听未来者的声音
  参加团十七大会议有感
  和新疆的共青团干部说点什么?
  要紧紧跟随团干部的成长
  第四部分
  别把自己真当个人物
  到阿拉泰见到地州团委书记
  第三次参加团校老师的婚礼
  对新疆问题的一点粗浅认识
  既然选择就不后悔
  放假期间的忙碌
  敬佩梁鸿老师的勇气
  只有人的好坏,没有民族的好坏
  要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民族融合的最高境界
  南山菊花台
  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努力一定会失败
  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
  要始终保持与青年的零距离接触
  要替执政党探索党的思想政治主张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
  宣传工作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要给阿拉泰的团干部讲点什么?
  对自己的再认识 
  一个人理想起初来源于“被认可”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更加尖锐
  要从细节了解一个人
  与乡镇团干部的交流
  在医院的几天里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做人与做事的关系
  对工作稳定的新认识
  给新疆国电的青年讲点什么
  令人向往的那拉提大草原
  一生的舞蹈梦想
  一生中最浪费的三件事
  与独山子企业青年交流座谈
  赞红柳做红柳
  与新疆国电团干部的交流过程非常享受
  第五部分
  舞蹈中受到的启示
  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
  先提升后展示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女人是无形的教科书
  三人之行必有我师
  艺术的魅力
  人要学会两次发力
  积极吸纳正能量
  男人中的女人和女人中的男人
  制造生命心流的三根柱
  改变别人不如调整自己
  对青年成长规律的再思考
  祝贺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城市团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中国力量来自于无数个体力量的汇聚
  第一次接触时空社会学
  对青年干部培训工作的一点思考
  对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多想别人的好,多做最好的自己
  甘愿做串珍珠的项链
  与生俱来的一种美
  再次在北京见到风笑天教授
  找到一个支点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真正走进青年研究“大观园”
  参加自治区团委工作会议有感
  新疆青少年研究亟待加强
  对新疆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对新疆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思考之二
  对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思考之三
  分享感悟与成果
  我的青春我做主——与新疆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干部交流
  积极探索党的思想政治主张在新疆青少年的有效传播路径
  第六部分
  对“提升团的社会影响力”的思考
  大学生宿舍心理透视
  关于新疆团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考
  付出的程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要全面了解一个人
  倾巢之下无完卵
  学会四两拨千斤的本事
  要保持精神上的相对独立
  一分娱乐九分启示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终于离梦想靠近了一步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多影响少改变
  2014年美好的期待
  看《老有所依》电视剧有感
  西域追梦
  万事万物是息息相通的
  辈辈鸡辈辈鸣
  沈阳之行收获颇丰
  音乐旋律和节拍
  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人生迷茫的时候需要有人指点
  第一次参加舞蹈世界栏目的感受
  自信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心有宇宙再大的事都不是事
  后记
  第一部分
  加强民族团结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根本无需复杂
  今天来到新疆财经大学,参加交流的学生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他们多半在学生会或班里担任学生干部。为了让大家思维活跃起来,我们调研组先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看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介绍完自己,通过提供有特点的信息让大家记住自己,结果现场气氛一下子轻松很多。当33名学生介绍完自己,一个普通女同学一下子可以叫出12名同学的名字,之前她和谁都不熟悉,我进而让她说出能记住这些同学名字的原因,她讲了三点让在场的同学受到启发:一是介绍自己的名字有特点,比如电脑程序、运动员跑得快、一句话连续说三遍等等,让她记住了;二是与她的位置距离最近的同学,她容易记住他们的名字,比如在她左右对面等位置的同学;三是曾经的记忆联想让她感觉这个同学和她同院的什么人长得很像,让她记住这个人的名字。我接着请其他同学补充记住一个人名字还有哪些办法?大家发言很踊跃,继续道:四是第一印象。比如这个人以前没有见过,这让他在这个人身上多留意一会,会关注他怎样介绍自己;五是一个人的长相很特别容易让人记住,比如他长得很像一个明星、一位领袖等等;六是一个人的态度和别人不一样容易让人记住名字,比如别人介绍自己都很敷衍,而他很认真很投入,让大家容易记住他。还比如一个女同学说话一直带着微笑,给人特别温柔的感觉,大家容易记住她;七是一个人的低调,比如别人都说自己是什么院的学生干部,而他说自己是一个普通学生,会让人产生好感,大家容易记住他;八是一个人的声音很有特点,会让大家记住他等。
  接下来我提出一个观点: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是尊重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而尊重人、关注人、欣赏人是人与人合作的基本前提和良好开端。做好民族团结先从记住民族朋友的名字开始。另外考虑同学们一多半都是学生干部,有少数几位的普通学生,我给他们各出了一道题:做学生干部内心的困惑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学生干部是个啥样?我把大家的主要困惑归为三点:一是定位不清。学生干部常常夹在教师和学生的不满意之中,导致费力不讨好;二是目的不明。同学都认为当学生干部能得到好处,而学生干部除了能得到信任,什么好处都没有;三是内心不静。习惯看老师的脸色行事,感到不自由了,不单纯了,如同上了大学被社会洗礼了。目前学生干部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处于兴趣想为同学服务,结果因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而使学生干部与同学的距离拉大了,甚至脱离了学生群体。有一个普通少数民族学生说道:学生干部不能自我感觉太优越而感性做一些事,或者对同学态度粗暴,或者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对同学有失公平和公正,应该认真负责,帮助同学加强与老师的联系。
  关于民族团结的问题,大家发言的热烈程度超出我的预想,比如关于民族通婚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民族通婚是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身边的民汉同学有谈恋爱的,他们彼此很尊重,在努力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周围的同学持积极支持态度的不少,也有同学不赞同民汉通婚,他们认为民汉共同点比较少,信仰也不同,民族文化也不同,尤其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往往在一起会产生很多矛盾,如果民汉通婚原有的民族文化还会灭绝,不利于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保留和传承。还有的同学认为民族团结的关键在于:民汉同学多交朋友、多交心、多开展文化交流、建立感情、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总之民族团结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口号上、场合上,要将每个人的思想建立在“平等”上,不以数量的多少、信仰的程度而区分。目前民族团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无需太复杂。
  因为时间短,很多问题还没有展开,日后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这类问题,今天的交流是有收获和价值的。作为青年工作研究者,要始终靠近青年学生,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跟随他们思想脉搏的跳动。
  要紧紧把握高校青年的所思所想
  从事青年工作,要关注到各类青年群体的思想动向,农村青年、高校青年、企业青年、机关青年都是从领域划分的大类青年,相对思想活跃的群体青年是在高校,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社会有什么大的波澜和潮涌往往首先发生在高校,特别是反映在青年学子们的动向上,没有这个意识是一个不称职的青年工作研究者。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12?9”运动、1989年的“6?4”风波等等,都首先是发生在高校,是由青年学生组织的运动开始的。
  来到新疆以后,我一直在关注着四类青年群体。年初2月份有机会去南疆调研,与农村的青年心贴心、实打实、面对面进行了交流,收获颇丰。这些天开始对新疆高校青年进行接触,特别是在昨天当我触及到新疆农业大学的学生思想时,我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担忧。兴奋的是:我们农大的学生综合素质水准是比较高的,他们很有想法,而且有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国际形势,对社会现象总能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有丰富的情感和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关于中国领土问题,有的学生对最近发生在一些国家和中国的纷争事件,态度很坚定,认为要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寻求机会,不能仅仅停留在割让、退让意义上,与其一味忍让,不如动一下牙齿,要先礼后兵,将国内国际人民的情绪调动起来,适时进行军事力量的威慑。关于中国的未来方面的问题,同学们普遍感到发展稳定,但问题不少。主要存在资源、人口、经济等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的拉大,特别是边缘地区的这种差距更为悬殊,对中国的整体发展不利。另外还有中国的国民素质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特别是要对媒体积极有效地引导,不能把局部、点上的问题上升到全部和面上,这样有失偏颇,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关于对社会风气的看法,学生们认为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要加大文化软实力,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物质利益,要多考虑长远和做打基础的工作。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关注国际时事和个人发展的先后次序上,同学们的回答是从大到小,就原因他们谈到:在大一、大二阶段,个人发展无法确定,不如将关注点放在国际国内大事上。在问到大学生要建立怎样的理想信念时答到:先让自己的父母好,再让新疆好,最后让中国好。他们认为远大的理想是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开始做起来的,不能太抽象太空洞。
  令人担忧的回答也有不少。在涉及学生们平时上网的情况时,他们答道:老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手机上网的流量相匹配,教学质量差的老师,学生的手机上网流量往往达到最高点。学生常用的流行语是“老师上课的质量,决定我们这个月的流量”。另外关于大学时代能不能谈恋爱的问题,他们能很理性地分析利和弊,认为大学谈恋爱也是一种学习,没有谈恋爱就不算是上了一个完整的大学,它是迈向工作的一个必然步骤。有的学生持不赞同意见,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有问题,不是基于爱情,他引用一句名言:“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有的同学还认为:有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赶走寂寞,一毕业就分手,尽管他们完全有能力克服眼前的困难,但不愿意为对方付出并承担责任。他们认为这样的谈恋爱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伤害双方的感情。有的男孩子要花钱在女孩子身上,这些钱是父母的,有时候男孩子为了女朋友,自己在宿舍里常吃方便面。关于宗教问题,同学们的认识还很模糊,说不清楚,也不愿意触及这类问题,着实让我们纠结,比如,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同学说道:宗教是人们遵循社会道德的提供者,现在不容许大学生信教,他们能够接受,可以暂时不信教。我继续追问:暂时不信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大学毕业后就可以信教了呢?她们没有直接回答我这个问题,对宗教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个案访谈加以深入了解。
  无论怎样,我要感谢农大的同学们这些真诚的表达,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养料,同时也让我们确信:目前高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等问题上需要加大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无论现在和将来意义都非常重大。
  





上一本:重建青年性 下一本:兄弟在清华和北航的日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援疆札记的作者是李伟,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