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牛车压过的青石板


作者:杨光     整理日期:2014-06-29 13:36:04

杨光编著的《牛车轧过的青石板》分为上、下两辑。上辑以纪实手法,描绘了阜阳市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勾勒出一幅作为皖西北重镇阜阳的世俗画卷,反映了阜阳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这两个历史转折点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展现了颍淮文化的多姿多彩。下辑则记录了作者的一些行踪,歌颂了家乡之美和祖国之美。它既是作者人生的历程,更是心灵的历程,这也是本书取名《牛车轧过的青石板》意图之所在。
  目录:
  唱响颍淮文化(代序)
  上辑
  沙颍河,母亲河
  牛车轧过的青石板
  平原秋色
  看瓜园
  阜阳的老戏院
  阜阳书店业寻踪
  老阜阳照相馆
  阜阳的烟草史话
  阜阳颍河航运的那些往事
  阜阳民航旧事
  漫谈阜阳群众舞蹈
  梨膏糖
  阜阳小吃面蚕豆唱响颍淮文化(代序)
  上辑
   沙颍河,母亲河
   牛车轧过的青石板
   平原秋色
   看瓜园
   阜阳的老戏院
   阜阳书店业寻踪
   老阜阳照相馆
   阜阳的烟草史话
   阜阳颍河航运的那些往事
   阜阳民航旧事
   漫谈阜阳群众舞蹈
   梨膏糖
   阜阳小吃面蚕豆
   阜阳一中六十年代的校园文化
   阜阳春节民俗琐记
   阜阳面食锅盔馍
   关爱
   母亲,我心中不灭的灯
   忆父亲
   思乡情
   阜阳鸟市
   山外山:精致的山水盆景
   阜阳有个艺考村
   品赏根雕好去处
   走进阜城动漫
  下辑
   日暮乡关探亲路
   树影摇曳夜行路
   又逢桂子飘香时
   高考阅卷琐忆
   护送病员忐忑路
   我和神行太保
   风雪弥漫回乡路
   忆紫园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日照渔村品海鲜
   踏雪寻芳灵谷寺
   情满春山武夷茶
   海南印象
   云雾散尽峰峦出
   苏州园林天下秀
   周庄夜色使人醉
   金秋时节金寨行
   心香一瓣忆普陀
   三河小镇故事多
   访古探幽桐君山
   记两个鲁迅公园
   去烟台看大海
   天柱名刹三祖寺
   品尝美食在扬州
   秋游乌镇菊花黄
   泛舟西湖荡清波
   纵横谈论阜阳人
   鸟文化趣谈
   情人节里说情人
   好山好水须经营
  后记修房子在农村是件大事,往往要请来亲朋好友帮忙。先把成捆的麦秸用铡刀铡齐备用,再和泥,泥里拌上麦糠,以加强黏合性。没有梯子就把耙竖起来靠到墙上,人上到房顶先把烂草揭掉,再把稀泥抹在秫秸簿子上,缮上新麦秸,最后拍实,草屋顶就算修好了。
      修房子的活干完了,要留人家吃饭。菜肴说不上丰盛,都是家常菜。
     一般能有粉丝小鸡、萝卜烧肉、豆芽豆腐、白菜豆饼这几样,那就算高档次的了。酒是用自家的秫秫跟走村串乡的酒贩子换的,装在小口的黑陶罐里,挂在墙上,谁喝谁倒。粗碗烧酒,一醉方休。
      孩子们也没闲着。女孩子挎着篮子割草喂羊,男孩子背着粪筐拾粪,拾满了一筐就倒在自家的粪堆上。农村的粪堆是和猪圈、厕所连在一起的,为的是方便积肥。种小麦的时候,把肥料洒在地里作基肥来年才能有好收成。
      种麦是秋季最重要的农事,先得把地犁上一遍,有牛的人家赶着牛,地犁得又快又深,黝黑的土地在雪亮的犁铧切割下,变成了泥土的浪花。
     孩子们背着小筐跟在后面,捡拾出红芋时漏在地里的小红芋。没有牛的人家只有自己拉犁了。老头在后面扶犁,半拉橛子和妮子在前面拉。拉犁可不是好活,累人得狠!所以连刚过门的小媳妇也得参加拉犁子,为的是助把力。地犁好了,种麦也就容易了。
      几个小伙伴在一起拾粪,有人就出主意去掏老鸹窝。大家来到庄头的老榆树下,老榆树历经沧桑,老树干斑驳陆离,树皮上长满了青苔。大孩子在下面指挥,小孩子甩掉鞋往上爬,一直爬到树梢。几只老鸹无奈地在树四周盘旋,呱呱地叫着,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把窝里的蛋装进口袋里,这战利品当然是每人一个。
      老鸹窝不多,可是农家的孩子点子多,这回他们又去掏老鼠洞。别小看这老鼠洞,一个洞就像一个地下仓库。顺着洞往里掏,老鼠早已闻风而逃,留下的都是粮食,有时能掏几捧花生、一堆黄豆。拿回家淘一淘,照样能吃。
      秋风越来越凉,已经是晚秋了。女人们把芦席铺在当院里,套被子,做棉衣,准备过冬。棉花是自家地里种的,把摘好的棉花去掉棉籽,积多了就请弹棉花的弹成棉絮。棉布是用棉花到集上换的,给孩子们缝的棉衣做好了,孩子闹着要缝时尚的化学扣。其实母亲早就准备好了,是用鸡毛鸡肫皮跟挑货郎担的货郎换的。
      傍晚,西边天际的晚霞烧红了半个天,村庄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夕阳里。村头的大树上传来归鸟的呱噪声,家家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庄户人家每天只吃两顿饭,晚饭吃得很晚,一般要在于完农活之后。晚饭大都吃的是杂面锅巴、蚕豆酱,就蒜瓣,外加红芋轱辘稀饭。庄户人家吃饭有个习惯,大家不约而同地端个大粗碗,蹲在村头老榆树下,边呼噜稀饭,边交谈见闻,你一言,我一语,十分热闹。
      秋天的晚上,露水很凉。壮劳力坐在大门口,用从坝埂上割下来的荆条编筐打篓。老奶奶在屋檐下,用纺锤织麻线。老爷爷在小院子里为孙子编苇窝子,苇窝子是用细麻绳和芦苇花编成的,穿上厚布袜子也算暖和。
     有的下面还钉着木屐,这样冬天下雪就不怕泥泞路滑了。农村人节省,晚上一般不点灯,所以孩子们早早就入睡了。村子里十分安静,偶尔听见谁家的母亲唱着一支不知传了多少代的儿歌哄孩子入睡:“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叫妮子,抱猫来。吱——扭,下来啦……”随着渐弱的歌声,村庄显得格外安静。偶尔传来几声清冷的狗叫声,使沉睡的平原更显得空旷和静谧。明天,农民们还要继续劳作呢。
      ……P12-13





上一本:飞地·争锋与兴替 下一本:飞地·异数,还是异术?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牛车压过的青石板的作者是杨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