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我是你的眼


作者:杨培增     整理日期:2014-06-21 11:18:54

这本《我是你的眼》一书,近15万字,像是作为老师,苦口婆心为你指点迷津;像是作为医生,向您道出为病人解除痛苦所付出的智慧和爱心;又像是作为一个智者,向你道出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也像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向你描绘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总之,作者用一生的努力、拼搏、责任和智慧为你呈现出别样的人生,给你讲述一个个正能量故事,希望它能启迪你的人生,升华你的思想境界,助你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位医生的感悟与自白,不仅仅讲述他在行医过程中的感悟,也讲述了他对于生命的体会,对身体与疾病的关系的理解。
  作者简介:
  杨培增,1957年生于河南省濮阳县。现为国际著名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八大代表、国际眼炎症学会执行理事、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执行理事、国际Behcet病学会理事、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医德楷模、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目录:
  自序
  一、人性之美
  一位母亲
  另一位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父亲
  一对希望夫妻
  二、师生之情
  浅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也谈尊敬老师
  改文章的时候是伤感情的时候
  三、筑梦圆梦自序
  一、人性之美
  一位母亲
  另一位母亲
  我的母亲
  我的父亲
  一对希望夫妻
  二、师生之情
  浅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也谈尊敬老师
  改文章的时候是伤感情的时候
  三、筑梦圆梦
  我的一串梦
  追梦路上
  四、人生感悟
  医生能用什么拯救你
  在诊治疾病时医生应该记住的三件事
  教你如何配合医生治疗
  做一名好医生
  人生三宝
  人生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
  首届全国白塞病联盟暨葡萄膜炎之家病友联谊会纪实
  五、医道艺术
  治病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
  治病需要系统思维
  治病需要辩证思维
  治病需要整体思维
  治病需要唯美思维
  六、诊室花絮
  1.都是月亮惹的祸
  2.吃饭
  3.还是教授好
  4.爱感冒还是爱太太
  5.天鹅肉不能吃
  6.要生孩子
  7.你想着人人都是贝卢斯科尼啊
  8.处男
  9.早点休息
  10.听医生的话与听老婆的话一样重要
  11.后悔
  12.见别人发美金都不眼红
  13.再也没有理由失眠了
  14.有党就有希望
  15.结一次就够了
  16.配眼镜
  17.彼此
  18.是不该急
  19.这个理由没法拒绝
  20.千万不能对老公说
  21.到桃花盛开的时候
  22.大约在冬季
  23.不能姓夏
  24.心不花
  25.从不多说一个字
  七、文学之梦
  1.小说
  我是你的眼
  2.歌词
  白塞人你并不孤单
  重一眼科人之歌
  实验室之歌
  我是你的眼
  治病需要系统思维
  昨天在门诊上遇到一例来自外省的男性少年儿童葡萄膜炎患者,患者12岁,患葡萄膜炎已有5年。因出现双眼并发白内障,当地医生为其双眼做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葡萄膜炎反复发作,当地医生建议患者到重庆找我治疗。为患者检查时发现双眼已无光感,眼内炎症严重,前房有大量炎性渗出物,人工晶状体前面覆盖有厚厚的一层增殖膜,眼底已完全看不到。患者的失明着实令人惋惜,如果患者能在葡萄膜炎完全控制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可能会获得很好的视力!
  这个病例使我想起了10年前的一个病人,患者50多岁,双眼患葡萄膜炎多年,最后发生了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和带状角膜变性,一位角膜病医生为其做了双眼白内障手术、抗青光眼手术和角膜移植手术,手术后患者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医生又为其再次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再次出现了角膜排斥反应,医生为其再次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找我就诊时,患者双眼已进行了8次角膜移植手术。为患者检查发现,双眼角膜植床有大量新生血管,角膜植片水肿混浊,前房内可见大量炎性渗出物覆盖于虹膜和人工晶状体前表面。
  患者告诉我,医生认为他手术后角膜又发生了排斥反应,建议再次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我告诉他,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控制炎症,绝对不适宜再进行手术治疗,在炎症控制后始能考虑手术。当即我为患者开了免疫抑制剂让病人服用,并嘱患者每1-2个月前来复诊一次。当时我的感觉是,尽管我一直强调现在应药物控制炎症,而不是进行手术,病人好像似懂非懂地带药回去了。一年后这位患者的儿子领着他又来找我诊治,此时他已不能自己行走,生活已不能自理了。他儿子告诉我,自上次就诊后医生又为他父亲双眼各进行了一次角膜移植手术(双眼共进行了10次角膜移植手术)。为患者检查时发现,患者双眼视力只有光感、光定位不良(说明视网膜已受到严重损害),双眼充血、角膜混浊、植床有大量新生血管、角膜与眼内组织完全粘连在一起。我扼腕叹息:患者再没有机会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了(双眼已没有希望恢复视力了)。
  这两例患者之所以出现无可挽回的结局,是因为在处理疾病时忽略了系统思维所造成的。系统思维讲究按程序办事,关注的是最终效果和结局。所谓治疗疾病的系统思维是指把治疗疾病当做一项系统工程,处理疾病要考虑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空间上的先后顺序,依照程序进行序贯处理,即要知道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说做手术,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消毒,然后铺巾,再做切口。这一连串动作的顺序不能改变,不能先做切口,后消毒,再铺巾。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系统思维,如建大楼需首先挖地基,再建楼;教育是系统工程,要从小孩抓起,而不是从中年抓起;去外地旅游,先要考虑坐什么车到机场,下飞机后再乘什么运输工具到达目的地。日常生活中这类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我曾在中山大学附中为中学生讲课时讲到系统思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人想在火山旁建造一座房子,火山一直在喷着岩浆,大家说能否建起来房子?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我又接着问,在什么样情况下才能建起来房子?他们又异口同声地说,在火山不喷岩浆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要想建起来房子,先使火山不喷岩浆。说起来系统思维是如此的简单,可谓妇孺皆知!
  我们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去分析前面所说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按系统思维去处理疾病时要付出沉重代价的。第一个例子是少年儿童葡萄膜炎,一般而言,葡萄膜炎发生在少年儿童比在成人更难以控制,并发性白内障虽然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直接或主要原因,摘除白内障和放置人工晶状体(代替摘除掉的晶状体)诚然可消除屈光间质的混浊,但要使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手术后炎症不再复发。如果在炎症未能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白内障手术,手术创伤本身即可引起炎症或使炎症复发和加重,更不要说在眼内放置一人工晶状体(是一种异物,异物可以引起炎症或使炎症加重)。由此看来,首先控制炎症特别重要,也就是按系统思维去处理疾病特别重要!
  笔者曾在全国眼科大会及葡萄膜炎诊断治疗学习班讲课中反复强调,对此类病人要有足够的耐心、治疗足够长的时间,以期使炎症完全静止(尽管有时难以达到此种理想状态)后,再行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术后炎症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样才会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视力。值得提出的是,此例患者第二只眼的白内障手术是在第一只眼手术后有炎症复发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可能是当时医生让患者恢复视力的心情非常迫切,也可能是医生因第一只眼手术未能成功而愧对患者,一心为患者补救或为患者免费手术,结果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使患者终生生活在黑暗之中。好心在正确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办成好事,否则好心可能办成错事、坏事,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再来说第二个例子,由于葡萄膜炎引起了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和带状角膜变性等并发症,要使患者恢复视力,首先要很好控制炎症和眼压,待炎症控制好后再逐步解决白内障和角膜混浊(带状变性)的问题。对本例患者,以往经治医生并没有考虑先解决炎症的问题,而是利用角膜移植的方法来解决角膜混浊的问题。众所周知,器官或组织移植后会发生排斥反应,如肾移植后排斥反应、肝移植后排斥反应。虽然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此种排斥反应还是会发生的,特别是在有炎症的情况下或角膜植床有大量新生血管的情况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患者历次手术前医生均未进行有效的抗炎治疗,术后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葡萄膜炎加重自是难免的,也就不难理解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无可挽救的结局。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剖析我们会发现,治疗和处理疾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按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而进行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一种实践活动(笔者并不排斥医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理念),这种“按部就班”实质上是对应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而设计的。人文关怀和以病人为中心,实际上更强调的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患者的满腔热忱,更好地尊重疾病规律,尊重个体特质和差异,尊重生命,制定出适合疾病、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化和长久恢复健康和功能之目的。
  ……





上一本:反叛者 下一本:梦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我是你的眼的作者是杨培增,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