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伊豆舞女


作者:川端康成林少华     整理日期:2014-05-01 11:17:58

本书收集了日本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古都》等中长篇小说。《伊豆舞女》是川端早期成名之作。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轻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空灵的唯美世界。<br>《古都》描写一对在贫富悬殊的家境中生长的孪生姐妹之间感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br>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小说家。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一百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代表作有《伊豆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称其“以卓越的感受性、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他的多部作品被搬上了电影银幕,深受观众喜爱。根据其成名作《伊豆舞女》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川端生前就曾五次被搬上银幕,可见其小说的魅力。1972年,以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清理出真正属于自己风土和本能的东西,只有在这方面取得切实成果的人是成功的。<br>——三岛由纪夫<br>1982年在浙江宁波甬江江畔一座破旧公寓里,我最初读到川端康成的作品,那次偶尔的阅读,导致我一年之后正式开始写作,和一直持续到1986年春天的对川端的忠贞不渝。<br>——余华<br>路变得细细弯弯,应该快到天城岭了。正这么想着,只见雨丝染白茂密的杉树林,从山脚势不可挡地朝我追来。<br>我二十岁,头戴高中校帽,身穿深蓝色带碎白花纹的上衣和裙裤,肩挎书包。事情发生在独自来伊豆旅行后的第四天。我在修善寺温泉住了一晚,在汤岛温泉住了两晚,然后穿朴木高齿木屐爬上了天城山。重重叠叠的山峦、原生林、深谷的溪流——我出神地看着这山间秋色,却又急急赶路——一种期待感使得胸口怦怦直跳。这时间里,很大的雨点朝我扑打过来,我跑上又陡又弯的坡路,总算跑到了岭顶北口一间茶馆。刚刚舒了口气,随即在门口站住不动:事情竟会这么正中下怀——那一伙流浪艺人正在这里休息!<br>见我直挺挺立着不动,小舞女赶紧拉出自己的坐垫,翻过来放在身边。我只应了声“呃……”,在坐垫上坐下。跑坡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加上吃惊,“谢谢”两个字卡在喉头没能说出。<br>由于和小舞女面对面坐得很近,我慌忙从衣袖里掏出香烟。小舞女又把女同伴前面的烟灰缸拉到我跟前。我仍然一声不响。<br>小舞女看上去十七八岁。头发梳得胀鼓鼓的,在我眼里,形状古老得不可思议。尽管这使得她那清秀的鸭蛋形脸庞看起很小,却又相得益彰。感觉像是画上故意把头发画得蓬蓬松松的稗史少女。小舞女的同伴有四人:一个四五十岁的女子,两个年轻女子,还有一个身穿印有长冈温泉商号短褂的二十五六岁的男子。<br>之前我看过这伙舞女两次。最初是我来汤岛路上,在汤川桥附近碰上了要去修善寺的她们。那时是三个年轻女子,小舞女提一个大鼓。我左一次右一次回头看着,觉得一股旅情涌上心来。再次看见是在汤岛第二个夜晚,她们到旅馆来了。我坐在楼梯中间专心看小舞女在门厅木地板上跳舞。那天是在修善寺,今晚是在汤岛,那么明天大概要住翻过天城岭南下汤野温泉吧?在天城七里那条山路里肯定追得上——我这么猜想着急急赶路,却在避雨的茶馆里不期而遇,这让我一下子不知所措。<br>很快,茶馆的阿婆把我领去另一个房间。房间平时似乎不用,没有拉门。向下看去,风景优美的山谷深不见底。我身上起了鸡皮疙瘩,牙齿咯咯作响,直打寒战。<br>“好冷!”我对端茶进来的阿婆说。<br>“哎呀,小少爷不是淋湿了吗!请来这边烤一会儿。快,衣服也要晾干才好。”说着,拉起我的手,让进自家住的房间。<br>房间生着火炉。一开拉门,一股热气涌了过来。我站在门槛犹豫不决:一个像淹死之人浑身肿得发青的老伯盘腿坐在炉旁,连瞳仁都好像腐烂发黄的眼睛忧郁地向我转来。四周堆着小山一般的旧信和纸袋,说他被埋在纸堆中也说得过去。我望着很难认为是活人的山间怪物,像一根棍似的站在那里。<br>“让您看见这么狼狈的样子……不过,这是我家老头儿,让您受惊了。看着是让人难受,可他动不得了,您就这样忍耐一下吧!”阿婆解释道。<br>





上一本:半暖:你的景色我的流年 下一本:体制内外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伊豆舞女的作者是川端康成林少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