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百年百人汉诗经典


作者:刘琅,桂苓     整理日期:2014-04-19 10:33:41

从“离别”出发——打钟、打钟,突围、突围,古典还是现代,这是个问题?如何现代?怎样诗歌?——白话诗、新诗、现代汉语诗歌,概念的提出和廓清;世界在镜子中;放逐回归抵达——朦胧的,前朦胧的与后朦胧的;习惯性背叛;现代的,后现代的——1989年后汉诗;该隐杀约伯——世纪末汉诗图景等。
  目录:
  第一部分百年现代汉诗精神的流失与重建/1
一、从“离别”出发/3
——打钟、打钟,突围、突围,古典还是现代,这是个问题?
二、如何现代?怎样诗歌?/8
——白话诗、新诗、现代汉语诗歌,概念的提出和廓清
三、世界在镜子中门9
四、放逐回归抵达/39
——朦胧的,前朦胧的与后朦胧的
五、习惯性背叛/64
六、现代的,后现代的/81
——1989年后汉诗
七、该隐杀约伯/133
——世纪末汉诗图景
八、是什么使我们迷失了自己?
是什么使诗与我们自身脱离?/160第一部分百年现代汉诗精神的流失与重建/1 
  一、从“离别”出发/3 
  ——打钟、打钟,突围、突围,古典还是现代,这是个问题? 
  二、如何现代?怎样诗歌?/8 
  ——白话诗、新诗、现代汉语诗歌,概念的提出和廓清 
  三、世界在镜子中门9 
  四、放逐回归抵达/39 
  ——朦胧的,前朦胧的与后朦胧的 
  五、习惯性背叛/64 
  六、现代的,后现代的/81 
  ——1989年后汉诗 
  七、该隐杀约伯/133 
  ——世纪末汉诗图景 
  八、是什么使我们迷失了自己? 
  是什么使诗与我们自身脱离?/160 
  ——诗的生与死——现代性条件下的汉诗精神 
  九、未完成/174 
  ——汉诗之难,汉语诗人之困 
  十、如何伟大?怎样圆满?/193 
  ——汉诗的中文性及世界主义诗歌的生态文明——把凯撒的还给上帝 
  第二部分百年百人汉诗经典/1 
  周作人小河/3 
  胡适蝴蝶/6秘魔崖月夜/6寄给在北平的一个朋友/7 
  郭沫若炉中煤/8瓶(节选)/9凤凰涅槃/24天狗*晨安* 
  徐志摩沙扬那拉/34翡冷翠的一夜/35偶然/37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38再别康桥/39 
  云游/40哀曼殊斐儿*雪花的快乐 
  王独清吊罗马/41但丁墓前/46我从CAFE中出来/47玫瑰花 
  闻一多玄思/48死水/49渔阳曲*奇迹*忆菊*也许* 
  李金发弃妇/51下午/52里昂车中*夜之歌*恸哭* 
  在淡死的灰里* 
  穆木天落花/54苍白的钟声/55薄光* 
  冰心繁星(节选)/57春水(节选)/61 
  废名理发店/64街头/64妆台/65海/65灯/66 
  寄之琳/66 
  冯乃超红纱灯/67消沉的古伽蓝/68苍黄的古月/69残烛* 
  乡愁*默* 
  汪静之蕙的风/70伊底眼/71死别/71 
  梁宗岱途遇/73晚祷(二)/74十四行/74商籁(第四首)/75 
  林徽因那一晚/77你是人间的四月天/78无题/79 
  秋天,这秋天* 
  …… 
  附录中国百年汉语诗歌档案——一份不完整的诗歌地图/743
  在汉语诗歌现代性的建构过程中,始终隐含、存在着两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在当下的历史条件下诠释文化传统的价值和重新认识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博尔赫斯说:“我的传统就是整个西方。”要重建传统,就必须重新衡定固有文化的价值,通过重新诠释使传统得到再生。中国是个历史感很强的民族,同时也是个对历史总是看得很淡的民族,这是一种既矛盾又互补的民族性格。中国的整个现代性过程,其现代变革应从鸦片战争起始,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后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在中国出现了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现代性社会公认的基本特征:在经济上,以现代工业文明代替传统农业文明;在政治上,以现代民主制度代替封建特权制度;在文化上,以自觉的个体主义代替盲目的群体主义。这些都在五四运动中得到集中体现。欧洲15世纪到18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国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都是现代变革的文化先导,共同指向都是确立民主共同性,也就是在平等自由基础上确立个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原则。面对五四运动的开放、自由和多元的社会思潮背景,当时的知识分子把问题和主义世界化了,广泛地把西方的民主、科学、自由、文明、平等、个体主义意识、工业化、现代化意识等援引进来,向全世界所有的问题和主义开放,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新奇感拿来、实验。但是很快转化为刘小枫在《这一代人的怕与爱》中提到的人民意识形态全权话语问题。五四运动一开始就包含着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问题。民主主题的启蒙运动当时风起云涌、席卷全国,但是很快救亡压倒启蒙。民主旧难未解,民族新题又加,从而更加迷茫、彷徨。面对绵延千年、辽阔深邃的中国文化,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这个客观现实是:从清末民初到五四直到今天,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自己的国家、民族,一直是在质疑、批判的声音中和轻视、甚至藐视的目光注视下度过的。面对西方的强势,后现代欧美强势文化对“他者”的侵略,唯西方是举、全盘西化,甚至主张取消汉字,文字拼音化、拉丁化等,只知有西,不知有中或不愿知中的情节一直存在,并甚嚣尘上。早期是“西学中源”、“中学独尊,排斥西学”,接着是“中体西用”、“西学为主,保存中学”、后来是“中西并重”,再后来更是“全盘西化”。这个过程就是人们所说的“西学东渐”。那么作为中国人,我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认同呢?尤其是当代后现代的青年一代,长时间处身于大小传统齐遭毁坏的环境,与传统文化脱节,没有机会接受传统文化典范的熏陶,文化含量浅,精神气象单薄,面容呆板、生硬、枯槁,以致举止失措,进退失据,找不到与传统衔接的途径,导致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迷失。如今是全球化条件下的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中国面对的是如何适应国际环境,如何整合资源、吸取营养、健全己身、发展壮大,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出发。其实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和文化构成是复杂多元的,从商周、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隋唐、元明清,在国家、民族的基因构成上都有异民族多民族特征,今天已经没有人不把佛教东来中国化后的禅宗看做是与道教并驾齐驱的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没有人会把琵琶、胡琴等乐器视做他文化了。甚至我们今天餐桌上出现的番茄和辣椒,公路上疾驰而过的劳斯莱斯、宾利,大街上满目皆是的国外品牌的肯德基、麦当劳、各种外文品牌的服饰店,我们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学习的英语法语德语,就是我们今天注册一个品牌也会注册它的外文名称和图案,都成为与我们生活生命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一个批评家应该具备与其雄心、欲望或使命感相称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深度,应该对世界文化和自己本民族精神有一个基本了解,对自身的文化处境有一个基本判断。如果你都不知道“我是谁”,更不知道“谁在说”,遑论“谁在做”。只有知晓“我是谁”,才能知道“如何说”,“怎样做”。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文学或诗歌亦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汉语诗歌在每个发展时期都面临更新和重建诗歌精神的问题。诗歌精神的更新与重建,首先是民族文化血脉的贯通。诗歌精神不是时髦的“怀旧情绪”,不是西餐桌上的寿司和甜点,不是温文尔雅的红酒和晚礼服,而是“生存的必要”(龙应台)。我们既然不能真正做到彻底抛弃传统文化,也无法重新选择自己的文化,唯一的办法是改造、建设、完善,重建我们的诗歌精神,恢复对传统的记忆和温情,恢复它的创新和想象力,让诗歌精神活在我们身上,使我们每个人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成为涵蕴传统煮味的现代人。





上一本:十七的月亮照样圆 下一本:中国早期小说考辨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百年百人汉诗经典的作者是刘琅,桂苓,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