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参王咒


作者:紫檀烟斗     整理日期:2014-08-26 10:26:19

  1982年,一支采参队在长白山中探寻传说中的参王谷,寻找神秘的“参王”。他们误入唐朝遗址女娲神殿,遭遇高句丽遗民,发现了电击区……
    这个诡谲的山谷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禁忌与秘密?  在长白山脚下流传着一个传说:神秘的参王谷中生活着人参娃娃和老参王,得到他们便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千百年来,无数挖参人为此赔上了性命。在人们眼中,参王谷俨然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死亡陷阱的禁地。
    多年以后,杨庄里的两个年轻猎手杨桐和韩松,与以“把头”刘权为首的一队“放山人”结盟,冒险探寻传说中的参王谷。众人经历了重重险阻后终于抵达了参王谷,然而危险也已临近。谷里出现了另一队人马及一个神秘的白衣女子。而杨桐和韩松路上所得的半张隐藏着参王秘密的羊皮残卷,也将二人卷入了一场惨烈的纷争之中。神秘的参王谷内,欲望如同缓缓展开的血色巨掌,将众人推向命定的深渊……
  作者简介:
  紫檀烟斗,东北辽宁人。生于采参世家,长于长白山脚下。东北老“参把式”的后代,自小对人参的民间传说充满浓厚的兴趣。
  目录:
  引子
  “水果贵妃”的这棵参,参皮颜色不错,芦也很长,但芦碗松散,有明显的跑纹迹象,显然不是什么野生的百年老山参,只是一棵经过人工移栽的趴山货而已。
  第一章参王谷传说
  参王谷,千百年来一直是个很邪门的地方,进谷挖参的人常常有去无回,偶尔有几个活着出来的,也往往只剩了半条命,他们带回来的恐怖传说要比人参多得多。
  第二章外地参帮
  刘权冲我和韩松笑道:“放山本来就是个玩命的行当,想发财就得豁得出去,不敢的,趁早回家抱孩子去。”
  第三章人参娃娃
  正说着,刘权却忽然停下来骂道:“够了!你小子嘴上有个把门的没有?”虎头吓得一哆嗦,人参娃娃的故事便戛然而止。引子  “水果贵妃”的这棵参,参皮颜色不错,芦也很长,但芦碗松散,有明显的跑纹迹象,显然不是什么野生的百年老山参,只是一棵经过人工移栽的趴山货而已。 第一章参王谷传说 参王谷,千百年来一直是个很邪门的地方,进谷挖参的人常常有去无回,偶尔有几个活着出来的,也往往只剩了半条命,他们带回来的恐怖传说要比人参多得多。 第二章外地参帮 刘权冲我和韩松笑道:“放山本来就是个玩命的行当,想发财就得豁得出去,不敢的,趁早回家抱孩子去。” 第三章人参娃娃 正说着,刘权却忽然停下来骂道:“够了!你小子嘴上有个把门的没有?”虎头吓得一哆嗦,人参娃娃的故事便戛然而止。 第四章高句丽 陈五爷点点头笑道:“你们杨庄当年是薛礼征东打下来的地盘,还有参王谷也是。当年整个高句丽最难打的地方就是参王谷!” 第五章雨夜惊魂 那惨白的骷髅头正靠在我的肩上,当我借着闪电的光亮转头去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一排白森森的牙齿和两个黑洞洞的眼眶! 第六章羊皮古篆 那块羊皮大概只有巴掌大小,上面还果真有字,应该是小篆,只能依稀分辨出“相、金、天”和最后面的那个“惊”字。 第七章狼群 刘权朝天连放三枪,炸雷般的枪声在寂静的山林里反复地回响,狼群一惊,出现了小小的骚乱,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继续缓缓地向我们逼近。 第八章机关 就在钢丝断的那一瞬间,树上的韩松忽然发出一声惊叫,紧接着就听到一声沉闷的声响,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了他身上。 第九章山口遇险 他却出人意料地大声喊道:“把头!我真撑不住了!真是撑不住了!要不……把绳子割了吧……”话音未落已经把手伸了出去。 第十章安营扎寨 刘权趁机鼓励大家说:“哟,好兆头呀!俗话说哪儿有棒槌鸟,哪里就有宝,咱们这才刚到,棒槌鸟就叫上了,看来咱们运气不错。” 第十一章奇异女子 大家把目光投向石崖顶,借着明亮的月光,我看见石崖顶部确实站着个白色人影,看身形应该是个女人,脸部被白纱遮着,看不清容貌。断树、枯枝、杂草席卷而来。 第十二章黑玉古钱 我和韩松借着微弱的烛光仔细看了一下:这个黑糊糊的东西是个扁片子,薄薄的,圆圆的,中间还有方形孔,看起来有点儿像铜钱似的。 第十三章参娃现形 忽然,大成发出一声惊恐的惨叫。只见在他不远处站着一个身穿红肚兜的小孩子,扎着两个朝天锥,正一脸怒气地望过来。 第十四章夺命山洪 我们尚未来得及完全离开河道,一股巨大的山洪便呼啸着从山谷中汹涌而出,混浊的洪水疯狂地翻腾着,肮脏的泡沫夹杂着断树、枯枝、杂草席卷而来。 第十五章得而复失 过了好久,狂风才渐渐停止,大家七手八脚地扒拉埋在参坑上的树叶,可是一扒开大家就都傻眼了:那个二角子居然不见了! 第十六章接错山 那边沉默了好一会儿,才不情愿地答道:“五匹叶。”我们这才反应过来,这回的确是接错山了,不过不是我们的,而是接错了别人的山了! 第十七章三足金乌 石柱子一边揉着屁股一边说:“不知道是不是我眼花了,那老鸹子怎么好像长了三只脚呢?怪模怪样的。” 第十八章利子失踪 显然它早已经死了,但此刻这双眼睛里居然透出一种邪恶阴冷的目光,好像正在冷冷地打量着我。 第十九章神秘地洞 我未及答话,忽然又感到一阵阴冷的风从背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而李叔却浑然不觉,依然催促着我帮他把金属片拔下来。 第二十章女娲祭坛 地下传来一阵喀嚓喀嚓的响声,石台中央的几块石板同时缓缓打开,一尊女子的雕像从石台下缓缓升起。 第二十一章唐朝铠甲 刘权说:“这是古代的一种铠甲,特意把甲片给打磨得像镜子一样,在太阳底下能反光,所以叫明光甲。” 第二十二章飞雪 一阵微风吹过,她的面纱被掀起一角,我看见她的左侧脸颊有一块红色的火焰形胎记。 第二十三章兽参 当那棵参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哪里是人参?分明就是一只乌龟! 第二十四章藏宝图 当他把羊皮抖开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因为羊皮上的墨迹不但没少,反倒还多了出来,背面有一角被打湿了,显现出几条不规则的黑色曲线。 第二十五章内鬼 一时间,大家似乎都开始怀疑起自己帮里的弟兄来,不断地打量着身边的人,希望能从对方的表情中捕捉到一点蛛丝马迹。 第二十六章孤注一掷 刘权摊开手,痛心地说:“我也不想答应,可是现在这种状况,咱们根本就没有跟他讨价还价的余地。总不能眼看着你们一个接一个地长冥芝呀!” 第二十七章地下溶洞 大洞套小洞,小洞又与其他洞穴相连,很是壮观。这深藏地下的洞穴群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脉络网,似乎可以通往这座山的任何地方。 第二十八章参王 老李头转过身去,正准备把五行玉钱结成一串去锁参王,不知怎么又停了下来,盯着那块刻满符号的石头看。 尾声 回头看看,那女孩正帮着“水果贵妃”张罗生意,左侧的脸颊上,隐约有一块红色火焰形的胎记……  我默默地坐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注视着行色匆匆的人群。他们就和我年轻时一样,只知道一味地追逐着某些东西,无暇他顾,错过了许多珍贵美好的事物,自己却浑然不觉。当某一日,蓦然回首,才惊觉自己不知何时竟迷失在世间的幻象之中,想回头,却早已找不到来时的路。懊悔,也是枉然,时间如同那潺
  潺的流水一样,逝去了,便永不再回来。
    我深深地叹息。
    忽然,一个高亢的女声从我背后传来:“哟,老杨大哥,生意不好吗?怎么发起呆来啦?我今天可弄了样好东西,您见多识广,要不您帮我看看?”
    我不用回头便知道,说话的是身后水果店里的老板娘。这是一个略显臃肿的中年女人,嗓门很大,脾气也不小,但皮肤却白净得出奇,五官也颇为精致,若是忽略掉她的言行举止,应该也算得上是个风韵佳人了,这个外形跟传说中的杨贵妃倒是很相像,于是小商贩们送她一个外号叫做“水果贵妃”。可惜的是,这个“水果贵妃”的嘴皮子过于厉害,往往让人难以招架,中文的博大精深和
  语言的魅力,在她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我随口应了一句:“什么宝贝?让我也开开眼。”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而欢快的脚步声从背后传来,我回头一看,她穿着一双奇大无比的拖鞋,啪嗒啪嗒地向这边跑来,怀里还抱了一只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裹,也不知里面藏了什么好东西,值得她抱得这样紧。
    只不过二十多米的距离,她居然也会跑得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我的对面,压得小马扎咯吱咯吱地响。我忧心忡忡地望着我的马扎,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自从我把修鞋摊子搬到这个路口开始,她已经坐坏我三个马扎了,如果连这个也散了架,那就意味着至少又有十双鞋是白修了。
    当然,我尽管心里这样想,嘴上是绝不会说出来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对方是个女人;二是因为对方是一个非常强悍的女人。更何况,我每天都把工具寄存在她的店里,省得天天背来背去的,图个方便,若是得罪了她,怕是再没有这样的优待了。
    于是,我努力把视线从不堪重负的小马扎上移开,指着小包裹笑道:“快打开看看吧,我都等不及了。”
    她却非要卖个关子,一脸神秘地说:“你猜,这是什么?”
    我摇头笑道:“不猜,我哪里猜得出!”
    她却不肯,非要我猜不可,我实在没办法,只好随口猜道:“是人参吧?”
    她愣了一下,反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也很意外,本来想好千万不要猜中的,所以只是随便乱说应付一下而已,却没想到真给说中了,只好老实答道:“猜的,没想到这么巧。”
    见她一脸失望,显然是觉得很无趣,我赶忙转移话题:“快打开给我看看,这参是从哪儿弄来的?”
    她马上又兴奋起来,边动手解包裹边笑道:“是我在乡下买的,才三千块!据说是百年老山参呢!这么大的参至少能卖到上万块吧?”
    那个小包裹真是封得够严实的,里三层外三层,她还真有耐性,专心致志地坐在那里拆,我一直等到花儿都谢了,才看到“水果贵妃”口中的那棵百年老山参。我只看了一眼,就知道她被人骗了,这棵参是假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棵人参的确是挺大,一般人都觉得人参嘛,当然是越大越好,越大就说明年头越久,其实不然。
    看参第一眼先看“芦”,芦就是人参的颈部,芦越长则说明参越老,芦的长短并不是鉴别山参的唯一依据,还得看芦碗。人参每生长一年,颈部都会多一个结节,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那是芽苞留下的痕迹,这就是芦碗。野山参的芦碗很紧密,排列有序,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判定方法。
    接着还要看“纹”,纹是特指某一部分参皮上的环状纹理,从芦与主体的连接处开始,以环状向下缠绕,如果以人为例,就是在颈部以下,由肩膀开始。山参越纯,纹就越细越深,也越紧密,并且一直都遵循一个规律,如果出现紊乱,这种情况就叫做跑纹,一般来说,只有人参的生长环境发生改变,才会出现跑纹。
    除此之外,参皮也很重要,参其实和人一样,年头多了皮肤也会老,起褶皱,颜色发黄,参皮若是白白嫩嫩的,那绝对不是老参。
    有一首验参的歌谣是这么唱的:
    芦碗紧密相互生,
    圆膀圆芦枣核芋。
    紧皮细纹疙瘩体,
    须是皮条长又清。
    珍珠点点缀须下,
    具此方是纯山参。
    而“水果贵妃”的这棵参,参皮颜色不错,芦也很长,但芦碗松散,而且芦在中途改向,拐了一个钝角,还有明显的跑纹迹象,这显然不是什么野生的百年老山参,只不过是一棵经过人工移栽的趴山货而已,也叫做移山参。虽然在移栽之前它的确是一棵野山参,但物以稀为贵,半人工状态下生长的人参当然远远不及野生的珍贵。
    我知道如果我对这棵参大加赞美,“水果贵妃”一定会很高兴,这也是她拿参给我看的目的,可是我偏偏又不愿说谎,于是便照实说了:“这是趴山货,不是野生的。”
    “水果贵妃”愣了一下,随即不屑地道:“你凭什么说这参不是野生的?你见过老山参吗?”
    我便把根据一一说给她听,她听后沉默了片刻,忽然嚷道:“看我弄到宝贝你眼红了吧?就凭你一个修破鞋的,也敢说懂参?咋不说你还见过人参娃娃哩!”
    我老实地回答:“是啊,我是见过人参娃娃。”
    她用那种看疯子的眼神望着我,说:“你干脆说你见过老参王好啦!”
    我再次老实地承认:“我的确是见过老参王。”
    我是实话实说,可在她看来,我是存心跟她抬杠,气得满脸通红,指着我的鼻子道:“你……你……算你狠!”说着抱起她的小包裹转身就走,走了两步又回头,“杨瘸子,以后你那些破烂儿别老放我店里!自个儿找地儿放去!哼!”说完这话,她心里似乎畅快了许多,这才抱着她的宝贝愤愤地离去了。
    我苦笑了一下,不过几分钟而已,我就从“老杨大哥”沦为“杨瘸子”了。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谁会相信像我这样一个落魄的修鞋匠居然也会是个懂参的行家呢!人参娃娃的故事流传了数千年,到现在依然时常被人们提起,只是大家早已不相信这种玄之又玄的事了,不止听的人不信,连说的人自己也不信。
    但,我是相信的,而且深信不疑。
    我的思绪瞬间飞回到三十多年前,回到深山中美丽的参王谷,眼前又浮现出那些熟悉的身影……
    
    巍峨的长白山脚下有一个不大的小村庄,因为村子里姓杨的人很多,至少占了总人口的八成以上,所以叫做杨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然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但山里人也有山里人的好处,守着富饶而又美丽的长白山,简单的衣食无忧还是很容易的,除了满山打不尽的猎物,收不尽的山货,还有极其珍贵的野山参。
    我也是杨家的子孙,名叫杨桐,我还有一个小我四岁的妹妹,叫做杨柳。这是山里人的习惯,总喜欢拿树木的名字给孩子命名,希望子女们能像树木一样茁壮成长,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山里的孩子好养活,我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成了一名年轻的猎手。
    杨庄的地理位置很偏僻,群山环绕,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只有一条崎岖的石子路曲曲折折地通往山外。尽管如此,每年往来杨庄的人却络绎不绝,这是因为长白山脚下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杨庄北面那片浩瀚的原始森林中有一条神秘的山谷,叫做参王谷,谷里面住着一位生长了足有万年的老参王和一大群白白胖胖的人参娃娃,如果凡人吃了人参娃娃就可以长生不老,若是吃了老参王则可以飞升仙境。这个传说流传了千百年,引得那些外乡人垂涎三尺,都想捉到人参娃娃好长生不老,于是便成群结队地涌到杨庄来。
    从我刚懂事起,就常常看到外乡人结伴进山去,尽管原始森林中危机四伏,常常会有人送掉性命,也从没找到过什么人参娃娃,但外乡人对参王谷的热情丝毫不减,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一点不假。
    韩松是我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也是我妹妹杨柳的未婚夫,我们俩都热衷于打猎,经常提着俗称老火杆子的老式猎枪结伴上山追逐猎物,常常满载而归,这种难得的好运气让村子里其他的猎手羡慕不已,我们两个也一直引以为傲。
    可是,猎物打得再多,也只不过是在食物方面比别人丰盛一些而已,经济上却依然是捉襟见肘,因为普通的动物皮毛并不值钱,而真正值钱的动物却又很难打得到。所以,尽管一年下来猎物打了不少,可真到卖皮子的时候,成捆的动物毛皮只能换回薄薄的一叠零钞,勉强能维持一家人一年的开销,指望靠这个赚钱,实在是难上加难。
    那一年春天,皮货贩子又像往年一样准时来到村里挨家挨户收购皮子,我和韩松把攒了一整个冬天的皮子全拿出来,期望能卖个好价钱,皮货贩子一边仔细地翻拣着瑕疵,一边老练地杀价,几番讨价还价之后,拿到手里的钞票仍是薄得让人心寒。
    韩松十分懊恼地对我说:“玩命打了一冬,最后才弄这么点儿钱,真是不想干这营生了!这年头,出大力的根本赚不着钱,钱都让二道贩子给赚去了,咱们累死累活地折腾一年,还没人家倒一车皮子挣得多,这叫什么事呀!”
    我无奈地笑道:“不干这个还能干什么?当二道贩子?咱们哪有那个本钱呀!”
    韩松说:“桐子,你怎么一点儿都不着急?咱俩现在可不是一般地缺钱啊,你看,我和杨柳的婚事迟迟办不了,不就是因为缺钱吗?再说说你,都是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了,连个上门说亲的都没有,不就是嫌你家穷吗?只要你口袋里不差钱,我敢保证,上门说亲的非得把你家的门槛给踩平了不可!”
    我笑道:“是啊,兄弟我还一点儿着落没有呢,可是该急的应该是我呀,你怎么好像比我还着急似的?放心吧,杨柳跟你的事不是早定下了嘛,我爸妈不知道多喜欢你这个准女婿呢,我敢保证他们肯定不会为难你,至于彩礼什么的意思意思就行了呗。”
    韩松马上说:“那可不行!就算他们好说话那也不行,我松子一辈子可就娶这一回媳妇,哪能随便糊弄?我早就跟杨柳说了,肯定给她弄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要办咱们村最好的!”
  我忍住笑,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小子,有志气!”
    韩松一本正经地说:“那是,男子汉大丈夫,养不起媳妇可不成!说真的,咱俩得想想办法才行,小钱就甭寻思了,一定得找个能挣大钱的营生。”
    我想了想说:“住在这大山沟里,能干什么呢?做买卖没本钱,家里地又不多,一年下来打那点粮食也没多少富余,人家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能靠的,也就是这山了吧?可打猎呢又不赚钱……要不,咱们挖点草药卖?不过呢,咱俩认识的药材一共也没几种,也不知道哪种值钱,改天得去城里问问大夫,什么药材最贵咱就挖什么。”
    韩松闻言眼睛一亮,嚷道:“哟,这还用问吗?药材里最贵的当然是山参哪!咱们俩干脆就去挖棒槌吧!要是能弄着几个大货就发达了!”
    我摇头说:“咱这片山里棒槌虽然不少,可是从古到今就没断过人挖,大货哪还能剩得下来,要真想弄大货……估计只有上参王谷里找了。”
    韩松一听反倒来了劲头,说道:“对呀!上参王谷去找不就行了吗?都说参王谷里有参王,有人参娃娃,那大货肯定少不了!”
    我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用那种看傻子的眼神打量了他半天,才说:“松子,没事吧你?就凭咱们俩,敢进参王谷吗?”
    并不是我太过谨慎,而是参王谷的确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去的地方。
    很多外地人一听参王谷这个名字,都觉得那肯定是个漫山遍野都长满了人参的宝地,个个都摩拳擦掌地想进参王谷挖人参,发大财,好像在参王谷里挖人参就跟在菜地里拔萝卜一样容易似的。可是却很少有人会想,如果参王谷真是这样的,杨庄村民守着这样一块宝地,只怕早就天天泡在山里挖了,何必还要起早贪黑地干农活呢?
    参王谷,千百年来一直是个很邪门的地方,进谷挖参的人常常有去无回,偶尔有几个活着出来的,也往往只剩了半条命,他们带回来的恐怖传说却要比人参多得多,说的最多的就是谷里有恶鬼,进谷的人大都死得很惨。杨庄人见的听的多了,自然也不敢妄动贪念,若不是真的穷得急了,谁也不敢打谷里那些人参的主意。
    几十年前闹饥荒的时候,万般无奈之下,杨庄村民们只好靠挖野山参到黑市上换钱来买粮食,可是黑市的参贩子却趁火打劫,把价格杀得特别低,硬是把名贵的长白山野山参给压成了萝卜价,参价变低了,村民们只好更卖力地挖参,可附近的野山参越挖越少,最后自然而然想起了参王谷。
    听长辈们说,当年村里有十几个壮劳力结伴进入了参王谷,最后却只有两个人活着出来,有一个还变得疯疯癫癫的,一见到别人就拉着不放,翻来覆去就一句话:“千万别去参王谷,谷里真的有鬼……”那个神志清醒的幸存者却变得很沉默,大家问起其他人,他只是简单地回答说死了,至于那些人究竟是怎么死的,他却坚决不肯说,只是叮嘱大家千万不要去参王谷,跟那疯子说的话如出一辙,再问他谷里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有恶鬼,其他人的死是不是与此有关,他却一直保持沉默。
    大家都很困惑,十几个结结实实的大小伙子,至少有七八杆老猎枪,怎么说没就一下子没了?纷纷跑去问疯子,可是问了半天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只得作罢。没过三两年,那个幸存者便郁郁而终,只剩下那个疯子整天在村头晃悠,嘴里念叨着那些奇怪的话,惶惶不可终日。至此,当年谷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再也没有人能够知晓。
    从那以后,杨庄里再也没有人敢去参王谷,几乎是谈“参”色变,就连趁农闲时节挖人参的营生也很少有人干了,哪怕是参王谷之外的人参也不敢乱挖,生怕招惹来什么祸事。在杨庄人眼里,参王谷俨然是一个不祥之地,家里如果有小孩不听话,大人便会吓唬他说:“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到参王谷去!”说来也怪,这话竟然比打骂还有威慑力,小孩一听就老老实实地再也不敢惹事。那次的事件给杨庄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那份阴霾仍是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挥之不去。
    尽管杨庄人对参王谷充满恐惧,但参王谷早已名声在外,每年都有不少慕名前来挖参的外乡人。起初村民们还好心好意劝说他们不要进谷,但他们却报以冷眼,时间久了村民们也懒得再管闲事,随那些外乡人怎么折腾;但若遇上问路的,杨庄里没有一个人肯给他们指路。其实倒并不是怕别人发财,而是怕日后真出了人命时自己良心不安。
    这种情况下,前来挖参的人十有八九都很难找得到真正的参王谷。每当那些外乡人背着或多或少的参包子出来,炫耀在参王谷内的收获时,村民们也会凑过去攀谈几句,问清了谷里的状况后大家便彼此使个眼色,会心地一笑:这些人又没找到正地方。当然,没找到真正的参王谷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起码能少出些人命。
    偶尔也会有些人一进山就再也没出来过,村民们都议论纷纷,说那些人可能真的找到参王谷了,但是找到了又如何呢,若是连命都要搭进去,那还不如找不到的好。
    至于参王谷的具体位置,杨庄里略有年纪的人都很清楚,但因为担心年轻人胆大妄为,冒冒失失地进谷送了命,所以都不约而同地向后辈隐瞒,因此杨庄里能找得到参王谷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一辈大多数都只是知道个传说罢了,碍于那些骇人的传闻,也很少有人去探究。
    但我和韩松却一清二楚,因为我们曾经去过一次,不过纯粹是误闯,并非为了挖参。
    那是三年前的事,我们两个在林子里打猎,眼看天色渐晚,正商量着准备回家时,路旁的草棵子里却跳出了一头大傻狍子来,满身都是肥膘,看得人直流口水。我们俩兴奋得手都不听使唤了,一连两枪都没打着,大狍子三窜两跳就跑远了,那可是一百多斤的肥肉啊,都送到眼前了哪里舍得轻易放过?两个人便跟在狍子屁股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出去好几个山头,大狍子忽然往林子里一闪不见了。我们正垂头丧气准备回家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迷失了方向,用家乡的话来说,就是走麻达山了。
    夜里狼嚎声四起,我们俩提心吊胆地蹲在树上一夜未曾合眼。天亮后急匆匆地想回家却找不到方向,我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森林里乱闯,整整三天也没走出来。后来走到了一条金灿灿的河流旁,我们对杨庄附近的山林是非常熟悉的,以前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河,似乎我们越走离杨庄越远了。两个人正惶恐不安的时候,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了狗叫声,原来是村里的几个老猎手带着猎狗来找我们了,一场虚惊。
    事后,老猎手杨桂大叔偷偷告诉我们:那条金灿灿的河流就是传说中的金水河,发源自参王谷深处,我们见到的是绵延谷外的部分,当时我们所处的位置距离参王谷的谷口仅有七八里路,若是误闯进去,只怕连他们也不敢贸然进谷寻找。
    那时我和韩松年纪还小,一听这话都有些后怕,也不敢跟家里人透露半点口风,生怕会挨骂。但后来随着人渐渐长大,胆子也愈发大了起来,再想起当年的事反倒觉得有些好笑了,参王谷的危险无非是人云亦云而已。那个神秘的参王谷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除了那个已经白发苍苍的疯子之外,村里根本就没人亲眼见过,可一提起参王谷,大家就被吓成那样子,其实仔细想来,真正让人害怕的只不过是多年来流传的那些传说罢了。





上一本:老亲舍邻 下一本:工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参王咒的作者是紫檀烟斗,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