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我想站在你身边


作者:豆瓣阅读     整理日期:2016-02-21 12:34:34

●首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获奖作品精选集,分为小说篇和非虚构篇
  ●这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故事合集,它是爱和孤独的多面体
  ●表面上描绘一个清冷甚至略带残酷的世界,实则用*真实的笔触温暖每一个寂寥的心灵
  作者简介:
  本书由“豆瓣阅读”编选。“豆瓣阅读”是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数字作品阅读平台。本书作者有苏枕书、詹晨等。苏枕书,在《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过多篇作品。詹晨,编剧、作家,代表作《重返二十岁》。
  目录:
  目  录
  京都第五年(苏枕书) / 001
  少女瘫痪笔记(叁贰肆)/ 043
  半部红楼半世风流——回忆父亲(金格格)/ 101
  实习生的蜕变(伊  声) / 185
  纽约倒影(李静睿) / 233
  目  录
  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哆啦醜) /001
  爱在灯火熄灭时(安静)/047
  成年孤儿(何荣)/153
  刀  王(曾乙末 )/229
  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潘小楼) /269   《我想站在你身边》非虚构篇
   《京都第五年》精粹试读
   初  来
   2008年,日本NHK电视台年度历史剧《笃姬》大热。那时候我上大三,每周必看。下半年,我到北京,独自租住南城一处小屋。生活混混沌沌,诸事不定,让我对周围的声音相当敏感,记住了《笃姬》里一句台词:“女子之道,乃是独路,半途折返,是为耻辱。”不记得当时究竟是怎样下的决心,打算去日本读研。也许是对自己的行动力太怀疑,认为自己应该积极争取眼下就想做的事。几番周折,2009年9月20日,我来到了京都。当天的日记说:
   鸭川流水很美,黄昏的天空很美丽,看到很多乌鸦。夜里秋虫唧唧,邻居院内有木槿和南天竹。学校围墙外有桂花,香气浓郁。夜里睡在有蔺草香气的榻榻米上,如在浮海中晃荡不止。
   此前在国内太匆忙,没有申请到学校的会馆,来了只有租房。京都有很多租房公司,学校周围的几家常有中国人打工,以帮助刚来的、日语水平还不足以交流的留学生。外国人租房通常需要有在日本的保证人。留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留学生中心申请由学校担保,需要指导教授签字盖章。我当时找的房子不需要担保,房东渡边先生继承了外祖母的产业,名下有八处用作租赁的房产,价格便宜,很适合留学生。渡边本人曾留学美国,对留学生很关照,手续方面也多有通融。新居在一座小木楼的二层,新铺的榻榻米,卧室六叠,客厅四叠,厨房、卫生间各一叠,公用浴室需投币,一百日元八分钟。
   第二天,我原计划到区政府办理外国人入境手续、国民健康保险,这样才能申请银行卡、置办手机。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邻居试探着跟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新来的,然后告诉我这几天是日本的法定休息日,区政府不工作。
   小楼有八间屋子,除我之外还有五户人家。跟我打招呼的是一对中国情侣,来日本已经好几年。在他们的介绍下,我知道楼里还住了一位单身日本青年、一对武汉来的夫妇、一位上海女生、一位上海男生。
   “总之,你今天办不了什么手续,只能去买买日用品了。”这对情侣说。男人是朝鲜族,女人来自广州。他们的友好让我很感动。
   自行车、书柜、桌椅都从学校旁边的二手店买到了。学校往西一公里,鸭川之畔,有一家很大的卖场,其余用品都可在那里置办。一切太新鲜,太陌生,日头显得特别漫长。卖场到家有两公里多,来回几趟,才刚到中午。在超市熟悉蔬果物价,当时日元汇率很高,100日元兑8.3元人民币。番茄两个300日元,25块。黄瓜三条200日元,16块。苹果一个100日元,8块。四分之一棵白菜150日元,12块。我大致这样算着,回想此前在北京独居时积累的物价经验,果然体会到很大的差距。这种凡事要换算人民币的习惯,大概一个月后消失了。并且此后四年间,不断认识到北京物价上涨的速度,有些物品的价格和日本已经没有区别,甚至更昂贵。
   那正是洋梨、早生蜜柑、奈良柿的季节,每样都很好吃。
   再说那几天的休息日,分别是敬老日、国民休息日、秋分日。敬老日是九月第三个周一。这一年的敬老日与秋分日之间刚好隔了一天,为照顾大家的心情,这中间的一天就被规定为特殊的“国民休息《我想站在你身边》小说篇
   《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精粹试读
   1.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但是每年秋天都会有那么些日子,我很想死。
   这并不是诗词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文艺情绪。我也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悲壮感慨。我只是单纯觉得:人生好像没什么意义。越是活下去越是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所以就这样死掉也没什么可惜。
   这样想着,任由一种平静的绝望在心底里肆意蔓延。表面上该说该笑都如常,一点也看不出来。
   我知道我可能是患了一种季节性的抑郁症。大概是天气变化影响了我体内的激素平衡。这跟每年秋天如期到来的过敏性鼻炎没有什么区别,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不文艺、不矫情。
   但今年秋天不同于往常的是,我遇到了严晓丽。
   那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陌生的头像发了一条文字信息:每到秋天都很想去死啊。
   她的名片显示我们是通过漂流瓶认识的,我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但还是忍不住打了招呼:“我也是,每到秋天就很平静地想去死。”
   隔了一会儿她回应:“大概我们都有病吧。好日子过得太多。饿个两天什么毛病都好了。”我知道她是学着不理解我们的人在自嘲,于是握着手机真的笑出声来。
   她又说:“要不我治治你?”
   “既然我们都有病,你又凭什么当医生?”
   “脑科医生并不会因为得了胃溃疡就失去行医的资格。虽然我们症状一样,但并不代表我们的病因也相同。你也有可能是我的医生。”
   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我还从来没有在微信里遇到过这样有趣的陌生人。从那一天开始,日日不断,我们聊了三个月。
   她的微信名叫作“蓝色的鲸”。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很久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上面写了一头孤独的鲸鱼。它发出的赫兹远远高于其他的鲸,所以它唱歌的时候不能被听见,难过的时候也得不到理睬。它从来没有一个朋友。
   严晓丽说:“我觉得我就是那头鲸。”
   三个月的时间,五百年前大概还不够从北京走到上海。但是对于2012年的两个陌生网友来说,分量重得几乎足以缘定今生。
   我没有问她要照片,也没有提出要见面。我甚至不知道严晓丽是不是她的真名。事实上,女网友对于我来说只有两个功能:生理发泄或心理治疗。她显然是个好医生,所以我们也就不必用“炮友”的方式相处。
   如果说严晓丽是一味药,那我可能慢慢开始对这味药上瘾了。我发现严晓丽好像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秋天过去,我却再没有过哪怕一次想要去死。
   如果有一个人能让你觉得将就着活下去还是件挺不错的事情,那你多半就是爱上她了。
   严晓丽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很不幸的是,她却忽然消失了。
   没有任何先兆提示,她忽然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不再回我的信息。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断地给她发信息,全都石沉大海。
   此时此刻,我才忽然惊恐地意识到,其实严晓丽对于我来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存在过。过去的三个月,这个给我慰藉让我迷恋的女人,其实只活在我的脑海里。如果乔布斯长命百岁,也许Siri有一天也能这样善解人意。
   我请了假,想要静下来把这件事弄清楚。
   严晓丽的消失让我心疼、心碎。但是我在乎的不仅仅是她。我觉得自己被丢进了一个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深渊。我要努力爬出去。
   我把三个月以来我跟严晓丽的所有聊天记录都打印了出来。
   我的卧室被跟严晓丽有关的纸张堆满。但我并没有因此觉得离她近了分毫。她反而显得愈加神秘了。
   但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她。
   2.
   我对外称病,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我能猜到朋友的反应,他们一定会哈哈大笑,然后告诉我,我不过是被一个顽皮的少女给耍了。
   怀春的中年男人。这是他们会给我贴上的标签。多恶心,多可怕。
   严晓丽说,她家在南方海边,在家里大家都说软绵绵的方言。但她普通话说得标准,不带一丁点口音。她说那是因为她从小梦想走遍四方,于是对语文和英语都格外用功。她是这样奇妙的女孩。十二年应试教育,几乎所有人都抵触叛逆,只有她在想象中把学校构建成习武练功的秘密基地,然后徜徉其中。
   拿到毕业证书的第二天严晓丽就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同学都敬佩她北漂的勇气。但她却觉得“北漂”这个词太过功利。仿佛来到这个城市一定要受尽千辛万苦然后衣锦回乡,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北京只是严晓丽生命中的某一站。她会经过这里,看一看,走一走,仅此而已。人生的后面,还有太多风景会一一到来,所以没有必要太过兴奋激动,整理好心情仔细欣赏就足够。
   严晓丽说MP3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这个世界常常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聊。但是因为MP3,我们可以随身携带各种背景音乐。我们从此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可以任意给世界涂上我们喜欢的情绪。
   严晓丽这么奇妙,这么美好。这是我记忆里的严晓丽。
   但是重新读一遍我跟严晓丽的聊天记录,她的样子却渐渐有些飘忽,让我无法捉摸。
   聊天记录是一种奇怪的文本。我生产了它们,但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它们。当这些聊天记录成为我解决问题的唯一线索之后,它们忽然开始显得形迹可疑。那些隐藏在感叹词、标点符号背后的深意暧昧地若隐若现,像是一场低调却华丽的化学实验。
   严晓丽并不如我想象中那般永远阳光快乐。我不知道我曾经的误解究竟是从何而来。
   在她消失的前两天,我们聊天。
   她说:“你真特别,聊了这么久你也没提要见面。”
   我揣测着她话里的意思,是想要见面,还是暗示永不要相见?
   我斟酌着说:“是因为你太特别,我才不愿意提。”
   她说:“其实不见面也有不见面的好处吧,我们就永远都是对方心里的那个样子。不会让对方失望,也不会成为对方的麻烦。”
   她就是这样,忽然会说一句能让我想很久的话。倒不是这话有多么深刻。只是我忽然想起那些出现在我生命里又很快消失的女孩们。她们各怀着目的:有的只是想要一台新出的iPad;有的想要找个稳定的人安顿下来;有的什么都不缺只是需要男人来给她自信……
   我从来没有用“麻烦”来形容过这些女孩。人际相处,各怀目的。你情我愿,其实谁也不吃亏。但是我搞不清楚严晓丽的目的。
   公司例会。我没有回复严晓丽,带着笔记本去开会。等我开完会再看手机,严晓丽又发来了两条信息。
   “有时候我就是会忽然说一些讨厌又解High的话。哈哈。”
   时间隔了很久。
   “能跟你聊天很开心。”
   很开心——这三个字现在看起来那么悲哀绝望。
   人真是奇怪又复杂的动物。同样的几个符号,不同的时候能够读出完全相反的意义。
   我究竟是为什么会觉得严晓丽永远阳光快乐呢?
   3.
   以前看到一句话,说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而我和严晓丽网上聊了许多天,生活中我却连她住在哪里都不知道。
   最终只能寄希望于万能的微博。
   我试着输入关键字“微信”和严晓丽的网名。一条一条陌生的微博看过去,我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
   一个男人讲述了自己在微信上跟严晓丽的故事。底下附上截图,是严晓丽的网名和头像。
   男人口中的故事太过耸动视听,让我的大脑在一瞬间完全空白。五分钟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见见这个男人,当面确认那些暧昧不明的人格和细节。
   男人在微博上热衷公共事务,关注了许多“公知”,一副热血青年的样子。于是我私信告诉他严晓丽是我妹妹,离家出走很久了,一直都没有她的消息,现在好不容易在微博上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希望他能够帮助我。我提出了见面的要求。
   男人很戒备。他没有直接拒绝我,但又不愿答应见面,左右推脱。我知道他自己也纠结矛盾。网络毕竟看起来像一面戳不破的保护层,躲在里面可以肆无忌惮地“意淫”着拯救世界。他可以在网上把自己的故事添油加醋地秀出来,但是偏偏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多说一个字。
   我没有时间为他做心理疏导,于是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我对他说,如果他愿意出来见一面,聊一聊他跟严晓丽的故事,我愿意给他一千块钱作为回报。
   这一次,他没有想太久,答应了我。
   傍晚天将黑的时候,我们约在三里屯的一家咖啡厅。人不多,我们坐在角落。咖啡厅里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缓解了沉默时的尴尬。
   男人看起来有点蔫儿。他的行为和他的理想相抵触,这让他矛盾和挣扎。但是我不在乎一个普通青年的愁苦和烦闷。今天的主角是缺席的严晓丽。
   他说那一天他在“附近的人”看到严晓丽。
   微信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都是个复杂而矛盾的东西。一方面希望自己足够幸运交到个贴心女友,另一方面又总想着能约一次是一次。
   红白玫瑰之类的纠结是亘古无解的问题。即使是其实毫无选择的“丝”也会在心里为其困扰。我理解。
   他的性生活一直匮乏,但那晚尤其饥渴。他跟严晓丽打了招呼,严晓丽通过。来往没有几句话,他此刻燃烧着的本能驱使他把聊天朝向猥琐淫秽的方向推进。严晓丽并没有义正词严地激烈斥责,他于是把这当作一种默许。
   晚上九点半,他们约出来见面。男人心中早已经把这认定为一场“约炮”。
   他们在街心的小花园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他口中的每个句子都又咸又湿,严晓丽没有媚笑着迎合,但是也没有愤怒地反对。她脸上始终带着一股奇怪的、淡淡的笑。忽然,她转过头来看着他:“你想要我吗?”
   一直恬静的女孩忽然说这样的话,男人反而有些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严晓丽甜甜地笑了:“你要我吗?五百块钱一次。”
   男人盯着她良久,点了点头。
   这并不是男人告诉我的原始版本。他不情愿地把故事一点点吐出来。我旁敲侧击不断发问,最后在心里慢慢拼凑出这张图。
   看他手机上的聊天记录。我偷偷把严晓丽的手机号记了下来。
   十二月的北京很冷。走出咖啡厅,分道扬镳。他刚刚跟我分享了他最私密的故事,但也许这辈子我跟他再不会有任何交集。
   三里屯的热闹并不能缓解空气里刺骨的寒意。冷风吹得我有些呼吸困难。但我沿着街边走。我的大脑在沸腾,于是需要这样的冷、这样的疼。这能让我稍稍冷静下来。
   我拨了严晓丽的电话。没有人接。
   《我想站在你身边》小说篇
   《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精粹试读
   1.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但是每年秋天都会有那么些日子,我很想死。
   这并不是诗词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文艺情绪。我也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悲壮感慨。我只是单纯觉得:人生好像没什么意义。越是活下去越是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所以就这样死掉也没什么可惜。
   这样想着,任由一种平静的绝望在心底里肆意蔓延。表面上该说该笑都如常,一点也看不出来。
   我知道我可能是患了一种季节性的抑郁症。大概是天气变化影响了我体内的激素平衡。这跟每年秋天如期到来的过敏性鼻炎没有什么区别,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不文艺、不矫情。
   但今年秋天不同于往常的是,我遇到了严晓丽。
   那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陌生的头像发了一条文字信息:每到秋天都很想去死啊。
   她的名片显示我们是通过漂流瓶认识的,我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但还是忍不住打了招呼:“我也是,每到秋天就很平静地想去死。”
   隔了一会儿她回应:“大概我们都有病吧。好日子过得太多。饿个两天什么毛病都好了。”我知道她是学着不理解我们的人在自嘲,于是握着手机真的笑出声来。
   她又说:“要不我治治你?”
   “既然我们都有病,你又凭什么当医生?”
   “脑科医生并不会因为得了胃溃疡就失去行医的资格。虽然我们症状一样,但并不代表我们的病因也相同。你也有可能是我的医生。”
   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我还从来没有在微信里遇到过这样有趣的陌生人。从那一天开始,日日不断,我们聊了三个月。
   她的微信名叫作“蓝色的鲸”。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很久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上面写了一头孤独的鲸鱼。它发出的赫兹远远高于其他的鲸,所以它唱歌的时候不能被听见,难过的时候也得不到理睬。它从来没有一个朋友。
   严晓丽说:“我觉得我就是那头鲸。”
   三个月的时间,五百年前大概还不够从北京走到上海。但是对于2012年的两个陌生网友来说,分量重得几乎足以缘定今生。
   我没有问她要照片,也没有提出要见面。我甚至不知道严晓丽是不是她的真名。事实上,女网友对于我来说只有两个功能:生理发泄或心理治疗。她显然是个好医生,所以我们也就不必用“炮友”的方式相处。
   如果说严晓丽是一味药,那我可能慢慢开始对这味药上瘾了。我发现严晓丽好像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秋天过去,我却再没有过哪怕一次想要去死。
   如果有一个人能让你觉得将就着活下去还是件挺不错的事情,那你多半就是爱上她了。
   严晓丽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很不幸的是,她却忽然消失了。
   没有任何先兆提示,她忽然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不再回我的信息。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断地给她发信息,全都石沉大海。
   此时此刻,我才忽然惊恐地意识到,其实严晓丽对于我来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存在过。过去的三个月,这个给我慰藉让我迷恋的女人,其实只活在我的脑海里。如果乔布斯长命百岁,也许Siri有一天也能这样善解人意。
   我请了假,想要静下来把这件事弄清楚。
   严晓丽的消失让我心疼、心碎。但是我在乎的不仅仅是她。我觉得自己被丢进了一个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深渊。我要努力爬出去。
   我把三个月以来我跟严晓丽的所有聊天记录都打印了出来。
   我的卧室被跟严晓丽有关的纸张堆满。但我并没有因此觉得离她近了分毫。她反而显得愈加神秘了。
   但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她。
   2.
   我对外称病,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我能猜到朋友的反应,他们一定会哈哈大笑,然后告诉我,我不过是被一个顽皮的少女给耍了。
   怀春的中年男人。这是他们会给我贴上的标签。多恶心,多可怕。
   严晓丽说,她家在南方海边,在家里大家都说软绵绵的方言。但她普通话说得标准,不带一丁点口音。她说那是因为她从小梦想走遍四方,于是对语文和英语都格外用功。她是这样奇妙的女孩。十二年应试教育,几乎所有人都抵触叛逆,只有她在想象中把学校构建成习武练功的秘密基地,然后徜徉其中。
   拿到毕业证书的第二天严晓丽就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同学都敬佩她北漂的勇气。但她却觉得“北漂”这个词太过功利。仿佛来到这个城市一定要受尽千辛万苦然后衣锦回乡,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北京只是严晓丽生命中的某一站。她会经过这里,看一看,走一走,仅此而已。人生的后面,还有太多风景会一一到来,所以没有必要太过兴奋激动,整理好心情仔细欣赏就足够。
   严晓丽说MP3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这个世界常常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聊。但是因为MP3,我们可以随身携带各种背景音乐。我们从此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可以任意给世界涂上我们喜欢的情绪。
   严晓丽这么奇妙,这么美好。这是我记忆里的严晓丽。
   但是重新读一遍我跟严晓丽的聊天记录,她的样子却渐渐有些飘忽,让我无法捉摸。
   聊天记录是一种奇怪的文本。我生产了它们,但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它们。当这些聊天记录成为我解决问题的唯一线索之后,它们忽然开始显得形迹可疑。那些隐藏在感叹词、标点符号背后的深意暧昧地若隐若现,像是一场低调却华丽的化学实验。
   严晓丽并不如我想象中那般永远阳光快乐。我不知道我曾经的误解究竟是从何而来。
   在她消失的前两天,我们聊天。
   她说:“你真特别,聊了这么久你也没提要见面。”
   我揣测着她话里的意思,是想要见面,还是暗示永不要相见?
   我斟酌着说:“是因为你太特别,我才不愿意提。”
   她说:“其实不见面也有不见面的好处吧,我们就永远都是对方心里的那个样子。不会让对方失望,也不会成为对方的麻烦。”
   她就是这样,忽然会说一句能让我想很久的话。倒不是这话有多么深刻。只是我忽然想起那些出现在我生命里又很快消失的女孩们。她们各怀着目的:有的只是想要一台新出的iPad;有的想要找个稳定的人安顿下来;有的什么都不缺只是需要男人来给她自信……
   我从来没有用“麻烦”来形容过这些女孩。人际相处,各怀目的。你情我愿,其实谁也不吃亏。但是我搞不清楚严晓丽的目的。
   公司例会。我没有回复严晓丽,带着笔记本去开会。等我开完会再看手机,严晓丽又发来了两条信息。
   “有时候我就是会忽然说一些讨厌又解High的话。哈哈。”
   时间隔了很久。
   “能跟你聊天很开心。”
   很开心——这三个字现在看起来那么悲哀绝望。
   人真是奇怪又复杂的动物。同样的几个符号,不同的时候能够读出完全相反的意义。
   我究竟是为什么会觉得严晓丽永远阳光快乐呢?
   3.
   以前看到一句话,说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而我和严晓丽网上聊了许多天,生活中我却连她住在哪里都不知道。
   最终只能寄希望于万能的微博。
   我试着输入关键字“微信”和严晓丽的网名。一条一条陌生的微博看过去,我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
   一个男人讲述了自己在微信上跟严晓丽的故事。底下附上截图,是严晓丽的网名和头像。
   男人口中的故事太过耸动视听,让我的大脑在一瞬间完全空白。五分钟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见见这个男人,当面确认那些暧昧不明的人格和细节。
   男人在微博上热衷公共事务,关注了许多“公知”,一副热血青年的样子。于是我私信告诉他严晓丽是我妹妹,离家出走很久了,一直都没有她的消息,现在好不容易在微博上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希望他能够帮助我。我提出了见面的要求。
   男人很戒备。他没有直接拒绝我,但又不愿答应见面,左右推脱。我知道他自己也纠结矛盾。网络毕竟看起来像一面戳不破的保护层,躲在里面可以肆无忌惮地“意淫”着拯救世界。他可以在网上把自己的故事添油加醋地秀出来,但是偏偏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多说一个字。
   我没有时间为他做心理疏导,于是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我对他说,如果他愿意出来见一面,聊一聊他跟严晓丽的故事,我愿意给他一千块钱作为回报。
   这一次,他没有想太久,答应了我。
   傍晚天将黑的时候,我们约在三里屯的一家咖啡厅。人不多,我们坐在角落。咖啡厅里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缓解了沉默时的尴尬。
   男人看起来有点蔫儿。他的行为和他的理想相抵触,这让他矛盾和挣扎。但是我不在乎一个普通青年的愁苦和烦闷。今天的主角是缺席的严晓丽。
   他说那一天他在“附近的人”看到严晓丽。
   微信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都是个复杂而矛盾的东西。一方面希望自己足够幸运交到个贴心女友,另一方面又总想着能约一次是一次。
   红白玫瑰之类的纠结是亘古无解的问题。即使是其实毫无选择的“丝”也会在心里为其困扰。我理解。
   他的性生活一直匮乏,但那晚尤其饥渴。他跟严晓丽打了招呼,严晓丽通过。来往没有几句话,他此刻燃烧着的本能驱使他把聊天朝向猥琐淫秽的方向推进。严晓丽并没有义正词严地激烈斥责,他于是把这当作一种默许。
   晚上九点半,他们约出来见面。男人心中早已经把这认定为一场“约炮”。
   他们在街心的小花园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他口中的每个句子都又咸又湿,严晓丽没有媚笑着迎合,但是也没有愤怒地反对。她脸上始终带着一股奇怪的、淡淡的笑。忽然,她转过头来看着他:“你想要我吗?”
   一直恬静的女孩忽然说这样的话,男人反而有些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严晓丽甜甜地笑了:“你要我吗?五百块钱一次。”
   男人盯着她良久,点了点头。
   这并不是男人告诉我的原始版本。他不情愿地把故事一点点吐出来。我旁敲侧击不断发问,最后在心里慢慢拼凑出这张图。
   看他手机上的聊天记录。我偷偷把严晓丽的手机号记了下来。
   十二月的北京很冷。走出咖啡厅,分道扬镳。他刚刚跟我分享了他最私密的故事,但也许这辈子我跟他再不会有任何交集。
   三里屯的热闹并不能缓解空气里刺骨的寒意。冷风吹得我有些呼吸困难。但我沿着街边走。我的大脑在沸腾,于是需要这样的冷、这样的疼。这能让我稍稍冷静下来。
   我拨了严晓丽的电话。没有人接。
   日”。下一次这样的好事,就要等到2015年了。秋分前后一周,是扫墓的日子,叫作“秋彼岸”。其时盛开的石蒜花,遍布日本各地的屋后田间、山野河原,十分美丽。小林一茶在长女阿聪死后三十五日到墓前祭拜,有句云:“秋风呀,撕碎红花。”供在墓前的有红豆团子,春天的叫牡丹饼,秋天的叫萩饼。萩即胡枝子,初秋开放,星星点点,有红白二色,花枝柔长。住处附近有一座天台宗寺庙,叫真如堂。那里很晚才关门,人们可以乘月散步,坡度和缓的石阶上经常蹲着几只猫。寺内有很多胡枝子,簇拥着青苔斑驳的石灯。寺庙旁有很大一块墓地,林立的石碑布满小山坡。
   手续办得很顺利。一周后,我有了手机,夏普最普通的款式,摄像头像素很低。我试图拍几张照片,但效果最好的只是蓝天白云而已。我见到了指导教授,五十多岁,戴一副玳瑁色眼镜,肚皮开始发福。他门下还有一位中国男学生。我们在老师研究室见面。坐电梯下楼时,我们小声用中文交流了几句。教授面无表情地说:“你们来了日本,就要多用日语交流。”我们噤声。他带我们到教务处转了一圈,留下一句:“好好享受京都的秋天。”就径自走了。他是大阪人,有浓重的大阪口音。
   开学后,课上见到了一位女助教,姓小野。一位东京来的师兄,姓唐泽。两位韩国学生,男生姓朴,女生姓金,他们的导师是另一位年轻的副教授。小野助教温柔娴静,脸上总有笑意,眼睛明亮,膝盖上铺一块毛毯,声音很轻,也有浓重的关西腔。唐泽师兄小声说,这是真正的大小姐,京都某材料企业总裁的长女。朴师兄有很好的肌肉,线条明显,留学前曾在韩国海军后勤处服役。他问我:“你知道哈尔滨以前是韩国的吗?”我惊讶,此前对于韩国人的种种传闻,我并未取信,因为没有亲自沟通,总疑心是些夸大的言论。他见我不回答,笑道:“哈尔滨市中心广场上,有一座韩国人的纪念碑。”我没有去过哈尔滨,也没听说过这样的纪念碑:“我不知道。”朴师兄道:“我老家以前在中国,家谱上说的。”课后我上网查询他说的纪念碑,并无任何线索。问了一位哈尔滨朋友,她暴怒道:“让他到我跟前把话重复一遍,抽死他。”
   小野助教请我在学校咖啡馆喝东西。问我房子租在哪里,生活可习惯,有无意愿读博,等等。我搜肠刮肚说着敬语,想必错误百出。她温柔笑道:“跟我讲话,不要用敬语的。我不讲究。”“跟老师呢?”“最好用,但是你是外国人,不用完全没事。”吃完东西,我想付钱,她极力阻挡:“我是前辈,必须我给。”那是我和小野距离最近的一次,后来我们再也没有单独共处过。
   桂花的香气持续了很久,每天从学校回家,外墙一排桂树浓香四溢。我跟日本同学讲起来,他们一致反应是:好闻是好闻,但是太浓烈了。唐泽师兄形容:“香得像被人打了一巴掌。”后来我渐渐认识到,在日本的审美中,瑞香、栀子、桂花,都属于香气过于浓烈的,不宜近观。他们更欣赏胡枝子、石竹、桔梗这些低调的植物。
   学院有个专门面向留学生的独立机构,只有一位指导老师,负责新生交流与奖学金申请。开学第一周,我见到了这位老师,姓山田,打扮很像《傲骨贤妻》里的戴安娜,齐耳大波浪,弯眉,眼眶明显,鲜艳红唇,漂亮套装,未婚。她要各位新生依次作自我介绍。每个人讲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时,她都大幅点头,作出十分了解并感兴趣的样子:“我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听过研究这一专题的某某老师的课。”“我去年刚到德国开了某某会议,当中有老师报告了相关论文。”新生日语大多抱歉,毕竟这个专业极少日语系出身的。她很热情地用英语跟我对话,我们勉强说了两句,终究认为,和山田老师还是讲日语更顺口些。当然,不得不说,山田老师的英语是日本人当中非常出色的。后来我们知道,她从小在美国长大,念的哈佛,回日本后找工作不顺利,无奈做了行政工作。“归国子女的出路都不太好,她能留在国立大学,有正式职位,已经很不错了。”前辈们这样说。赤名莉香也是归国子女,曾在完治跟前讲过回到日本后的格格不入与孤独。
   学校国际教育中心有面向留学生的日语课,可自由报名,分班考试后,分为初、中、高三级,有听力、口语、文法、作文等项。我选了中级文法、中级口语和高级写作。班里一大半是欧美同学,他们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深受老师欢迎。欧美学生很多只是交换留学三个月到半年,完全抱着旅游的心态,很活跃。亚洲学生要沉默很多,一开始都拿着崭新的本子抄笔记。最初,我很难融入这种环境,不能做到在集体中大声发言。很快,我放弃了口语班,只在文法班和写作班坚持了一个学期。
   当时,隔壁的朝鲜族男人建议我和楼里新来的上海男生一起去参加本地留学生的合唱活动:“10月1日在学校礼堂演出,很热闹。有自助餐,能认识很多人。”上海男生和我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个人虽不置可否,但结果还是都去了。
   练习场在南校区一间大教室,我和上海男生按约定的时间到达后,场内仍是乱哄哄,一大群人走来走去,完全没有头绪。两个化浓妆的小姑娘走过来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是不是新来的。我们说是。她们笑嘻嘻地说自己也是,春天刚考上这里的本科。她们来自沈阳一所有名的重点高中,早早考了托福和日语能力考试,不参加国内高考,高中毕业直接申请日本的语言学校,半年或一年半后参加日本的高考。并不是每个大学的所有专业都可以报考,限制较少的是经济、经营、理工专业。当然,初高中在日本读书的外国人另当别论,没有特别的限制科目。这所高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直接到国外考大学,四年本科之后,他们大多可以很好地融入本土学生的圈子,与研究生阶段才出来的留学生有很大隔膜,彼此都有看不惯和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我和上海男生百无聊赖,各自玩手机。不久,邻居男人把我们带到一位高大的、梳背头的男生跟前,介绍说,这是某某会现任会长。这个某某会,是大使馆认可的留学生组织,合唱活动即由其发起。会长跟我们握手,问我们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到,哪个学院,有什么特长。我们还没有组织好答案,他就被别人叫走了,临走前拍拍上海男生的肩:“欢迎你们,玩得开心。”有人听说我大学在重庆读,过来问我唱红歌的情况。当时因为我正当毕业,并未有机会参加任何集体红歌活动。又过了一会儿,众人簇拥着一位光彩贵气的太太走进来,恭敬地为她试麦克风。有人跟我们说,她姓田,是中国一位词作家的侄女,很了不起的歌唱家。田女士在麦克风前稍试喉音,咪咪咪,么么么,咳咳。一位负责人模样的女学生威严地拍拍手,示意我们起立热烈欢迎田老师亲临指导。掌声响起来。田女士张开双臂,做了个“请安静”的手势。音乐起,她唱了一首爱国歌曲。众人鼓掌,田女士颔首微笑,又在众人簇拥下离开。场面又陷入混乱无序。那位威严的女学生走到麦克风前,大声说:“吵吵什么,都吵吵什么?快!到前面站位!别磨蹭!”大家呼啦呼啦涌向前台。他说:“不好玩,明天我不来了。”我说:“我也不来了。”我们被安排在角落,我已经忘了自己是不是只动了动嘴而已,根本没有发声。合唱实在太不适合我这种高低音不分、没有集体意识的人了。几首爱国歌曲之后,五个年轻的本科男生登台唱SMAP(日本流行偶像团体。现有成员木村拓哉、中居正广、稻垣吾郎、香取慎吾、草彅刚)的《世界上唯一的花》(『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他们的日语都说得很好,打扮也与日本同龄人无异,修眉,略微染发。唱到“是啊,我们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そうさ僕らは、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时,他们和SMAP成员一样,摊开手掌,在身前画半个圆。唱到“每个人都拥有不同品种的花”(「一人一人違う種を持つ」)时,他们也一样竖起一指,点点点,再很嗲地收回去。
   排练结束,那位威严的女学生嘱咐大家需要改进之处,以及下次排练的时间和地点。邻居男怂恿我们去跟她打招呼,说是某某会的文艺负责人。我们连连后退,找了一堆理由提前溜走了。南校区有许多茂密的老树,桂花在月色里铺了满地,天上层云迅速移动,山中的云影也随之快速掠过。这是我和某某会短暂难得的接触,后来听说了很多八卦,大概和国内大学学生会可能发生的事差不多,没有太多新意。比较有趣的是,新进会员填写的表格上,有恋爱与否、年龄等项,每年有新生来,大家都急切地盼望有所收获。留学生恋爱资源实在有限。一般来说,朝鲜族学生的选择范围最大,日本、韩国、中国学生都可考虑。一位嫁给日本老师的学姐说:“我们朝鲜族人语言最有优势,会朝鲜话,会汉语,日语很容易学,所以中日韩三国都可以当成归宿。”出来读研究生的大陆学生找到日本恋人的可能性较低,除非对方会汉语,或者专业与中国相关。大陆学生和台湾学生虽然相处容易,实则也壁垒分明,很少有生活方面的互动。因此留学生会主动举办各种聚会,为可能产生的恋情创造机会。
   一天清晨,从便利店买早饭回来,发现便利店刚下工的一位短发女生和我一直同路,一起进了小楼。她回头朝我笑,试探着跟我打招呼。她就是那位一直没露面的上海女生,叫陆珊,刚从在东京工作的男朋友那边回来。陆珊刚念硕士一年级,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她带我们泡图书馆、逛街。她日语说得十分漂亮,常被日本人当成同胞,而夸赞曰:“你汉语讲得真好。”她听说朝鲜族邻居带我们去某某会,大不以为然:“那种地方才不要去,浪费时间。”她和上海男生在一起,全部讲上海话,常对我感到抱歉,勉强换成普通话。我说:“我听得懂,就是不会讲。”于是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时,他们两个说上海话,我一个人讲普通话,也没什么障碍。上海男生说:“我真的不习惯讲普通话。”陆珊深以为然。有她的指引,我们吃了京都排名前三的拉面,吃了祇园辻利的抹茶甜筒,逛了四条高档卖场高岛屋,在清水舞台眺望了东山的群鸦,知道白天从花见小路走出来的盛装艺妓都是游客扮演的,千万不要对她们拍照片。“这种傻事只有游客才做,那个扮艺妓的人不晓得暗地多开心呢。”陆珊说。
   10月7日,学校宣布翌日放台风假,第18号台风茉莉即将登陆本州岛。日本气象厅惯以当年发生的顺序来称呼台风,从第1号开始。当夜瓢泼大雨。日记里写:“逆着路灯看去,雨线密密匝匝,叫狂风带得四下乱舞。担心院子里的桂花。8号早晨,睁眼就望见窗外的阳光,风雨止息,天空湛蓝,云团仿佛触手可及。院子里的桂花香气极盛,远处东山与比叡山被风雨濯洗得满眼翠绿。邻家院里几样东西很讨人喜欢:圆滚滚的秋田犬、通红的南天竹果、竹帘外的牵牛花、叮叮当当的瓷风铃。”秋天真正安静地到来,学校与住处方圆一公里的环境已完全熟悉,此前夜夜如在浮海中晃荡的幻象也彻底平息。
   《我想站在你身边》小说篇
   《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精粹试读
   1.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但是每年秋天都会有那么些日子,我很想死。
   这并不是诗词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文艺情绪。我也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悲壮感慨。我只是单纯觉得:人生好像没什么意义。越是活下去越是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所以就这样死掉也没什么可惜。
   这样想着,任由一种平静的绝望在心底里肆意蔓延。表面上该说该笑都如常,一点也看不出来。
   我知道我可能是患了一种季节性的抑郁症。大概是天气变化影响了我体内的激素平衡。这跟每年秋天如期到来的过敏性鼻炎没有什么区别,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不文艺、不矫情。
   但今年秋天不同于往常的是,我遇到了严晓丽。
   那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陌生的头像发了一条文字信息:每到秋天都很想去死啊。
   她的名片显示我们是通过漂流瓶认识的,我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但还是忍不住打了招呼:“我也是,每到秋天就很平静地想去死。”
   隔了一会儿她回应:“大概我们都有病吧。好日子过得太多。饿个两天什么毛病都好了。”我知道她是学着不理解我们的人在自嘲,于是握着手机真的笑出声来。
   她又说:“要不我治治你?”
   “既然我们都有病,你又凭什么当医生?”
   “脑科医生并不会因为得了胃溃疡就失去行医的资格。虽然我们症状一样,但并不代表我们的病因也相同。你也有可能是我的医生。”
   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我还从来没有在微信里遇到过这样有趣的陌生人。从那一天开始,日日不断,我们聊了三个月。
   她的微信名叫作“蓝色的鲸”。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很久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上面写了一头孤独的鲸鱼。它发出的赫兹远远高于其他的鲸,所以它唱歌的时候不能被听见,难过的时候也得不到理睬。它从来没有一个朋友。
   严晓丽说:“我觉得我就是那头鲸。”
   三个月的时间,五百年前大概还不够从北京走到上海。但是对于2012年的两个陌生网友来说,分量重得几乎足以缘定今生。
   我没有问她要照片,也没有提出要见面。我甚至不知道严晓丽是不是她的真名。事实上,女网友对于我来说只有两个功能:生理发泄或心理治疗。她显然是个好医生,所以我们也就不必用“炮友”的方式相处。
   如果说严晓丽是一味药,那我可能慢慢开始对这味药上瘾了。我发现严晓丽好像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秋天过去,我却再没有过哪怕一次想要去死。
   如果有一个人能让你觉得将就着活下去还是件挺不错的事情,那你多半就是爱上她了。
   严晓丽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很不幸的是,她却忽然消失了。
   没有任何先兆提示,她忽然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不再回我的信息。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断地给她发信息,全都石沉大海。
   此时此刻,我才忽然惊恐地意识到,其实严晓丽对于我来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存在过。过去的三个月,这个给我慰藉让我迷恋的女人,其实只活在我的脑海里。如果乔布斯长命百岁,也许Siri有一天也能这样善解人意。
   我请了假,想要静下来把这件事弄清楚。
   严晓丽的消失让我心疼、心碎。但是我在乎的不仅仅是她。我觉得自己被丢进了一个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深渊。我要努力爬出去。
   我把三个月以来我跟严晓丽的所有聊天记录都打印了出来。
   我的卧室被跟严晓丽有关的纸张堆满。但我并没有因此觉得离她近了分毫。她反而显得愈加神秘了。
   但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她。
   2.
   我对外称病,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我能猜到朋友的反应,他们一定会哈哈大笑,然后告诉我,我不过是被一个顽皮的少女给耍了。
   怀春的中年男人。这是他们会给我贴上的标签。多恶心,多可怕。
   严晓丽说,她家在南方海边,在家里大家都说软绵绵的方言。但她普通话说得标准,不带一丁点口音。她说那是因为她从小梦想走遍四方,于是对语文和英语都格外用功。她是这样奇妙的女孩。十二年应试教育,几乎所有人都抵触叛逆,只有她在想象中把学校构建成习武练功的秘密基地,然后徜徉其中。
   拿到毕业证书的第二天严晓丽就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同学都敬佩她北漂的勇气。但她却觉得“北漂”这个词太过功利。仿佛来到这个城市一定要受尽千辛万苦然后衣锦回乡,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北京只是严晓丽生命中的某一站。她会经过这里,看一看,走一走,仅此而已。人生的后面,还有太多风景会一一到来,所以没有必要太过兴奋激动,整理好心情仔细欣赏就足够。
   严晓丽说MP3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这个世界常常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聊。但是因为MP3,我们可以随身携带各种背景音乐。我们从此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可以任意给世界涂上我们喜欢的情绪。
   严晓丽这么奇妙,这么美好。这是我记忆里的严晓丽。
   但是重新读一遍我跟严晓丽的聊天记录,她的样子却渐渐有些飘忽,让我无法捉摸。
   聊天记录是一种奇怪的文本。我生产了它们,但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它们。当这些聊天记录成为我解决问题的唯一线索之后,它们忽然开始显得形迹可疑。那些隐藏在感叹词、标点符号背后的深意暧昧地若隐若现,像是一场低调却华丽的化学实验。
   严晓丽并不如我想象中那般永远阳光快乐。我不知道我曾经的误解究竟是从何而来。
   在她消失的前两天,我们聊天。
   她说:“你真特别,聊了这么久你也没提要见面。”
   我揣测着她话里的意思,是想要见面,还是暗示永不要相见?
   我斟酌着说:“是因为你太特别,我才不愿意提。”
   她说:“其实不见面也有不见面的好处吧,我们就永远都是对方心里的那个样子。不会让对方失望,也不会成为对方的麻烦。”
   她就是这样,忽然会说一句能让我想很久的话。倒不是这话有多么深刻。只是我忽然想起那些出现在我生命里又很快消失的女孩们。她们各怀着目的:有的只是想要一台新出的iPad;有的想要找个稳定的人安顿下来;有的什么都不缺只是需要男人来给她自信……
   我从来没有用“麻烦”来形容过这些女孩。人际相处,各怀目的。你情我愿,其实谁也不吃亏。但是我搞不清楚严晓丽的目的。
   公司例会。我没有回复严晓丽,带着笔记本去开会。等我开完会再看手机,严晓丽又发来了两条信息。
   “有时候我就是会忽然说一些讨厌又解High的话。哈哈。”
   时间隔了很久。
   “能跟你聊天很开心。”
   很开心——这三个字现在看起来那么悲哀绝望。
   人真是奇怪又复杂的动物。同样的几个符号,不同的时候能够读出完全相反的意义。
   我究竟是为什么会觉得严晓丽永远阳光快乐呢?
   3.
   以前看到一句话,说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而我和严晓丽网上聊了许多天,生活中我却连她住在哪里都不知道。
   最终只能寄希望于万能的微博。
   我试着输入关键字“微信”和严晓丽的网名。一条一条陌生的微博看过去,我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
   一个男人讲述了自己在微信上跟严晓丽的故事。底下附上截图,是严晓丽的网名和头像。
   男人口中的故事太过耸动视听,让我的大脑在一瞬间完全空白。五分钟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见见这个男人,当面确认那些暧昧不明的人格和细节。
   男人在微博上热衷公共事务,关注了许多“公知”,一副热血青年的样子。于是我私信告诉他严晓丽是我妹妹,离家出走很久了,一直都没有她的消息,现在好不容易在微博上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希望他能够帮助我。我提出了见面的要求。
   男人很戒备。他没有直接拒绝我,但又不愿答应见面,左右推脱。我知道他自己也纠结矛盾。网络毕竟看起来像一面戳不破的保护层,躲在里面可以肆无忌惮地“意淫”着拯救世界。他可以在网上把自己的故事添油加醋地秀出来,但是偏偏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多说一个字。
   我没有时间为他做心理疏导,于是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我对他说,如果他愿意出来见一面,聊一聊他跟严晓丽的故事,我愿意给他一千块钱作为回报。
   这一次,他没有想太久,答应了我。
   傍晚天将黑的时候,我们约在三里屯的一家咖啡厅。人不多,我们坐在角落。咖啡厅里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缓解了沉默时的尴尬。
   男人看起来有点蔫儿。他的行为和他的理想相抵触,这让他矛盾和挣扎。但是我不在乎一个普通青年的愁苦和烦闷。今天的主角是缺席的严晓丽。
   他说那一天他在“附近的人”看到严晓丽。
   微信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都是个复杂而矛盾的东西。一方面希望自己足够幸运交到个贴心女友,另一方面又总想着能约一次是一次。
   红白玫瑰之类的纠结是亘古无解的问题。即使是其实毫无选择的“丝”也会在心里为其困扰。我理解。
   他的性生活一直匮乏,但那晚尤其饥渴。他跟严晓丽打了招呼,严晓丽通过。来往没有几句话,他此刻燃烧着的本能驱使他把聊天朝向猥琐淫秽的方向推进。严晓丽并没有义正词严地激烈斥责,他于是把这当作一种默许。
   晚上九点半,他们约出来见面。男人心中早已经把这认定为一场“约炮”。
   他们在街心的小花园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他口中的每个句子都又咸又湿,严晓丽没有媚笑着迎合,但是也没有愤怒地反对。她脸上始终带着一股奇怪的、淡淡的笑。忽然,她转过头来看着他:“你想要我吗?”
   一直恬静的女孩忽然说这样的话,男人反而有些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严晓丽甜甜地笑了:“你要我吗?五百块钱一次。”
   男人盯着她良久,点了点头。
   这并不是男人告诉我的原始版本。他不情愿地把故事一点点吐出来。我旁敲侧击不断发问,最后在心里慢慢拼凑出这张图。
   看他手机上的聊天记录。我偷偷把严晓丽的手机号记了下来。
   十二月的北京很冷。走出咖啡厅,分道扬镳。他刚刚跟我分享了他最私密的故事,但也许这辈子我跟他再不会有任何交集。
   三里屯的热闹并不能缓解空气里刺骨的寒意。冷风吹得我有些呼吸困难。但我沿着街边走。我的大脑在沸腾,于是需要这样的冷、这样的疼。这能让我稍稍冷静下来。
   我拨了严晓丽的电话。没有人接。
   《我想站在你身边》小说篇
   《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精粹试读
   1.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但是每年秋天都会有那么些日子,我很想死。
   这并不是诗词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文艺情绪。我也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悲壮感慨。我只是单纯觉得:人生好像没什么意义。越是活下去越是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所以就这样死掉也没什么可惜。
   这样想着,任由一种平静的绝望在心底里肆意蔓延。表面上该说该笑都如常,一点也看不出来。
   我知道我可能是患了一种季节性的抑郁症。大概是天气变化影响了我体内的激素平衡。这跟每年秋天如期到来的过敏性鼻炎没有什么区别,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不文艺、不矫情。
   但今年秋天不同于往常的是,我遇到了严晓丽。
   那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陌生的头像发了一条文字信息:每到秋天都很想去死啊。
   她的名片显示我们是通过漂流瓶认识的,我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但还是忍不住打了招呼:“我也是,每到秋天就很平静地想去死。”
   隔了一会儿她回应:“大概我们都有病吧。好日子过得太多。饿个两天什么毛病都好了。”我知道她是学着不理解我们的人在自嘲,于是握着手机真的笑出声来。
   她又说:“要不我治治你?”
   “既然我们都有病,你又凭什么当医生?”
   “脑科医生并不会因为得了胃溃疡就失去行医的资格。虽然我们症状一样,但并不代表我们的病因也相同。你也有可能是我的医生。”
   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我还从来没有在微信里遇到过这样有趣的陌生人。从那一天开始,日日不断,我们聊了三个月。
   她的微信名叫作“蓝色的鲸”。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很久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上面写了一头孤独的鲸鱼。它发出的赫兹远远高于其他的鲸,所以它唱歌的时候不能被听见,难过的时候也得不到理睬。它从来没有一个朋友。
   严晓丽说:“我觉得我就是那头鲸。”
   三个月的时间,五百年前大概还不够从北京走到上海。但是对于2012年的两个陌生网友来说,分量重得几乎足以缘定今生。
   我没有问她要照片,也没有提出要见面。我甚至不知道严晓丽是不是她的真名。事实上,女网友对于我来说只有两个功能:生理发泄或心理治疗。她显然是个好医生,所以我们也就不必用“炮友”的方式相处。
   如果说严晓丽是一味药,那我可能慢慢开始对这味药上瘾了。我发现严晓丽好像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秋天过去,我却再没有过哪怕一次想要去死。
   如果有一个人能让你觉得将就着活下去还是件挺不错的事情,那你多半就是爱上她了。
   严晓丽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很不幸的是,她却忽然消失了。
   没有任何先兆提示,她忽然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不再回我的信息。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断地给她发信息,全都石沉大海。
   此时此刻,我才忽然惊恐地意识到,其实严晓丽对于我来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存在过。过去的三个月,这个给我慰藉让我迷恋的女人,其实只活在我的脑海里。如果乔布斯长命百岁,也许Siri有一天也能这样善解人意。
   我请了假,想要静下来把这件事弄清楚。
   严晓丽的消失让我心疼、心碎。但是我在乎的不仅仅是她。我觉得自己被丢进了一个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深渊。我要努力爬出去。
   我把三个月以来我跟严晓丽的所有聊天记录都打印了出来。
   我的卧室被跟严晓丽有关的纸张堆满。但我并没有因此觉得离她近了分毫。她反而显得愈加神秘了。
   但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她。
   2.
   我对外称病,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我能猜到朋友的反应,他们一定会哈哈大笑,然后告诉我,我不过是被一个顽皮的少女给耍了。
   怀春的中年男人。这是他们会给我贴上的标签。多恶心,多可怕。
   严晓丽说,她家在南方海边,在家里大家都说软绵绵的方言。但她普通话说得标准,不带一丁点口音。她说那是因为她从小梦想走遍四方,于是对语文和英语都格外用功。她是这样奇妙的女孩。十二年应试教育,几乎所有人都抵触叛逆,只有她在想象中把学校构建成习武练功的秘密基地,然后徜徉其中。
   拿到毕业证书的第二天严晓丽就坐上了北上的火车。同学都敬佩她北漂的勇气。但她却觉得“北漂”这个词太过功利。仿佛来到这个城市一定要受尽千辛万苦然后衣锦回乡,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北京只是严晓丽生命中的某一站。她会经过这里,看一看,走一走,仅此而已。人生的后面,还有太多风景会一一到来,所以没有必要太过兴奋激动,整理好心情仔细欣赏就足够。
   严晓丽说MP3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这个世界常常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聊。但是因为MP3,我们可以随身携带各种背景音乐。我们从此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可以任意给世界涂上我们喜欢的情绪。
   严晓丽这么奇妙,这么美好。这是我记忆里的严晓丽。
   但是重新读一遍我跟严晓丽的聊天记录,她的样子却渐渐有些飘忽,让我无法捉摸。
   聊天记录是一种奇怪的文本。我生产了它们,但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它们。当这些聊天记录成为我解决问题的唯一线索之后,它们忽然开始显得形迹可疑。那些隐藏在感叹词、标点符号背后的深意暧昧地若隐若现,像是一场低调却华丽的化学实验。
   严晓丽并不如我想象中那般永远阳光快乐。我不知道我曾经的误解究竟是从何而来。
   在她消失的前两天,我们聊天。
   她说:“你真特别,聊了这么久你也没提要见面。”
   我揣测着她话里的意思,是想要见面,还是暗示永不要相见?
   我斟酌着说:“是因为你太特别,我才不愿意提。”
   她说:“其实不见面也有不见面的好处吧,我们就永远都是对方心里的那个样子。不会让对方失望,也不会成为对方的麻烦。”
   她就是这样,忽然会说一句能





上一本:睡蛇的伤口 下一本:白银时代:插图珍藏本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我想站在你身边的作者是豆瓣阅读,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